这场政治风波实际上是一场政治清算,发生于太宗的太平兴国七年(982)。其内容就是太宗借打击卢多逊,把极有希望继位的皇弟秦王赵廷美除掉,以便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
赵匡胤夺得天下,其弟赵光义出了大力,所以他们的母亲杜太后临死时立下遗嘱,要求赵匡胤死后传位赵光义,赵光义之后也要先传兄弟,再传儿子,这就是北宋著名的“金匮之盟”。赵匡胤是按老母亲的吩咐做了,但赵光义继位以后,就不想传位给皇弟赵廷美,而想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当时朝中掌权的卢多逊,以为宋太宗不会破坏这个世人皆知的“金匮之盟”,极力与皇弟赵廷美搞好关系,希望宋太宗逝世之后,仍能够把持朝中大权。
卢多逊这样做,令年老的宋太宗非常不满,所以他又把几年前贬到外地的赵普请回来担任宰相,罢免了卢多逊。然后设计废黜了秦王赵廷美,为自己的长子楚王元佐的上台铺平道路。
卢多逊倒了之后,先前受他排挤打击的胡旦、田锡、赵昌言等人,又从外地回到朝廷。此时,宋太宗又担心赵普不支持楚王元佐继位,让赵普回朝不到一年,又把赵普贬了下去。
重新返回朝廷的胡旦,为了表示对宋太宗的忠心,利用朝廷平定黄河水患的机会,写了一篇《河平颂》,对宋太宗歌功颂德。其中他不但极力恭维宋太宗的圣明,又连带对先后遭贬的卢多逊和赵普大加鞭挞,颂文中有这样两句:“逆逊投荒,奸普屏外。”意思是说逆臣卢多逊被流放到荒凉地方,奸臣赵普被屏除到朝廷之外。(www.xing528.com)
胡旦所以要在文章中鞭挞卢、赵二人,当然有自己的算盘。他以为卢、赵二人已经无望回朝,骂他们愈甚,痛恨此二人的楚王元佐就愈高兴,自己一旦得到元佐的欢心,将来的晋升便大有希望。另一方面,还可给自己以及曾受卢、赵二人排抑的其他同年出口气,更可博得正直敢言的美名,并想以此来赞美宋太宗的英明。总之,胡旦写文章时,一定为此妙句得意不止,却不料他的如意算盘打不响,触到了宋太宗的隐痛。
太平兴国七年(982)发生的政治风波,是宋太宗一手策划的,其目的是绕过“金匮之盟”的限制,传位给儿子,而不传位皇弟。所以他先利用赵普除掉皇弟赵廷美,又让赵普趁机除掉其宿敌卢多逊及其一党。事情发展起来往往超出发起人的预想,出现意想不到的变化,到后来就弄得人心惶惶,株连了不少无辜。这并不是宋太宗的本意,宋太宗心里明白:自己所干的事,本是出于私心,不可公开宣扬,更怕引起人们的物议。这种敏感的事,还是少提为佳。
但胡旦政治经验太浅,他体会不到宋太宗的这种心情,所以弄巧成拙。宋太宗看到胡旦的文章后,大为恼怒,斥胡旦词意悖戾,敢恣胸臆,狂躁如此,下令要将他贬逐。这时赵普虽不在朝内,也指使其亲信落井下石,说胡旦是指斥大臣,谤诟圣代,下流讪上。在无人为之辩解的情况下,胡旦这一次投机之谋遭到失败,自己再次被逐出京师。
又过了一年,皇弟赵廷美被贬到房州之后,忧悸成疾而卒。宋太宗对此当然高兴,不用他亲自动手,就除了心头隐患。在传位问题上没有障碍之后,宋太宗就要整军经武了,他要对契丹用兵,以报当年高梁河一役的失败之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