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宋代政策对同年关系的影响

宋代政策对同年关系的影响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只有到了赵匡胤夺得天下之后,首先夺去了武人手中的军权,且天下逐渐安定,然后才得以恢复正常的科举考试,让读书人参政,这样才使文人们有了联络同年、结为朋党的机会。赵匡胤的这一措施,用心深远。但赵匡胤并不禁止同科的士子结成同年关系,他也许认为,这伙人本来就不多,且分散在各地,在政治上形不成气候,当然也造不成风浪。赵匡胤当时只注意对武人的防范,未能考虑到几十年后文人在政治上的发展,当然,这是不能苛求的。

宋代政策对同年关系的影响

同年,是中国古代独有的一种人际关系,它和座主与门生的关系一样,都是科举制度的产物。从唐代开始,同年登科的进士互称同年兄弟,已十分普遍,但唐代人只把同年视为九州四海偶同科第,或登科然后相识之人。宋代以来则把同年发展为朋党,与现实政治活动密切相关,所以同年在宋代人看来,不仅是亲密相识的兄弟关系,而是荣辱与共的一种政治关系。

宋代继承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使越来越多的士人能参与到国家政治事务中。通过科举形成的同年,在宋人看来已与唐代人不同,宋初名臣柳开在致其同年李巨源的信中,明白地道出了这种关系的内容:

同年登第者,指呼为同年,其情爱相视如兄弟,以致子孙累代,莫不为昵比。进则相援为显荣,退则相累为黜辱。君子者成众善,以利民与国,小人者成众恶,以害国与民。

由此可知,宋代的同年完全成了进则俱荣,退则俱辱的利益集团。所以称为朋党,原因就在于此。当然,也并不是宋代所有的同年都形成了党派,而是与唐代相比,他们结成朋党的倾向更加明显,对现实政治的影响更直接。(www.xing528.com)

宋代的科举士人利用同年关系,结成朋党集团,参与现实政治活动,而政治活动的严酷性,又逼得他们不得不运用各种谋略以求自存与发展,于是原本高尚的读书人,因参加科举不期然而然形成了同年关系,最终竟成了中国历史上的谋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赵匡胤宋太宗虽然都是武人出身,但比五代武人们高出一筹。整个五代时期,文人受人轻视,武人只知凭借力量角逐于政治舞台。从后周郭威与柴荣起,他们已逐渐开始改变这种倾向,有意抑制武人,提拔文人参政。但当时还是兵荒马乱的时期,科举尚无法走上正轨。只有到了赵匡胤夺得天下之后,首先夺去了武人手中的军权,且天下逐渐安定,然后才得以恢复正常的科举考试,让读书人参政,这样才使文人们有了联络同年、结为朋党的机会。

赵匡胤虽然恢复了科举,但取士的人数较少,每一科不过十几人,即使对这十几人,赵匡胤也不放心,明令禁止中举的士子与主持考试的试官结成座主和门生的关系。这是为了防止他们拉党结派,造成政治上的分裂。赵匡胤的这一措施,用心深远。但赵匡胤并不禁止同科的士子结成同年关系,他也许认为,这伙人本来就不多,且分散在各地,在政治上形不成气候,当然也造不成风浪。但他没有想到其继承人太宗大大增加了中举名额,而且在几十年之后,最初在政治上地位较低且影响较小之人,也能渐成大器。赵匡胤当时只注意对武人的防范,未能考虑到几十年后文人在政治上的发展,当然,这是不能苛求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