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宋初三项大计的重要作用与实效

宋初三项大计的重要作用与实效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第二、三两项大计的实施的目的则是使人心归附,这又是平定南方割据政权,迅速恢复统一的心理基础,不可小视。由此看来,宋初建国三项大计的结果,对赵匡胤统一天下的大志,确有重要作用,可知他为统一而做出的谋划,长远而周到,且实效可观。

宋初三项大计的重要作用与实效

赵匡胤作为五代之后平定天下的君主智勇深沉,器度豁如,诸事算计,城府在胸,为周世宗之后的英明政治家。史家称赞他:“太祖得国,比之五代各朝,不可同日而语。他一发号施令,各地名藩大将,无不俯首听命,四方列国,逐一宣告削平。建隆年间以后,释藩镇兵权,惩赃吏以重法,以杜绝祸乱之源。州郡司牧,下至属吏,亲自引荐。务农兴学,慎罚薄敛,与民休息,终于治定功成。制礼作乐,传之子孙,后世长有典则。与前代相比,其考论声名文物之治,道德仁义之风,不让于汉唐。治国之谋,可谓长远。”

此种赞美不免有过誉之词,但确实说出了他的历史功劳,显现了他的治国平天下的超人谋略,使五代乱世宣告结束,不可谓不是一位贤明的帝王。

赵匡胤称帝之后,为了平定割据,统一天下,确实花费心力,制定了一整套长远的谋略。他鉴于唐末以来及五代时期持续不断的战乱,多次与赵普商议建国大计:一、尽量集权于中央,中央则又集权于皇帝。二、爱护百姓,与民休息。三、严惩贪官污吏,整饬官僚机构与国家财政。

由于第一项的实行,结果是宰相权轻以及两次杯酒释兵权与削弱藩镇权力之举。对地方吏治则用判官制度,削弱刺史之权,使之互相制衡,形成地方两元化吏治体系。此一措施的好处,在于恢复朝廷的统治机能,逐渐可使国家趋于统一。这是赵匡胤统一之谋的前提与基础。

而第二、三两项大计的实施的目的则是使人心归附,这又是平定南方割据政权,迅速恢复统一的心理基础,不可小视。由此看来,宋初建国三项大计的结果,对赵匡胤统一天下的大志,确有重要作用,可知他为统一而做出的谋划,长远而周到,且实效可观。

就其用兵与作战的战略而言,也有可圈可点之处。一、平定各国的顺序合乎现实情况,非常得宜。二、以安民不扰民为平定割据的根本,收天下民心于宋。三、用散兵归农作为后继策略,亦是长治久安之谋。四、对江南用兵,不求速战速决,注重保护人民与财富。五、优待俘虏及各国国主,但要诛其奸臣,是得人心之举。(www.xing528.com)

就第一项而言,平定荆湖完全是乘机而动,顺手牵羊,不费吹灰之力。其后又形成对后蜀的北、东两路钳形攻势,对江南则占据了上游之利。可谓一举而数得,谋划不可谓不远。就第二项而言,自唐末五代以来,人心厌乱,特别反对朝廷的横征暴敛,赵匡胤深知此弊,所以每次派将出征,必定要求他们以安民为本。因此人心所归,南方得以顺利平定。

就第三项而言,赵匡胤对已平定之国,散其兵于农,又助以耕牛农具,使得当地百姓各安生业,这就从根本上消除了再次叛乱的可能。就第四项而言,江南是中原财赋命脉所系,且江南士兵又无战斗力,所以用兵之前就指示曹彬,以收服人心为主,不须急击,都是为了保全国家经济命脉。就第五项而言,用服人以德之法,优待战俘及其已降之国王,至于奸臣则毫不客气予以诛杀。此种措施,实为重要的心理攻势,故平定列国,皆不须惨烈的战斗,即告成功。

赵匡胤善于化用古代的计谋用于当时,如伐荆湖,仿效春秋晋国假途灭虢的故智,而又巧妙连用之,故能兵不血刃,连定二国。至于伐南汉,则先进攻贺、桂、昭、封等州,忽转而疾下连、韶二州,直趋广州,使南汉君臣不知所措,只好束手出降,此又是声东击西之妙用。

赵匡胤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特点,即每次出征作战,都预先进行非常周密的准备,决不打匆促之战。如对荆南、后蜀、南唐的作战之前,都充分了解各国地势险易、戍守状况及准备浮桥渡江、预为组建训练水军等,都周密地加以策划与部署,谋定而后动,将作战风险减到最小,故使宋军进攻皆如摧枯拉朽,一气呵成。凡此种种,都是战前准备周密有以致之。

至于抵抗宋朝的各国,其成败本不必等到开战之后才能知道,各国基本都是君昏臣庸,兵备不修,以此来敌君贤兵精之宋,胜负当不待战而后明。其他战术上的得与失,更不必论。所以孙子说:“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赵匡胤指挥的宋与南方各国之间的战争,正可为此一规律做出证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