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宋元韬略:控御赵普的重要手段

宋元韬略:控御赵普的重要手段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赵普与赵匡胤虽然不是同胞兄弟,但相互之间的关系,绝非常人可比。对这样重要的臣子,赵匡胤仍要利用种种手段加以控御,并非一味宠信加恩,使赵普在感恩之余,又常常感到不安,因此不敢对赵匡胤有半点非分之想。从赵匡胤控御赵普的事例中,就可看出此人对于帝王之术的运用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可在另一面,我们却又看到赵匡胤对赵普的种种限制,表明无论赵匡胤如何重用赵普,也不会把权力完全交给他。

宋元韬略:控御赵普的重要手段

赵普与赵匡胤虽然不是同胞兄弟,但相互之间的关系,绝非常人可比。赵普之于赵匡胤,是无人可以替代的谋臣。赵匡胤对待赵普就像亲兄弟一样,使赵普具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崇高地位。对这样重要的臣子,赵匡胤仍要利用种种手段加以控御,并非一味宠信加恩,使赵普在感恩之余,又常常感到不安,因此不敢对赵匡胤有半点非分之想。从赵匡胤控御赵普的事例中,就可看出此人对于帝王之术的运用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陈桥兵变,是赵普协同赵匡胤一起谋划并实施成功的,所以赵普是兵变的首功之人。赵匡胤当然不会亏待赵普,大功告成之后,对赵普已有封赏,其后又不断加官,先是枢密副使、兵部侍郎,接着是检校太保、枢密使、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院大学士等,一连串的官职与头衔,是当时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比拟的。可在另一面,我们却又看到赵匡胤对赵普的种种限制,表明无论赵匡胤如何重用赵普,也不会把权力完全交给他。

赵普当了平章事之后,有次向赵匡胤奏事,赵匡胤说:“卿只管送上奏本,朕只管在奏本上签字,这样做可以吗?”赵普说:“这些事情,都是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吏的任务,不是帝王之事。”赵普似乎不想让赵匡胤插手具体的事务,赵匡胤对此当然觉得不太舒服,但赵匡胤没有当面驳回赵普,而是采纳了另一位大臣窦仪的建议,让皇弟赵光义担任开封尹,同平章事,即宰相之职,地位高于赵普,不久又让赵普去监修国史,实际上是让他不能专掌国家的大事。

即使这样,赵匡胤似乎还不放心,他又想出一计,就是为赵普配个副手,表面上是说减轻赵普的工作压力,不要太过劳累,实际上就是监视与挟制。但这个副手应取什么官名,很难定夺,赵匡胤召见当时以学问大而著称的陶谷,询问:“比丞相低一等的,应是什么官?”陶谷回答说:“唐代有参知机务和参知政事。”于是采纳陶谷的主意,让兵部侍郎薛居正和吕余庆以本官身份参知政事,使赵普的权力进一步削弱。

但赵匡胤也仅是让此二人分赵普的相权而已,并不想让此二人权力膨胀,所以也有相应的措施防止这一点,即他们在参知政事时,不能独自宣示诏书,不能单独值班,不能掌管相印,不得到政事堂议事,只让他们到宣徽使厅议事,在殿庭上另设座位在宰相的位置之后,在公文签字时,他们的官衔与姓名都要比宰相低几个格,而他们的月俸杂给,也只有宰相赵普的一半。总之,赵匡胤让他们参知政事,只是对赵普的一种牵制,并不想让新的权势人物出现。

赵匡胤知道赵普的才能对自己的用处,所以必须要用赵普,但又不能让这位老兄的权力太大,以至于有时忘乎所以。所以赵匡胤对赵普的态度是既打又拉,让他捉摸不定,只能小心谨慎地为自己效力,而不敢产生其他的念头。(www.xing528.com)

南唐国主李璟曾用五万两银子送赵普,赵普不敢收,怕别人说自己收受外国贿赂,里通外国,便向赵匡胤报告这事,请示该如此处置。赵匡胤说:“他既送来,也不可不受,不过你要写封信以示答谢,并且对送银子的使节,也要有所表示才好。你既向我汇报此事,证明你的忠心,我也不怀疑什么,就这样办理好了。”

赵匡胤虽这样说,可赵普还是不敢收,他一再叩头辞让,赵匡胤说:“这并不只是你个人与南唐之间的事,因为我们宋朝作为大国,不可自为削弱,当使南唐对我们感到神秘莫测,这才是我的本意。”赵普这才敢收下这份重礼。

赵普并非不爱金钱,只是担心赵匡胤对自己产生疑心,才向赵匡胤汇报。而赵匡胤非要赵普收下银子,也并非是为了保持大国在小国面前的神秘感,他是想让赵普收下这五万两银子后,在内心深处留下一个无法消除的阴影,让他总为此事而内心不安,让他不敢对自己有任何的隐瞒。这就是赵匡胤对赵普施加的最有效且最深沉的控御。

后来南唐国主派其弟李从善来宋觐见,赵匡胤在正常的赏赐外,又密赠他五万两白金,与南唐国主送给赵普的数目一样。此事传到南唐,使他们的君臣都震骇,佩服赵匡胤的气度。其实赵匡胤是借此事,向南唐表示自己对于臣下与你们的一举一动都洞若观火,而你南唐想在我们君臣之间搞什么花样,只不过是枉费心机。看来赵匡胤在运用谋略方面,真是高明极了。同样的一件事,他可以借用来使之产生多层效用,可谓一箭双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