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来自《新世纪华北高职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的结论

来自《新世纪华北高职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的结论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论文瞄准被高职院校有所轻忽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同时提出建立高职教育教法体系的新论,及其应遵循的三大原则——整体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多样性与独特性原则。关键词 高职 教育教学方法 意义 原则一、高职教法研究的意义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工作方法。因此,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来自《新世纪华北高职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的结论

王志勇 周明辰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 河北 056001)

摘要 高职教育的研究,需要宏观的把握,更需要微观的剖析。论文瞄准被高职院校有所轻忽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作者紧紧围绕高职教育院校的教学特点与实际,概要描述了教学方法的形态,并深刻揭示了研究教法本位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和时代价值及取向,旨在引起人们的关注。同时提出建立高职教育教法体系的新论,及其应遵循的三大原则——整体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多样性与独特性原则。这为高职教学理论,又丰富了新的内容。

关键词 高职 教育教学方法 意义 原则

一、高职教法研究的意义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工作方法。它既受教学模式、教学任务、教学对象(学生)的制约,同时又是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发展、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条件。没有教法的教学是不存在的。而教法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学任务实现的速度和质量。因此,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可是长期以来,由于习惯性的偏见,认为大学教师只要精通教学内容,方法不过是细枝末节,无须专门研究。而高等职业教育尤其如此,因为它要求以培养能力为中心,基础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原则,教学方法就越发显得无足轻重。对此,笔者不敢苟同。下面笔者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立足于时代的高度,试作深层论证。

1.教法本位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教学方法既然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一种工作方式,当然它应该涵盖一切教育。只不过由于各级、各类院校的教学方向、教学定位、教学方式、教学对象、教学内容以及采取的教学形式强调的重点、体现的特征不同而有所差异罢了。基于此,笔者以为,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如果没有一套完整的符合自身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那么“由已知到未知、由具象到抽象、由认识到实践、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很可能就要化为泡影。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职院校教学方法的研究,要求更高、更严、更科学。因为要把高职学生从“不教不懂”,培养成“无师自通”的能独立开发胜任某一职业岗位的技术应用性创新人才,没有一套完整的“治教”、“治学”方法,很难奏效。

那么,高职院校的教学方法应具有怎样的形态?笔者以为,它应以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为目的,以“探求”和“创造性”为特征。具体化之,应是高起点和高目标的结合;高信息与高效果的结合;掌握已知与发现未知的结合;讲思路、授方法与发展智能的结合;主导作用与自主学习的结合;知识传授与成果转化的结合,并且随着学年阶段的升高,讲授的成分减弱,自学的成分增强。教师的职能从传授向指导过渡,学生的职能从接受向应用过渡。由此可知,重视高职院校教学方法的研究,不仅是指导教学实践工作的需要,而且也是探讨高职教学理论的直接本源。

17世纪近代教学理论奠基人,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他之所以撰立《大教学论》,其“主要目的是在于寻找一种教学方法,使得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可见,探讨理想的教学方法,早在三百多年前,已为近代教育家们所关注。而在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就有“学”“思”结合、“愤”启“悱”发的说法。民间也早流传孔子弟子三千,“因材施教”而得贤人七十有二的佳话。被誉为世界罕见的第一部教育学—《学记》,又对我国古代优良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精湛地概括,提出了“开而弗达,导而弗牵”的朴素辩证的教学思想。宋代的大教育家朱熹也提出了“熟读精思,循序渐进”的治教治学方法。民国初年,现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创建的“兼容并包、通融文理、崇尚自然、发展个性”的教学方针以及反对“注入水瓶”式的教学方法,令人不能忘怀。尤其是前辈教育家陶知行,改名为陶行知的动人佳话,更加启人心扉等。所有这一切,都说明了凡有建树的教育家,无不是精通教学法的大师。

2.教法本位的时代价值与取向

随着教学仪器、教育电视、多媒体教学、卫星、通讯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开始了新的革命。当代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如激光全息摄影、纤维光学、手表电视等,必将为人类提供更为先进的教学手段,也必将深刻的改变传统的“先生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然而我国现时高职院校,基本上还没有摆脱“黑板加粉笔”的手工业操作方式,以及反映在教学过程中的讲、听、记、抄、背、考的单调的“复现式”教学状况。为此,高职院校实在不应辜负时代的希望,不仅要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而且还要充分发挥本身拥有的“软”、“硬”科学系统的优势,在探索适应新时期对人才培养的教学方式上,起到带头作用。

时代性的要求,不只是从认识上和教学手段现代化上,强调高职院校要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而且还要从现代科学方法论的角度,对高职教学方法的研究,提出“内在”的新标准,即:如何应用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来指导高职院校的教学方法研究和实践活动。回顾过去,高职院校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往往局限于课堂讲授艺术的提高,而现在我们则要根据“三论”的反馈、有序、整体等原理,来探讨师生之间、课程之间、行知之间、母子系统之间的调节机制,以及建立科学的教学方法体系。

综上所述,我们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因为它是理论的体现,实践的需要,时代的必然。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无不重视开发智力资源,而教学方法恰是智力投资效果的无形资源。我们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是站立在时代的前沿,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致力于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高职教育特殊规律的科学教学方法体系。可以说,这就是我们重视教学方法研究的最本质的内涵。

二、高职教法研究的原则

构筑高职教法体系,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高职教育本来就是一个新领域,而以往对于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职性质、定位、特色、模式、人才规格等方面,关于高职教法的研究却涉及颇少。尽管对这个问题人们的重视程度不够,然而用于教学过程中的教法却非常复杂,主要表现在:①高职的教学内容是由基础课、专业课、技能课构成,不同性质、不同内容、不同要求的学科,自然要使用不同的教法;②教学体系包括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两大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毕竟属于两种空间、两种形态,无疑又需要不同的教法;③高职的教学关系: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更为明显,也就是说,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高职教学决不应照搬,它的教法要在“导”与“学”上下功夫,应独辟蹊径;④高职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分别成为各类高等技术性专门人才,目标不同,培养的途径不同,使用的教学方式也就大不相同了。所以对高职教法的研究与改革,要着眼于高职的教学本质,立足于高职的教学实践,要体现出高职教学的特点。

用系统论的观点看,高职教法既不是单一的,呆板的,也不应是庞杂的、各自孤立的,而应是科学的、有序的、组合的、系统的。它应以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为依据,以体现专业、学科的需要为特色,以充分发挥师生双边活动的创造性为前提,以适应各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为基础,以向学生传授必要的知识和培养较强的能力为宗旨,包括教法与学法两个方面在内的方法系统。

具体讲,要构筑高职教法系统,应确立以下几个原则:

1.整体性原则(www.xing528.com)

整体性是系统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出发点,它为我们从整体上研究高职教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第一,教法的改革不能仅仅依靠教师个人的努力,而应从院(校)、系到专业、学科,自上而下有组织有领导成系统的进行。

在高职院校中,实行教法改革,从宏观、从全局看,涉及到上万名教师、几十万大学生,二百多个专业、上千门课程;从微观、从局部看,至少涉及某个专业、某门学科的教师、学生、多种必须的教材及教学设施等。这是一项科学性强、涉及面广、难度大、时间长、既复杂又艰巨的工作,其成败与否,关键固然在教师,但这并不意味着,光凭教师个人的努力即可告捷。在此举一实例:不久前一位院督导组的教授,听了两节高等数学(微积分)课,他感到教师讲的太繁琐,就去找教师交换意见,并明确指出,一节讲课一节练习,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运用、去计算,教学效果会更好。这位教师很谦虚,连声说,同意督导教授的意见,但却不能照办。因为教法一变,学生不适应,反而认为教师没有“满堂灌”,就是偷懒、不认真,于是提意见,测评打低分。这样一来,教学领导很可能对老师就有了看法,不利于评职称和提级。可见,陈旧的传统教育观念深深束缚着教法改革。再如,有的院校教师反映,教法改革,本身就等于放着轻车熟路不走,而去花时间,耗精力,辟新路,用生法,冒着一定的风险。对此,有关部门,偏偏既不计算工作量,又缺乏应有的鼓励措施,再加上教师本身的业务水平不适应,因而缺乏教法改革的紧迫感和责任心。这说明,不实行统一的组织领导,不制定相应的政策,很难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就会搁浅。

至于涉及到更广的范围,如从事教法改革所需要的某些设备、材料、参考书籍、资料,以及教学计划的调整、课时的安排等等,那就更不是某个教师所能解决得了的。至此不难看出教法改革,是一场革命,必须有整体观念和系统观念,必须有组织、有计划、有领导、有政策,逐步开展,长期坚持,不断实验,形成体系。

第二,一个专业完成培养目标的全部教学过程,是一个整体,相应的教法,也应是系统而有序的。

系、专业各年级的教师,首先应了解熟悉本专业整个教学过程的特点和规律,彻底改变基础课和专业课不沟通,低年级与高年级不沟通,同一年级的任课教师不沟通的做法。系、专业主任要承担起这一组织职责,定期召开教师座谈会、讨论会,交流心得体会与经验,共同研究如何根据年级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特点,紧密结合培养目标的需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分别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而形成教法体系,既充分体现职业特色、应用特色和学科特色,又充分体现系统性和有序性。每位教师都具备了这种整体观念,就会主动抛弃那种“讲一段,不管其他”的片面做法,并把自己所运用的教法,看成是整个专业教法体系中的组成部分,进而激发自己从事教法改革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2.综合性原则

高职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从院校范围看,众多的专业,在培养目标、教学目的、教材、教法上,既存在着差异,又体现出多序列的纵横相关性;就某一专业而言,各个年级、各门课程之间,也存在着多种差异,同样体现出多序列的纵横相关性。这个过程是由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等环节组成,它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所谓综合性,就是把对象的各部分、各方面和各种因素联系起来进行系统研究与考察,亦即在研究如何建立教法体系时,要综合考察该专业在人才规格、教学指标、教学计划、教材内容和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因素,从中找出该专业在教学上的特殊性和规律性,以便选择符合教学要求的一套教学方法,包括理论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方法。

现实告诉我们,由于缺乏综合观点,某些系、专业主任在教法改革中视野不宽,思路不广,其着眼点往往只盯着课堂教学,而轻忽了实践教学领域;只盯住任课教师,并轻忽了全盘规划。而任课教师又往往只着眼于自己的教,而轻忽了学生自主的学;只致力于某几堂课或某一单元的教法改革,而轻忽了本学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法系统研究;只单纯从方法的改革上下功夫,而轻忽了高职教材的改革;只注重钻研高职教材,而轻忽了对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和对高职教学规律的探讨等等。如此这般往往使教法改革难以深入,难以取得较理想的成效。教法改革绝不仅仅局限于50分钟的课堂,比如:没有高职教学理论的指导,教法改革就失去了依据;没有高职特色鲜明的教材,教法改革就失去了基础;没有全盘的规划(教学计划的修订,理论课、实践课学时的调整与安排,考试考核方法的改变等等),教师也难以擅自进行大胆的改革。

3.多样性与独特性原则

据调查,不少高职院校的学生反映,大学老师上课比中学“灌”得还厉害,而且“灌”完之后很少辅导,主要靠自己消化。单调、呆板,是高职院校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通病。钱伟长教授曾经指出:大学教师讲课突出的问题是:有1/3的人照本宣科,我念你听;还有1/3的教师,早已滚瓜烂熟了;“本”也不用“照”了,叫无本背书。

我们说,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当然普通高校也不例外,是人类认识活动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在方法上要求多样性和科学性的融合。随着对高职教法研究工作的逐步深入,人们已渐渐意识到“教学有法”—承认教法是——门科学;但“教无定法”——认识到教法的多样性;而“法贵在活”——却是指教法的灵活性与创造性。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具备“万能”的优点,也不可能靠它实施于一门课程或一个专业教学过程的始终。发现法、提问法、案例法、模拟法、讨论法、启发式、探究式等等,这些比较优秀的教学方法,凡单独地反复使用,也会黯然失色,变得单调刻板。我们对教法的研究与运用,不但要从方法本身的特点出发,还要考虑教学的对象条件、内容等的现实性与可行性,要结合教师个人在教学上的特长,从众多的教法中加以选择,合理搭配,形式多样,形成一套组合式的方法为我所用,完全不必拘泥于某种固定的程式,束缚自己的思想与手脚。

至此,还需提及一点,在整个教法系统中,有共性的东西,也有个性的东西。共性体现着规律,个性反映着特点。因此,对高职教法的研究与改革,要提倡创造性、独特性,即要在共性规律的指导下,立足本学科,着眼本专业,去探索那些更加适合于本学科、本专业使用的理论教法和实践教法。

在高职教学领域里,改革传统教法,建立一种新的教法体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科研工作,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要注意,这项改革的主力军,无疑是教师,他们要化费很多时间、精力,有时还要冒着失败的风险。作为各级领导,不但要满腔热情的给予支持和鼓励,而且还应成为改革的参与者。许多教师要从“轻车熟路”的讲授中迈出改革的步伐,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和困难。也就是说,这场改革,必须有领导者—教师群体—学生群体的共同参与,并不断的加以分析、研究、设计、实验,才有可能把理想的蓝图化作万象更新的现实。

The Principles and Significance of Teaching Methods Research in Higher Vocation Colleges

Wang Zhi-yong Zhou Ming-chen 

( Hand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Hebei China 056001)

Abstract:This thesis focuses on researching teaching methods which are some neglected by som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Based on the vocational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and practices,it describes the situation of teaching skills therein and analyzes the theoretical, practical and present values of teaching method research to arouse people's concerning about it. Also it puts forward a new theory in setting up a vocational teaching skill system and three major principles thereby ------integral principle, comprehensive principle and distinctive principle which may enrich Higher vocational teaching theories.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method significance principle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