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顺青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 063004)
摘要 本文提出了“以德治校”的高职院校思想道德建设观点,并就“以德治校”的内涵、“以德治校”方略的实施、在实施“以德治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提出了相应的见解。
关键词 以德治校 内涵及实施 应注意问题
江泽民同志在2000年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2001年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他说“我们在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以德治国,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从国家大的环境来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以德治国”的思想,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新时期,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和现实生活发展的需要,是在对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后,需要进一步解决问题的思考中提出的,是在对社会稳定工作深入反思的要求上提出的,是在对道德教育重要性认识不断加深的基础上提出的,也是对治国方略全面性的思考中提出的。“以德治国”的思想可以说是在新时期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有关治国问题上的重大发展,是社会主义理论宝库中的一个新内容。
落实到我们新建的高职院校,抓好治学和管理,实施“以德治校”的思路,同样是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内容,是落实人才培养目标、促进高职教育发展的有力法宝,是学校治学和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高职院校 “以德治校”的内涵
高职院校实施“以德治校”的治学管理思路,具有很深刻的内涵。我们这里强调的是以社会主义道德治校。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时代精神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有机结合的产物,是把传统道德与现代美德融为一体、充分体现时代精神与历史继承性相统一的新道德。
高职院校“以德治校”之“德”,既有其它普通高校思想道德建设的一般内容,又有自身的独立特点。我们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我们所坚持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我们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都对我们高职办学思想道德建设进行了规范。
首先,“德”是先进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理论。这是我们办学的立德之本。要明确,我们学校建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必须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让这些先进的理论占领学校思想文化阵地。《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中心内容,这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和根本措施。”让邓小平理论进大学的课堂,以此来指导学生认识普遍关心的问题,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和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现象,评价各种社会思潮,是我们向学生引导和灌输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基石。
其次,“德”是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统一体的原则要求。“德”要求学校师生热爱祖国,了解历史,熟悉国情,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德”规范师生树立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义利观,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发扬对国家和人民的奉献精神;“德”引导师生联系人民群众,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把社会主义的先进性和人类精神的普遍性结合起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道德方向。
其三,“德”是中华民族优秀精神文化传统的集中体现。“德”融于忠诚老实、知善明恶、礼义廉耻、孝悌仁爱、好学上进、勤奋刻苦等优良的传统道德思想和行为准则之中,集中体现在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各个方面。应当在努力继承的基础上,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并积极吸收世界上其它国家的先进文明成果,形成体现我们民族特色、时代精神、院校特点的文明标准和道德规范,引导师生自觉的去发扬光大,去实践和遵守。
其四,“德”是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以及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素质要求。对高职教师来讲,不但要按照《教师法》规定的要求履行教书育人任务,而且要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担负教育、管理、引导、帮助的责任。既具深厚的理论功底,又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还要有较高的道德形象感召力。对高职学生而言,除了掌握必需的基础理论外,更要强化实践操作技能,树立开拓进取、自强自立、艰苦创业精神,增强效率效益观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特别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理想、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形成优良的职业精神风貌。
其五,“德”是高职院校的校园思想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高职院校要有一整套符合自身实际又不同于其它院校的思想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即以社会需求为目标、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人才培养目标;以职业理想为特色、融合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素养的文明标准;以适应岗位群需要而确定的职业技能鉴定条件;以各类管理措施、方案办法、制度规范为内容的管理制度体系等,都可以成为高职院校思想道德范畴的要件。
二、高职院校“以德治校”的实施
“治”就是管理和实施,是树“德”、立“德”、固“德”,使“德”得以发扬光大的措施和办法。我们讲“以德治校”,就是采取有效措施,实施思想道德教育,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把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内容落实到位。
一是建立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管理体制。要建立党委领导下以校长为主实施的思想道德管理体系和工作制度,把思想道德建设贯穿在学校教育工作的全过程,落实在高职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的各个环节上。要在高职院校机构改革中,对思想道德建设机构作出合理安排,建立思想道德建设的评估检查制度,使思想道德建设有专人抓和管。(www.xing528.com)
二是建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体系。学校教育要以加强师德建设为主,建设一支结构优化、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业务精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保证育人任务的完成。家庭教育要与社会教育相联系,形成内外结合的教育网点,动员组织和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支持学校做好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德育工作。建立高职院校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体系,还要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工会、共青团、学生会、青联、学联等组织的作用,根据教职工和学生不同的思想特点和要求,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三是按照不同岗位群的人才培养特点,加强专业学科和课程建设。坚持政治理论课、思想品德课的统一;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专业课的协调发展;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有机结合。要特别注意转变德育观念,实现思想道德建设由“政治本位”向“道德本位”的转变,高职教学由“理论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使专业学科和课程体系更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四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及文化氛围凝聚教职工和学生。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的真正底蕴,展现高职院校的精神风貌。要坚持以优秀的民族文化和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为主体,大力开展教职工和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文艺、体育和娱乐活动,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以此来抵制和消除消极、腐朽思想的渗透,抑制低俗文化的发展,把高职院校建设成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最好的小环境之一。
五是积极筹措思想道德建设资金,保证学校建设投入。这里面既包括学校硬件建设的投入,如教学设施、实践教学基地、校园文化活动场地等,又包括教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专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教学计划安排和落实、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等内业软件建设的投入,还包括思想道德建设活动组织等形象建设的投入等。要通过必要的投入,改善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条件。
三、实施 “以德治校”方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以德治校”是在过去“依法治校”的基础上,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院校思想道德建设的实际提出的。我们拿出了“以德治校”方略的措施办法,并不等于“以德治校”就实施到位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要认真处理好几个问题。
一要注意道德理性与政治观念的错位。强化思想道德建设的“道德本位”意识,改变过去一讲思想道德建设就是政治工作的思维定式,把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定得过高,期望值过高,而忽视了更为实际的日常行为品质养成的做法。要明确,抓好高职院校的思想道德建设,首先要转变德育观念,剔除带有阶级斗争色彩、一遇政治气候变化就失去普遍认同的倾向,把思想道德建设的立足点放在培育教职工和学生的社会公德、法制精神上,目标建立在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使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意识、人的本性升华上。通过教育引导,使人们懂得立身处世的基本道理,具备起码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道义感和羞耻心。简而言之,就是要求人们如何做人,如何成材。
二要处理好德治与法治的关系。道德和法律都是调节社会人群行为和相互关系的规范。法律是带有强制性的手段,而道德是靠人们对道德行为的判断、社会舆论、习惯势力的约束,特别是教育引导来实现的。德治与法治虽然不同,但又是相辅相成的。法律的实施和法治的达标要以学校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的社会道德认同作为基础,而道德规范中相当一部分也可以固化成法律条文,来加强道德的影响力,二者的方向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强调“以德治校”并不会放松“依法治校”也不会回到儒家的“人治”上去。“法治”和“德治”并不是相互矛盾、相互抵消的,而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
三要处理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德治校”与利益调整的关系。我们强调“以德治校”,并不能忽视市场经济规律。面对市场经济体制下院校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传统的义利观、价值观、效益观、道义观等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要积极开展转变观念教育,鼓励和提倡新的观念形态,并且努力调整学校内部的道德关系、利益关系,使个人利益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较好地结合起来,消除商品社会形态对人们道德面貌的负面影响。要使大家明确,“以德治校”不是剥夺人们的物质利益,而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法则办事,要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四要处理好系统工程与重点工作的关系。高职院校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落实这一系统工程有大量的具体工作要做。因此要在系统工程中坚持抓好重点工作,以此来带动整个工作的进展。要在强化思想道德建设体系、发挥党群组织作用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抓好工作的基础上,重点抓好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领导干部的形象影响力;要重点抓好学生的德育工作,特别是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把它作为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容和手段;要重点抓好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用教职工思想的稳定,促进校园的稳定。
总之,“以德治校”作为一个新的提法,只是在理论上探讨,还没有形成模式、规律性的东西,还需要我们在学校思想道德建设中进行积极的摸索和大胆的实践。我想,只要我们按照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要求抓工作,落实“以德治校”的高职建设发展方略是能够实现的。
On Managing by Morality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Yang Shun-qing
(Hebei Energy Resources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Hebei 063004)
Abstract:This thesis puts forward an idea of Morality Constr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Managing by morality,and illuminates the intension,strategy and some problems therein.
Keywods:managing by morality Intension and performance Concerning problems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