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体育锻炼:积极影响及心理健康

大学生体育锻炼:积极影响及心理健康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健美操锻炼的时间因素对自我效能感具有显著作用,而强度因素对心理健康方面有显著作用。体育锻炼能够对残障人士整体自尊、生活满意感产生较为显著的积极影响。不同的运动量组别对学生的身体、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因子等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情绪状态是衡量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主要的指标。体育锻炼被公认为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大学生体育锻炼:积极影响及心理健康

体育锻炼不但有利于身体健康,而且对于人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体育锻炼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体育锻炼可以减缓或消除焦虑、抑郁类心理疾病。决定体育锻炼产生良好心理功效的主要因素有:喜爱锻炼并感受到锻炼的乐趣;选择中等活动强度;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20—30分钟;每周3次或3次以上和有规律地坚持锻炼。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只有坚持程度、喜爱程度和锻炼时间3个锻炼维度对心理健康有显著性独立贡献,而锻炼次数、选择强度和主观感觉3个维度则没有显现出独立于其他维度的贡献。健美操锻炼能够提高女同学的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水平。持续10周的60分钟中等强度的健美操锻炼产生的效益最为显著。健美操锻炼的时间因素对自我效能感具有显著作用,而强度因素对心理健康方面有显著作用。女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中的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等问题存在负相关关系。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治疗心理疾病。参与课余体育锻炼能够改善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积极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要好于不经常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学生。经常参与体育锻炼可减轻残障人士对身体健康的担忧,提高对自身身体活力的认识;体育锻炼虽不能改变残障人士对身体吸引力的认识,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身体自我价值感,并显著提高对整体自尊和生活满意感的积极评价,尤其对有运动经历的残障运动员比普通残障运动员表现得更为突出。体育锻炼能够对残障人士整体自尊、生活满意感产生较为显著的积极影响。

(一)体育锻炼强度对心理健康的作用

运动强度对提高学生的自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体育锻炼改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程度因体育锻炼强度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中等强度体育锻炼所产生的心理健康效应明显优于小强度和大强度的;中等偏下运动量对女学生有较好的心理健康效应。运动量和锻炼持续周期在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上交互效应显著,锻炼持续周期在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上有显著的主效应,不管锻炼持续周期如何不同,运动量对焦虑因子都有影响。运动量在抑郁因子上的主效应不显著,但运动量与锻炼持续周期在抑郁上交互效应显著。不同的运动量组别对学生的身体、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因子等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

(二)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产生的积极影响

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改善情绪状态。情绪状态是衡量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主要的指标。人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经常会产生忧愁、紧张、压抑等情绪反应,体育锻炼则可以转移个体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使人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学生常因名目繁多的考试、相互间的竞争以及对未来工作的担忧而产生持续的焦虑反应,经常参与体育锻炼可使自己的焦虑反应降低。(www.xing528.com)

(2)提高智力功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自己的智力功能,不仅使锻炼者的注意、记忆、反应、思维和想象等能力得到提高,还可以使其情绪稳定、性格开朗、疲劳感下降等,这些非智力成分对人的智力功能具有促进作用。

(3)确立良好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体主观上对自己的身体、思想和情感等的整体评价,它是由许许多多的自我认识所组成的,包括“我是什么人”“我主张什么”“我喜欢什么”“我不喜欢什么”等。由于坚持体育锻炼可使体格强健、精力充沛,因而,体育锻炼对于改善人的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至关重要。身体表象是指头脑中形成的身体图像。身体表象障碍在正常人群中是普遍存在的,据报告,54%的学生对他们的体重不甚满意。与男性相比,女性倾向于高估她们的身高和低估她们的体重,而且,身体肥胖的个体更可能有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方面的障碍。身体自尊主要包括一个人对自己运动能力的评价,对自己身体外貌(吸引力)的评价,以及对自己身体的抵抗力和健康状况的评价。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与整体自我概念有关,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对身体表象的不满意会使个体自尊(指自我概念的积极程度)变低,并产生不安全感和抑郁症状。有研究表明,肌肉力量与身体自尊、情绪稳定性、外向性格和自信心呈正相关,并且加强力量训练会使个体的自我概念显著增强。

(4)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意志品质指一个人的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以及勇敢顽强和主动独立等精神,意志品质既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又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在体育锻炼中要不断克服客观困难(如气候条件的变化、动作的难度或意外的障碍等)和主观困难(如胆怯和畏惧心理、疲劳和运动损伤等),锻炼者越能努力克服主、客观方面的困难,也就越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从锻炼中培养起来的坚强意志品质能够迁移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

(5)消除疲劳。疲劳是一种综合性症状,与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有关,当一个人的情绪消极,或任务超出个人的能力时,生理上和心理上都会很快地产生疲劳。学生持续紧张的学习压力极易造成身心疲劳和神经衰弱,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参加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则可以使他们身心得到放松。

(6)治疗心理疾病。体育锻炼被公认为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1750名心理医生中,80%的人认为体育锻炼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之一,60%的人认为应将体育锻炼作为一种治疗方法来消除焦虑症。在大学生中,有不少人由于学习和其他方面的挫折而引起焦虑症和抑郁症,体育锻炼可以减缓或消除这些心理疾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