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南绘影:画理与地域美术-研究论文集

江南绘影:画理与地域美术-研究论文集

更新时间:2025-01-16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绍宋忧心忡忡,在参议会提案中,写道:“文献赖志书以存,其为重要,自不待论。惟向来省县政府,多未及措意及此。故一遭变乱,散佚无遗。损失之浩大,岂容思议。”1942年5月,绍宋被任命为浙江省史料征集委员会主任。1943年8月1日,史料征集委员会改称“浙江通志馆”,绍宋任馆长。通志馆设在云和县郊外的大坪村,兵荒马乱之际,修志艰苦,全省多数县城相继沦陷,各机关匆忙撤离,档案文献丧失殆尽。

抗战初,东南地区大片土地相继沦陷,硝烟弥漫,政府机关匆忙撤离,百姓流离失所,文物史书惨遭毁灭。许多县市亦多濒临前线,随时面临战火。

为此,绍宋忧心忡忡,在参议会提案中,写道:“文献赖志书以存,其为重要,自不待论。惟向来省县政府,多未及措意及此。故一遭变乱,散佚无遗。损失之浩大,岂容思议。”

又说:“文献是历史概基,无历史则无人类社会,失其凭借,而民族精神亦无从资以发挥,不可忽也!”

1942年5月,绍宋被任命为浙江省史料征集委员会主任。

成立之初,即行文各县征集史料,除调查现存档案外,还要求各图书馆汇集地方志及材料。只是浙赣战事骤起,此事只停留在书面,并未实施。

次年,日寇退去后,又发出通知,向各县地方人士征集史料。不过战时财力、人力捉襟见肘。战乱中,史料多流落在敌占区,进展极为艰辛。

1943年8月1日,史料征集委员会改称“浙江通志馆”,绍宋任馆长。

省府主席黄绍竑在邀函中,言辞恳切,写道:“吾浙文物失坠,史材散佚,非急搜求整理,将恐所闻所见荡焉以尽,泯焉无传。夙钦先生道德文章,乡国矜式,乘笔方志,士流争推,敬请主持规划。”

通志馆设在云和县郊外的大坪村,兵荒马乱之际,修志艰苦,全省多数县城相继沦陷,各机关匆忙撤离,档案文献丧失殆尽。

志馆处于穷乡僻壤,交通阻塞不说,更紧要的是缺少编志人才。(www.xing528.com)

绍宋在《浙江省通史馆馆刊》创刊号中叹道:“国学沦亡,人才凋丧,于今为烈,聘请编纂实难。其人地位高者,不肯俯就,其国学无根底者未能从事。又及文才已少,史才尤难。著述之事,必归宏雅,非同记簿。

“昔司马公之成《通鉴》,以有刘敞诸人;纪文达之成《提要》,以有戴震诸人。

“环视群伦,可延聘而来者曾有几人?”

自通志馆成立后的3年里,绍宋大多住在云和县的大坪村,直至抗战胜利返杭。在这段时期,生活相对安定,物质虽说清苦,但人人奋发,精神至为愉快,实谓苦中作乐矣。

阮毅成(时任民政厅厅长)回忆道:“民国三十四年(1945)新春,云和大雪。我约樾老(时人尊绍宋)来大庆寺梨园家中饮春酒,为雪所困,无法践约。绍宋填了一词送来,题为《烛影摇红新春大雪》,曰:‘不道新年,门庭阒寂堪罗雀。雪深三尺断行人,有酒和谁酌?矫首西南非昨。细思量,已殊苦乐。窜身穷谷,茧足荒山,冲寒徒踱。莫漫多愁,天涯何处容安泊。已能高卧复何求?奚事嗔衾薄。蓦地开缄欢跃,又生憎,缤纷洒落。青樽红烛,辜负居停,难酬佳约。’过了几天,雪止。樾老约我(阮毅成)到他家便饭。

“酒酣,樾老挥毫作画,送在座者每人红梅一幅。黄季宽(绍竑)当即在我的一幅上题道:‘忆孤山初换新装,湖上影飘谁伴得,应只有,鹤翱翔。’

“同座的项慈园(士元)也在画上题道:‘一枝春意逗,慎勿误桃花。’

“宾主皆抚掌大笑,尽欢而散。

“樾老对项的题句颇为欣赏,说道:‘大雪之后,把酒画梅,乃是不久就可回孤山寻梅之预兆也。是年八月,抗战果真胜利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