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宋元盛行的文人山水画-江南·绘影·画理地域美术史研究论文集

宋元盛行的文人山水画-江南·绘影·画理地域美术史研究论文集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众所周知,《富春山居图》是原本无名的名画。“画中兰亭”《富春山居图》之名并非黄公望所题,而是后世藏家根据黄公望的题跋和画中图景“添加”“补称”的。此处诗意是否可实指“富春山”尚不得而知。元人同类“书斋山水”作品冠以“山居”之名的,例子不胜枚举。从作品主题、画中景象看,后人题名《富春山居图》,也是最合适不过的。

宋元盛行的文人山水画-江南·绘影·画理地域美术史研究论文集

众所周知,《富春山居图》是原本无名的名画。“画中兰亭”《富春山居图》之名并非黄公望所题,而是后世藏家根据黄公望的题跋和画中图景“添加”“补称”的。

从中国山水画史看,“山居图”是宋元文人画兴起后在山水画中的流行样式,既有描画画家本人归隐生活、江湖游踪的,也有追慕古哲先贤归隐山居典故的,还有根据名家名作诗意创作的,属于文人山水画或称“书斋山水”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题材和样式。早在南宋时,李成就曾画有题名为《富春山居》的册页作品,黄公望在欣赏了朋友善夫所藏10幅册页后,欣然分别题诗,并题序云:“李咸熙画,清远高旷,一洗丹青蹊径,千古一人也。今见善夫先生所藏十册,不觉心怡神爽,正如离尘坷而入蓬壶矣。赏玩之余,并赋十诗。”其中的《富春山居》诗云:“汉主离宫最上头,昔年曾侍翠华游。青天半落银河水,白日高悬华岳秋。花隐仪銮临阁道,仗移箫凤下瀛洲。三山更在齐州外,遥望苍烟九点浮。”此处诗意是否可实指“富春山”尚不得而知。遗憾的是,此册页如今不得见,而本来无名的《富春山居图》,却历经劫难传承至今,为世人所重。元人同类“书斋山水”作品冠以“山居”之名的,例子不胜枚举。从作品主题、画中景象看,后人题名《富春山居图》,也是最合适不过的。画中景象,应是黄公望目接心会、“道眼”“心法”中的富春山水的艺术写照。

黄公望也曾为好友倪云林画过类似《富春山居图》这样的长卷山水作品《江山胜览图卷》,他在题跋中说:“余生平嗜懒成痴,寄心于山水,然未得画家三昧,为游戏而已。今为好事者征画甚迫,此债偿之不胜为累也。余友云林,亦能绘事,伸此纸索画,久置中,余每遇闲窗兴至,辄为点染,迄今十有年余,以成长卷,为江山胜览,颇有佳趣,惟云林能赏其处为知己。嗟夫,若此百世之后,有能具只眼者以为何如耶?至正戊子十月大痴学人黄公望。”此画历时10余年始成,是闲暇遣兴为友而作的山水长卷,这与《富春山居图》所跋完成情况颇为类似,是在隐居山林、寓居别业的闲暇时光里,随意即兴而为之,而一旦下笔,又勤勉不倦,孜孜以求,全身心地投入。这一方面恰恰符合文人画创作的真实法则,与倪云林等所谓的“写意”心法,同出一辙。另一方面,也说明黄公望人皈道教,心钟山林,笔墨情趣,融汇于日常生活,他的艺术创作是“无心”而为,他的生活才是真正的“慢生活”。他把画稿“留”(其实是“忘”)在山中,只顾自己云游在外。云游三四年后“记”起来了(或许是无用师问他索要此卷了才记起来的),特意带在行囊中,准备早晚得闲暇时再为补笔添墨,在不经意中创作了不朽的传世名作。“无心插柳柳成行”,这是符合艺术创作规律的。(www.xing528.com)

由此我们也得到一个启发:名为“山居图”,实非一定是画家本人的“山居图”,也有可能是想象臆造的,还有可能是诗意创作的,甚至可能是追慕先贤、托古冠名的。这真是:名为“山居图”,非必“山居图”;本为“无名作”,却得真实名。因此,要研究美术史,穷究作品本身,疏于名实之辩,罔顾时代背景,是难免要犯只知其一而不及其余、死抠一山一水而疏忽地域风物的错误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