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与台湾地区的艺术往来,有几个明显的特点:1.相对大陆整体而言,具有较深的传统文化积淀的浙江画界,入台湾地区之前无论是否是学院培养、在学院学习的画者,都具有相当的实力与成绩。他们先后渡海至台,短期访问或定居终老,将浙江传统文化优势带入了文化艺术相对薄弱的台湾地区,以至在台湾地区艺术界有了推动与启示作用。2.两岸的暂时分离,虽然让渡台画家难以来回交流,但是,以林风眠先生为主倡导的艺术专科学校“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的绘画创新理念,已经很好地根植于台湾地区。使得在大陆一度排斥现代主义、西方艺术的情况下,台湾地区却能逐渐地推广现代艺术,并创作了一系列成功的作品。这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方法下的艺术探索,杭州国立艺专的理念与学风无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3.迄今为止的浙江与台湾地区交流局面,也为日后的大陆与特区往来提供了更多的经验。让人思考在两岸政治制度、意识形态还有重大分歧的情况下,做好民间的艺术文化交流工作的紧迫性、责任感。两岸的血脉关系是永远不会隔断的,深层的艺术影响也会生命常青。
尽管大陆与台湾地区政治上的区划已经有60余年,也曾经因为意识形态隔阂使两岸艺术家们、史论家们处于难以交流的状态。但是,近年来两岸四地艺术交流随着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得越来越紧密。个人往来于两岸的艺事已经屡见不鲜,两岸博物馆、美术机构也有了合作展览等事项。然而,由于当前两岸微妙的政治关系,也导致“台独”意念在美术界有所表现。台湾地区学界对深入的大陆与台湾地区美术关系研究基本上属于空白。尤其是近年来,台湾地区美术界在撰写美术史及美术馆的布局时对大陆与台湾地区的关系逐步淡化。例如,新近建设的台湾美术馆有意避开了大陆艺术家在台湾地区的活动与影响。在台湾地区本土理论家对当代台湾地区艺术的描述中已经见不到一些应有的事实。因此,浙江省展开“浙江与台湾地区的美术关系”研究可以率先弥补这一方面的不足,也将两岸艺术交流的课题列入重要日程。
【注释】
[1]莫小也,浙江理工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中外美术关系,近现代澳门、香港与台湾地区的艺术发展。
[2]2013年沪京二地举办“美丽台湾:台湾近现代名家经典作品展”,其图录、论文对本人极有启示。本文参考朱偑仪、谢东山:《台湾写实主义美术1895—2005》,台北:典藏艺术家庭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3]吴乃步:《光复初期大陆到台湾美术家的活动及影响》,其中代表人有黄永玉、刘海栗、周碧初等。
[4]台湾地区的丰子恺研究起步比大陆要早,也可说明丰子恺在台的影响。参见《丰子恺研究的过去、现在与将来》;陈星《丰子恺论》,杭州:西冷印社出版社,2000年。参考浙江省美术馆“丰子恺诞辰120年纪念展”。
[5]笔者在2015年受台湾清华大学邀请做学术报告,并参观台湾美术馆等多处艺术展馆,收获《国美无双:馆藏精品常设展》图册2本及许多展览信息。本文部分资料引用此2册文献。
[6]本名孙璞,在台湾地区与纽约华人圈中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传奇人物。曾出版个人水墨画集。
[7]陈明:《20世纪台湾美术史》,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11年,第140页。(www.xing528.com)
[8]《两岸乡情·傅狷夫书画展》,《浙江文化月刊》,2010年5月。
[9]浙江美术馆,编:《傅狷夫作品集》,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0年。
[10]在《千涛拍岸——台湾美术一百年图录》中有《中土移栽的兰花》(胡永芳:《浪潮之岛的本土演化》,2000年)专题,介绍了1949年直接赴台湾地区的四位大陆画家——黄君璧、溥心畲、欧豪年、傅狷夫。
[11]由于席德进英年早逝,来不及完成宏图大志,也没返回自己家乡,让人们在接触其艺术作品时深感惋惜。大陆在很长时间对他生平事迹介绍较少。直到在林风眠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活动时,席德进才有作品展示与生平简介。参见拙文《渡海画家席德进的艺术人生》,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0年。
[12]参阅席德进的文章:《我学画的故事》,《席德进画集》,1968年。
[13]肖琼瑞:《撞击与生发——战后台湾现代艺术的发展(1945—1987)》,台中:台中美术馆,2005年。
[14]林芳莹:《七○年代的台湾乡土美术运动》,http://www.docin.com/p-36656877.html。
[15]参见韩劲松:《王悦之研究综述》,范迪安,主编:《脉脉之思:王悦之艺术研究》,中国美术馆精品书系,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14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