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南地域美术教学个性培养方法

江南地域美术教学个性培养方法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4]陆俨少在教学时对于学生风格的培养,和潘天寿先生也是极其相似。现在卓鹤君成为“新浙派”执牛耳者,以抽象的现代性和坚实的笔墨功底和谐统一而闻名于世,这都是在研究生期间拜师于陆俨少门下夯实的基础。谷文达的作品受印象派、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很深,在当时的中国绘画界争议极大。陆俨少的教育也是从绘画上、为人处世上、教学理念上全面影响谷文达,让其认识到传统对于创新的重要性。

江南地域美术教学个性培养方法

潘天寿激励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认为:“艺术这样东西,最讨厌的是‘同’。”(1963年6月谈话)“不同就是风格,但不同有好有坏……‘风格不同就好’的讲法是不对的。……风格特异最困难。……风格之难者,在于特别高,特别显。”(1962年12月12日谈话)[24]陆俨少在教学时对于学生风格的培养,和潘天寿先生也是极其相似。陆俨少认为:“画好在哪里……接下来第二个标准看它的笔墨风格既不同于古人或并世的作者,又能在自己塑独特风格中,多有变异,摒去陈规旧套,自创新貌。”[25]

1979年,陆俨少被浙江美术学院聘为研究生主导老师,开始招收山水画研究生。陆俨少招了卓鹤君、周凯、王健尔、谷文达、孙永等五名研究生。

卓鹤君的山水画语言表达方式独特,现代气息很强,他是突破传统的山水画家,他通过整合和实验西方现当代绘画语言与东方的传统艺术观念,通过体验两个审美领域的差别,使其走向统一,成为东西方艺术语言同时使用者。卓鹤君能把中国传统山水与西方现代主义元素结合得相得益彰,正是得益于陆俨少传统创新兼重的教学理念。在陆俨少先生的指导下,接受最纯粹正统的山水研习,使其拥有扎实的传统功底,同时还领悟了中国文人画之精髓。为其今后师承传统、突破传统的创新求变之路打下坚实的根基。卓鹤君先生常在授课时谈起:“陆老的为人品格、教学态度等都是我一生的榜样,都值得我品味学习。”可见陆俨少先生对卓老的影响不单单是在绘画上,还包括走上讲坛后的教学上和生活中的为人上,是终身受益的。现在卓鹤君成为“新浙派”执牛耳者,以抽象的现代性和坚实的笔墨功底和谐统一而闻名于世,这都是在研究生期间拜师于陆俨少门下夯实的基础。

谷文达的作品受印象派、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很深,在当时的中国绘画界争议极大。据谷文达口述回忆:“陆俨少先生对别的弟子讲谷文达是一匹野马。”所谓“野马”是指谷文达的“不安分”和难以管教,并不是对谷文达的贬斥,这其中虽也包含争议的意味,然而陆俨少对他很包容,甚至对他的作品很欣赏,觉得他走了自己的路。正如谷文达自己讲:“这也是我这匹野马能毕业后继续留校教学的原因。”但当谷文达把鞋印、稻草之类搬入自己作品时,陆俨少虽然觉得幼稚甚至觉得是艺术的歧途,但是仍然肯定年轻人的创新精神,艺术需要自由创造,只是提醒谷文达,传统不要轻易丢掉。谷文达在浙江美术学院读书时,与卓鹤君一样,接受了陆俨少严格扎实的国画训练。陆俨少的教育也是从绘画上、为人处世上、教学理念上全面影响谷文达,让其认识到传统对于创新的重要性。谷文达在近期访谈类节目中也重点强调:“没有传统滋养,当代艺术永远是个孤儿。”甚至他还认为“在作品里有传统中失传的工艺”。

张志民先生是1985年在浙江美术学院学习时,在陆俨少先生驾前请益的,他常饱含深情地给我们回忆陆老对他的亲炙,陆老在见到他的作品后,认为他的山水画作品极具山东特色,具有很多南方画家所不具备的豪气沉雄,陆老非常鼓励他保持自己的风格。陆俨少先生只是对张志民先生的笔墨结构做了更高要求,可以通过临摹十张大画去锻炼笔墨,但是自己的风格还是要保持。

由卓鹤君、谷文达、张志民跟陆俨少学画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陆俨少是以他的理念来教导他的弟子们的,他有过人的见识、高超的格趣和严谨宽宏的治学之道,更重要的是贯彻了潘天寿不做“笨子孙”教育观念,鼓励学生要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雄心。正如潘天寿所说:“无丝毫推陈出新,足以光宗耀祖者,是一笨子孙……倘故步自封,安于己有,诚所谓无雄心壮志之庸俗懒汉。”[26]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所述仅为陆俨少绘画和教育冰山一角,作为艺坛巨匠,陆俨少对于山水画者的帮助启发还有很多。正如陆俨少的好友吴一峰在陆俨少逝世时发的唁电说的那样:

“少小同窗友,艺缘难分舍。

“画艺震四海,人品传千秋。”

【注释】

[1]潘潇飞,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研究方向为山水画艺术。

[2]潘公凯,主编:《潘天寿谈艺录》,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第16页。

[3]郎绍君,主编:《陆俨少全集·6·综合卷》,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第75页。

[4]同上,第77页。

[5]郎绍君,主编:《陆俨少全集·6·综合卷》,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第74页。

[6]俞建华,主编:《中国古代画论类编》,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57年,第606页。

[7]同上,第59页。

[8]郎绍君,主编:《陆俨少全集·6·综合卷》,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第74页。

[9]同上,第79页。(www.xing528.com)

[10]俞建华,主编:《中国古代画论类编》,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57年,第606页。

[11]童中焘:《中国画画什么》,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0年,第32页。

[12]俞建华,主编:《中国古代画论类编》,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57年,第583页。

[13]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一)》,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第143页。

[14]郎绍君,主编:《陆俨少全集·6·综合卷》,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第32页。

[15]同上,第26页。

[16]同上,第30页。

[17]俞建华,主编:《中国古代画论类编》,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57年,第700页。

[18]同上,第366页。

[19]郎绍君,主编:《陆俨少全集·6·综合卷》,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第34页。

[20]郎绍君,主编:《陆俨少全集·6·综合卷》,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第15页。

[21]同上,第28页。

[22]郎绍君,主编:《陆俨少全集·6·综合卷》,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第63页。

[23]同上,第63页。

[24]童中焘:《中国画画什么》,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0年,第80页。

[25]郎绍君,主编:《陆俨少全集·6·综合卷》,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第74页。

[26]潘公凯,主编:《潘天寿谈艺录》,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第2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