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俨少在《山水画刍议——好画的标准》中谈到,评判好画,看的是气象、笔墨、韵味。他还将此运用于教学中。
……气象是否高华,有没有矫揉造作之处,来龙去脉,是否交代清楚,健壮而不粗犷,细密而不纤弱,做到这些,第一个标准就差不离了。接下来第二个标准看它的笔墨风格既不同于古人或并世的作者,又能在自己塑独特风格中,多有变异,摒去陈规旧套,自创新貌。而在新貌之中,却又笔笔有来历,千变万化,使人猜测不到,捉摸不清,寻不到规律,但自有规律在。做到这些,第二个标准也就通过了。第三个标准要有韵味。一幅画打开来,第一眼就有一种艺术的魅力,能抓住人,往下看,使人玩味无穷。看过之后,印入脑海,不能即忘,而且还想看第二遍。气韵里面,还包括气息。气息近乎品格,每每和作者的人格调和一致。[5]
下面我们以此标准来看《闽浙写生系列》为什么能被称为“好画”,为什么能作为教学范本在中国山水画教学中对学生有重要的指引作用。
1.陆俨少《闽浙写生系列》中的气、韵
所谓“气韵”,在古代画论中有详细地诠释。“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韵者,隐迹立形,备遗不俗。”(荆浩《笔法记》)[6]“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郭若虚《图画见闻志》)[7]
陆俨少先生认为气息是气韵里的分支,画品和其人品常常是紧密联系的,好人品才能画出好画,好画又能陶冶情操,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正如陆俨少先生曾经说过的:(www.xing528.com)
……气韵里面,还包括气息。气息近乎品格,每每和作者的人格调和一致。所以古人说:“人品既高,画品不得不高。”一种纯正不凡的气味,健康向上的力量,看了画,能陶情悦性,变化气质,深深地把人吸引过去……[8]
看到《闽浙写生系列》,观者就会被陆先生描绘闽浙景色的一幅幅作品所深深感染,就出现想去陆先生去过的地方去写生的冲动。但有的地方已经发生变化,现在去了也是物是人非,崭新的村子已无时光的痕迹,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有的地方虽然还能见到,但也是越来越少。即使有的地方保存完好,但写生心态已与陆俨少先生完全不一样了,不禁让人怅然。尽管我与陆俨少先生素未谋面,也能通过他的作品魅力去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
2.陆俨少《闽浙写生系列》中的笔、墨
笔墨可以说是中国画的灵魂,是品评其优劣的核心。正如董其昌所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绝不如画。”这句话讲了为什么要重视笔墨。众所周知,通常我们说的笔墨一般是指笔墨境界和笔墨结构。笔墨境界代表对大自然大境界的寄托,高境界的笔墨让我们看到了平淡天真,让我们看到了朴拙圆润;而笔墨结构又称为笔墨程式,好似中国武术里一招一式。想做到笔精墨妙,就要“做到笔笔有着落,笔笔都能看,笔笔都起作用,经得起推敲”[9]。就要“虽依法则,运转变通,不质不形,如飞如动……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采自然,似非因笔”(荆浩《笔法记》)[10]。从陆俨少先生“闽浙写生册”可以看出,陆俨少先生既摒弃明清文人矫揉造作的笔墨形式,没有做“笨子孙”,也没有盲目崇洋,没有做“洋奴隶”。既讲究对古人的传承,同时并不全盘否认西方绘画方式,又强调自己作品的独特风格,这表明他在中西两个绘画系统中都有自己独到深刻理解。他融会贯通,可以说是一位集大成者,给中国传统山水画带来新的生命力,使中国画得到发展。陆俨少将这些品评画作好坏的方法运用于教学中,不但教会学生什么样的画是好画,以此来提高学生眼力,还让学生明白对自己的作品时应该有什么样的基本要求。这便是建立“好画标准”的教学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