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周昌谷的实践对意笔人物画发展和传统国画创新产生了重要影响

周昌谷的实践对意笔人物画发展和传统国画创新产生了重要影响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具有超前审美意识的艺术家,周昌谷在绘画艺术风格转变中所做的实践为意笔人物画的发展开拓了一条道路,推动了传统国画创新的进程,对当今美术创作与教学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现实主义在文学、绘画、雕塑等艺术领域均有影响。苏联建立之后,现实主义逐渐与政治和意识形态挂钩,并在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成为文艺创作的主流。唯美主义反对艺术的功利性与社会作用,宣扬“艺术至上”的纯粹形式主义。

周昌谷的实践对意笔人物画发展和传统国画创新产生了重要影响

周昌谷的艺术人生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的一个缩影,在他为时58年的艺术人生中交织着磨难与辉煌,他在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来源于他在中国传统诗书画印上的天赋,也离不开自身一贯的勤奋,他的作品始终富有抒情意味,热烈而又含蓄,是20世纪浙江画坛乃至我国绘画界一抹靓丽的风景

作为具有超前审美意识的艺术家,周昌谷在绘画艺术风格转变中所做的实践为意笔人物画的发展开拓了一条道路,推动了传统国画创新的进程,对当今美术创作与教学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传统国画在当代如何推陈出新?周昌谷以他自己的艺术人生回答了这一问题,那就是:绘画艺术应与时代走势相结合而不随波逐流,尊重传统而又知变通,立足于本民族文化而又以开阔的胸怀吸纳西洋文化。周昌谷在国画创新道路的探索上取得的高度成就,获得众多艺界学者充分的肯定。洪惠镇言:“(周昌谷)成为一个超越‘浙派’写实,回归写意,但仍以现实人物为对象,并像文人画那样诗书画结合,高扬民族性与时代性,光大优秀文化传统的先驱。”[24]卢炘先生评:“周昌谷先生在新中国人物画历史上不仅留下了代表作,更是在成功的创作实践中,开拓了中国画的正确的探索方向并启示了中国画新的品评标准,提出并推进了当代中国画一系列根本问题的解决。周昌谷无疑是得时代之风气,又开时代之风气的一代大家。”

周昌谷的绘画艺术转益多师、博采众长,同时又能独具特色,其对唯美的不懈追求对当今美术创作也深具意义。周昌谷钟情林风眠、服膺潘天寿、尊重黄宾虹,但并不盲从,他曾说:“‘潘天寿说要提高民族绘画,使之立于世界艺术之林而无愧色。林风眠说要将中西绘画的顶峰融合为另一个创新的高峰。’‘我要用他们的方法(去学),他们各自的渊源将会带给我很大的好处,而不是表面的去像他们。’”[25]陈清狂在其《随笔三篇》中认为:“他虽心仪八大、潘天寿、林风眠,却绝不拾人涕唾,总求别开生面,特立独造。”[26]同时他自始至终坚守自我本真,崇尚对美好的追求,正如其女周天绛在《回忆我的父亲周昌谷》中所形容的:“在他的精神境界中,一切都那么美好、善良、真实。他画的荷花、芍药、秋菊……都欣欣向荣,娇艳欲滴。画的少女都天真无邪,有如奇花初胎、新荷出水。他画的小鹿、小羊也都娇憨天真,有如雅子依人,充满了人情味。”[27]

周昌谷对绘画艺术的探索为我们后人开辟了国画创新的新思路,他始终在吸收各家之长、发展个人艺术独特性的道路上奋斗着,他极具个人风格的绘画在20世纪走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道路,引领后人在艺术领域不断去开拓新的研究方向。

【注释】

[1]现实主义属于舶来语,19世纪50年代产生于法国,为一种创作方法和文艺流派。作为创作方法,侧重选择普通、平凡、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人和事物,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进行如实的反映,力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现实主义在文学、绘画、雕塑等艺术领域均有影响。苏联建立之后,现实主义逐渐与政治和意识形态挂钩,并在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成为文艺创作的主流。本文的“现实”指的是周昌谷早期作品受时代影响,致力于表现现实、歌颂生活的风格特点,表现形式并不为写实所拘。

[2]唯美主义也属于舶来语,作为起于西方的一场文艺运动、文艺思潮,号召“为艺术而艺术”,强调追求艺术纯粹的美,认为艺术美高于生活美,试图纯粹地探索艺术技巧与形式美。唯美主义反对艺术的功利性与社会作用,宣扬“艺术至上”的纯粹形式主义。本文的“唯美”指的是周昌谷在“文革”后热情拥抱生活,善于在平凡生活中发现、捕捉美从而表现、创造出充满诗意意境美的作品。周昌谷在精神与艺术中对“唯美”的追求并不完全脱离现实,他追求的美是有充实内容的,表现形式为泼彩、写意。

[3]吴丽莎,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2015级美术专业硕士生;李小汾,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从事美术史论研究。

[4]周铁梅先生,湖南长沙人,以画梅花著称。当时任教于乐清简易师范学校。

[5]周昌谷从1966年“文革”开始到1971年,连续6年辍笔不画,这一时期他的艺术活动主要是书法方面的探索。

[6]陈朗:《何以艺为·周昌谷评传》,台北:朗素园画局,2016年,第294页。

[7]点厾,点染之意,画花卉的一种技法。朱象贤《闻见偶录·没骨画》:“吴中画花卉者,旧有两种。一曰点厾,一曰勾染。点厾者,随笔点抹,以成其花叶,甚不经意,自有生趣。”

[8]创作于1954年,被选送参加在波兰华沙举行的“第五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简称“世青节”)并荣获金奖。创作素材来自草原写生,属于代表性的写实作品,画面主人公为一位少数民族少女和依偎在一起的两只小羊羔。用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作描绘对象,同时保留文人画诗书画印结合的元素,充分显示出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特点,王庆明在《“浙派人物画”散记》一文中评价:“色彩清丽、虚实相间、错落有致,是一曲中国式的空间、线条、色块的和谐小唱。”

[9]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周昌谷的绘画创作被迫停止,他也因此得以沉淀,潜心酝酿后,其艺术思想喷薄而出,并领悟到书法运笔道理,在诗书印方面各有突破。这期间他创造了“蚓书”体,并尝试花鸟画和指画,视觉图式独特,富于创新,1973年还开始学填词。

[10]该手稿题为《无声的诗人》,从周昌谷女儿天绛生前居室抽屉内所获。

[11]陈朗:《何以艺为·周昌谷评传》,台北:朗素园画局,2016年,第494页。

[12]卢炘:《雁荡之子·周昌谷传》,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年,第190页。(www.xing528.com)

[13]卢炘:《指向深处》,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年,第123页。

[14]康有为1917年《万木草堂藏画目》中云:“中国画学至国朝而衰弊极也,岂止衰弊,至今郡邑无闻画人者。”“惟模山范水,梅兰竹菊,萧条之数笔,则大号曰名家,以此而与欧美画人竞,不有若持抬抢以与五十三升大炮战乎?”乌以锋在1924年《美术杂话》中认为:“西洋绘画进步之速,真是一日千里。……然中国绘画仍固守残缺,息息待灭。”

[15]卢炘:《指向深处》,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年,第667页。

[16]陈清狂:《周昌谷谈艺录》,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2013年,第165页。

[17]卢炘:《指向深处》,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年,第667页。

[18]卢炘:《雁荡之子》,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年,第37页。

[19]同上,第7页。

[20]陈朗:《何以艺为·周昌谷评传》,台北:朗素园画局,2016年,第115页。

[21]同上,第498页。

[22]陈清狂:书画家、作家。为周昌谷生前知交。

[23]陈清狂:《周昌谷谈艺录》,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2013年,第39页。

[24]卢炘:《指向深处》,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年,第5页。

[25]卢炘:《雁荡之子·周昌谷传》,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第115页。

[26]卢炘:《指向深处》,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年,第48页。

[27]同上,第67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