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所掌握的史料来看,写于1930年1月27日的朱翼盦跋“东阳本《兰亭序》”是国内藏家的最后一次对“汪本《兰亭》”的记录,此后再次著录的信息来自日本昭和十三年(1938)三省堂株氏会社发行的《书菀》杂志第二卷第四号《特辑兰亭号》,此后的“昭和癸丑兰亭纪念展”(1973)的“目录”中曾著录过“汪本《兰亭》”的民国影印本。“汪本《兰亭》”原件在1930年被朱氏谈及之后,再无明确的收藏信息。朱先生于1937年去世,日本《书苑》杂志1938年刊出“李文田跋文”的照片并称“汪本《兰亭》”已于“近年”流入日本,这一前一后之间,或许还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虽然“兰亭论辩”52年来,“几乎所有有价值的文献都被运用了,能得出的结论,大家基本也都得出了”[34],但对于汪中旧藏《定武兰亭》本身而言,相关的研究却还是极少的。事实上,不仅国内学界几乎从未直接研究和讨论过汪中旧藏《定武兰亭》,在日本学界也未出现较有影响的观点。虽然通过对有关史料的梳理,目前已可以大致呈现出“汪本《兰亭》”自乾隆五十年(1785)以来的流传情况,但是由于史料的缺失,尚不能完整地展现“汪本《兰亭》”的流传全过程。目前研究中还存在着一些“盲点”,需要学界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1.汪喜孙携“汪本《兰亭》”入京大致在1813—1816年间,但是“汪本《兰亭》”何时离开北京尚不明确,如何到钟淮之手也不明确;
2.何绍基跋文是否曾写入“汪本《兰亭》”,尚不明确;
3.“汪本《兰亭》”如何从钟氏家流出,又如何进入张丙炎的收藏,钟、张之间是否还有其他藏家,尚不明确;
4.在张丙炎收藏期间,除“李文田跋文”外,是否还有人赏鉴过此件“汪本《兰亭》”,李瑞清又是从何处见到“李文田跋文”的,尚不明确;
5.“汪本《兰亭》”虽然曾经端方之手,但是否被其收藏,尚不明确;
6.文明书局出版珂罗版影印件时原件为何人收藏,尚不明确;
由此可见,本文目前还只是对“汪本《兰亭》”的初步整理和研究,还有许多问题有待在更深入的研究中加以解决。
【注释】
[1]本文研究为“2017年中国美术学院重点高校建设研创提升项目——科研课题培育项目——《魏晋书迹书法理论与研究》”子课题,项目编号:900036351784/026,发表于《西泠艺丛》,2018年第4期。
[2]刘磊,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思想史与书画研究中心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思想史与书法理论、兰亭学。
[3]水赉佑,编:《兰亭序研究史料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3年,第797—798页。
[4]水赉佑,编:《兰亭序研究史料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3年,第799页。
[5]包世臣:《艺舟双楫》,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第78—79页。
[6]水赉佑,编:《兰亭序研究史料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3年,第798页。
[7]同上。据沈津《翁方纲年谱》载,1779年“九月十一日,先生将俶装,扬州汪中来谒于秦淮旅舍,出所藏碑帖盈箧共赏。中有《郑恒墓志》及旧拓《张迁碑》残本,为‘东里润’三字未损者。先生既钩摹存箧,且辨是碑非重刻。由此可知,此时翁氏、汪氏相见时,汪氏尚未收得《定武兰亭》。见沈津:《翁方纲年谱》,台北:台北研究院中国文史哲研究所,2002年。
[8]水赉佑,编:《兰亭序研究史料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3年,第798页。
[9]水赉佑,编:《兰亭序研究史料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3年,第550页。
[10]同上,第555页。
[11][清]何绍基、沈树庸:《东洲草堂金石跋郑斋金石题跋记》,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第88页。
[12]秦明,主编:《欧斋墨缘——故宫藏萧山朱氏碑帖特集》,北京:故宫出版社,2014年,第456页。
[13]钟氏收藏之相关信息,“拙愚堂本”中未见,水赉佑,编《兰亭序研究史料集》收录《定武兰亭五字不损本》题跋若干,即是此“汪本《兰亭》”。(www.xing528.com)
[14]水赉佑,编:《兰亭序研究史料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3年,第799页。
[15]同上,第799—800页。今覆刻本应在江苏镇江焦山碑林。
[16]同上,第800页。
[17]同上,第799页。
[18]同上。
[19]见“拙愚堂本”。
[20]李军辉:《郭沫若在‘兰亭论辩’中的一个错误》,《羊城晚报》,2013年9月25日。
[21]参见拙文:《李文田跋汪中旧藏〈定武兰亭〉研究》,《中国思想史与书画教学研究集》第6辑。此文主要讨论了跋文所反映的时代思潮,待刊;《李文田跋汪中旧藏〈定武兰亭〉释疑》,此文主要讨论了李文田跋文与帖中诸题跋间的关系,详见《中国美术学院第二届博士生论坛论文集》,第254—262页。
[22]见“拙愚堂本”。
[23]完颜景贤:《三虞堂书画目》,王燕来:《历代书画录续编》,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第392、415、417页。
[24]抱残守缺生:《现存兰亭的主要刻本》,《特辑兰亭号》,《书菀》,第2卷第4期,三省堂株式会社,1938年,第44页。
[25]抱残守缺生:《现存兰亭的主要刻本》,《特辑兰亭号》,《书菀》,第2卷第4期,三省堂株式会社,1938年,第44页。
[26]钱祥侏,等,修;杜邦杰,纂:《续修江都县志》卷30,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年。李放:《皇清书史》卷15,载于金毓绂,主编:《辽海丛书》第5辑,沈阳:辽海出版社,1983年。
[27]水赉佑,编:《兰亭序研究史料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3年,第798页。
[28]郭沫若:《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兰亭论辩》,北京:文物出版社,1973年,第12页。
[29]水赉佑,编:《兰亭序研究史料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3年,第618页。
[30][清]何绍基、沈树庸:《东洲草堂金石跋郑斋金石题跋记》,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第88页。
[31]水赉佑,编:《兰亭序研究史料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3年,第664—665页。
[32]此处文字,依据故宫博物院官网提供的作品高清图片录入。网址:http://en.dpm.org.cn/dyx.html?path=/tilegenerator/dest/files/image/8831/2011/0158/img0002.xml。
[33]水赉佑,编:《兰亭序研究史料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3年,第673页。
[34]邱振中:《语造精微——“兰亭”图像系统的重新审视》,载于上海博物馆,编:《兰亭》,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5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