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化关键词研究:变革人与社会的关系

文化关键词研究:变革人与社会的关系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代以天子受天命称帝,故凡朝代更替,君主易姓,皆称为“革命”。“革命”一词最早见于《周易》:“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这里的“革”即变革,命即天命,是从神权政治观出发对“革命”做出的解释;《尚书》中也有“殷革夏命”“乃命尔先祖成汤革夏”[19]。

文化关键词研究:变革人与社会的关系

古代以天子受天命称帝,故凡朝代更替,君主易姓,皆称为“革命”。“革命”一词最早见于《周易》:“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这里的“革”即变革,命即天命,是从神权政治观出发对“革命”做出的解释;《尚书》中也有“殷革夏命”“乃命尔先祖成汤革夏”[19]。“革命“指的是王朝的革新,许多学者在探研“革命”一词的源流时,认为其源于《周易》中的“汤武革命”。《近现代汉语新词词源词典》对“革命”一词的解释为:原指实施变革以应天命,后指社会政治经济的大变革。《近代汉语大词典》这样解释:社会大变革,用暴力夺取政权;改变陈规旧套。由此看来“革命”就是利用暴力夺权,本质上是对社会制度及社会关系的一种变革,通常人们会说“革谁的命”,可见,“革命”一词指对对象的消灭和清除,有一定的暴力色彩。

“汤武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利用武力进行的改朝换代,成汤通过“伐谋”“伐交”“伐兵”,最终取得战争速胜。这对后来战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构建以及社会变革的开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对社会变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变革由自上而下的专制统治变为开始出现自下而上的暴力革命。

古代的革命主要以王朝更迭为界定依据,因此历代的农民造反如陈胜、吴广起义也被称为“革命”。到了近代,“革命”的含义有所变化。一般认为中国从孙中山开始倡用“革命”,据冯自由《革命逸史》讲,1895年,孙中山来到神户,见到当地的报纸,上面说“支那革命党首领孙逸仙抵日”,孙中山阅完对陈少白说:“‘革命’二字,出于‘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一语,日人称吾竟为‘革命党’,意义甚佳,吾党以后即可称‘革命党’”。从此,中国的革命志士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行动称作“革命”。冯天瑜认为,在明治之时“‘革命’已具有‘制度重建’、‘社会改良’的引申义,暴力夺权的本义已被大大淡化。”[20] 1899年,梁启超在《清议报》上著文提倡“诗界革命”,“革命”获得更广泛的语义。随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革命不再仅仅局限于政权的夺取和朝代的更替,还可运用到更广阔的领域,如文学、艺术等,由此可见,革命的语义从偏重带有暴力色彩的“除掉”“消除”逐渐走向平和的“改良”“更新”。(www.xing528.com)

在当今社会,“革命”一词的出镜率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改革”一词,例如改革开放、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等。从革命到改革,这与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离不开的。革命的历史告诉人们,充满暴力、斗争与尖锐矛盾冲突的革命势必会对社会生产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甚至引起人民的恐慌和社会的倒退。因此,在物质需求得到基本满足的今天,人们更青睐采用平缓、柔和的方式,制定相关政策,对社会进行改革,由一步到位变为一步一步慢慢来的战略。可以说,从革命升级到改革,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但不可忽视的是,“革命”给早期人类处理社会关系提供了一个方法、一种途径,正是在不断的革命实践中,社会得到进步,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长远的发展,才有了人们对“革命”的思考,对“改革”的推崇,可以说,“革命”是“改革”的基础,“改革”由“革命”发展演变而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