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评”作为一个文化关键词,涵盖了批评方法、批评标准、批评行为以及批评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指批评主体对客体(文学现象)的一种观察、鉴赏与评价行为。具体义项包括:其一,品评是批评主体依据一定的批评标准,对批评对象进行的鉴赏评议行为;其二,“品”中重视“评”的目的性,在表达看法之外,更注重区分优劣,评定高下;其三,“评”中蕴含“品”的艺术性,“品”字本义含有谨慎考察、细致甄别之意。此外,品评虽然存在评判标准,但主体的鉴赏能力是品评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因此品评活动也带有艺术鉴赏性。
西方文论中没有固定概念与品评对应,“批评”(criticism)或者“评论”(review)近似其意。在中英对译中,汉学家倾向于对品评内涵加以解释,如宇文所安将“品评”释为“对人格、书画及文学作品进行的批评活动”(critical comment on personality,painting,calligraphy and literature works)[11],比较准确。
将“品评”与“批评”进行话语对比,我们会发现,“批评”的范围有时大于“品评”,如“批评”的内涵在17世纪既包括整个文学理论体系,也涵盖实践批评活动和日常评论[12]。“批评”有时又比“品评”的范围小,若将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进行区分,“批评”则侧重于文学作品的评价。而品评的对象虽可在文学范畴内缩小至对具体文学作品的研究,但品评所蕴藏的内涵远比“批评”深广,实为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民族话语”[13]。
回到品评这一民族话语中来,想要进一步探究其具体内涵,或可从“品”的字义进行区分,将其归为三类:第一,“品”作名词有品级之意,即区分高下,以《画品》《诗品》为代表;第二,“品”作名词有类别之意,在中国传统文评中表现为对风格、文体的区分,以《二十四诗品》为代表;第三,“品”作动词,有鉴赏、品味之意,尤以明清小说评点为代表。现以此三类试分析品评的内涵。
第一,作品之“品第”,意在品出优劣。
若论品第,不可不提我国第一部诗论著作——南朝文学批评家钟嵘的《诗品》。受九品论人法和刘歆《七略》追溯学术流派方法的影响,《诗品》以三品升降法论诗,尽陈历代五言诗人之优劣。钟嵘对当时文学批评上“喧议竞起,准的无依”[14]的混乱与“皆就谈文体,而不显优劣”[15]的批评现状十分不满,极力要借“致流别,辨清浊,掎摭病利,显优劣”的品第方法来树立诗评标杆。因此,陈延杰在《诗品》与其旧名《诗评》之间,认为“品”更反映钟嵘本意,“评”则与品藻含义相差甚远。(www.xing528.com)
钟嵘对“第作者之甲乙”的推重,无异于承自《汉书·古今人表》的九等品人法。《世说新语》中的人物品藻虽无明显的九等之别,却常以二人对照,以分高下,品第之意十分明显。试问风起浪涌之时,若无孙绰勃然色变,何以衬出谢安淡然自若[16]?南齐谢赫《古画品录》开篇更云:“夫画品者,盖众画之优劣也。”[17]南朝陈姚《续画品》将绘画分为上、中、下三大等级,在三大等级之下又细分出上、中、下三品,同样将优劣品第放在首位。这种以品第论诗的批评方法也展示了品评者的美学理想,如钟嵘最推崇“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18]的曹植,朱景玄《唐朝名画录》以“逸”为定品的主要标准[19]。
第二,体性之“分品”,意在区分风格。
魏晋南北朝始,文体意识的自觉落实到文学实践中,形成文体的细致分类。曹丕《典论·论文》以“奏议”“书论”“铭诔”和“诗赋”四科八体对文体进行区分,且各具有“雅”“理”“实”和“丽”的风格特点。《文心雕龙·体性》列出八体:“一曰典雅,二曰远奥,三曰精约,四曰显附,五曰繁缛,六曰壮丽,七曰新奇,八曰轻靡。”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每品以两字标名,阐释诗的风格特色。成书于南宋的《沧浪诗话》将风格分为高、古、深、远、长、雄浑、飘逸、悲壮、凄婉九品。元人杨载《诗法家数》将诗体分为“雄浑”“悲壮”“平淡”“苍古”“沉著痛快”和“优游不迫”六体。明谢榛所著的《四溟诗话》把诗风分为雄浑、秀拔、壮丽、古雅、老健、清逸、明净、高远、芳润、奇绝十种。
第三,评点之“品味”,意在文本批评。
“品味”之品评体现出主体的欣赏能力,这在小说戏曲评点中尤为瞩目。经过长期发展,明代小说创作出现繁荣之势,小说批评理论亦有巨大发展,而明代高扬自我的思想浪潮也使小说品评呈现出时代特色,与诗文品评相比,小说戏曲评点在形式、词汇和语言上,均显得更加丰富生动。品评不仅成为明代文人阐明文学观点和批评态度的渠道,也是明代文人展示个性、抒发才情的舞台。如李贽《忠义水浒传序》一文以序跋体形式对文学创作进行总结,并通过对《水浒传》的评点表达其文学见解。李贽是晚明思想解放浪潮的主要代表人物,其“童心说”主张绝假纯真,认为只有抒发真情实感,方能成就天下之至文,又极为推崇趣味,认为“天下文章当以趣为第一”。反映在品评活动中,李贽尤其注重谐趣、童心和真情实感的流露。李贽惯用生动灵活和富有感情的语言品评作品,如“异哉”“岂不令人笑杀”等语,又常用奇崛之语展示其诙谐之趣,如“令人绝倒”“喷饭满案”等语,充分展现出明人重个性、重趣味的品评风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