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先秦汉魏时期诗言志表述的研究成果

先秦汉魏时期诗言志表述的研究成果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孔子思想中,“志”的主要内涵是“道”。如孔子以“绘事后素”诠释“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子夏遂明礼仪文饰居后之旨。孔子赞成“贫而乐,富而好礼”的自我修养,子贡以意逆志,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来比喻质美者当有讲习讨论、省察克治之功。

先秦汉魏时期诗言志表述的研究成果

孔子思想中,“志”的主要内涵是“道”。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门对诗教重视的是其义理启蒙的一面。在《论语》中,孔子及其弟子对《诗经》的阐释及其对作品的解读,既有实用的理性智慧,又有一定的形上体验,充满了论理意味,可以说已建构起道德诗学和政教诗学的雏形。如孔子以“绘事后素”诠释“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子夏遂明礼仪文饰居后之旨。孔子赞成“贫而乐,富而好礼”的自我修养,子贡以意逆志,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来比喻质美者当有讲习讨论、省察克治之功。

《孔丛子·记义第三》有一段以政教解诗的记述:“孔子读《诗》及《小雅》,喟然而叹曰:‘吾于《周南》《召南》见周道之所以盛也,于《柏舟》见匹夫执志之不可易也,于《淇澳》见学之可以为君子也,于《考槃》见遁世之士而不闷也,于《木瓜》见包且之礼行也,于《缁衣》见好贤之心至也,于《鸡鸣》见古之君子不忘其敬也,于《伐檀》见贤者之先事后食也,于《蟋蟀》见陶唐俭德之大也,于《下泉》见乱世之思明君也,于《七月》见豳公之所造周也,于《东山》见周公之先公而后私也,于《狼跋》见周公之远志所以为圣也,于《鹿鸣》见君臣之有礼也,于《彤弓》见有功之必报也,于《羔羊》见善政之有应也,于《节南山》见忠臣之忧世也,于《蓼莪》见孝子之思养也,于《四月》见孝子之思祭也,于《裳裳者华》见古之贤者世保其禄也,于《采菽》见古之明王所以敬诸侯也。”[9]这套诠释话语浸润于政治学伦理学之中,反映了儒家以正得失为念,把《诗》不当诗看,一味强调《诗》之认识功能的视角。

孟子提出“以意逆志”,其“志”的内涵是“仁义”。陆贾以“仁义”释《诗》:“《鹿鸣》以仁求其群,《关雎》以义鸣其雄,《春秋》以仁义贬绝,《诗》以仁义存亡。”[10]并以“布道”诠释“言志”:“故隐之则为道,布之则为文诗:在心为志,出口为辞。”[11]郑玄注“诗言志”曰:“诗,所以言人之意志也。”董仲舒说:“诗以达意。”(《汉书·司马迁传》引)汉儒以意训志,突出了诗的理性色彩,削弱了诗的抒情功能。《贾子·道德说》曰:“诗者,志德之理而明其指,令人缘之以自戒也。”董仲舒《春秋繁露·玉杯》曰:“诗道志,故长于质。”而“气质则理胜其词”。如此定义,诗几乎是以说理为本位了。因此汉魏诗歌议论化倾向日趋严重,《四库全书·击壤集提要》称:“班固作咏史诗,始兆论宗;东方朔作诫子诗,始涉理路。”焦延寿《焦氏易林》“用韵语作易占,似谶似谣”“其辞古奥尔雅而旨趣深博,有六经之道”,韦孟《讽谏诗》“训辞深厚”,有着苦口婆心的教训式的格言。郦炎《见志诗》二首是“有韵律的哲学散文[12]东汉董京隐遁之际咏“乾道刚简,坤体敦密”,晋代苻朗临终之时赋“四大起何因,聚散无穷已”,都从本体论推演到人生观。(www.xing528.com)

其他议论说理之作还有高彪《清诫》、韦玄成《自劾诗》、傅毅《迪志诗》、蔡邕《酸枣令刘熊碑诗》、仲长统《见志诗》、曹植《两仪篇》和《矫志诗》、应璩《百一诗》、傅玄《两仪诗》、夏侯湛《补周诗》、束皙《补亡诗》,以及傅咸檃栝儒经大义的《七经诗》(今存《孝经诗》《论语诗》《毛诗诗》《周易诗》《周官诗》《左传诗》六诗)等。[13]这些诗大多言成规鉴而绮丽不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