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化关键词研究》,挖掘中国文化关键词与新学语根词

《文化关键词研究》,挖掘中国文化关键词与新学语根词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基于“新学语”及其根词的中国文论话语体系建构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学科三个研究领域。但是贯通两个学科三个领域,基于“新学语”及其根词的中国文论话语体系建构研究目前还没有看到。根据对不同重建路径意义与困境的分析,探讨一条基于“新学语”及其根词建构中国文论话语体系的理路,将宏观建构落实到”新学语”及其根词,以此贯通古今、关联中西。

《文化关键词研究》,挖掘中国文化关键词与新学语根词

本文所谓“根词”是指“词汇里最原始、最单纯、最基本的词,是基本词汇的核心”[11]。在定量研究中,如果我们不再纠缠于汉字新词的首创者身份和文化主体身份,不再纠缠于创造新词、改造新词和普及定型新词的细微差别,启用更加圆融的“跨界互动”新学语来展开研究,文科新词和文论常用词的讨论就可以轻装前进。

根据以上新名词与日语借词中文论常用词的调查,我们发现有大量“跨界互动”的文论新学语,正是这些“跨界互动”新学语构成了文论新变与文化互动的根基,使文论概念大换班成为可能,要弄清古今文论巨大知识差异的形成过程,就要作“跨界互动”文论新学语的概念史研究。但“跨界互动”的文论常用概念数量庞大、涉及广泛,需要共同研究和接力研究,目前应该先选出“跨界互动”的文论核心概念,然后分期分批地逐个进行概念史研究。由此,本文把“跨界互动”的文论常用概念进一步圧缩为“跨界互动”的文论核心概念,数量控制在100词之内,这样就梳理出了以下与早期文化互动密切相关的文论核心概念:情感;感情;情绪;连想、联想;理想;幻想;空想;虚构;构思;思想;精神;意味;意志;意识、意识形态;形式;体裁;题材;主题;材料;小说诗歌戏剧;悲剧;抒情;叙事;世界;作品;反映;反应;模仿;再现;表现;天才;直观;创造;经验;体验;动机;冲动;意象;想象(想象力);表象;形象(形象性);象征;现象;抽象;典型;文体;写实;作用;欲望;消遣;游戏;发泄;解脱;价值;理性;理论;心理;人生;视觉;知觉;修辞;需要;主体;性格;个性;人格;文学文艺艺术美术;审美;美学;美育;美感;批评;批判;灵感;知觉;……

显然,对文论核心概念史研究而言,这个数量仍嫌庞大,还需进一步区分轻重缓急,“新学语”根词由此进入视野。根据文论“新学语”的调查结果,集取“文”根词(文化、文明、文科、文艺、文学等);“情”根词(情感、情操、情调、情绪、情歌、情节、纯情、色情、感情、抒情、表情等);“体”根词(体验;体裁;体系;文体;主体;客体;具体;实体;总体;体制;体格等);“象”根词(对象、现象、表象、具象、象征、心象、想象、意象、印象、抽象)等,运用概念史/历史语义学的方法对其原生—继生—新生路径进行考察,拓展“新学语”根词贯通古今、关联中外的意义,探讨其在中国文论话语系统建构中缓解民族性与现代性的紧张、缩短古典传统与新传统间距的理路,接通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

与基于“新学语”及其根词的中国文论话语体系建构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学科(文艺学语言学)三个研究领域(中国文论话语重建研究、文论关键词研究、汉字文化圈词汇交流研究)。在中国文论话语重建研究领域,众多重要学者参与了讨论,但是在如何重建的方法路径上,见仁见智。在文论关键词研究领域,中国古代文论的相关研究成果最为丰富;西方文论关键词研究也有了十多部中译本;中国现当代文论关键词研究也出版了多部著述。在汉字文化圈词汇交流研究领域,清末民初学者就开始新名词研究;日本学者在新漢語·和製漢語等方面有不少研究成果;中国学者对日语借词·回归词·中日同形词有较多研究。但是贯通两个学科三个领域,基于“新学语”及其根词的中国文论话语体系建构研究目前还没有看到。

基于“新学语”及其根词的中国文论话语体系建构研究相对于已有研究的独到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在于:(www.xing528.com)

基于汉字文化圈词汇交流研究中尚未深入到文论“新学语”层面的现状,对文论“新学语”总体进行辨析与梳理,对其接受、传播过程进行调查与描述。

以“新学语”为线索,贯通两个学科(文艺学和语言学)三个研究领域(中国文论话语重建研究、文论关键词研究、汉字文化圈词汇交流研究),致力于学术史的知识增长。

针对文论关键词研究的问题,发掘、拓展一些没被关注或没被充分阐发的文论“新学语”,涉及西-日-中的关键词历史流变时,补足被简单化或缺少的中间一环。

根据对不同重建路径意义与困境的分析,探讨一条基于“新学语”及其根词建构中国文论话语体系的理路,将宏观建构落实到”新学语”及其根词,以此贯通古今、关联中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