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1912—1996),原名王珣,字佩之,曾用名汪德,化名方正,蓟州区马伸桥镇起家庄(原名定福庄)村人。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
1931年冬,王德参加反帝大同盟。1932年4月,在北平参加学生抗日运动。1937年2月,进入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二期学习。在学校任军训部军教科四大队大队长兼教员。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后,任晋东南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军教科科员、大队主任教员、教育处处长,八路军山东军区司令部教育参谋、作战科副科长、科长,参加并指挥了沂蒙地区反“扫荡”战斗,指挥了北沂蒙地区的突围战斗和临沂攻城战斗。解放战争期间,任山东野战军暨华东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参谋主任、参谋处副处长;华东野战军司令部参谋处副处长、第三野战军司令部参谋处处长。1949年4月,参加渡江战役、解放上海等战斗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南京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山东省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理部副部长、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四川省军区副司令员、兰州军区参谋长等职。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当年,解放军发起解放大陈列岛战役,他任浙东前线指挥部参谋长,参与组织了人民解放军第一次陆海空三军联合登陆作战(一江山岛战役)。曾荣获八一奖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5年离职休养(正兵团职)。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马骥(1913—2002),满族,蓟州区人。1939年7月入党,1955年9月,被授予上校军衔,后又晋升为大校军衔。
1932年,参加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1933年春,到抗日名将吉鸿昌领导的抗日同盟军任战韬部侦察参谋。1938年7月,参加冀东大暴动。后入冀热察挺进军随营学校学习,毕业后到三十七大队(冀东十二团前身)任排长。同年12月回冀东,在冀热辽根据地开展武装抗日活动。历任冀东十二团特务连连长、一营一连连长、副营长,第七区队副队长、队长,十二团副团长等职,为凌(源)青(龙)绥(中)地区的抗战胜利作出了贡献。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为使我军迅速出关,恢复东北失地,马骥奉命与兄弟部队攻打山海关,打开了通往东北的交通要道。9月初,任四十八团团长。9月底,任二十四旅旅长,负责接收清原等8个县的敌伪武装。1946年2月,任辽西省军区二分区司令员。1947年7月,任东北民主联军骑兵纵队第3师师长,骑兵纵队改编后,任骑兵师副师长。先后参加了“四战四平”以及1947年秋季攻势和冬季攻势等多次战役和战斗,随军南下一直打到广东省韶关。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从事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的领导、教学与研究工作,曾任装甲兵第一编练基地副司令员、东北军区装甲兵司令部参谋长、华东军区装甲兵技术部部长。1955年9月,入南京军事学院装甲系高速班学习,1957年4月毕业后,先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坦克学校副校长、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技术学校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技术学院院长(正军级)、院党委书记,装甲兵司令部顾问等职。1981年离职休养。
郝希武(1915—2002),蓟州区下仓镇下仓村人。1931年,考入蓟县简师。193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在何各庄村小学教书。1936年,在蒙瞿阝小学教书,他经常向师生们宣传革命道理。1937年,同白砥中在蓟县七区(下仓一带)成立抗日救国会,任副主任。救国会成立后,在蓟县、玉田、宝坻三角地带发展会员,为抗日武装暴动做准备。1938年7月15日凌晨,他同白砥中率领下仓、少林口的暴动队伍进攻驻下仓的伪保安分队。暴动胜利后,队伍被编入冀东抗联第六总队,郝希武任政治主任。10月,他带暴动队伍随八路军第四纵队到平西整训。1939年2月,被分配到永定河北工作团担任宣传委员。1940年1月,任怀来县游击大队指导员;6月,任涞水县实教科科长。1941年3月,调到房良县政府任秘书。1944年11月,任寿阳县政府秘书、党组成员。1945年10月,任冀东行署总务科科长。1946年4月,他回到蓟县,任县委委员兼蓟县中学校长。1947年11月,调到东北局工作。1948年春,到贸易管理总局任办公室副主任。9月,到东北军区军需部第一局任工务处处长兼被服厂厂长。1953年3月,调到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任专业三系主任、党委书记(正军级)。1982年4月底离职休养,1988年7月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卜占亚(1918—1999),蓟州区渔阳镇板桥村人。中共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37年,参加抗日救国会。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参加冀东抗日武装大暴动。曾任晋察冀一分区六团三营十连指导员,随部队参加百团大战。1944年,任冀东军区第十五军分区十一团总支书记。日本投降后,他仅带领一个半连的战士,到东北建昌县一带扩大队伍,组建120团并任团长兼政委。在辽沈战役中,任东北野战军八纵队135师404团政委,受命攻打锦州东大梁。随后,又率部参加辽西大会战与平津战役。1949年10月衡宝战役中,组织指挥404团参加芦门前战斗。1949年1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军135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参加广西的清匪反霸斗争。1951年11月,任师副政委并兼中共广东省南海县委书记。1952年9月,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组织指挥金城反击战中的梨川洞战斗。1953年7月,被调到停战委员会朝鲜满浦江口岸办事处任主任联络官,与波兰、捷克、瑞典、瑞士等中立国联络官一起负责朝鲜撤军事宜。1955年3月,任135师政委。1957年,改任134师政委。1958年到1959年,甘肃、青海、西藏等地区发生武装叛乱,他奉命率部参加平叛作战。1963年后,先后任42军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政委。1968年7月,调任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同时担任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0年4月,任湖南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并任广州军区副政委兼湖南省军区第一政委。1970年11月,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1973年3月,任兰州军区副政委。1983年8月,离职休养。1988年7月,荣获独立功勋荣誉章。1999年2月13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1岁。新华社发的讣告评价他:长期致力于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积极为部队解决实际问题,为提高部队战斗力作出了贡献。
王文(1919—1989),原名宋惠智、宋明波,蓟州区马伸桥镇太平庄村人。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1938年5月,参加抗日救国会并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参加冀东武装抗日大暴动,任抗联第十六总队政治副主任。10月,奉命随八路军第四纵队西撤平西根据地整训。1939年6月,任蓟平三游击支队政治主任、党总支书记。1940年2月,任冀热察挺进军十三支队第六总队教导员。8月八路军十三团在盘山成立后,任二营教导员。1942年9月,任十三团政治处主任。1944年1月,任十三团副政委。1945年1月,任十三团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冀晋纵队二旅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热河军区热南军分区副政治委员、东北民主联军第九纵队二十七师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四十六军一三八师政治委员。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二、第四航空学校政治委员、沈阳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中国民航总局副政治委员、兰州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国家司法部副部长、《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编审室副主任(副兵团职)。先后主编《冀热辽子弟兵》《冀热辽人民抗日斗争史军事工作资料》《冀热辽地区部队发展简况》等书,保存了大量有关抗日斗争的珍贵历史资料。他曾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荣获独立功勋荣誉章。
鲁农(1920—),本名惠景琪,蓟州区出头岭镇田辛庄人。1955年,被授予中校军衔,1961年,晋升上校军衔。
193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蓟(县)宝(坻)三(河)联合县八区区委书记,蓟(县)遵(化)兴(隆)联合县八区区委书记、县委委员;1945年3月,从地方调入部队,任冀热辽军区第18军分区政治部民运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东军区第15军分区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华北军区第65军194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新中国成立后,任第65军政治部秘书科科长,1951年,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65军政治部秘书科科长,荣获朝鲜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回国后,先后任第65军194师政治部副主任,北京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宣传科科长、政治研究室主任,北京军区政治部副秘书长,北京军区步兵学校政治部主任,山西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总参谋部第3部政治部副主任。曾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
廉洁明(1920—2011),蓟州区礼明庄镇孟家楼村人。1942年7月入党,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
1940年6月参加八路军,历任部队文书、学员、冀东军区十区队二连指导员。1945年1月,任组建后的冀东十五团一连指导员,参加玉田攻坚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保安第一团一营教导员,先后参加秀水河子战斗、四平保卫战、四平攻坚战。1947年8月,改任一营营长。1948年9月,在辽沈战役中参加了攻克锦州的战斗。1948年11月,任388团副团长,在平津战役中参加攻克天津的战斗。1949年随部队南下,参加湘赣战役和广东战役。1951年1月,任130师390团团长。1952年10月,任54军第130师副师长兼参谋长。1953年7月,随部队入朝作战,1958年7月回国。1959年3月,参加西藏平叛。1961年,任阿坝军分区副司令员。1964年,任达县军分区司令员。1971年,任成都军区陆军学校副校长。1977年,任成都军区军训部部长。1981年,参加在华北某地举行的大演习。同年离职休养,享受副军级待遇。
孙筱川(1921—),原名孙觉先,蓟州区官庄镇挂月庄人。1955年9月,被授予上校军衔。(www.xing528.com)
1938年6月,参加八路军第四纵队。193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部秘书,冀热察挺进军随营学校学员,随军工作团团员,晋察冀军区冀东军分区蓟平三支队第一大队连政治指导员,冀东军分区第十三团某连政治指导员,迁(安)青(龙)平(泉)联合县县大队政治指导员,冀东军分区第九地区队党总支书记,中共冀热辽区委训练班学员。参加了冀东抗日根据地反“扫荡”等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任蓟(县)遵(化)兴(隆)联合县县大队副政委、宁河县武装大队政委、警备第一团政治处主任、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五师十四团副政委、华北军区独立第一旅十四团副政委、华北军区第二兵团八纵队二十三旅十四团副政委、六十五军一九四师五八一团政委。先后参加金中河、玉丰、石家庄、辽沈、平津、太原、扶郿、兰州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学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一步兵学校训练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武威步兵学校训练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守备旅副旅长,内长山要塞区大钦守备区政治委员,济南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山东省军区政治部顾问。先后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荣获独立功勋荣誉章。
石磊(1923—1999),原名黄志贤,蓟州区五百户镇东二百户村人。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大校军衔。
1938年7月,参加冀东抗日武装大暴动。193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蓟县抗日政府宣传员,晋察冀军区第六支队司令部测绘员,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电台报务员,冀东军分区司令部电台分队队长,冀热辽军区第十六军分区司令部通信股股长兼无线电区队队长,参加了百团大战和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反“扫荡”战斗。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东北民主联军南满纵队司令部通信科副科长、辽东军区司令部通信科副科长、安东军区司令部通信科副科长、东北野战军第七纵队司令部通信科科长。参加了四保临江,东北夏季、秋季、冬季攻势以及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任第四野战军第44军司令部通信科科长,中南军区司令部通信处副处长,广州军区司令部通信部副部长、部长。1968年6月,任湖南省军区副参谋长。1970年12月,任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1979年1月,任湖南省军区顾问。曾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赵福顺(1924—1981),蓟州区邦均镇人。1940年参加革命,1943年10月入党。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冀东13团特务连战士、班长、排长,军区军政干校教员。参加过冀东反“扫荡”斗争。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0月,随部队进军东北。1946年6月,任辽吉军区五分区第27团连长。1947年3月,任西满纵队独立一师独立二团7连连长、副营长;1948年9月,任代理营长。1949年1月,任389团2营营长。先后参加了四平攻坚战、收复四平战、辽沈战役、平津战役。1950年10月,任388团参谋长;同年12月任副团长。1951年6月,任130师第390团、388团团长。1952年10月,任388团团长。1954年6月,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1958年12月毕业后,任388团团长。1960年6月,任54军130师参谋长。1965年,任134师副师长。1966年,任54军后勤部部长。1970年,任11军副军长。先后参加广东战役、金城反击战(抗美援朝)、西藏平叛、对印反击战。
马立新(1929—),蓟州区马伸桥镇史各庄村人。中共十届中央候补委员。
1945年3月,参加冀热辽边区游击队。1946年5月,游击队改编为冀东支队,任班长。1947年12月,任华北军区独立师一团三营党支部书记。1949年5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五军五八〇团政治处组织干事。11月,任陆军第六十五军五八〇团特务连副政治指导员。1950年8月,进入海军快艇学校学习。1951年6月,进入苏联海军军官学校,在航海科学习。1953年5月,任海军快艇大队航运业务长。1956年8月,任海军快艇大队大队长。1958年夏,在海军潜艇学校学习。1960年11月,任海军东海舰队司令部科长。1962年11月,任海军快艇支队副参谋长兼司令部科长。1963年10月,任海军快艇大队大队长。1965年3月,任海军鱼雷快艇支队参谋长。1966年夏,任海军鱼雷快艇支队副支队长。1968年秋,任海军鱼雷快艇支队支队长。1975年10月,任大连海军基地司令员。1983年8月,任海军南海舰队参谋长。1989年,离职休养。
王效英(1931—),曾用名张国锋,蓟州区孙各庄满族乡隆福寺村人。空军少将军衔。
1946年7月,参加革命。1948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边区冀东第五中学学员、学生会副主席,东北人民解放军冀察热辽军区军校第十二队学员、班长,冀察热辽军区解放军官教导团司令部见习参谋,冀察热辽军区军校军教科见习参谋,第四野战军南下工作团秘书科秘书。参加辽西、平津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空军飞行员、飞行中队长、志愿军驻朝鲜空运大队飞行副大队长,解放军赴越南河内军事代表团空军专家,航空预科学校校长,成都军区空军指挥所参谋长,成都军区空军司令部副参谋长。1955年9月,被授予空军大尉军衔。1960年,晋升为空军少校军衔。1988年9月,被授予空军少将军衔。1993年8月,荣获胜利功勋荣誉章。
杨祖成(1932—),蓟州区下仓镇大杨各庄村人。少将军衔。
1947年1月入伍,1949年1月入党。历任战士、文书、司库、粮秣员、书记、技术书记、干事、指导员、总干部部助理员、总政干部部助理员,任免处(局)副处(局)长、总参通信部政治部副主任、主任。1986年6月,任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委员。1992年10月至1994年12月,任南京通信工程学院政治委员。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离休后,任中国将军书画院理事。
金恭(1933—2017),蓟州区溵溜镇三岔口村人。空军少将军衔。
1947年11月,参加冀东民主联军。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任报务员、排长。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军法助理、指导员、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军副政治委员。1983年5月,任空军漳州指挥所副政治委员。1984年9月,任空军漳州指挥所政治委员。1985年8月,任空军第八军政治政委。1989年9月,任西安空军导弹学院政治委员。1992年 8月,任广州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1988年9月,被授予空军少将军衔,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功勋荣誉章。1993年11月,离职休养。
孙盛林(1934—),蓟州区人。1985年8月任第二炮兵指挥学院副院长。1990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