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蓟州区革命老区发展史的重要合作

蓟州区革命老区发展史的重要合作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9月上旬,建立蓟县临时县委,李子光任书记。7月,参加冀东武装抗日大暴动,在抗联蓟县第五总队的总务处和秘书处工作。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1977年2月至1979年9月,任中共贵州省委第一书记兼省军区第一政治委员、省革委会主任。抗战时期,任蓟遵兴联合县委书记。1940年,任房良联合县堂上区区委书记。1943年1月,任蓟宝三联合县县委委员、一区区委书记兼三区、四区区委书记。抗战时期,蓟平密联合县第一任县长。

蓟州区革命老区发展史的重要合作

李子光(1902—1967),原名贾一中,蓟州区别山镇西山北头村人。蓟县党组织的创始人,盘山抗日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之一。

1926年7月,李子光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4月,在西山北头建立共产党小组,李子光任组长。他积极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使全县党员迅速增至60余人。9月上旬,建立蓟县临时县委,李子光任书记。1931年,迁(安)遵(化)蓟(县)中心县建立,李子光任书记。1933年秋,他不顾国民党政府的通缉,秘密回到蓟县县城,创办“一分利”文具店,作为党的活动联络点,在店内多次召开党员秘密会议。于1935年9月,重新建立中共蓟县临时县委,李子光任书记。在1938年冀东抗日武装大暴动的时期,他任中共蓟县县委军事部部长,后期任县委书记,为发动和领导冀东西部地区的暴动作出了卓越贡献。10月,李子光率领十六、十八总队随八路军第四纵队西撤,12月返回蓟县,恢复党组织。阁老湾会议后,同包森、王少奇等开辟盘山抗日根据地,扩大抗日队伍,开办训练班,培训抗日干部。1940年4月,成立蓟平密联合县,任县委书记。1943年后,先后任第一、第十四地委书记,冀东西部地区抗日斗争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不但恢复了被敌人“蚕食”的基本区,还建成包括蓟县、香河武清、宝坻等县的广大游击区,直逼平津近郊。李子光立志“不打败日本不结婚”。他年过四十,一心救国救民,直到1946年才同吕瑛结婚。抗日战争胜利后到1967年,他先后历任热河省副省长,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长等。地位变了,但他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一直没变。1949年,蓟县、宁河、宝坻、玉田一带大水成灾,1963年,河北省大部地区遭受水灾。李子光不顾年过花甲、体弱多病,深入灾区,慰问群众,指导救灾。每到农村,总和群众促膝谈心,同吃同住,最厌烦“送往迎来”“陪同”等一套“礼仪”。李子光和吕瑛都是党的高级干部,在生活上极为俭朴,对老区亲友却慷慨相助。他们一生没有孩子,却抚养七八个烈士遗孤和亲友的孩子,视同亲生。他对党忠诚,总是团结大多数人一道工作,常以“海纳百川,有容则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自勉。“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他屡次遭受“造反派”的围攻和批斗。1967年3月1日,在唐山不幸去世。

尚持(1915—1996),原名刘启宽,化名季小平、尚痴,蓟州区白涧镇庄果峪村人。抗战时期,任平三蓟联合县委书记。

1938年4月,参加抗日救国会。7月,参加冀东武装抗日大暴动,在抗联蓟县第五总队的总务处和秘书处工作。8月中旬,参加别山战斗。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后,任蓟宝三联合县三区宣传委员;1942年1月,在平密兴联合县先后任一区区委宣传委员兼报国会主任、区委书记;1943年6月,任平三密、平三蓟联合县委宣传部部长;1944年7月,任平(谷)三(河)蓟(县)联合县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热东地委宣传部部长、建昌县委书记、朝阳县委书记。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热河省委副秘书长兼省农委副主任,省委委员,省委农村工作部部长,河北省委农村工作部第一副部长,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委员、百色地委第一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河北省工学院党委书记。1985年离休

马力(1916—1979),原名马久孚,蓟州区马家崖村人。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

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参加冀东武装抗日大暴动,任第十六总队大队政治教导员。10月,奉命随八路军第四纵队西撤平西根据地整训。1939年至1945年,任中共昌(平)怀(柔)联合县委书记,丰(润)滦(县)密(云)联合县委书记,中共承(德)兴(隆)密(云)联合县委书记,中共冀热辽区第十四地委城工部部长、宣传部部长。1945年至1947年,任中共冀东区第十四地委宣传部部长,中共冀东区第十七地委副书记、代书记、书记兼冀东军区第十七军分区政治委员,冀东区第十四专署专员。1947年12月至1977年2月,先后任中共冀东区第十四地委书记兼冀东军区第十四军分区政治委员、河北省唐山专署专员、中共唐山地委第一副书记、河北省财政厅厅长、河北省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河北省人民委员会秘书长、河北省人民委员会财政粮食贸易办公室主任、中共河北省委财贸工作部部长、中共河北省委常委、河北省副省长、中共唐山地委第一书记、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兼市委秘书长、河北省革委会副主任、中共河北省委副书记。1977年2月至1979年9月,任中共贵州省委第一书记兼省军区第一政治委员、省革委会主任。

王学黎(1922—2008),原名王学礼,蓟州区东赵各庄镇穆庄子村人。抗战时期,任蓟遵兴联合县委书记。

1936年,在中学读书时就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春,在蓟县县委书记王崇实领导下,在新集中学组织抗日救国会,在侯家营地区开展抗日活动,同年7月,在蓟县组织群众参加武装抗日暴动。193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县抗日救国会宣传委员。1939年,任冀热察区党委机关文印员。1940年,任房良联合县堂上区区委书记。1941年,任冀热察区党委警卫连副指导员,党支部文书。1943年1月,任蓟宝三联合县县委委员、一区区委书记兼三区、四区区委书记。1943年8月至1945年11月,任蓟(县)遵(化)兴(隆)联合县委委员、宣传部部长、组织部部长、县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遵化县委书记、蓟县县委书记、冀东十四地委秘书、顺义县委书记。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十四地委委员,通县地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兼青年团地委书记,中共中央组织部干事、科长,中共中央财贸部一级巡视员、副处长;中共中央西南局财办处处长,西南局财贸政治部副主任;中共成都市委常委、财贸部部长,市革委副主任、市委书记;四川省财办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四川省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党组副书记,省体改办副主任、主任、党组书记;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4年1月,离职休养。

张耀东(1893—20世纪80年代),原名张翠斋,化名张润民、张耀东,蓟州区马伸桥镇太平庄村人。抗战时期,蓟平密联合县第一任县长。

早年加入国民党,爱国进步人士。1932年,同王济川、安性存在龙山太平庄建立了反帝同盟支部,积极开展抗日救国活动。1937年,他在本村成立了抗日救国会。为接纳各地派来的党员,他以本村小学校董的身份,与中共党员李子光等扩建学校,使学校成为中共的秘密活动基地,培养出一批抗日骨干。1938年6月,策划马伸桥民团起义,为7月中旬的冀东武装抗日大暴动积蓄了武装力量。1940年4月至同年夏,任蓟(县)平(谷)密(云)联合县县长。后到十四专署任科长。新中国成立后任唐山地区昌黎医院院长,20世纪80年代病逝。

王济川(1896—1981),原名王森,蓟州区东二营镇溯河村人。抗日战争时期,丰滦密联合县第一任县长。

通县(潞河)中学高中毕业后,1931年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受组织委派到龙山小学任校长。12月,他与张筱蓬、孟新周等团结国民党县党部进步人士张子丰等组成反帝大同盟支部,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4月,按照中共蓟县县委的要求,在龙山学校和道古峪分校发展抗日救国会会员50多人。1938年7月,冀东武装抗日大暴动开始。18日,他和弟弟王磊与龙王庙小学校长张子丰在溯河村龙王庙小学成立抗联第十八总队,并为总队长。队伍活动在州河两岸,很快发展到千余人。月底,配合第四纵队攻打蓟县县城。10月,他带第十八总队随八路军第四纵队撤至北平西部整训。1940年6月,任丰(宁)滦(平)密(云)联合县县长,在十分艰苦的斗争环境下,为联合县的发展积极工作。后因年老体弱,行走不便,被调回专署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任国家水利部基建司司长等职。(www.xing528.com)

仇友文(1910—1983),又名仇振远,化名仇北辰,蓟州区东赵各庄镇东赵各庄村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在北平自修大学时加入“反帝大同盟”。1933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负责北平地下区委宣传工作。1935年,受党组织派遣到文安、霸县等地以小学教师作掩护,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1937年夏,到霸县东关中学组织筹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成立大会,遭到国民党霸县县党部逮捕,后在白砥中等人营救下获释。七七事变后,受党组织派遣,在曲阳、灵寿、行唐、阜平等县组织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人民武装和抗日地方政权,并参与晋察冀边区政府筹建工作。秋,仇友文被派任阜平县县长。不久,任深泽县县长、安平县县长。1938年秋,任冀中三分区专署专员,兼文安、任丘两县县长,他积极发展党组织,组建县、区、村各级抗日政权。1939年春,八路军冀中军区独立二支队(相当旅)司令员柴恩波叛变,仇友文及文安县党政军主要领导人被叛军扣押。仇友文及时和县委、地委联系,团结被押同志,依靠组织,坚持斗争,后经多方营救而脱险。不久,改任冀中区公安分局秘书长。1945年9月,奉调赴热河省,任教育厅厅长。11月,转任冀热辽第十八专署专员,到热河东部地区开展工作,建立根据地。他带领干部依靠群众,积极开展辖区内的土地改革工作。1948年3月,专署临时成立战勤司令部,仇友文兼任司令员。他深入第一线,发动群众,积极组织担架队、转运队,筹集军粮,动员人民群众修复沈山、锦承两条铁路。1948年9月,专署成立以仇友文为主任的战争动员筹备会,领导人民做好支前工作,为辽沈战役和解放锦州作出了巨大贡献。1949年1月,仇友文任辽西省民政厅厅长。2月,任辽西省政府副主席、省委常委。1954年8月后,历任辽宁省副省长、常务副省长、省委常委。1966年3月,任辽宁省委书记处候补书记兼副省长。1972年12月,任辽宁省委常委、省革委会副主任。1977年12月,任辽宁省委常委、省政协副主席。1982年5月,主动辞去领导职务。

贺年(1914—1985),原名张广,蓟州区马伸桥镇太平庄村人。抗战时期,任蓟遵兴联合县县长。

1938年7月,参加冀东武装抗日大暴动。193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村党支部书记。1940年10月,任中共蓟(县)宝(坻)三(河)联合县二区区委书记、区长。1942年1月,任蓟宝三联合县八区区长兼联合县民政科科长。1943年7月,任蓟(县)遵(化)兴(隆)联合县公安科科长。1944年8月,任蓟遵兴联合县县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东行署行政厅秘书、冀东行署农业厅秘书、行署社会科科长。新中国成立后,任冀东行署建设局局长、秦皇岛市建委副秘书长、秦皇岛市政府代市长、秘书长、市委组织部部长、秦皇岛市城建局革委会副主任、市政协副主席。1983年离休。

冯寿天(1916—),原名杨九山,蓟州区下仓镇大杨各庄村人。抗战时期任玉蓟宝联合县县长。

1938年7月,参加了冀东武装抗日大暴动。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春,任玉特区助理区长。1942年8月,任丰玉宁联合县七区区长。1943年6月至1945年11月,任玉(田)蓟(县)宝(坻)工委书记、联合县县长及冀东十区队队长,转战在玉田、蓟县、宝坻三县交界处坚持抗日游击战。1945年11月,任冀热辽十五专署、十八专署副专员。1948年8月,任冀热辽军区后勤司令部兵站部部长、政委。1949年3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司令部八分部政委。1949年12月,随军南下,先后任广西宾阳专署专员、地委书记,南宁地委书记,桂西壮族自治区副书记、副主席,广西壮族自治州副州长、州委书记,广西区委党委农村部秘书长、副部长,广西壮族自治区农办主任,广西区农业机械管理局副局长,广西农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1980年10月离休。

信修(不详—1976),原名孟宪章,别名孟新周,又名金城,蓟州区邦均镇瓦岔庄村人。抗战时期,任凌青绥联合县办事处主任。

1920年考入蓟县中学,1924年至1925年入华美国文专修班读书,后任小学教员。1928年8月又考入北师大民教研究班,1930年9月毕业时加入反帝大同盟。1931年,任蓟县民众教育馆馆长,冬,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他团结国民党县党部进步人士张子丰等人组成反帝大同盟支部,以县城内民众教育馆为立脚点,在县城附近积极发展反帝大同盟组织。1933年7月,迁遵蓟中心县委在迁安组织武装暴动失败,当年冬,信修遭敌人逮捕入狱。1935年至1936年年底,在天津大众报社任编辑。1937年1月,到房山县简易师范学校任教员。1937年春,他和进步青年赵殿甲在城东瓦岔庄以开盐店为掩护,组织群众进行抗日活动。卢沟桥事变后,他担任迁安县教育馆馆长兼师范学校教员,随后又任迁安县抗日救国会主任,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39年4月,到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第十三支队,任第九大队政治指导员、宣传科科长。1941年,调八路军第十三团政治处任宣教股股长。随着抗日斗争形势的发展,迁(安)滦(县)卢(龙)联合县组建,任联合县办事处主任,领导当地人民坚持武装抗日斗争。1942年7月,他率武工队进入青龙山区。先在花厂峪落脚,进行抗日政策的宣传和组织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武装。1943年年初,任凌(源)青(龙)绥(中)联合县办事处主任兼民政科科长。4月,兼任凌青绥联合县工委党校校长。1945年春,任第十六地分委和十六专署驻锦热办事处主任。同时还兼任抚(宁)青(龙)联合县和凌绥兴(城)联合县工委办事处主任。8月,苏联红军向热河日军发起攻势,8月31日,他率领100余人的游击队接收绥中县城,迫使敌伪投降。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担任辽西专署秘书主任、副专员,朝(阳)锦(州)义(县)中心县委书记兼地区支队政委,义县县委书记。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宁都地委宣传部部长、江西省委党校副校长、江西师范学院副院长。

张筱蓬(生卒年不详),又名张源,蓟州区别山镇西山北头村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任蓟南县县长。

1931年,他在蓟县民众教育馆当教师时,秘密发展该馆馆长孟新周、王济川入党。他还利用教师身份,发展段甲岭村4名小学教员入党,并建立了党支部,他兼任支部书记。又到瓦岔庄村发展几名青年入党,建起了瓦岔庄村党支部。九一八事变以后,他团结国民党县党部进步人士张子丰等人组成反帝大同盟支部。以县城内民众教育馆为立脚点,在县城附近积极发展反帝大同盟组织。1937年10月12日,他参加了蓟县各地党组织负责人在城南翠屏山秘密举行的会议。按照会议部署,张筱蓬到州河南岸发展救国会会员,建立分会。在西起十百户、青池,东到头百户、金庄子的广大地域,组建11个支会。1938年7月,冀东抗日武装大暴动爆发,张筱蓬发展的救国会员加入到蓟县抗联第十八总队,他在总队负责党的工作。抗日暴动后,十八总队在州河两岸与敌人周旋战斗。10月,奉命随八路军第四纵队西撤平西根据地。在根据地经过学习和整训之后,他担任涞水县一区区长。转回冀东后,1943年1月至1943年7月,任蓟(县)宝(坻)三(河)联合县民政科科长。1944年6月,任蓟(县)遵(化)兴(隆)联合县财粮科科长。1944年9月,任蓟南办事处主任。1945年2月,任蓟南县县长。1946年5月至11月,任蓟县县长,他是撤销联合县恢复蓟县建制后的第一任县长。之后,随军去东北工作,又南下到河南任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