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蓟州区文化事业繁荣活跃,革命老区发展史简介

蓟州区文化事业繁荣活跃,革命老区发展史简介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1年以来,蓟县文化事业健康发展,为活跃城乡文化生活,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根据人民群众“富而思文”“富而思乐”的需求,县文化局大力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活跃城乡文化生活。每年的春节军民联欢会,已成为节日文化活动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蓟州区文化事业繁荣活跃,革命老区发展史简介

2001年以来,蓟县文化事业健康发展,为活跃城乡文化生活,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改革开放前,蓟县文化设施非常落后,县城只有一个500多个座位的小礼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县委、县政府逐步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1980年,县财政投资66万元,建成拥有1432个座位和暖气、冷风设备的蓟县影剧院,结束了蓟县城乡没有影剧院的历史。1980年至1981年,全县41个乡镇都建立了文化站,为广大农民提供了文化活动阵地。1984年至1993年,邦均影剧院、翠屏山乡文化活动中心、上仓影剧院相继投入使用。

1984年,县财政投资60万元设计建成藏书量31万册、使用面积2596平方米的蓟县图书馆。1997年,在县图书馆内开辟藏书3万册的天津市少儿图书馆蓟县分馆;到2008年,总藏书量11.98万册。一些村、镇图书馆(室)也相继建立。公共图书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科学知识的传播和全县经济的振兴。

1988年,县委、县政府筹资140万元,建成了蓟县儿童乐园,为广大少年儿童开辟了活动游乐场所。1997年12月,建筑面积6176平方米、总投资600万元的蓟县文化馆开工建设;1999年8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成为全县群众、文化辅导和文化活动的中心;2004年,该馆被评为国家二级文化馆。1999年上半年,县政府拨款50万元,对蓟县影剧院观众厅、供电线路、水暖设施及舞台灯光音响设备进行了维修改造。

2004年,投资1200万元,建筑面积7250平方米的蓟州青少年宫开工建设,2006年4月竣工并投入使用。蓟州青少年宫的建成和启用,为广大青少年创造了优质的校外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基地

2005年至2006年,投资628万元,对影剧院内部进行高标准、现代化的改造、装修和配置,使之成为本市一流的演映及大型会议中心和全县重要的文化活动场所。2007年,市、县两级财政投资60余万元,在县图书馆内建成包括多功能厅、电子阅览室、资源演播室、网络中心控制室和数字信息平台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蓟县分中心。部分乡镇村也相继完成了基层中心和服务点建设。

文化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和加强,不仅提高了全县城乡群众文化生活质量,对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改善城市整体形象,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增强城市功能,促进中等旅游城市建设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随着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根据人民群众“富而思文”“富而思乐”的需求,县文化局大力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活跃城乡文化生活。

认真组织开展元旦春节、建党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的文化庆祝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每年的春节军民联欢会,已成为节日文化活动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每逢“七一”“十一”都要举办喜庆热烈的庆祝演出活动。

策划组织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专项文化活动。如庆祝建党70周年群众歌咏活动和书画展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 周年歌咏大会,庆祝香港回归祖国系列文化活动,庆祝县党代会召开文艺演出,廉政歌曲演唱会,第一届、第二届群众文艺大赛,第四届农民艺术节闭幕式演出等。仅2007年,就先后举办了“和谐之春”民族音乐会、纪念建党86周年文艺演出、庆祝建国58周年文艺演唱会、“环城路之光”文艺演出、民间文艺汇演、民间艺术展览、“燕山之春”蓟平兴风光摄影作品联展、“迎国庆爱家乡”蓟州风光摄影展和第二十一届中国华北摄影艺术展览等文化活动30多项。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主题突出、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凝聚了人心,振奋了精神,进一步激发了全县人民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和投身改革开放事业、加快构建中等旅游城市的热情。

广泛开展广场和村落文化活动。到2008年,全县城乡已有群众自发性的文艺团队和文化活动站点200余个,他们利用业余和农闲季节,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为活跃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占领城乡文化阵地,促进社会稳定和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到2009年,蓟县文联及作家协会、摄影协会、书法协会等专业协会相继建立。县电影公司受到市文化局的表彰和奖励。蓟县评剧团每年上山下乡为农民送戏300多场,被人民群众誉为“庄户剧团”,荣获2001年至2005年“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称号,受到中宣部和司法部的表彰。2007年,被中宣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www.xing528.com)

(三)文学艺术创作异彩纷呈

1979年,县文化馆编辑出版了蓟县第一本文学刊物《蓟县文艺》,后更名为《山里红》《芳草地》。这本文学刊物培养了一大批业余文学创作骨干,培养了一支有相当实力的业余文学创作队伍。1983年,县文化馆创作组被天津作家协会命名为“先进集体”。业余作者在省市级以上报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数千篇,结集出版作品30余部,众多作品在省市级各类比赛中获奖。2001年后,蓟州的业余作者在省市级以上报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数千篇,结集出版作品10余部,有众多作品在省市级各类比赛中获奖。短篇小说《选举》获梁斌文学奖,电影剧本《发财喜洋洋》被搬上银幕。到2010年,全县有市级作家协会会员25名。

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锻炼文化创作队伍,繁荣文艺创作活动,提高群众文化活动品位,县文化局积极组织编排优秀文艺节目,参加天津市田野艺术节、农民艺术节等各类文艺比赛活动。1979年后,有近200个文艺节目获市级以上奖励。在1994年的天津市首届反腐倡廉文艺汇演中,县文化馆创作演出的表演唱《说说我们那口子》、小品《酒村长》分别获创作表演一等奖,并在中央电视台播放。2006年、2007年,在天津市农民艺术节、第十四届“文化杯”小说评奖和“群星奖”选拔赛等活动中,蓟县的文艺节目获一等奖4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8个、优秀奖13个,5人获优秀组织奖。

天津评剧院三团(原蓟县评剧团)建立于1968年,是具有40多年艺术实践经验的专业表演团体。1986年,评剧《桃花》在天津市第一届戏剧节参赛演出中荣获集体演出奖,副团长易春英荣获优秀主角奖。1988年,评剧《鱼塘梦》在天津市第二届戏剧节参赛演出中,荣获集体演出奖;副团长易春英再次荣获优秀演员奖。1990年,评剧《大祭桩》参加天津市第三届戏剧节展示演出。2002年8月,小评戏《市长下乡》《同心圆梦》在天津市第二届农民艺术节“天穆杯”话剧小品、小戏优秀剧目展演中获“优秀演出奖”。2006年,古装评剧《巾帼长城》参加第五届中国评剧艺术节,获得综合大奖优秀演出奖,同时获得剧本创作奖、优秀表演奖、音乐唱腔设计奖、舞美灯光设计奖等6个奖项,并向全国十省五市现场直播。2008年,现代评剧《山村日月明》在第六届全国评剧艺术节上荣获集体优秀表演奖、个人优秀表演奖、舞美设计奖、唱腔设计奖等奖项。2010年9月,新农村生活组剧《咱们村里的新鲜事儿》参加第七届中国评剧艺术节演出,其中小评戏《相亲风波》《葡萄园》《家务事》获演出奖,《选举之前》获特别剧目奖,《咖啡情》获剧目奖,其中部分剧目获第七届中国评剧艺术节一、二、三等奖。2011年3月,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全国妇女“巾帼建功”活动领导小组授予天津评剧院三团“巾帼文明岗”称号。

天津评剧院三团演出现场

(四)文化市场、新闻出版和文物工作健康繁荣

改革开放后,县文化局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遵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精心培育、管理、繁荣文化市场和新闻出版业,形成健康有序、公平竞争的文化市场,科学规范的新闻出版市场机制和坚强有力的监管体系。2005年后,县文化部门对全县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持续进行专项治理,对非法经营的黑网吧、违规网吧、非法电子游戏厅进行坚决查处。认真检查音像制品经营单位,坚决收缴非法音像制品,取缔无证音像摊点。多次开展出版物市场专项治理,保护知识产权,打击侵权盗版,查缴封堵淫秽色情图书,维护出版物市场秩序。

(五)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蓟县历史文化悠久,文物古迹较多。1961年,独乐寺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包括蓟县黄崖关长城在内的中国长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1992年5月16日,蓟县人民政府重新公布4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盘山千像寺石刻造像群被确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截至2012年,全县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3处。

1979年后,国家和地方政府先后拨款2800万元,陆续维修了鼓楼鲁班庙、白塔、福山塔、天成寺、黄崖关长城、独乐寺等古建筑,使这些古建筑更好地保持其文物、艺术、科研价值。1985年至1987年,先后修复长城墙体3025米、楼台20座、关城1座(黄崖关城)、寨堡1座(太平寨),并将关城内的“黄崖口提调公署”辟为天津黄崖关长城博物馆。1985年10月,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蓟县古长城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于同期对外开放。1990年至1998年,国家文物局先后投资800万元对独乐寺进行了一千年来最大维修加固,对扭曲变形的观音阁木构架进行了卸荷拨正,更换糟朽的木构件。由于独乐寺维修较好地坚持了“不改变文物原状”“修旧如旧”的原则,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2004年后,先后投资100多万元,恢复了乾隆行宫御碑回廊,修复了独乐寺西围墙,使这些古建筑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同时,遍布全县的地上、地下文物也得到了有效保护。

1979年后的数十次考古发掘,共出土了各级各类文物上万件。1998年青池遗址的发现和发掘,把天津地区有人类活动的历史推至8000年前。2000年后,县文物局配合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完成了多项基本建设考古工作,考古勘探面积近百万平方米,发掘古代遗址1万余平方米,清理古墓葬400余座,出土文物5000余件。2003年,蓟县荣获“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称号,受到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的表彰和奖励。2004年,在小毛庄墓地发掘出天津地区东汉彩绘画像石墓,为研究汉代的文化、艺术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该发现被国家文物局评为2004年“中国重大考古发现”。2005年,配合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蓟县北部进行旧石器考古专项调查,发现出土旧石器地点27处,采集各类石器1000多件,填补了天津市旧石器考古的空白,并将天津的人文历史提至10万至1万年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