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县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在不同的时期,赋予了其不同的内涵、标准和要求,经历了一个从初级向深化、从典型示范到全面推进、从局部突破向全面提升的循序渐进、探索发展的过程。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围绕新农村建设,树典型,抓引导,定目标,提要求,投入资金,提供财力支持;加强领导,实施组织保障,使新农村建设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20世纪50年代初期,翻身解放了的蓟县农民,在党的领导下,向往美好生活,曾提出“花果山、米粮川、肉食库、鱼鸭湾,清水长流,牛羊满山,点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拖拉机把地翻”的新农村建设的初级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全县人民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天换地、建设美好家园的冲天干劲和政治热情,投身农村建设,发展农业生产,改变了广大农村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
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带来了农村经营体制的巨大变革,再一次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生产、建设家乡、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性。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经过近20年的艰苦努力,广大农民已不再满足于现有的发展速度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此,20世纪90年代初,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以实现增产增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倡导精神文明、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蓟县小康村建设创建工作五年规划》,在全县农村开展小康村创建活动。到1997年年底,全县累计创建小康村932个,占村级总数的98.2%,县、乡、村三级累计投入创建资金3.3亿元,开发荒山、荒滩4.7万亩,栽植各种果树300万株,发展高效经济作物2万亩,修砂石街道和乡村公路2000多公里,浆砌排水边沟1300多公里,整修村办公场所、党员活动室和小学校舍1600多间,安装路灯7800多盏,新打、维修机井180眼。
在农村全面达到小康村标准的基础上,1998年年初,县委、县政府按照巩固提高水平的要求,又及时部署开展了宽裕型小康村创建活动。到2004年年底,共创建宽裕型小康村473个,占村级总数的49.8%。这一时期,全县农村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农民人均生活水平年增长10%以上。(www.xing528.com)
小康村创建活动是一次对新农村建设的有益探索,有效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激发了广大农民投身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各乡镇党委、政府从中总结经验,寻找差距,完善措施,为进一步深化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任务,即“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0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赋予了新的内涵,明确了新的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06年年初,县委、县政府根据中央、市委精神,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结合蓟县实际,先后制定下发《中共蓟县县委、蓟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和《蓟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2007—2015年)》,提出:经过五到十年的努力,把蓟县农村建成经济繁荣兴旺、环境整洁优美、生态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公共服务配套齐全、社会管理民主和谐、农民生活文明健康、精神风貌奋发向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率先基本实现农村现代化。在具体推进过程中,突出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狠抓农村环境治理,达到“六化六有”目标,即“道路硬化、街道亮化、能源清洁化、垃圾污水处理无害化、村庄绿化美化、生活健康化”“有一个党员活动室,有一个文化活动室,有一个便民超市,有一个村级卫生室,有一个村级邮站,有一个村民健身广场”。新农村建设水平有一个跨越式的提升,切实增加了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