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县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因地制宜制订并实施了蓟县绿化造林工程。1986年至2006年,重点实施了多项国家级生态造林工程。
1986年至1988年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即京津周围绿化工程。按照“蓟县造林绿化总体规划”的要求,1986年,首次开展雨季飞机播种造林,7天飞行7架次,播种面积997公顷,平均每平方米出苗3株以上。1987年,飞播造林涉及罗庄子、洪水庄、官庄3个乡,共飞87架次,验收合格面积5200公顷。1987年至1988年,完成农田林网植树143万株、片林53.33公顷。荒山人工造林2720公顷,飞播造林8533.33公顷,新栽果树3386.67公顷,扶持资金179.8万元。
(二)五年大绿工程
1989年至1993年,实施五年大绿工程。到1993年,完成青山岭、挂月庄、桑树庵、黄花山、穿芳峪、五百户、西龙虎峪7项绿化工程,探索板栗旱果旱丰、四高四化果园、以果代林、综合治理、新老果园改造开发并举、果畜一条龙加工、乡办绿色企业、庭院果园经济8种模式,推广运用深坑整地蓄水造林、用生根粉浸种、浸根造林,覆盖地膜、高脂膜涂干造林,容器育苗造林,打浆盖被、盖石板造林,高接换头等先进实用技术,造林成活率85%以上。5年内累计完成荒山造林1.73万公顷,全县荒山绿化面积4.09万公顷。以盘山、长城、翠屏湖为主体的大绿工程完成造林7600公顷,城区植树28.56万株,新建绿地59.5万平方米。完成义务植树603万株、四旁植树1256万株,新建农田林网2981.6公里、片林1086.67公顷。全县乡村林场143个,经营面积1.67万公顷。挖围山转、水平沟3250公里,动土石325万立方米,开发缓坡栽果树3266.67公顷,新建果园1400公顷,栽果树255万株,嫁接干果23万株。安装管道40公里,修防渗渠10公里,建蓄水池115个(总容积5000立方米),架低压线路32公里,打井25眼,修环山路19条(51公里)。县、乡、村累计投资550万元,投工、投劳800万个。
(三)消灭宜林荒山工程
1993年至1996年,实施国家消灭宜林荒山工程。1993年,组成25个荒山调查小组对全县荒山进行清查,查明全县有宜林荒山7200公顷、采矿用地933.33公顷、裸岩1400公顷。同年六七月间,在荒山集中的白涧、逯庄子等4个乡21个村开展飞机播种造林。历时9天,飞行35小时43架次,完成飞播2133.33公顷。是年,完成人工荒山造林2900公顷、经济林1000公顷,栽植苗木75万株,挖围山转、水平沟700公里,动土方100万方。全县完成造林5333.33公顷。1995年,全县雨季造林1487公顷。1996年,蓟县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荣誉称号,蓟县林业局被林业部等五部委授予“全国飞机播种造林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四)山区缓坡开发工程
为了开发利用山区资源,振兴山区经济,加快山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1990年,蓟县开始实施山区缓坡开发工程,借助资源优势,以发展名特优新的干鲜果品为目标,统一规划、科学施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开发缓坡,取得可喜成效,共完成开发工程100项,总面积12万亩。通过实施山区缓坡开发工程,增加了山区农民收入,壮大了集体经济,改善了果园生产条件,提高了全县果品产量。同时,加速了果树优良品种的引进推广,起到了保持水土和美化环境的作用。
蓟县山区人工荒地造林(www.xing528.com)
(五)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建设工程
1997年3月,蓟县被国务院列为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1997年至2000年,进行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建设。山区人民发扬艰苦奋斗、连续作战的精神,遵循国务院确定的“改土、治水、植树、修路、办电”十字方针,突出城郊型、高科技、产业化三大特点,大搞山区综合开发,实现了“九五”规划制定的奋斗目标和建设任务。到2000年,完成荒山造林1666.67公顷,宜林荒山绿化率91.1%,成活率、保存率达到国家要求。果树总面积2.13万公顷,果品总产量15万吨。国家贴息贷款5800万元,扶持葡萄榨汁、果品加工、林业育苗、工厂化蔬菜、肉鸡养殖、肉牛屠宰、玉米制种等20个项目,带动农户1万多户。重点推广先进实用技术20项,引进优良品种80多个。总结出市场导向型、定单合作型、科技示范型、股份合作型、资源依托型、外向带动型6种产业化经营模式。完成“坡改梯”4467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400公顷;兴修小水窖3356座,基本解决山区人畜生活用水问题;修建环山作业路482公里,铺设乡村油路134公里;建3.5万千伏安变电站2座、11万千伏安变电站1座,架设高压线路82公里,增容2.7万千伏,为山区农村更新全部节能变压器,完成山区低压电网改造;为山区安装电话3.37万部,消灭电话空白村;启动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架设光缆440公里,开通光点202个,使344个山区村全部通上有线电视。到2000年年末,在三大果品基地建设、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山区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果,山区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增长,山区经济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六)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2001年,国家正式启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蓟县被列入75个工程县之一。2001年至2010年,蓟县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一期建设工程。县委、县政府把治理风沙源作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件大事,常抓不懈。2006年,进一步加大造林力度,当年投资550万元,造林总面积1万亩。困难地造林工程共栽植黄栌、火炬树、山桃、山杏等绿化美化苗木55万株;平原林网及片林工程共栽植优质速生杨27.5万株,工程造林成活率达到95%以上,全县林地总面积达6.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42.7%。2008年,完成工程投资500万元,营造林1153公顷,栽植各种苗木125万株。2009年,各种苗木成活率、当年保存率达到国家标准。在50个村实施村庄绿化,建环村林2000亩。
蓟县治理风沙源坚持以保护和建设好区域性防护林体系为重点,以提高林草资源质量、增强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功能为目标,围绕北部山区、东部库区、南部洼区三大治理区域,采取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飞播造林四项措施,加快构建林业三大体系。到2010年,林业项目完成投资9614.2万元,营造林4.29万公顷。其中,封山育林2万公顷,退耕还林9333.33公顷,飞播造林8666.67公顷,人工造林4916.67公顷。于桥库区周边采取山上、山下、岸边分层复合立体治理模式,在25度坡以下的缓坡耕地、滩地退耕还林,营造以水库护岸功能为主的生态林和兼用林2000公顷。在25度坡以上的山场,实行模拟飞播造林,栽植松柏、黄栌、火炬树等常绿和彩叶树种,营造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3333.33公顷。在县域内干线公路和一、二级河道两侧,建设防沙阻沙林带1000公顷,治理青甸洼区有沙化趋势的土地1913.33公顷。2010年,提前半年完成一期任务,成为京津晋冀蒙五省(市、自治区)最先完成任务的县市。10年间,总投资近1.5亿元,完成造林4.27万公顷,农民累计增收10亿元。蓟县在工程建设中探索出来的“三个三”管理模式还被广泛推广,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在蓟县三次召开风沙源管理工作会议,蓟县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封山育林先进单位”等8个国家级荣誉称号。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是蓟县有史以来国家投入最多、建设时间最长、改善生态环境效果最显著的一项造林绿化工程。
2006年6月,第八次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省部联席会议在蓟县召开
2007年至2008年,实施津蓟高速公路(蓟县段)绿化带工程,南起下仓镇骆驼港,北至高速公路出口,总长度53公里,面积400公顷,涉及7个镇乡51个村,总投资1452.9万元。栽植桧柏、杨树等各种苗木36万株,挖边沟5.4万米,动土石32万立方米。
2009年至2010年,实施蓟平(平谷)高速公路绿化带建设工程,平原段工程建设总长度7.3公里,绿化面积37公顷;山区段全长10.7公里。共治理采砂矿面67.33公顷,荒山荒坡绿化82公顷,新建和改造果园17.33公顷,坡耕地景观带30公顷,栽植花灌木、常绿树、彩叶树、爬藤及地被植物100多万株。垒砌护坡3000平方米、铺设生态垫5万平方米。动用大型机械2000多台班,出动人工5万多人次,总动土石300多万立方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