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末,外贸型商品主要是收购农民和城镇居民制作的外贸手工艺品(手织餐具垫、手织围巾、手织绦子、麦秆编织、玉米皮编织等)、“三小”(小茄子、小黄瓜、小辣椒腌制)腌渍品和以板栗为主的干果。1979年,县外贸公司从县商业局分出,成立县对外贸易局,隶属市外贸局。同年,县外贸局建成一批以生产出口产品为主的企业,委托县供销社和有关企业代收代购。
1981年,为加强出口、组织货源,县外贸局先后设立工矿产品、农副产品、手工艺品、服装4个经理部。1984年,收购出口产品3588.6万元。种植业主要有“三小”农产品;养殖业主要有兔、水貂等;加工业主要有服装(共有外贸出口服装厂14个)、棉布、糠醛、果脯、粉笔、化妆刷、玉米皮编织品等。1986年至1990年,由于处在计划经济时期,外贸业务一直以为天津市专业公司收购出口商品为主,主要有杂粮、杂豆等农副产品,各种梭织、针织等服装产品,自行车零件等轻工业产品,还有钨丝等矿产品等等。先后扶持穿芳峪纸箱厂、程子口毛织厂、服装厂、蜡烛厂、溵溜自行车零件厂、杨津庄服装厂等一批外贸型生产加工乡镇企业发展。1986年,收购出口产品5486万元,外汇收入1688万美元。1988年,全县有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114个,出口产品达到14大类、100多个品种,销往日本、欧美、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汇农业外贸收购值逾1.5亿元,相当于1978年的2.5倍。(www.xing528.com)
1990年,县外贸局开始由事业、企业双轨单位逐步转制为纯粹的企业,产品出口逐步扭转县外贸出口农产品多、工业制成品少,低值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粗加工产品多、精加工产品少的“三多三少”局面,畜产、服装、针纺、工艺、机械、五金矿产、粮油食品、土产等产品的年产值超过千万,轻工、文体、有色金属等产品的出口额也有大幅度提高。1990年,出口产品达15大类115种,出口收入2.87亿元。与此同时,重点开发深加工、附加值高的新兴出口产品,如旋耕机、丝绸披肩、钼铁、高档风衣、矿泉水、羽绒服等。1991年,全县新上外向型企业20个,开发出口产品10个, 16个企业由内贸为主转向以外贸为主,形成皮革、轻工毛织、紫砂制品、农副产品四大系列,新增出口创汇6360万美元。1992年,县外贸局委托县供销社收购红小豆用于外贸出口。1994年年初,成立县外发报关行,增加出口报关、报验、报运,直接出口、代理出口等职能。1996年,县外贸局划归市利和集团管理,县外贸政企分开,不再统筹经营管理境内进出口业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