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在普遍实行企业承包制基础上,蓟县启动了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新一轮体制改革。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按照中央和市委对国企改革的要求,县委、县政府通过对现有企业经营状况进行综合分析,认识到对现有企业重新确定产权归属,重新确立产权关系,重新塑造产权主体,是继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的第二次社会变革,需要啃下“硬骨头”,打好“攻坚战”。
这次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从1994年8月中旬开始到1995年6月底结束,大体用10个月时间,分三个阶段进行县乡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一是准备阶段,8月中旬至10月中旬。县乡和各有关委局成立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县乡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关于加快县乡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县乡企业资产评估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召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动员大会。绘制统一的清产核资、资产评估表、设计相关的报批、申请等手续。培训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队全体人员及企业的厂长(经理)、会计及相关业务人员。(www.xing528.com)
二是试点阶段,10月中旬至12月底。全县拟定60个企业(乡镇企业41个、县办企业19个)为试点企业。从县直各委局、工委、乡镇抽调300名优秀中青年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组建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队,每个试点企业进驻5人,对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并实行县级领导包片、包线,工委主要领导包乡镇、切实抓好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在试点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的同时,各有关委局、乡镇对所辖企业进行分类排队,拟定全面铺开的实施计划,并着手对所有县乡村企业进行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工作,做到点面结合。试点工作结束后,及时总结经验并分别写出工作报告。
三是全面铺开阶段,1995年1月至6月,按照县委、县政府体制改革的部署和要求,全县工业企业包括国有、集体、镇办、村办、联办企业本着“整体推进、分类指导、因企制宜、重点突破”的原则,通过“五个一批”的方式推进产权制度改革。一是引资联合一批,即对经营绩效好、发展有前景但规模较小的企业,以出让企业产权的形式,与大企业、大公司进行合作,实现企业规模扩张。二是公司制改造一批,即对产品有市场但因体制机制不活而导致发展缓慢的企业,进行公司制改组改造,吸纳职工入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三是退出转换一批,对国有独资公司制企业进行“双退出”(即国有资本退出、职工国有身份退出)形式的改组改造,同时吸纳职工及社会投资人入股,组建股份制公司。四是调整规范一批,即对股份合作制企业进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上的规范与调整,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能,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运行机制。五是破产出让一批,对已停产、严重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依法实施破产。
经过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行,全县工业企业共置换职工身份5433人,发放经济补偿金12238.7万元,核销不良贷款60053.68万元。通过改革,全县大批企业明晰了产权关系,初步形成了以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为主体,外资、内资和个体私营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发展格局。
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产权制度改革也存在某些集体资产流失的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