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蓟州区革命老区发展史:初期的农业学大寨运动

蓟州区革命老区发展史:初期的农业学大寨运动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64年2月10日,毛泽东主席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此后,全国农村掀起了“农业学大寨”运动。为推动“农业学大寨”的全面发展,1965年2月18日至22日,县委召开常委会议,总结分析一年来全县开展“学大寨”的经验教训,制定了《关于开展“学大寨”运动的意见》。全县上下形成了一个“县有红旗、片有标兵、社有典型”的宝塔型“学大寨”竞赛格局,推动了“学大寨”运动的深入开展。

蓟州区革命老区发展史:初期的农业学大寨运动

1964年2月10日,毛泽东主席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同日《人民日报》发表《大寨之路》的报道和《用革命精神建设山区的好榜样》的社论,介绍当时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大队在贫瘠的山梁上艰苦奋斗、发展生产的事迹。此后,全国农村掀起了“农业学大寨”运动

1964年3月17日至22日,蓟县县委、县人委召开以“全党全民动员起来,大鼓革命干劲,学大寨赶遵化,坚决夺取1964年农业大丰收”为中心内容的农业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工委、公社党委书记,大队党支部书记、生产队长。同时,各公社还组织党员、干部、贫下中农代表2.4万余人收听大会实况广播。会上,传达了天津地区农业群英会关于学大寨会议精神,并播放了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陈永贵的讲话录音。会议期间,与会人员还到遵化县周桥子大队和邦均公社西兵马大队参观学习积肥、造田经验。大会号召全县人民“外学大寨赶遵化,内学邦均赶城关”,大搞积肥造田。3月底,蓟县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积肥热潮。据统计,全县有4万余人参加积肥劳动。到8月底,全县共积肥20多亿公斤,为夺取1964年的农业丰收创造了条件。

与此同时,部分社队还开展了不同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如东赵各庄公社前牛宫大队坚持拉沙改土,翠屏山公社西山北头大队引水上山搞园田化,白涧公社刘吉素大队挖沟垫地修梯田等。

为推动“农业学大寨”的全面发展,1965年2月18日至22日,县委召开常委会议,总结分析一年来全县开展“学大寨”的经验教训,制定了《关于开展“学大寨”运动的意见》。会上,根据山区、丘陵、平原、洼地的不同特点,确定白涧、下营、逯庄子3个公社为“学大寨”的重点社,全面总结了刘吉素、西山北头、前牛宫、侯庄子、西兵马、于各庄、马圈头、娄庄子、石炮沟和育英洼10个大队自公社化以来连年战胜困难、夺得丰产丰收的经验和做法,确立这10个大队为学大寨的“十面红旗”,并将全县893个大队划为141个竞赛片,按片树起标兵队。全县上下形成了一个“县有红旗、片有标兵、社有典型”的宝塔型“学大寨”竞赛格局,推动了“学大寨”运动的深入开展。为加强对治山、治水、治田工作的领导,会议决定撤销8个工委建制,将全县划为山区、平原、洼地三大片儿,各片儿建立生产指挥部,由县委常委分工包片,直接领导。(www.xing528.com)

1965年10月初,全县兴起全面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梯田、台田和园田的“三田”建设高潮。白涧公社组织起1700余名男女劳力,在山地筑坝造田,在平原铺沙改土,扩大耕地300亩,打井15眼,建成水浇地3800亩。下营公社石炮沟大队大半是沙滩地,土层薄,石头多,不易耕种。在党支部书记张臣带领下,全体社员学习大寨人“三战狼窝掌”精神,闸沟垫地,垒坝台66道,造田30亩。处于南部平原、洼地的15个公社182个大队,每天有4万余名劳动力投入台田建设,最高纪录日挖台田1500余亩。东赵各庄公社前牛宫大队在党支部书记张守才的率领下,坚持拉沙改土治碱,全村200余亩盐碱漏风地得到治理,粮食亩产突破300公斤。

1965年年底,全县投入农田基本建设的劳力总数达12万余人,建成园田6300亩、梯田1500亩、条(台)田15.90万亩,坑沟田16.70万亩,打井1678眼,修渠4200条,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初步改善。根据《农业发展纲要》的要求,这一年,全县有20个公社、398个大队粮食亩产上《纲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