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7月9日至8月13日,全县连降6场大雨,水深达5尺,致使州河上游河水漫溢,两岸大部分村庄被淹,洪水直到县城南关。州河下游两岸决口6处,由青甸村行船可直达县城南关。全县830个行政村有601个村受灾,灾区人口达23.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7%。
灾情发生后,县委、县政府发出《动员群众节约度荒的紧急指示》,要求在度荒过程中,克服群众的悲观失望、听天由命及单纯依靠政府救济的思想,防止坏分子的破坏活动;号召全县人民制订生产节约与救灾计划,提倡“日攒一把,年攒一缸”米的精神,省吃俭用度荒;要求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真正做到面向灾区、灾村、灾户、灾民。县委、县政府建立防汛抗旱指挥部、生产救灾委员会等机构,保证生产救灾工作有组织、有领导地进行。紧急指示下达后,县委随即组织3个工作组,分别到受灾严重的三、四、五、七、十、十一、十二、十三等区,贯彻县委生产自救精神,就地抢救、慰问、疏散和安置灾民。同时,领导群众继续做好防汛、排涝工作。组织群众在可能的条件下,多种萝卜、白菜;组织受灾群众,组织好各项副业生产,组织合作社,扶植灾民生产,把水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以副补灾是当时搞好生产、稳定群众生活的主要措施之一。洼地治鱼、织席、纺织、纳鞋底;山区刨药材、割荆条、烧炭;平原搞运输、各业作坊等,以增加群众的收入。组建香油、豆腐等890个作坊和6个药材收购站。1950年2月5日,河北省政府主席杨秀峰来蓟县视察生产救灾工作。
1950年7月1日,大雨如注,连降一昼两夜。州河、泃河、蓟运河水位从2日早涨至4日1时,涨水2.7米,下仓段水面距堤顶最低仅0.7米。州河东岸莫庄子北堤决口,宽85米、深2.5米的决口水流量每秒87.86立方米。至6日,州河水位下落2米,泃河水位仍未下落,太河洼水淹面积达25.8万亩。7月1日凌晨,蓟县防汛指挥部带领沿河各区干部和巡堤员80人、汛工416人上堤防守,组织141个抢险队、3525人,后备队202个、5050人全部上堤防汛。县委书记亲自指挥防汛抢险,县委机关组织3批力量投入防汛抢险。7月19日,州河东堤莫庄子决口,经过及时抢堵,29日合拢。太河洼积水2至3米,有18.8万亩农田收成减产七成以上。受灾后,县委、县政府积极组织群众排泄洼内积水,对脱水地块,发动群众及时播种晚秋作物及蔬菜、小麦等;以互助借贷、等价交换等办法解决种子、肥料、劳动力不足等问题;对无劳动力的烈军属则发动群众,帮助扶苗、抢种,以度荒年。
为组织好生产救灾,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供销、金融、粮食、物资、交通等部门的职能作用,为人民群众战灾荒、度荒年尽责出力。1949年供销合作社成立后,把生产救灾作为主要工作之一,想方设法为生产救灾服务。一是帮助灾区人民扩大副业生产门路。仅1949年至1950年,县供销合作社就在灾区组织纺棉线、纳鞋底、榨油等34项副业生产,灾区得到加工费折粮700余万公斤,这对解决灾区人民的生活困难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是坚持灾区人民需要即供应的原则,千方百计为灾区群众提供生产原料和生活用品。1949年至1950年,县供销合作社从外地购进杂粮1000余万公斤,送到灾区群众手中,1954年夏,青、太两洼水灾严重,县供销社从宁河等地购进芦苇18万公斤,发给两洼群众织席4万余片,群众收入加工费折粮8万公斤。三是积极做好农副产品的推销工作。为推销农副产品,县供销社派出多名干部职工背着样品跑遍半个中国。据不完全统计,1950年,县供销社销售废木145万公斤、中草药20余万公斤、杂骨1.65万斤、麻袋214万条、土线1.16亿公斤、土布12.5万匹、苇席12.5万片,还有其他农副产品若干。此外,还组织灾区382辆马车,为供销社运输物资,仅1950年1月至4月份便支付运费折粮10余万公斤。四是采取“贷种还粮”的办法,帮助灾区群众解决播种困难。1949年秋至1950年春,贷出麦种、豌豆种8.4万公斤,支持了农民的生产。其他各个部门也都向供销社一样,从资金、人力、物力等方面支持生产救灾。(www.xing528.com)
1954年7月27日至28日,全县普降大雨,降雨量540毫米。由于三河、平谷降雨量达586毫米,导致县内主要河流洪水猛涨。8月9日下午,蓟县、平谷县、三河县又降大雨,州河、泃河、蓟运河等河水位骤增,普遍漫溢。8月13日8时25分,泃河北岸老爷庙村险堤决口150米,淹地37.91万亩。
1955年8月13日至16日,连降大雨。县委、县人委召开紧急防汛会议,组织县直单位376名干部,由县委常委率领连夜赶赴蓟运河、州河、泃河、漳河、蓝泉河和么河等堤段进行防汛,同时组织各区、乡干部480人和防汛民工2.58万人到堤防守,经过8个昼夜的抢护,避免了各河段的决口。
蓟县人民在生产救灾中识大体,顾大局,为了全局利益可以毫不犹豫地牺牲自己的局部利益。每年夏季汛期,南部洼区村庄大都让出自己的田园作为分洪区,这种“舍小家保大家”的做法,在防洪除涝工作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也表现出了蓟县人民崇高的思想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