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根据地内开展以国民教育为中心的文化教育事业,是1944年夏季攻势取得胜利后,冀热边行署作为加强根据地建设的一个重要措施而提出来的。此后,在蓟县南部平原,开始着力进行革命气节教育、时事教育,辅之以文化教育。在北部根据地,则进一步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抽调干部充实教育战线,同时改造旧教师和旧教育制度,废除奴化教育制度,代之以民族、民主、科学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废除伪教育总署发行的新民课本和封建性很深的课本,代之以进行抗日教育、移风易俗教育的新课本。
在领导体制上,县政府设教育科,主管全县教师及教育工作。区设民教助理1人,建立教育联合会组织。区下设中心学校,中心学校每周组织1次各小学教员会议,区教育联合会每月组织1次教员会议。在平三蓟联合县,有的村还成立了宣传教育委员会,负责全村的宣传教育工作。村教育委员会由村中的民教委员、各群众团体(农会、妇女会、青年报国会)的宣传委员和村中的知识分子组成,民教委员为主任,其余为委员。
教育方式主要有办冬学、办小学、办识字班、树识字牌几种方式。此外,村中文化程度较高的人还自愿组成读报组,将上级下发的各种报纸和小册子由教员或读报组成员读给大家听,读完即将报纸贴在报牌上,供人学习。(www.xing528.com)
1943年至1944年10月间,蓟遵兴联合县举办500人参加的教育训练班,后将其中合格的300人派到各村镇教学,弥补了当时师资的不足。另外各区还由本地选拔了一些小知识分子担任教员,其薪金和所需经费均由县政府统一发给。教材多为就地选材编写而成,如平三蓟抗日联合会编印的《老百姓入门》《民众学校宣讲教材》等,内容以抗日、国民、文化及反封建教育为主。
总之,在根据地内,教育工作已经有了相当发展,但在一些游击区内,由于敌情的复杂变化,一些小学仍处在“游击”状态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