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元年(1875)冬天,仓沮圣庙(又称“字祖庙”)大功告成。人们在恭贺之余,迫不及待地寻找铭刻碑上自己的名字,因为那是他们最引以为豪的一次合乡捐赠。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去实现一个共同目标:兴教重学,作育英才。
100多年缓缓过去,当年的笑声与鞭炮火药味早已远去,但两块捐款石碑却完好保存,密密麻麻却秀劲工整的文字清晰分明,让我们可顺利回溯出当时黄连经济繁盛的历史。
通过碑文解读,可以统计出当时捐款企业有247家。其中当铺3个,分别是亿昌当、安源当、公和当。3个当铺都是单个企业捐款最多的经济实体,均为14两4钱,可见这应是彼此约定的数目。
从密密麻麻的店铺名称可见当时商贸的繁盛
参与捐款的企业最多为丝绸店铺,如茧绸行、彩纶号、经纶号、大纶号、安纶号,可旁证清末黄连丝绸业渐入鼎盛。
各类医馆也密布其中,如回春堂、延益堂、德济堂、连生堂、天生堂、杏春堂、德春堂、怡怡堂、裕生堂。
清朝黄连名医渐多。清光绪十六年(1890),杜惠卿在黄连开设中医诊所。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顺德最早的西医之一余绮盘在黄连开设西医诊所。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陈凤巢开创伤科,专治奇难杂症。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黄连中医阮盛祥开创华天宝药行。据统计,1905—1916年,黄连还有生生堂、永和堂、同连堂、百福堂、利生堂、永生堂、存心堂等。
大批诊所的出现和名医坐堂开诊,反映出此处人口有巨大的流动性。来自四面八方的民众因各种原因患病生疾,奇难杂症层出不穷,需各类名医对症下药。同时,对健康需求不断提高的富裕人家不断增加,来源不同的各种药材荟萃其中,反映出黄连水陆枢纽的地位。(www.xing528.com)
行昌窑在众多店铺中并不起眼,却可能成为黄连风炉出现在清朝的重要历史印记。
当时管控东、西、中三市的三市更馆也捐款助建,可见此事的确涉及千家万户。尤其是顺德总埠也参与其中,捐款2两8钱8分,足见黄连渡口在当时顺德的地位。另外,赤堪渡也捐款1大圆(清末民国时期的银元),或许因它与黄连密不可分。
麦绵远堂虽隐身200多家店铺中,却分外引人注目。因香港绵远堂在次年(1876)成立,它与麦绵运堂是名称巧合还是彼此有关,确实有待考证,但顺德人在致力于公益一事上高度一致,不遗余力。
惠胜庵、珍如庵、娥姑等充满女性色彩和独特气息的名字,可知尼姑、自梳女在致力于教育一事上的不甘人后与对乡村文化建设的认知深度。
创建于清咸丰十年(1860)的恒聚酱园以两个店铺的名义捐款:恒聚酱园、恒聚栈。它们分别为生产厂家和销售店铺,可见其蓬勃上升的经济实力与乐善好施的商业品格。
由以上数量众多的捐赠企业中可知,黄连实力雄厚且热心公益的产业集中在丝绸、医疗、渡口、酱料、善堂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