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字伯言,吴郡吴县人。陆逊原来叫陆议,陆氏是江东的世族大姓。[711]幼年时,陆逊的父亲去世,陆逊跟随堂祖父庐江郡太守陆康生活。袁术与陆康有矛盾,将要攻打陆康,陆康把陆逊及亲戚先送回吴县。陆逊比陆康的儿子陆绩年长数岁,就为陆康照看门户。
[711]《陆氏世颂》记载:陆逊的祖父陆纡,字叔盘,思维敏捷,学问很好,曾代理城门校尉。父亲陆骏,字季才,为人敦厚,受到家族怀念,官至九江郡都尉。
孙权担任将军,陆逊当年二十一岁,在将军幕府担任职务,历任西曹令史,后出任海昌县屯田都尉,兼领县府政事。[712]海昌县连年干旱,陆逊打开粮仓,赈济灾民,劝民农桑,百姓获得利益。当时,吴郡、会稽郡、丹杨郡有许多百姓,因为躲避战乱,迁至此地,陆逊建议在当地招募士兵。会稽郡山区贼寇大帅潘临,是当地一大祸害,连年征剿,没有擒获。陆逊带领招募的士兵,讨伐潘临,深入山区,所向披靡,手下士兵扩充至二千余人。鄱阳郡贼寇首领尤突作乱,陆逊再次征剿,此后,孙权拜陆逊为定威校尉,率军驻扎在利浦。
[712]《陆氏祠堂像赞》记载:海昌,就是今天的盐官县。
孙权把哥哥孙策的女儿嫁给陆逊,多次就军务向陆逊征询意见,陆逊建议:“而今英雄并立,豺狼窥伺,克敌制胜,平定祸乱,必须要有军队才能奠定大业。山区越贼长期作恶,倚恃地势险阻。如果不能平定心腹之地,将难以图谋远方,应该先剿灭山贼,从中选取精锐,扩大队伍。”孙权采纳陆逊的建议,任命陆逊为帐下右部都督。恰逢丹杨郡贼寇首领费栈接受曹公印绶,煽动山区的越人造反,作为曹军内应,孙权派遣陆逊前去镇压。费栈的党羽很多,陆逊带去的士兵很少,陆逊布置很多牙旗,分多处设置鼓角,夜晚潜入山谷间,鼓噪前进,贼寇很快被剿灭。陆逊在丹杨郡、新都郡、会稽郡三郡招募兵员,已经溃败的贼寇,强者吸收为士兵,弱者登记户籍,送回家乡种地,陆逊扩充精兵数万。当地匪患根除,陆逊所过之处,恢复平静。陆逊撤回军队,驻扎在芜湖。
会稽郡太守淳于式上表,弹劾陆逊的军队抢夺百姓,骚扰地方。陆逊后来返回京城,谈话时,陆逊仍然称淳于式是一位良吏,孙权说:“淳于式弹劾君,而君反而举荐他,这是为什么?”陆逊回答:“淳于式意在保境安民,因此才弹劾陆逊。如果陆逊反过来谮毁淳于式,扰乱圣听,这不是君子所为。”孙权说:“这才是忠厚者讲的话,一般人很难做到这一点。”
吕蒙对外称病,回到建业,途经芜湖,陆逊前去拜谒吕蒙,问吕蒙:“关羽与东吴边境接壤,将军远离驻地,不考虑后果?”吕蒙答:“诚如将军所言,不过我的病情很重。”陆逊说:“关羽骄矜自恃,凌辱他人,刚刚获得伐魏大功,志骄意满,只想着北伐,进攻曹魏,对我方毫无猜疑,如今又听说将军有病,更加不会防备。可出其不意,袭击关羽的后方,一举擒拿关羽。将军去见至尊,应该为此制订计划。”吕蒙答:“关羽素来勇猛,很难与其为敌,而且,关羽已经占领荆州,恩信大行,再加上刚刚建立大功,兵势越发强盛,未可轻言图谋。”吕蒙前往京城,孙权问:“谁可以代替卿?”吕蒙回答:“陆逊深谋远略,才堪大用,臣观察陆逊对战略的设想,可以担当大任。陆逊还没有名气,关羽不会忌惮,如果选择继任者,可加以考虑。使用陆逊,对外韬光养晦,对内观察形势,暗中准备,然后按照计划施行。”孙权召见陆逊,拜为偏将军、右部都督,代替吕蒙领军。
陆逊到了陆口,写信给关羽:“此前观察君侯谋定而动,按照兵法,一举获胜,可谓赫赫武功!敌国惨遭败绩,利在东吴同盟,听说君侯获胜,在下击节赞叹,想必君侯率领大军,将席卷中原,匡扶王室。在下不敏,近日接受职务,来到西部,仰慕君侯武德,愿君侯施以教导。”又说:“于禁等被君侯擒获,遐迩著闻,认为将军的功勋,足以为后世所传颂,即使春秋晋文公城濮之战,淮阴侯韩信拔赵之功,也不过如此。在下听说徐晃等率领少数骑兵,驻扎在樊城附近,窥伺君侯的动向。曹贼猾虏,以图侥幸,忿不思难,在下担心曹操会暗中增兵,以逞其野心。虽然说师老兵疲,仍然有骁勇之将。而且大捷之后,常有轻敌之念,古人熟悉兵法,获胜之后,尤为警惕,愿将军考虑,以获得全功。仆乃一介书生,思虑迟钝,忝列不堪之任,喜闻邻国威德,乐于献上愚计,虽然不合乎兵法,然而不揣冒昧。倘或君侯留意,可以省察。”关羽看了陆逊的书信,有谦卑自托之意,心中放下戒备,不再怀疑。陆逊把陆口的形势,据实报告孙权,力陈如何打败关羽。孙权派出军队,暗中西行,命令陆逊及吕蒙为前部,很快攻下公安县、南郡。陆逊率军急进,打败关羽,兼领宜都郡太守,担任抚边将军,受封为华亭侯。刘备任命的宜都郡太守樊友弃城逃走,属下县长、县令及蛮夷君长投降陆逊。陆逊奏请向降者颁发金银铜印,新投降的原蜀国官员继续留任。这是建安二十四年十一月。
陆逊派遣将军李异、谢旌等,率领三千人,攻打蜀国将军詹晏、陈凤。李异率领水军,谢旌率领步军,封锁险关要塞,大败詹晏等,生擒陈凤。陆逊又攻打房陵郡太守邓辅、南乡郡太守郭睦,逐一攻破。秭归大姓文布、邓凯等率领蛮夷士兵数千人,依附西蜀。陆逊指挥谢旌,大败文布、邓凯。文布、邓凯败走,蜀国任命二人为将军。陆逊令人劝诱文布,文布率领余众返回,投降陆逊。陆逊前后斩杀俘虏及招降纳叛,共计有数万人。孙权拜陆逊为右护军、镇西将军,晋升爵位为娄侯。[713]
[713]《吴书》记载:孙权嘉赏陆逊的战功,欲特别褒赏,任命陆逊为上将军,封为列侯,还要令陆逊再经过本州举荐,让扬州牧吕范就任别驾从事,举荐为茂才。
当时,荆州出逃的士人陆续返回,有些士人还未安排职务,陆逊上疏:“在往昔,汉高祖接受天命,招揽英雄豪杰,奇谋士人,光武帝中兴大业,群英毕至,只要能振兴事业,无须考虑远近亲疏。而今,荆州刚刚平定,人物还未详备,臣怀慺慺之情,愿主公普施恩惠,破格擢拔任用士人,令其竭力效忠,然后四海延颈,思归大化。”孙权采纳陆逊的谏言。
黄武元年,刘备率领大军讨伐东吴,进抵吴国西界,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持符节,率领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桓等,共计五万吴军,抵御蜀军。刘备从巫峡、建平,开始建立营寨,军营延伸至夷陵,有数十座营寨,刘备还用金、锦、爵位及赏赐,招诱蛮夷,任命将军冯习为大都督,张南为前锋,辅匡、赵融、廖淳、傅肜等为别将,刘备先派遣吴班率领数千人,在平地扎下营寨,向吴军挑战。东吴诸将欲进攻蜀军,陆逊说:“这其中必然有诈,暂且观察。”[714]刘备知道吴军并未中计,只好命令伏兵八千人,从山谷中撤出。陆逊说:“之所以此前没有采纳诸君的意见,进攻吴班,我就猜到其中必有伏兵。”陆逊上疏:“夷陵可谓要害,是吴国的关隘,虽然易得,也容易失。一旦失去夷陵,绝非仅仅损失一郡,整个荆州都会担忧。今日争夺夷陵,一定保证成功。刘备干犯天理,不守巢穴,竟敢前来送死。臣虽然不才,凭恃陛下威灵,以顺讨逆,大败西蜀,就在近期。观察刘备前后用兵之势,多败少功,按此推论,不足为虑。臣当初担心刘备会水陆并进,而今,刘备舍弃舟船登岸,反而以步兵开进,处处设营,观察刘备的部署,一定不会再有其他变故。愿至尊高枕无忧,无须以此为念。”诸将都说:“进攻刘备,应该在一开始就布置,刘备已经攻入我国境内五六百里,双方对峙也有七八个月,西蜀占领的要害,皆已经固守,再要进攻,恐怕无利可图。”陆逊解释:“刘备猾虏,作战经验丰富,蜀军刚刚集结,思虑专精,不可攻击。而今滞留在此地,未能取得进展,兵疲意沮,无计可施,我军互为犄角,夹击此寇,就在今日。”陆逊指挥吴军,先试着攻打蜀军一个营寨,战事不利。诸将说:“白白让士兵送死。”陆逊说:“我已经知道破敌之术。”陆逊敕令战士,每人手持一把茅草,用火进攻蜀军营寨,一战成功,火烧连营。陆逊指挥诸将,同时杀进蜀军营地,斩杀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接连攻破蜀军四十余营。刘备的部将杜路、刘宁等,穷途末路,不得不向吴军投降。刘备慌忙登上马鞍山,布置蜀军环绕,抵御吴军进攻。陆逊督促吴军四面围困,蜀军呈现土崩瓦解之势,死者成千上万。刘备连夜遁逃,驿站人员将溃军遗留的铙、铠甲焚烧,以阻断退路,刘备仓皇逃进白帝城。蜀军的舟船、器械,水军、步军,所有的军用物资,被大火烧得一干二净,尸骸在江水中漂流,塞满江面。刘备懊悔不已,说:“我竟然被陆逊这小子挫败,蒙受耻辱,莫非天意!”
[714]《吴书》记载:诸将欲迎击刘备,陆逊认为不可:“刘备举蜀军东下,锐气正盛,暂且登高守险,蜀军难以很快击败,即使攻下,也难以收获全功,一旦战事不利,则挫伤我军锐气,绝非小故。而今,暂且奖励将士,广施方略,以观其变。此间如果有平原旷野,担心有驰骋交战之忧,而今刘备缘山行军,兵势难以施展,自当疲惫于木石之间,可缓慢制其弊。”诸将不理解,认为陆逊畏惧刘备,各怀怨愤。
当初,孙桓分出部分兵力,在夷道对付刘备的前锋,被蜀军所困,向陆逊求救。陆逊回复:“不能救。”诸将说:“孙安东是公族,而今遭受蜀军围困,为何不救?”陆逊说:“孙安东颇得士众效力,城池坚固,粮食充足,不必担忧。待我施以计策,不救安东,安东自能解困。”及至吴军大败蜀军,大功告成,吴军取得完胜,蜀军狼奔豕突,仓皇遁逃。孙桓此后来见陆逊,说:“此前的确怨恨将军见死不救,直到今日,才知道将军调度有方,胸中自有妙计。”
在大败刘备之前,军中诸将有些人是孙策时的旧将,有些人是公室贵族,各人都有自矜夸口的资本,不愿听从陆逊指挥。陆逊手按利剑,厉声喝道:“刘备是天下英雄,连曹操都有所忌惮,而今兵临吴国边境,这是强敌。诸君蒙受国恩,正当协调努力,共歼此虏,对上报答主公的信任,若不听从调度,绝不应该。仆虽然是一介书生,受命主公。国家委屈诸君,拜于仆的帐下,寄予厚望,以仆尚有尺寸可用,能够忍辱负重。诸将各听调令,谨奉职守,岂能推托!军令有常,不可轻易触犯。”及至大败刘备,整个战役计划,全部由陆逊安排,诸将这才心服口服。孙权闻报,说:“君为何不向孤禀报诸将不听调度之事?”陆逊回答:“臣蒙受主公厚恩,委以重任,臣的职责超过臣的本领。加上诸将或是主公的心腹,或是爪牙猛将,或为元勋功臣,受到国家信任,臣应当与他们共赴国难,克敌制胜。臣驽钝,仍然仰慕蔺相如、寇恂临辱不怒,以国事为重。”孙权大笑,称赞陆逊做得对,拜陆逊为辅国将军,兼领荆州牧,改封为江陵侯。
刘备撤军,住在白帝城,徐盛、潘璋、宋谦等争先恐后上书,认为刘备已成崩溃之势,可一战擒获,请求攻打白帝城。孙权征询陆逊的意见,陆逊与朱然、骆统认为,曹丕正在大肆举兵,名义上是帮助东吴,内心其实另有所图,东吴应当谨慎,撤回军队。不久,魏军果然向东吴出击,东吴三面受敌。[715]
[715]《吴录》记载:刘备听说魏军大举出兵,写信给陆逊:“贼今在江陵,我将率军复东,将军认为可行否?”陆逊答复:“但恐蜀军新败,疮痍未复,始求和解,且当自补,未暇穷兵。若不能谋划,欲以倾覆之余众,远征出兵,将无所逃命。”
刘备在白帝城病逝,儿子刘禅即位,诸葛亮秉持朝政,与孙权谋求和议。孙权因时制宜,令陆逊告诉诸葛亮,愿意和解,并且刻制一枚大印,放置在陆逊处,以增加其权重。孙权每次写信回复刘禅、诸葛亮,一定会经陆逊看过,轻重缓急,有所不妥,陆逊可以任意改定,而后加盖大印,封好后送出。
黄武七年,孙权派鄱阳郡太守周鲂诱骗魏国大司马曹休,曹休果然中计,举兵进抵皖城,孙权召见陆逊,授予黄钺,任命陆逊为大都督,迎战曹休。[716]曹休发觉上当,耻于受到诱骗,自恃兵精粮足,遂与吴军交战。陆逊亲自率领中军,令朱桓、全琮作为左右两翼,三路并进,吴军奋力拼杀,冲破曹休的伏兵,曹军败走,吴军追亡逐北,直至夹石,斩杀俘虏魏军一万余人,缴获马牛驴骡车辆辎重一万余辆,军械物资数不胜数。曹休撤军,背上痈疽发作,病死军中。吴军凯旋,经过武昌,孙权令左右用御盖为陆逊遮荫,进出殿门,以示崇敬,赏赐陆逊的物品,全是皇家御物,在当时,无人能与陆逊相比。孙权诏命陆逊返回西陵。
[716]陆机为陆逊写的墓志铭:魏国大司马曹休侵犯我北部边境,授予公黄钺,统御六师及中军禁卫,摄行王事,主上执鞭,百官屈膝。《吴录》记载:孙权授予陆逊黄钺,亲自执鞭,接见陆逊。
黄龙元年,孙权拜陆逊为上大将军、右都护。这一年,孙权东巡建业,把太子、皇子及朝中尚书九卿留在武昌,征召陆逊辅佐太子,同时掌管荆州及豫章三郡政事,全面负责。当时,建昌侯孙虑在堂前制作一个斗鸭栏,用了很多心思,陆逊正色劝谏:“君侯应当学习典籍,激励自己不断进步。岂能玩物丧志,做这种事情?”孙虑当即拆毁鸭栏。射声校尉孙松在诸公子中最受孙权喜爱,带领军队,却玩忽职守,军纪废弛,陆逊对其部下判处髡钳刑。南阳郡人谢景赞赏刘廙先刑后礼的理论,向陆逊谏言,陆逊呵斥谢景:“礼制的作用,远重于刑法,刘廙以诡辩,曲解先圣的教导,绝非正途。君今天侍奉东宫,应该遵循礼义,彰显德音,像刘廙这样的言论,实不足取。”
陆逊虽然身在京师之外,常挂念国事,上疏孙权,力陈时弊:“臣以为,刑法严峻,触犯刑法者太多。近年以来,将吏罹刑获罪,当然,有些将吏不够谨慎,罪有应得,然而天下尚未统一,正当用人之际,陛下应当多施与恩典,稍加宽宥,以抚慰下情。而且事务繁多,日甚一日,取士以贤能为尚,除非是奸邪,屡教不改,有难以容忍之罪,乞求陛下予以宽宥、任用,令其将功赎罪,施展才能。此乃古代圣王之教导,忘过记功,以建成王业。在往昔,汉高祖漠视陈平之罪愆,采用陈平献出的奇计,最终陈平建立功勋,享受福祚,功垂千载。对大臣施行严刑峻法,绝非帝王建立隆盛基业之途;对大臣仅有处罚,而不能宽宥,也绝非怀远之弘规。”
孙权欲派遣一支军队,攻取夷洲及海南岛珠崖郡,事先征询陆逊的意见,陆逊上疏:“臣愚以为,四海尚未安定,还需要动用民力,以济时务。而今兵兴历年,民众数量减少,陛下忧劳思虑,废寝忘食,还要派兵远征夷洲,以图大事,臣反复思考,未见其中有何利益,万里袭取夷洲,海上风波难测,大军不服水土,必然会有疾疫,而今陛下派出大军,深入不毛之地,欲获得利益,其结果,必然会蒙受损失,欲利反害。而且珠崖郡是孤悬海岛,地势险峻,岛上的民众犹如禽兽,得其民众,不足以济事,不用其兵源,不足以亏众。江东的兵力,足以图谋大事,但当积蓄力量,谋定而后动。在往昔,桓王创立基业,兵不满一旅,最终开创基业。陛下奉天承运,拓展江表。臣听说,治乱讨逆,须以兵为威,农桑衣食,此乃民生之本。干戈尚未启动,民众已有饥寒。臣愚以为,应该首先养育士民,宽其租赋,士兵克敌制胜,在于上下一心,以道义鼓励士兵作战,那么,黄河、渭水之地可平,九州将终获统一。”孙权坚持征伐夷洲,结果得不偿失。
及至公孙渊背弃盟约,孙权欲亲自率军征伐公孙渊,陆逊上疏:“公孙渊凭恃险固,拘留吴国使者,答应的名马没有兑现,实在可恨。蛮夷猾夏,还未浸染王化,犹如鸟兽,流窜于荒蛮,抗拒王师,令陛下盛怒未息,欲出动大军,乘船泛海,远征公孙,不考虑其征途危殆,远涉不测之地。方今天下依然纷扰,群雄虎争,英豪踊跃,相互敌视。陛下以神武之姿,奉天承运,赤壁之战,在乌林大破曹操,在西陵大败刘备,在荆州擒获关羽,此三虏皆当世英雄,陛下英武,摧其锋锐。圣化所绥,万里草偃,方今陛下正要荡平华夏,使天下归为统一。如果不能忍受小忿,爆发雷霆之怒,违背君子不坐垂堂之戒,轻启万乘之重,此臣所困惑也。臣听说,志行万里者,不中途而停顿;图谋四海者,不怀细以害大。强寇在境,荒服未臣,陛下乘坐大船,远征公孙,必然会导致曹魏窥伺江东,如果魏军猝然而至,悔之莫及。若大功告捷,公孙渊将不讨自服;而今陛下顾惜辽东郡的民众与战马,奈何捐弃江东万安之本业,而不多加珍惜?乞求陛下暂且息怒,罢用六师,以威势震慑曹魏大虏,早日平定中原,垂光耀于将来。”孙权采纳陆逊的谏言。
嘉禾五年,孙权北上征伐曹魏,令陆逊与诸葛瑾攻打襄阳。陆逊派亲信韩扁带着奏章,奏报孙权,返回时,在沔中遇上魏军,魏军在巡察时,擒获韩扁。诸葛瑾听到韩扁被擒,不禁惶恐,写信给陆逊:“陛下大驾已经返回,魏贼擒获韩扁,很可能已经知道我军虚实。而且长江正是枯水期,应当尽快撤军。”陆逊没有回复,继续催促士兵种植蔓菁、豆子,与诸将下棋、射戏,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诸葛瑾说:“伯言足智多谋,恐怕已胸有成竹。”诸葛瑾亲自来见陆逊,陆逊说:“魏贼知道陛下大驾已经返回,无所忧虑,可以专心对付我等。而且魏军已经守住要害,兵将意动,以安定己方为重要,再施以应对之策,而后再缓缓后撤。如果先摆出撤退的架势,魏贼以为我军恐惧,一定会发起进攻,届时将会酿成必败之势。”于是,陆逊与诸葛瑾计议,令诸葛瑾秘密率领战船,陆逊出动全部兵马,向襄阳进军。魏军素来忌惮陆逊,急忙回军,返回城中。诸葛瑾率领战船驶出,陆逊慢慢整顿军队,对外虚张声势,步行前往岸边登船,魏军不敢出城。吴军进抵白围,陆逊佯称要行猎,暗中派遣将军周峻、张梁等进攻江夏郡新市、安陆、石阳,石阳市场兴旺,周峻等率领大军掩杀过来,市场上买卖的人丢弃货物,纷纷逃入城中。城门堵塞,不能关闭,魏军只好砍杀、驱赶百姓,这才关闭城门。吴军斩杀擒获魏军,约有一千余人。[717]对于魏军俘虏,陆逊严令予以保护,不许吴军士兵侮辱、侵犯。凡有家属来探望者,让他们自行探视。如果有俘虏失去妻子、儿女,则供给衣服、粮食,厚加安抚,而后遣送回去,有些俘虏受到感动,愿意相携来归。附近的郡县受到影响,[718]江夏郡功曹赵濯、弋阳守将裴生及夷王梅颐等,率领部属归附陆逊。陆逊拿出财帛,对投降者予以赈济、安抚。
[717]裴松之认为:陆逊考虑孙权已经退军,魏军得以专力于己,既能拓展形势,使敌不敢冒犯,方舟顺流,无复怵惕,为何又要秘密派遣诸将掩袭小县,令市人惊恐骇奔,自相伤害?俘虏千人,未足以损魏,徒使无辜民众罹遭荼毒,与诸葛渭滨之师,何其相殊!用兵之道既违,失律之凶宜应,其福祚不过三世,及孙子而灭亡,岂此之余殃哉!
[718]裴松之认为:此无异于残林覆巢,而全其遗雀,施惠小仁,何补大虐?(www.xing528.com)
魏国江夏郡太守逯式兼领将军,率领军队,成为吴国边境一害,与魏国旧将文聘的儿子文休一向不睦。陆逊知道这个情况后,佯装回信给逯式:“得悉将军诚恳致意,知道将军与文休久结怨隙,势不两立,欲来归附,辄以密信呈上,陈述衷情,我当携众亲迎。将军宜秘密行事,再决定日期。”把书信遗留在边界,逯式的士兵得到这封书信,拿来送给逯式,逯式看了书信,惊慌失措,亲自把妻子送回洛阳。从此以后,官吏、士兵不再亲附逯式,逯式被罢免。[719]
[719]裴松之认为:边将为害,此乃寻常之事,使逯式得以领罪,后继者亦复如此。自非狡黠思肆,将成大患,何足以亏损雅虑,专为小诈?以此为美,又有所不取。
嘉禾六年,中郎将周祗请求在鄱阳郡招募士兵,孙权将此事交予陆逊。陆逊认为,鄱阳郡的民众很容易受到扰动,安定下来,却很困难,不宜在鄱阳郡招募士兵,担心贼寇会乘机作乱。周祗坚持在鄱阳郡招募士兵,鄱阳郡的百姓吴遽等果然造反,杀了周祗,攻打属下县邑。豫章郡、庐陵郡的歹徒随后响应,跟着造反。陆逊听到消息,当即派兵镇压,吴遽等相率投降陆逊,陆逊获得精兵八千余人,三郡逐一平定。
当时,中书典校官吕壹把持朝政,作威作福,陆逊与太常潘濬同心同德,为国事担忧,每当谈起朝中政事,不免流泪。后来,孙权诛杀吕壹,深深自责,详情记载在吴主的传中。
谢渊、谢厷等各自就施政提出建议,欲调整政策,做一些施惠于民的事情,[720]孙权将奏章交予陆逊审理。陆逊谏言:“国家以民众为本,国家强盛,来自民众殷富,财赋皆由民众所出。民众殷富,而国家虚弱,民众贫瘠,而国家强盛,从未曾有过。为国家谋划者,以得民心为要,国家才能大治;一旦失去民心,国家就会动乱。如果民众得不到利益,只是让民众尽心竭力,报效国家,很难做到。是以《诗经》叹息:‘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乞求陛下垂恩,施惠于民众,数年之间,国家财用逐渐丰厚,再做打算。”
[720]《会稽典录》记载:谢渊,字休德,年少时,谢渊勤修德行,躬身耒耜,既无戚容,又无忧虑,由此而知名。被举荐为孝廉,稍后升任建武将军,虽然在军旅,却垂意人物。骆统的儿子骆秀,受到门庭毁谤,众论狐疑,难以证明。谢渊听说后,叹息道:“公绪早亡,同僚所哀。听说其儿子志行高洁,却被暗昧毁谤,望诸夫子烈然高断,而今各怀猜忌,非所望也。”骆秀之事,很快查明事实,不再受到玷污,最终成为显士,这是谢渊之力。
《吴历》记载:谢厷口才很好,有辩才。
赤乌七年,陆逊代替顾雍,担任丞相,孙权下诏:“朕以不德,应期践运,王途尚未统一,奸宄塞路,朕夙兴夜寐,惊悚战惧,不遑余暇。唯君天资聪颖,美德昭显,担任上将,匡扶国家,消弭祸难。有超世之功,一定应享受超大之宠;怀文武之才,一定要负荷社稷之重。在往昔,伊尹辅佐商汤,隆兴伟业,吕尚辅佐周室,拥有天下,内外之重任,君已经兼有。而今,任命君为丞相,派使者持符节,代理太常、太傅,授予君印绶。君要继续发扬昭明美德,再创佳绩,敬服王命,绥靖四方。呜呼!君的职责,在于总领三公之事,垂范群臣,可不谨慎、祗敬,君其勖勉努力!仍然负责州牧都护之事,兼领武昌诸事如故。”
此前,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并立,朝廷内外的职务,大多由官员子弟担任。全琮上报陆逊,陆逊认为,权贵子弟如果有才能,并非不能重用,但不宜私相授受,以此谋取私利;如果权贵子弟不能胜任,品行不佳,只会自取其祸。而且,太子与鲁王势均力敌,彼此间一定会有矛盾,此乃古人之大忌。全琮的儿子全寄阿附鲁王,最终陷入矛盾。陆逊写信给全琮:“卿不向金日磾学习,却包庇阿寄,最终将会为卿的家族带来祸患。”全琮没有采纳谏言,反而与陆逊有了裂痕。及至太子的名位有不保之虞,陆逊上疏,力陈自己的观点:“太子是国家的储君,应该如磐石之稳固,鲁王只是藩臣,陛下应当让尊卑有序,对他们的宠幸有所区别,彼此得其所在,上下均安。臣叩头流血奏闻。”这样的上疏有三四次,及至陆逊请求到京城当面向孙权陈述确定嫡庶的重要性,以维护太子,孙权没有答应,而陆逊的外甥顾谭、顾承、姚信亲近太子,最终遭到流放。太子太傅吾粲因为多次与陆逊通信,被捕入狱,死在狱中。孙权还多次派遣宫中使者指责陆逊,陆逊忧愤交加,最后病逝,享年六十三岁,死后家无余财。
当初,暨艳有设置营府之论,陆逊告诫暨艳,这样做会遭致祸败,又对诸葛恪讲:“在我以上者,我一定要遵奉,与其共进退;在我以下者,我一定要扶持。而今观察君的气焰,欺凌上司,蔑视下级,这绝非安德之基。”还有,广陵郡人杨竺,年少时,已经享有名气,而陆逊说杨竺必然败亡,劝杨竺的哥哥杨穆与其分家,以免受到连累。陆逊可谓有先见之明。陆逊的长子陆廷早夭,次子陆抗继承爵位。在孙休时,追谥陆逊为昭侯。
陆抗,字幼节,这是孙策的外孙。陆逊去世时,陆抗二十岁,孙权拜陆抗为建武校尉,率领陆逊的部队五千人,护送灵柩返回东部,而后前往京城谢恩。孙权以杨竺告发陆逊的二十件事,诘问陆抗,又屏退陆抗身边的宾客,派宫中使者到府邸诘问陆抗,陆抗无所回避,把每件事情交待得清清楚楚,孙权这才消除对陆逊的怀疑。赤乌九年,孙权改任陆抗为立节中郎将,与诸葛恪换防,到柴桑任职。陆抗临行前,把城防工事加以修缮,城墙、房屋修葺完毕,居住的庐舍有果树者,不得损毁。诸葛恪到防,驻地俨然一新。而诸葛恪驻防的柴桑,很多防务损毁,诸葛恪深感惭愧。太元元年,陆抗回到京城治病。病越后,陆抗应该返回,孙权流着眼泪送别陆抗,对陆抗讲:“我此前听信谗言,与你的父亲在君臣之义上不够坚定,有负你的父亲。前后诘问你的记录,全部焚毁,不要让他人看见。”建兴元年,孙亮拜陆抗为奋威将军。太平二年,魏国大将诸葛诞举寿春投降吴国,孙亮拜陆抗为都督,驻守柴桑,陆抗又赶赴寿春,打败魏军牙门将、偏将军,改任征北将军。永安二年,孙休拜陆抗为镇军将军,担任都督,驻扎在西陵,西陵防务从关羽濑直至白帝城。永安三年,孙休授予陆抗符节。孙皓即位,拜陆抗为镇军大将军,兼领益州牧。建衡二年,大司马施绩去世,孙皓拜陆抗为都督,负责信陵、西陵、夷道、乐乡的防务及公安的军事,治所设在乐乡。
陆抗听说朝廷颁布政令有很多缺失,深感忧虑,上疏朝廷:“臣听说,德行相当,人众者胜寡,力量相当,安定者制危,这是六国为何被秦国兼并,西楚为何败于汉高祖的原因。而今曹魏已经跨州连郡,并非像强秦一样仅占有关中之地;曹魏割据九州,并非像高祖一样仅占有鸿沟以西。东吴现在对外既无盟国支援,对内也绝非西楚之强盛,朝廷政务废弛,黎民尚未安定,朝臣在廷议时所恃,不过是长江天险、高山峻岭而已,固守江东,此乃保守国家之末事,非智者应首先考虑。臣每当想起战国存亡之征兆,近观刘氏倾覆之教训,考察古代典籍,检验救亡图存之道理,中夜抚枕,临餐忘食。在往昔,匈奴未灭,霍去病辞谢武帝赐予的宅邸;汉室正道未纯,贾谊为之悲泣。更何况臣是王室的外甥,家族时代蒙受王室厚恩,身名否泰,与国家甘苦与共,死生契阔,义无苟且,夙夜忧怛,念至情深。事君之义,只能犯颜直谏,而不能默然不语,人臣之守节,应该尽心竭力,不顾及身家安危,谨向陛下陈述时政十七条如下。”上奏的十七条原文已经遗失,此处不再记述。
当时,何定在朝中擅权,宦官干政,陆抗上疏:“臣听说,建立国家,继承祖业,切记不可信用小人;受到谗言蛊惑,任用奸邪,《尚书》早有告诫,是以《诗经·风雅》讽谏,仲尼为之叹息。春秋以来,爰及秦、汉,倾覆之祸,未有不由于此者。小人不明事理,所见肤浅,即使竭情尽节,仍不足以肩负重任,何况奸心肆虐,爱憎移易?苟且偷安,患得患失,无所不至。而今,陛下委小人以重任,此乃聪明之人所臧否,授以专制之威权,而希望雍熙之声,肃清大化,此乃不可能之事。臣看到任职的官吏,有特别才能的人很少,然而,冠冕之胄,从小接受道德浸染,有些人家庭贫困,靠着刻苦努力,而终获成功,其资质能力,足以堪当大任,可从中选拔优秀士人,按照才能,予以任用,授以职权,这样可以贬抑群小,引领风俗教化,诸项政事不会受到污染。”
凤凰元年,西陵都督步阐在驻地西陵城发动叛乱,派遣使者投降晋国。陆抗知道后,每日部署诸军,令将军左奕、吾彦、蔡贡等迅速赶赴西陵,敕令军营增加一道防务,从赤溪至故市,对内加紧警戒,对外加强防御,昼夜施工,工期赶得很紧,犹如敌军已经逼近,众人都很辛苦。诸将提出意见:“而今正值三军锐气可用,应尽快攻打步阐,在晋国救兵赶到之前,攻破步阐。为何要把精力用在修建壁垒上,使得士民疲惫不堪?”陆抗说:“此城地势稳固,粮食充足,而且设施经过修缮,已经完备,皆为当年抵御晋军所用。如今反过来攻打,既不能很快攻克,北军救兵很快就要到来,一旦北军来到,我军毫无防备,将内外受困,何以御敌?”诸将都认为,应该先对步阐发起进攻,陆抗一再拒绝。宜都郡太守雷谭言辞恳切,陆抗欲说服众人,听任其对步阐发起进攻。结果战事不利,败下阵来,壁垒很快合拢。晋国车骑将军羊祜率领大军,赶赴江陵,诸将都认为陆抗不宜亲自率军御敌,陆抗说:“江陵城坚固,兵精粮足,不必忧虑。如果敌军占领江陵,一定守不住,所造成的损失不大。如果西陵被晋军占领,则南山群夷就会扰动,这是我最担心之事,难以尽言。我宁可暂且放弃江陵、赶赴西陵,更何况江陵城不是还很牢固吗?”江陵地势平坦,道路通行便利,陆抗敕令江陵都督张咸修建大坝,阻遏水势,河水逐渐淹没平原,堵住步阐与外界的联系。羊祜借助水势,用船载运粮食,对外声称将要挖开大坝,以通行步兵、车辆。陆抗听说后,当即命令张咸破坝。诸将疑惑不解,多次劝谏陆抗,陆抗不听。羊祜进抵当阳县,听说大坝已经挖开,遂改变船运,改用车辆运输,耗费大量军力。晋国巴东监军徐胤率领水军进抵建平,荆州刺史杨肇进抵西陵。陆抗命令张咸固守江陵城;公安都督孙遵巡行南岸,抵御羊祜;水军都督留虑、镇西将军朱琬抵御徐胤;陆抗统率三军,倚恃壁垒,与杨肇对峙。将军朱乔、营都督俞赞逃往杨肇处。陆抗说:“俞赞是军中旧吏,了解我军的虚实,我常担心夷兵还没有很好操练,如果敌军攻打壁垒,会首先选择此处。”当天夜晚,陆抗换下夷民战士,全部换上富有经验的东吴战士。第二天,杨肇果然向原夷兵驻守的地方进攻,陆抗命令吴军坚决抵抗,箭矢、礌石雨点般落下,杨肇的部众伤亡惨重。杨肇进抵西陵一个月,各种计策用尽,黔驴技穷,只好趁着夜色逃遁。陆抗欲追击杨肇,又担心步阐兵力强盛,会伺机袭击,陆抗手中的军队不敷分配,于是,擂响战鼓,以警戒部众,作出要追击的样子。杨肇余众惊恐不已,丢盔卸甲,慌忙逃遁,陆抗派出小股部队,尾追其后,大败杨肇,羊祜等引军撤退。陆抗随后攻下西陵,诛杀、夷灭步阐的家族及手下将领,自此以后,陆抗奏请,赦免追随步阐造反者,有数万人。陆抗整修城池,而后返回乐乡,毫无骄矜之色,仍然保持谦逊谨慎的样子,陆抗获得将士们拥戴。[721]
[721]《晋阳秋》记载:陆抗与羊祜结成子产、季札之好。陆抗曾经送给羊祜美酒,羊祜饮之不疑。陆抗有病,羊祜送给陆抗药物,陆抗亦推心置腹相待。在当时,人们认为,华元、子反复见于今世。
《汉晋春秋》记载:羊祜归来,勤修德义,以怀柔吴人。陆抗每次告诫边郡戍将:“彼专为德,我专为暴,是不战而自服。各保疆界,不求细益而已。”于是,吴、晋之间,余粮栖亩而不犯,牛马逃逸入境,相互告知取回。沔上狩猎,吴国擒获晋人受伤者,皆送回晋国。陆抗曾经患病,向羊祜求药,羊祜将药合成,送予陆抗,说:“这是上等药,我亲自配制,还未来得及服用,因为君的病情需要,故先送来。”陆抗得到药,随后服用,诸将有人劝谏,陆抗不理。孙皓听说边境和平,以此事诘难陆抗,陆抗回答:“一邑一乡,不可以没有信义之人,更何况大国?臣这样做,正足以彰显吴国德政,对于羊祜,并无伤害。”有人以羊祜、陆抗的所作所为,认为失去臣节,两国都有讥讽者。
习凿齿曰:理胜者天下之所保,信顺者万人之所宗,即使大猷丧亡,义声久存,狙诈驰于当途,权略周乎急务,负力纵横之人,臧获牧竖之智,未有不凭借此力,以创立功勋,舍弃此力,而能独立者。是故晋文公退避三舍,原城请命;穆子围鼓,训之以力;冶夫献策,费人斯归;乐毅缓攻,而风烈长存。观其所以服物制胜者,岂徒仅凭威力相欺诈!三国鼎足而立,已经有四十余年,吴国人不能跨越淮、沔,进取中原,中原亦不能渡过长江,以兼并吴国,力均而智侔,道不足以相倾。残彼而利我,未若利我而无残;振武以惧物,未若德广而民怀。匹夫犹不可以力服,更何况一国?力服犹不如用德,更何况不制?是以羊祜恢宏大同之略,慎思五兵之则,齐其民人,均其恩泽,振义网,以罗强吴,明兼爱,以除暴俗,易生民之视听,驰不战乎江表。故能德音欢畅,襁负云集,殊邻异域,义让交弘,自从吴国抵御强敌,未有若此类者。陆抗深知国小主暴,晋德弥昌,人有兼并己方之善,而己方无固本之规,百姓怀严敌之德,阖境有弃主之虑,慎思如何安定民心,缉宁内外,奋其危弱,抗衡上国者,莫若践行斯道,以侔其胜。使彼德不能加吾,而此善流闻,归重邦国,弘明远风,折冲于枕席之上,较胜于帷幄之中,倾敌而不以兵甲之力,保国而不浚沟池之固,信义感于寇仇,丹怀体于先日。岂设狙诈以危贤,徇己身之私名,贪外物之重我,暗服之而不备者哉!由是论之,苟安守局而保疆,一卒之所能;协数以相危,小人之近事;积诈以防物,臧获之余虑;威胜以求安,明哲之所贱。贤人君子,之所以拯世垂范,舍此而取彼,其道良弘故也。
孙皓拜陆抗为都护,听说武昌左部都督薛莹被捕入狱,陆抗上疏:“才能出众的士人,是国家的奇珍异宝,社稷的宝贵财富,各项政事,依赖才能出众者,可以有条不紊,四门得以肃清。原大司农楼玄、散骑中常侍王蕃、少府李勖,皆为当世英杰,一代英豪,当初得当陛下恩宠,从容担任朝臣,转瞬间,蒙受无妄之灾,被处死,家族惨遭夷灭,有些被流放至荒蛮。人们常讲,《周礼》有赦免贤者之例,《春秋》有宽宥善者之理,《尚书》曰:‘与其冤杀无辜,宁可放过疑犯。’王蕃等罪名并未确定,施以大辟之刑,心怀忠义,却身遭屠戮,岂不令人哀痛!已死之人,固无所识,何至于再焚尸扬灰,弃之水滨!臣担心,这绝非先王之正典,抑或周代《甫刑》所禁止。是以百姓哀痛,士民同悲。王蕃、李勖永已,悔亦晚矣,诚望陛下赦免楼玄,最近,臣又听说薛莹又被捕。薛莹的父亲薛综曾经担任先帝的纳言,还辅弼文皇,及至薛莹继承父业,对内砥砺品行,今天受到牵连,罪在可宽宥之列。臣担心,有关官员并未核查,如果再被杀戮,将会失去民心,乞求陛下垂天恩,原宥薛莹之罪,哀怜狱中的犯人,清理刑网,天下幸甚!”
当时,军队频繁调动,百姓疲惫不堪,陆抗上疏谏言:“臣听说,易贵随时,传美观衅,故夏桀多罪,商汤用兵,殷纣淫虐,周武讨伐。苟无其时,玉台有忧伤之虑,孟津有反叛之军。而今陛下不务富国强兵,劝农稼穑,积蓄粮食,使文武之士各显其能,百官之署,无旷废之务,明确官员升降,以激励官员,严刑慎罚,以示警戒,以德劝勉诸司,以仁安抚百姓。然后陛下可奉天承运,席卷宇内。然而,陛下听任诸将博取功名,穷兵黩武,动辄耗费万计,士卒疲惫,寇不为衰,而我已大病!陛下争帝王之资,受小利之惑,此乃人臣之谋功,绝非国家之良策。春秋时,齐、鲁三战,鲁国两次打败齐国,最后鲁国衰亡。为何会这样?大小之势悬殊。更何况今天用兵,所获不能弥补所失!阻兵无众,古之明鉴,诚宜暂且放下眼前小利,把财力用在蓄养士民,窥伺敌方的空隙,等待机会,不会后悔无已。”
凤凰二年春天,孙皓拜陆抗为大司马、荆州牧。凤凰三年夏天,陆抗患上重病,上疏谏言:“西陵、建平是国家的藩蔽,位于西蜀下游,两面受敌。如果敌军泛舟,顺流而下,舳舻千里,星奔电驰,猝然而至,不可倚恃外援,以救倒悬之势。此乃社稷安危之机,绝非封疆遭受欺凌小害。臣的父亲陆逊,此前在西陲陈述意见,认为西陵是国家的西门,如果说易守,也易失。如果守不住,非但失去一郡,荆州就不能再为东吴所有。如果遭遇变故,应当倾尽全国之力。臣以往在西陵,查勘陆逊当年设防的旧迹,此前乞求陛下增精兵三万,主事者因循常例,未肯派遣。自从步阐以后,这些防御工程大多遭受损毁。而今臣统辖千里,四面受敌,对外抵御强敌,对内怀柔百蛮,上下只有士兵数万,财力有限,羸弱凋敝日久,难以应对变故。臣愚以为,诸王还在幼冲,尚未统理国事,应该为他们设立太傅、国相,辅导经学,养成贤圣之姿,无须多用兵马,妨害国家要务。还有,黄门竖宦,开设招募,兵民因怨恨徭役、兵役繁重,逃避追捕,前来应募。乞求陛下,对此应加以审查,将应募者调出,以弥补边疆受敌攻击,使臣所统领的部众,达到八万,可以减省其他不急之务,明确赏罚,即使韩信、白起也不能施展其武功。如果不能增加兵员,不改变招募制度,欲完成大业,臣深感忧虑。臣死之后,乞求陛下多关注西陵的防务。愿陛下思考臣的忠言,臣死而不朽。”
当年秋天,陆抗病逝,嗣子陆晏继承爵位。陆晏的弟弟陆景、陆玄、陆机、陆云,分别率领一部分军队。陆晏担任裨将军、夷道监。天纪四年,晋军讨伐吴国,龙骧将军王濬顺流东下,所过之处,连战连捷,最终,正像陆抗担忧的那样,吴国被晋国灭亡。陆景,字士仁,娶了公主,受拜为骑都尉,受封为毗陵侯,率领军队,受拜为偏将军、中夏都督,陆景勤奋好学,著述文章数十篇。[722]二月壬戌日,陆晏被王濬部下一支军队斩杀。癸亥日,陆景遇害,死时年仅三十一岁。陆景的妻子,是孙皓的嫡亲妹妹,与陆景同为张承的外孙。[723]
[722]《文士传》记载:陆景的母亲,是张承的女儿,是诸葛恪的外甥女。诸葛恪被杀,陆景的母亲受到牵连,陆景被罢黜。年少时,陆景被祖母抚养,及至祖母去世,陆景为祖母服丧三年。
[723]陆景的弟弟陆机,字士衡,陆云,字士龙。
《机云别传》记载:晋朝太康末年,二人来到洛阳,拜谒司空张华,张华见到二人,颇为诧异,说:“伐吴之役,利在获得二位俊士。”称誉二人,向朝廷诸公推荐。太傅杨骏征召陆机,任命为祭酒,后改任太子洗马、尚书著作郎。陆云担任吴王郎中令,出任浚仪县令,施惠于民众,吏民怀念,为陆云建立生祠。后来,二人并历显位。陆机文才很好,文藻之美,冠于当时。陆云善于属文,清新不及陆机,舌辩超过陆机。在当时,朝廷多有变故,陆机、陆云依附成都王司马颖。司马颖任命陆机为平原国相,陆云担任清河国内史。不久,陆云改任右司马,受到司马颖信任。不久,司马颖与长沙王司马乂矛盾加剧,举兵攻打洛阳,以陆机代行后将军职事,都督王粹、牵秀等,率领大军二十万,士龙著《南征赋》,赞美其事。陆机本来是吴人,羁旅洛阳,担任官员,居于晋朝群臣之上,很多人不服陆机。陆机屡战屡败,战事不利,死伤逃亡过半。宦官孟玖受到司马颖嬖幸,乘机干预军事行动,陆云多次揭发孟玖,司马颖不予理睬,孟玖反而谮毁陆云。在一次战役中,孟玖的弟弟孟超率领军队,配合陆机,不奉军令。陆机绳之以法,孟超遂妄言,说陆机要造反。等到牵秀等向司马颖谮毁陆机,司马颖认为陆机首鼠两端,孟玖又在司马颖身边构陷陆机,司马颖终于相信,派人收捕陆机,还收捕陆云及弟弟陆耽,兄弟三人同时被杀。陆机兄弟都是江南的优秀士人,同时在中原享有盛名,无罪被夷灭家族,天下为之痛惜。陆机的文章,被世人所看重,陆云所著书籍,流传于后世。当初,陆抗攻打步阐,诛杀祸及婴儿,有见识者说:“后世必受其祸殃!”及至陆机被杀,三族被夷灭,孙惠写信给朱诞:“马援择君,凡人所闻,谁料想陆氏三兄弟相携归附暴君,杀身伤名,真的是令人叹息,为之哀伤。”其事迹参见《晋书》。
陈寿评论如下:刘备可谓天下英雄,被当时人所忌惮,陆逊年轻,威名尚未建立,却能率领吴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大败刘备,令人钦佩。我既惊讶陆逊的战略构想,又惊叹孙权能够在危难时识人用人,这样的英雄,才能成就大事。陆逊忠诚为国,谏言至恳至切,忧国亡身,可谓社稷之臣。陆抗忠贞为国,颇有才干,有父亲陆逊的风范,奕世载美,与陆逊相比,稍有差距,可谓子承父业,不虚其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