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芝,字伯苗,义阳郡新野县人,是东汉初年司徒邓禹的后人。东汉末年,邓芝入蜀,并未受到礼遇,当时,益州部从事张裕善于相面,邓芝请张裕为自己相面,张裕对邓芝讲:“君年过七十岁,可以位至大将军,受封为列侯。”邓芝听说巴西郡太守庞羲礼贤下士,就前往巴西郡依附庞羲。刘备平定益州,邓芝担任郫县邸阁督。刘备出成都,巡行属下县邑,抵达郫县,与邓芝一席恳谈,对邓芝的见解、才华颇为欣赏,擢拔邓芝为郫县县令,后又升任广汉郡太守。邓芝所在任上,清正廉明,有政绩,调入朝中,担任尚书。
刘备在永安城去世。此前,吴王孙权请求与蜀国讲和,先主刘备多次派遣宋玮、费祎等回访吴国。丞相诸葛亮担心,孙权听说刘备去世,会另有其他图谋,一时还没有应对的策略。邓芝来见诸葛亮,说:“如今,主上幼弱,刚刚即位,应该派遣大使,与吴国通使问好。”诸葛亮回答:“我也在考虑这个问题,一直未找到合适人选,今日找到了。”邓芝问,此人是谁?诸葛亮答:“就是使君。”诸葛亮派邓芝前往吴国,通使修好。孙权果然心存狐疑,并未马上接见邓芝,邓芝上表,请求面见孙权,邓芝说:“臣此次来通使问好,也是为了吴国,并非仅为了蜀国。”于是,孙权接见邓芝,对邓芝说:“孤诚愿与蜀国讲和,但担心蜀国君主年幼,蜀国很小,势单力薄,被魏国虎视眈眈,难以自我保全,因此而犹豫。”邓芝回答:“东吴、西蜀二国,拥有四州之地,大王实乃命世之英雄,诸葛亮也是一世之雄杰。蜀国地势,有重重险阻之固,吴国有三江之天险,结合两国的长处,可以互为唇齿,相互扶持,进可以兼并天下,退可以鼎足而立,此乃自然之理。大王如今若向魏国屈服,魏国必然会要求大王入朝,或派太子到魏国都城充当人质,侍奉魏国君主。如果大王不能从命,则魏国会派出军队,讨伐大王叛逆。蜀国则不同,可以顺江流而下,见机行事,蚕食吴国,江南之地,就不能再为大王所有。”孙权默然良久,说:“君的分析是对的。”遂与魏国绝交,与蜀国结盟,又派遣张温回访蜀国。蜀国再次令邓芝出使吴国,孙权接见邓芝,说:“如果天下太平,二国君主分而治之,不亦乐乎!”邓芝回答:“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如果能够兼并魏国,大王并没有决断天命之能力,到那时,两国君主将会各展示其德能,两国臣子则竭尽其忠诚,将军擂响战鼓,通过战争,解决天下归属。”孙权大笑道:“君之话语可谓诚恳,其结局当然是这样!”孙权写信给诸葛亮,说:“丁厷出使吴国,说话掞张,[363]阴化出使吴国,辞不尽意;能够使两国结为同盟者,唯有使者邓芝。”及至诸葛亮率领蜀军北伐,驻扎在汉中,任命邓芝为中监军、扬武将军。诸葛亮在军中病逝,邓芝改任前军师、前将军,兼领兖州刺史,受封为阳武亭侯,不久,又担任江州都督。孙权多次写信,与邓芝书信来往,馈赠礼物,礼遇优渥。延熙六年,邓芝改任车骑将军,此后,又持符节,总领武事。延熙十一年,涪陵属国蛮夷起兵,杀害都尉,谋反作乱,邓芝率领军队前往镇压,斩杀蛮夷首领,百姓很快安宁下来,[364]延熙十四年,邓芝去世。
[363]掞音夷反,或作艳。裴松之按:《汉书·礼乐志》记载“长离前掞光耀明”。左思著《蜀都赋》曰“摛藻掞天庭”。孙权常说丁厷之言多浮华艳辞。
[364]《华阳国志》记载:邓芝征伐涪陵,看见有玄猿在山上攀缘。邓芝喜欢弓弩技艺,遂张弓搭箭,射中猿猴。猿猴拔出箭来,用木叶塞住创口。邓芝说:“哎呀,我违逆万物之性,恐怕命不长久,很快要死啦!”还有一说:邓芝看见猿猴抱着幼崽在树上,引弓弩射之,射中母猿,其幼崽为母猿拔去箭矢,用木叶塞住创口。邓芝叹息一声,把弓弩投入水中,自己知道恐怕命不长久,当死。
邓芝担任将军二十余年,关心士卒,赏罚分明,自身的衣食花费,全部来自俸禄,生活俭朴,从未考虑过积蓄家产,妻子、儿女不免忍受饥寒,邓芝去世,家无余财。邓芝性情刚毅,为人处世简约,不掩饰脾气,有时会意气用事,因此,不能与士大夫之类和睦相处。对当时人,邓芝很少有崇敬者,然而,对姜维却另眼看待。嗣子邓良继承爵位,景耀年间,担任尚书左选郎,在晋朝担任广汉郡太守。
张翼,字伯恭,犍为郡武阳县人。张翼的高祖父张浩,在东汉曾经担任司空,曾祖父张纲,曾经担任广陵郡太守,皆有政绩。[365]刘备平定益州,兼领益州牧,张翼担任书佐。建安末年,张翼被举荐为孝廉,担任江阳县长,改任涪陵县令,升任梓潼郡太守,又改任广汉郡、蜀郡太守。建兴九年,张翼担任庲降郡都督、绥南中郎将。张翼为人处事,执法严厉,不能获得蛮夷的欢心。有当地老人刘胄率领百姓造反,张翼举兵讨伐。刘胄还未平定,张翼被朝廷征召,返回成都,部下皆以为,应该尽快返回请罪,张翼说:“不然。我以蛮夷蠢蠢欲动,不称职而被召回,代替我的人,还未到任,我现在又面临战事,需要向前方运送粮食,积蓄粮谷,作为平定反贼的物资,岂能因遭到贬黜,放弃国家当务之急?”张翼继续征剿,毫不懈怠,直至接任的官员到职,张翼这才离开。马忠在张翼平叛的基础上,组织平叛,剿灭刘胄,丞相诸葛亮听说此事后,赞赏张翼以大局为重。诸葛亮率领蜀军,出兵武功,任命张翼为前军都督,兼领右扶风太守。诸葛亮去世,张翼担任前领军,朝廷追述此前征剿刘胄的功劳,赐张翼爵关内侯。延熙元年,张翼入朝,担任尚书,升任建威都督,持符节,晋升为都亭侯,受拜担任征西大将军。
[365]《益部耆旧传》记载:张浩,字叔明,研究音律、《春秋》,在京师游学,与广汉郡人镡粲、汉中郡人李郃、蜀郡人张霸结为好友,关系很好。大将军邓骘征召张浩,稍后担任尚书仆射,出任彭城国相,张浩举荐隐士闾丘邈等,又受到朝廷征召,张浩担任廷尉。延光三年,安帝诏令大臣廷议,欲废黜太子,只有张浩与太常桓焉、太仆来历在廷议时,极力谏诤不可。顺帝即位初,拜张浩为司空,享年八十三岁,去世。
《续汉书》记载:张纲,字文纪,年少时,张纲以朝廷三公的儿子,熟读经书,谨修品行,被举荐为孝廉,张纲不肯任职;司徒府征召,张纲以考试优秀,担任侍御史。汉安元年,张纲受拜为光禄大夫,与侍中杜乔等八人同日受诏,持符节,分头出使,巡行天下,查办贪官污吏,举荐廉吏。墨绶官员有罪,可以当即收捕,刺史二千石以上官员,通过驿站上表奏闻,可以收捕。张纲为官忠贞、清廉,施惠于民,名振郡国,号称八俊。当时,大将军梁冀侵害百姓,杜乔等七人奉诏命出使,巡行天下,张纲把车轮埋在洛阳都亭,没有下去,张纲说:“豺狼当道,安问狐狸?”随后上书:“大将军梁冀、河南郡大尹梁不疑,倚恃外戚身份,蒙受国家厚恩,以刍荛之姿,安居太阿、太保之位,不能宣扬五教,辅佐圣朝,专门行使邪谋,好似封豕长蛇,为官贪婪,醉心于奇珍异宝,在朝中骄纵恣肆,结交朋党,诬陷忠良,诚天威所不能赦免,应处以大辟之刑。谨条奏梁冀、梁不疑,目无君主等十五件罪行如下,所有这些罪行,皆忠臣所切齿痛恨。”奏书呈上,京师震悚。当时,梁冀的妹妹是顺帝的皇后,内宠方盛,梁冀兄弟的权势,超过皇帝。顺帝知道张纲的上奏都是事实,然而,还是不想惩治梁冀,梁冀却痛恨张纲。恰逢广陵郡贼寇张婴等率领部众数万人,杀害州部刺史、郡府二千石官员,梁冀欲陷害张纲,暗示尚书,由朝廷任命张纲为广陵郡太守。梁冀认为,张纲若不被张婴所杀,也会以征剿不力,以法惩治张纲。此前的太守赴任,多请示带领兵员,及至张纲担任太守,顺帝诏问要带多少兵马,张纲回答,不用兵马,单车赴任。张纲径直来到张婴的壁垒大门,向张婴晓谕朝廷恩信,示以祸福。张婴等惊慌、恐惧,欲紧闭大门逃走。张纲又在门外支开郡府的吏兵,只留下亲信十余人,写信给当地老人,平素受到张婴信任者,请张婴来郡府相见,并向老人解释,将向张婴示以朝廷恩信,请他们转告张婴。张婴看到张纲确实有诚意,来见张纲。张纲延请张婴坐在上座,向张婴询问当地百姓疾苦,二人致礼完毕,张纲对张婴讲:“此前在任的二千石官员,贪得无厌,残酷暴虐,郡县距离京师遥远,天子并不能了解下边的情况,致使百姓心怀怨恨,聚集在一起,举旗声讨。二千石官员确实有罪,然而擅自杀害朝廷命官,也不符合义理。忠臣不以欺君而自荣,孝子不以损父而求福,如今,皇上圣明,欲以文德招抚,派来新太守,用爵位、俸禄安抚,并无意用刑罚惩治,这正是转祸为福之时。如果君等仍置之不理,继续顽抗,一旦天子震怒,派大军前来镇压,岂不是玉石俱焚?愿君看清形势,分清利害,何去何从,请诸位深思。”张婴听完劝解,涕泪交流,说:“我等蛮荒之人,此前多次被二千石郡府官员所欺压,才不得不聚集起来,只为谋求一条生路。明府仁及草木,张婴等才有重获新生之日。我等已经陷于不义,心中依然担心,一旦投降,不免被杀。”张纲说:“怎么可能呢?!以天地为证,以日月为明,投降后还应当封赏爵位,何祸之有?”张婴说:“如果能赦免其罪,得以保全性命,当回家躬耕垄亩,张婴等将感恩戴德,没齿不忘,爵禄并非张婴等所望。”张婴虽然沦为大贼,行事狂暴,自以为必死,及至得到张纲的诺言,豁然开朗,告别回营。第二天,张婴率领所部一万余人,与妻子背缚双手,前来向张纲投降。张纲解开绑缚,予以抚慰,对张婴讲:“卿等一旦解散,无须顾虑,我当条奏皇上,报上姓名,必定有封赏。”张婴说:“只求返回本业,不愿再以秽名玷污明君。”张纲以其至诚,按照他们的意愿,亲自为张婴他们安排住宅、田园。张婴等人的子弟,愿意充当官吏者,量才录用,欲成为百姓者,劝诱其勤农务桑,当地农业丰收,南部州郡恢复平静。论功行赏,张纲应当受封为列侯,由于被梁冀所阻挠,没有享受列侯位。顺帝嘉赏张纲的功劳,欲征用张纲。张婴等上书,乞求留下张纲,再在郡府担任太守二年。建康元年,张纲在任上病逝,年仅三十六岁。张婴等三百余人,皆缞绖衰杖,护送张纲的灵柩,返回洛阳,葬礼完毕,又为张纲建起祠庙,四时祭祀,思慕张纲,如丧考妣。顺帝追念不已,下诏予以褒奖,任命张纲的一个儿子为侍郎。
延熙十八年,张翼与卫将军姜维返回成都。姜维原计划再次出兵,在廷议时,只有张翼反对,张翼认为,蜀国是小国,连年征战,兵民疲惫,不宜再穷兵黩武。姜维不听,率领张翼等出征,任命张翼为镇南大将军。姜维进抵狄道,大败魏国雍州刺史王经,王经的部众,死于洮水者有上万人。张翼说:“可以就此停止,不宜再继续用兵,再用兵,恐怕会前功尽弃。”姜维大怒,说:“此议实乃画蛇添足。”姜维随后在狄道围困王经,坚城难以攻克。自从张翼反对姜维用兵,姜维对张翼就不满,然而,姜维还是带领张翼出征,张翼不得已,也只好随大军行动。景耀二年,张翼改任左车骑将军,兼领冀州刺史。景耀六年,张翼与姜维坚守剑阁,一起在涪城向钟会投降。第二年正月,张翼跟随钟会来到成都,钟会谋反作乱,乱兵骤起,张翼被乱兵杀害。[366]
[366]《华阳国志》记载:张翼的儿子张微,笃志好学,官至广汉郡太守。
宗预,字德艳,南阳郡安众县人。建安年间,宗预跟随张飞入蜀。建兴初年,诸葛丞相任命宗预为丞相府主簿,改任参军右中郎将。及至诸葛亮去世,吴国担心魏国会趁着蜀国举办国丧讨伐蜀国,在巴丘增加驻军一万,一来可以救援蜀国,二来可以借机瓜分蜀国。蜀国听说后,也增加永安的守备,以预防不测之变故。宗预奉命出使吴国,孙权问宗预:“东吴与西蜀,犹如一家人,孤听说,西蜀增加白帝城的守备,这是为何?”宗预答:“臣以为,东吴在巴丘驻兵,西蜀在白帝城增加兵力,都是因为形势所迫,此事不足以相问。”孙权大笑,赞赏宗预不卑不亢,以宾客礼相待,礼遇仅次于邓芝、费祎。宗预返回,担任侍中,改任尚书。延熙十年,宗预担任屯骑校尉。当时,车骑将军邓芝从江州返回,朝见后主刘禅,邓芝对宗预说:“按照礼制,六十岁的老人不再服兵役,而卿依然带兵,这是为何?”宗预回答:“卿七十岁还未交出兵权,我六十岁为何不能带兵?”[367]邓芝秉性孤傲,从大将军费祎以下朝廷官员,皆避让邓芝,而宗预不向邓芝屈身施礼。宗预再次出使吴国,孙权握着宗预的手,涕泪交流,与宗预话别:“君每次衔命,前来吴国通使,欲结二国盟好。而今,君的年龄已老,孤也日渐衰迈,恐怕今后不能再相见啦!”孙权馈送宗预大珠一斛,[368]宗预返回,改任后将军、永安都督,又担任征西大将军,后主赐宗预爵关内侯。景耀元年,宗预病重,返回成都。之后,宗预改任镇军大将军,兼领兖州刺史。当时,都护诸葛瞻总理朝中政事,廖化来拜谒宗预,欲与宗预前去拜谒诸葛瞻。宗预讲:“我等已经年逾七十岁,窃以为已过耄耋之年,所苟活者,但少一死耳,何求于年少辈,而屑屑登门造访?”遂不肯去。
[367]裴松之认为:邓芝以年纪还未衰老,是不顾自己已身体衰迈。然而,以此言回答邓芝,触犯他人的忌讳。载于书籍,近似烦文。
[368]《吴历》记载:宗预临别,对孙权讲:“蜀国偏狭,虽然与东吴是邻国,东吴、西蜀相互倚恃,东吴不可无西蜀,西蜀不可无东吴,君臣相互依赖,愿陛下身体安康。”又自我解释:“臣已年老,而且多病,恐怕今后不能再觐见圣颜。”
孙盛曰:帝王之安享尊位,唯在于坚守道义,坚守道义,虽小国,亦可拥有天下,殷、周是也。若凭借诈力谋取,即使强大,也必遭败亡,秦、项是也。更何况地处偏僻之地,倚恃山水之固,而欲纵横万里,能倚恃这样的资本?在往昔,九国建立合纵,秦人最终仍兼并天下;隗嚣、公孙述联合,相互扶持,光武帝最终兼并陇西、蜀郡。以九国之强大,以陇西、汉中之辽阔,不能相互援救,坐观横遭屠戮、颠覆。何者?道德之基础不稳固,强弱之心,不能始终如一。因此说“东吴不可无西蜀,西蜀不可无东吴”此话实乃谄谀!
廖化,字元俭,原来的名字叫廖淳,襄阳人。廖化曾经担任前将军关羽幕府的主簿,关羽败亡,廖化来到吴国,思念先主刘备,诈死,当时人信以为真,廖化随后带上老母,星夜兼程,西归蜀国。恰逢先主刘备东征吴国,在秭归遇上刘备。刘备大喜,任命廖化为宜都郡太守。先主刘备去世,廖化担任丞相府参军,后又担任广武都督,稍后升任右车骑将军,持符节,兼领并州刺史,受封为中乡侯,廖化以勇猛果敢闻名。官位与张翼一样,在宗预之上。[369]
[369]《汉晋春秋》记载:景耀五年,姜维率领部众,出兵狄道,廖化说:“‘兵不训练,出兵征伐,犹如自焚’,这指的是伯约。智谋不能超过敌方,而兵力又少于敌寇,用兵不止,何以能保证国家安危?《诗经》讲‘不自我先,不自我后’,指的就是今日之事。”
咸熙元年春天,廖化、宗预随着蜀国的灭亡,迁移至洛阳,在途中病逝。
杨戏,字文然,犍为郡武阳县人。年少时,杨戏与巴西郡人程祁(字公弘)、巴郡人杨汰(字季儒)、蜀郡人张表(字伯达),都是知名士人。杨戏常推举程祁为名士之首,丞相诸葛亮对杨戏很欣赏。杨戏二十余岁,从州部书佐升任督军从事,负责刑狱事务,审狱断案,号称公平,丞相府征召杨戏,任命为主簿。诸葛亮去世,杨戏担任尚书右选部郎,刺史蒋琬延请杨戏,任命为治中从事掾。蒋琬以大将军职务,开府建衙,又任命杨戏为东曹掾,改任南中郎参军,又担任庲降郡都督的副手,兼领建宁郡太守,因为有病,杨戏返回成都,担任护军监军,又出任梓潼郡太守,入朝担任射声校尉,所在任上,杨戏都能够做到清正廉洁,不过多烦扰百姓。延熙二十年,杨戏跟随大将军姜维出征,大军进抵芒水。杨戏一向不服姜维,酒后谈笑,话中带有讥讽之意。姜维外宽而内忌,此事令姜维很难堪,大军撤回,有关官员秉承姜维旨意,弹劾杨戏,贬为庶人。景耀四年,杨戏去世。
杨戏虽然为人简慢,言语粗疏,但从未用甜言蜜语阿谀过某人,对于人情世故,杨戏从未以虚情假意敷衍过人。杨戏写的书信、公文,很少写满一张纸。然而,杨戏注重友谊,对亲朋故旧推诚相待。杨戏与巴西郡人韩俨、黎韬在年少时关系就很好,后来,韩俨患有痼疾,不能被任用,出仕为官,黎韬品行不佳,被免去官职,杨戏拿出俸禄,资助二人,仍像当年一样,关系友好。还有,当时人认为谯周没有济世之才,不太敬重谯周,只有杨戏敬重,杨戏曾经说:“我等后辈人,终不如长者。”有识之士称赞杨戏。
张表有威仪,注重仪表、风度,当初,张表的名声、地位与杨戏相当,后来,张表官至尚书、督庲降郡后将军,先于杨戏去世。程祁、杨汰去世得较早。[370]
[370]杨戏同县人后进士人李密,字令伯。《华阳国志》记载:李密的祖父李光,曾担任朱提郡太守。父亲早亡。母亲何氏,重新嫁人。李密由祖母抚养长大。李密精研《春秋左氏传》,博览群书,触类旁通,为人机敏。李密对祖母笃孝,以孝闻名,侍候祖母疾病,非常周到,泣涕侧息,夜不解带,膳食汤药,一定要亲自尝过,才让祖母服用。郡府征召,李密不肯应召,州部征召,任命李密为从事尚书郎,大将军任命李密为主簿、太子洗马,李密奉诏命出使吴国,吴主问蜀国人马有多少,李密回答:“官用有余,兵用自足。”吴主与群臣泛论经学道义,谈到宁可为人弟,李密则说:“愿为人兄。”吴主问:“为何愿为人兄?”李密答:“为人兄,供养父母之日长久。”吴主及群臣皆赞赏李密。蜀国平定,征西将军邓艾听说李密的大名,延请李密,任命为主簿,及至发出公文招请,欲与李密相见,李密不肯来见。李密以祖母年老,专心奉养祖母为托辞。晋武帝立太子,征召李密,任命李密为太子洗马,多次颁发诏书,令郡县催促李密上路,李密只好上书陈情:“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下仅六个月大,慈父去世,年龄才四岁,舅舅逼迫母亲改嫁。臣的祖母刘氏,哀愍臣年幼孤弱,亲自抚养。臣年少时身体多病,九岁还不能行走,孤苦伶仃,直到长大成人,臣既无叔伯,又无兄弟,门衰祚薄,很晚才娶妻生子。臣外无建功强盛之亲戚,内无应门五尺之孩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臣的祖母刘氏一直身患疾病,常卧病在床,依靠臣侍奉汤药,未曾离开半步。臣愿侍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举荐臣为孝廉,后来,州刺史臣荣又举荐臣为秀才,臣以供养祖母无人,辞不赴命。陛下诏书颁发,拜臣为郎中,臣蒙受国恩,担任太子洗马,臣以微贱,应当侍奉东宫,非臣陨首所能报答。臣上表具闻,辞让暂不能就职。诏书多次催促,责备臣怠慢,郡县逼迫,催促臣上路,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命,疾驰赶往京师,奈何臣的祖母刘氏病情日益沉重,苟顺私情,使得臣不能尽快上任,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伏唯圣朝以孝治天下,凡是耄耋老人,犹蒙哀愍,更何况臣孤苦,予以特别恩惠?臣年少时,出仕伪朝,历任郎署,本来希望仕途通达,不矜名节。而今,臣实乃亡国贱俘,至微至贱,猥蒙擢拔,宠命优渥,岂敢盘桓,延宕时日,有所希冀?但以刘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加相依为命,是以区区不敢废远。臣今年四十四岁,祖母刘氏今年九十六岁,臣尽节于陛下之日,来日方长,报答刘氏之日,却来日无多。乌鸟私情,愿乞奉养祖母送终。臣之辛苦,不仅蜀地士民及二州牧伯所亲眼看见,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聆听臣的微志,祖母刘氏可侥幸存活,安享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武帝读了李密的上表,说:“李密果然不虚有其名。”嘉赏李密的诚恳、殷殷之情,赐予李密奴婢二人,诏令郡县供养李密祖母的膳食。及至祖母去世,服丧完毕,李密从尚书郎升任河内郡温县县令,教化严明。中山王每当路过温县,必责求供给,温县吏民患之。至李密到任上,李密治理百姓,颇有政绩,中山王司经过温县,欲向李密征调草料、薪柴,李密写信回复,援引高祖返乡,来到沛县,沛县无论老幼,桑梓之供,一无烦扰,李密说:“明王仁孝,遵守规则,动静皆以礼仪为先,本国望风,且歌且舞,欲求琐碎之物,臣不敢闻命。”从此以后,诸侯王经过,不再烦扰。陇西王司马子舒非常敬重李密,权贵家族忌惮李密公正。李密离开温县,担任州部大中正,李密为人方正,不曲意阿附权势。后来,得罪荀勖、张华,被贬为汉中郡太守,诸侯王多认为李密被冤枉。一年后,李密辞去官职,享年六十四岁,去世。生前著《述理论》十篇,安东将军胡熊与皇甫士安很看重李密的学问。
延熙四年,杨戏著作《季汉辅臣赞》,文章中赞颂的西蜀名臣,如今多载于《蜀书》,将其赞辞记录在下面。自此以后,再有去世者,不再追加谥号,因此,有应为其记传而没有见于文章者。杨戏撰写赞辞,《蜀书》未作传记者,我陈寿都在赞辞下面给予注释,让读者对其有一个大概了解。
在往昔,文王以德行,受到歌颂,武王伐纣克殷,受到赞颂,凡受命于天的帝主,皆会以道德立身,率身垂范,并非一时兴起,从创业开基时,就严格要求自己,后世帝王发扬光大。我大汉中兴,直至东汉末年,王纲废弛,权柄下移,群雄并起,烽烟遍地,生民惨遭涂炭。在当时,世主感叹道德沦丧,深感忧虑,从燕、代起兵,就仁声卓著,义军行至齐、鲁,英名传播,远近知晓,寄居荆、郢,君臣上下,同心同德,顾援吴、越,贤愚仰望,奋威巴、蜀,万里整肃,挥师庸、汉,贼寇敛迹,故能继承高祖之肇端,恢复汉室之宗祀。然而,奸凶猖獗,天兵未加,犹如孟津会师,还需鸣条之战。天命有常,奄忽不豫。天下还未统一,万国融为一家,在当时,俊杰相辅相成,同心协力,圣德博洽,天下归心,西蜀人才济济,巍巍可观。此章记述道德、仁风,以供后人阅览。其辞曰:
皇帝遗植,爰滋八方,别自中山,灵精是钟,顺期挺生,杰起龙骧。始于燕、代,伯豫君荆,吴、越凭赖,望风请盟,挟巴跨蜀,庸、汉以并。乾坤复秩,宗祀唯宁,蹑基履迹,播德芳声。华夏思美,西伯其音,开庆来世,历载攸兴。──赞昭烈皇帝
忠武英高,献策江滨,攀吴连蜀,权我世真。受遗阿衡,整武齐文,敷陈德教,理物移风,贤愚竞心,佥忘其身。诞静邦内,四裔以绥,屡临敌庭,实耀其威,研精大国,恨于未夷。──赞诸葛丞相
司徒清风,是咨是臧,识爱人伦,孔音锵锵。──赞许司徒
关、张赳赳,出身匡世,扶翼携上,雄壮虎烈。藩屏左右,翻飞电发,济于艰难,赞主洪业,侔迹韩、耿,齐声双德。交待无礼,并致奸慝,悼唯轻虑,陨身匡国。──赞关云长、张翼德
骠骑奋起,连横合纵,首事三秦,保据河、潼。宗计于朝,或异或同,敌以乘衅,家破军亡。乖道反德,托凤攀龙。──赞马孟起
翼侯良谋,料世兴衰,委质于主,是训是谘,暂思经算,睹事知机。──赞法孝直
军师美至,雅气晔晔,致命明主,忠情发臆,唯此义宗,亡身报德。──赞庞士元
将军敦壮,摧峰登难,立功立事,于时之干。──赞黄汉升
掌军清节,亢然恒常,谠言唯司,民思其纲。──赞董幼宰
安远强志,允休允烈,轻财果壮,当难不惑,以少御多,殊方保业。──赞邓孔山
邓孔山,名方,南郡人。当初以荆州从事,跟随先主刘备入蜀。蜀地平定,邓方担任犍为郡属国都尉,因而改易郡名,升任朱提郡太守,改任安远将军、庲降郡都督,治所设在南昌县,章武二年,邓方去世。缺少其生平资料,故没有为其作传。
扬威才幹,唏嘘文武,当官理任,衎衎辩举,图殖财施,有义有叙。──赞费宾伯
费宾伯,名观,江夏郡鄳县人。刘璋的母亲,是费观的本族姑姑,刘璋把女儿嫁给费观。建安十八年,费观担任李严的幕府参军,在绵竹抵御先主刘备入蜀,与李严一起投降刘备,刘备平定益州,拜费观为裨将军,后来,改任巴郡太守、江州都督,建兴元年,费观受封为都亭侯,兼领振威将军。费观善于与人交往,都护李严性情高傲,为人矜持,护军辅匡等年纪、地位与李严相近,李严与他们搞不好关系;费观年龄小李严二十余岁,与李严的关系很好,成为忘年交。费观三十七岁去世。缺少其生平事迹,故没有为其作传。
屯骑主旧,固节不移,既就初命,尽心世规,军资所恃,是辨是裨。──赞王文仪
尚书清尚,敕行整身,抗志存义,味览典文,倚其高风,好侔古人。──赞刘子初
安汉雍容,或婚或宾,见礼当时,是谓循臣。──赞麋子仲
少府修慎,鸿胪明真,谏议隐行,儒林天文。宣班大化,或首或林。──赞王元泰、何彦英、杜辅国、周仲直
王元泰,名谋,汉嘉郡人。王谋注重品行修养。刘璋担任益州牧,王谋担任巴郡太守,后来,又担任益州部治中从事。先主刘备平定益州,兼领益州牧,任命王谋为别驾。先主自封为汉中王,任命荆楚名士零陵郡人赖恭为太常,南阳郡人黄柱为光禄勋,任命王谋为少府。建兴初年,后主赐王谋爵关内侯,后来,王谋代替赖恭,担任太常。赖恭、黄柱、王谋的生平事迹,缺少资料,故没有为他们作传。赖恭的儿子赖厷,曾担任丞相府西曹令史,跟随诸葛亮驻扎在汉中,很早去世,诸葛亮颇为惋惜,写信给丞相府留守长史参军张裔、蒋琬:“令史赖厷去世,丞相府掾属杨颙也去世,朝中良臣损失很大。”杨颙,荆州人。大将军蒋琬曾经问张休:“汉嘉郡前辈有王元泰,而今,谁可继王元泰之后,担负重任?”张休回答:“至于王元泰,州里再无像此人者,更何况鄙郡!”可见王元泰受到世人尊重。[371]
[371]《襄阳记》记载:杨颙,字子昭,是杨仪的族人。进入蜀地,担任巴郡太守,又在诸葛丞相府担任主簿。诸葛亮亲自检查计簿,杨颙直闯入府中,向诸葛亮谏言:“国家治理,自有法理,上下不可越位,请明公率身垂范。今日,自然有人耕田稼穑,有奴婢洒扫炊饭,就像公鸡清晨打鸣,家犬狂吠御盗,犍牛负重拉车,骏马载人远涉,各行各业负责的事务不同。官民无所旷业,所求皆足,明公自可以雍容高枕,饮食而已。明公一旦诸事都要事必躬亲,欲以自身之力,负担所有政务,不仅不能担负起重任,也会竭尽体力,为此琐碎事务,形疲神困,结果还不一定就好。以他们的智慧,难道就不如奴婢鸡狗吗?这样做,也会失去为一家之主的常法。古人讲:坐而论道者,称为三公,行而做事者,称为士大夫。在西汉,丞相邴吉出丞相府,路上看见有行人因斗殴,致人死命,不管不顾,而看到有犍牛喘气,止步询问,担心的是使节不调,认为这才是宰相职责所系。陈平不知道钱谷之数,理直气壮地回答文帝:自有主事者负责。这样任职的宰相,才是明白事理,懂得世上万事各有其分工。明公担任宰辅,以治理国家为要务,却要亲自检查计簿,汗流浃背,不觉得辛苦吗?!”诸葛亮谢之。后来,杨颙担任丞相府东曹属,负责选举官员。杨颙去世,诸葛亮为之垂泣三日。
何彦英,名宗,蜀郡郫县人。何宗拜广汉郡人任安为老师,继承任安的学术,与杜琼是同一个老师,其名气超过杜琼。刘璋担任益州牧,何宗担任犍为郡太守。先主平定益州,兼领益州牧,任命何宗为从事祭酒。后来,何宗援引图谶,劝谏先主上皇帝尊号。刘备登上皇帝位,改任何宗为大鸿胪。建兴年间,何宗去世。缺少其生平事迹,故没有为其作传。儿子何双,字汉偶,为人滑稽,谈笑风生,有淳于髡、东方朔之风范,曾担任双柏县长,去世较早。
车骑高劲,唯其泛爱,以弱制强,不陷危坠。──赞吴子远
吴子远,名壹,陈留郡人,跟随刘焉入蜀。刘璋担任益州牧,吴壹担任中郎将,率领军队在涪城抵御刘备入蜀,后来,投降刘备。先主刘备平定益州,任命吴壹为护军、讨逆将军,先主还娶了吴壹的妹妹为夫人。章武元年,吴壹担任关中都督。建兴八年,吴壹与魏延率领蜀军攻入南安,大败魏国将军费瑶,受封为亭侯,后晋升爵位为高阳乡侯,改任左将军。建兴十二年,丞相诸葛亮去世,后主刘禅拜吴壹为汉中都督、车骑将军,授予符节,兼领雍州刺史,晋升爵位为济阳侯。建兴十五年,吴壹去世。缺少其生平事迹,故没有为其作传。吴壹的族弟吴班,字元雄,是东汉末年大将军何进将军幕府官属吴匡的儿子。吴班以豪侠闻名,官位与吴壹相当。先主在世时,吴班担任领军。后主刘禅即位,吴班升任骠骑将军,持符节,受封为绵竹侯。(www.xing528.com)
安汉宰南,奋击旧乡,翦除芜秽,唯刑以张,广迁蛮、濮,国用用强。──赞李德昂
辅汉唯聪,既机且惠,因言远思,切问近对,赞时休美,和我业世。──赞张君嗣
镇北敏思,筹划有方,导师禳秽,遂事成章。偏任东隅,末命不祥,哀悲本志,放流殊疆。──赞黄公衡
越骑唯忠,厉志自祗,职于内外,念公忘私。──赞杨季休
征南厚重,征西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烈。──赞赵子龙、陈叔至
陈叔至,名到,汝南郡人。陈到从豫州开始,就追随刘备,名气、地位接近赵云,都是以忠诚、勇敢而闻名。建兴初年,陈到官至永安都督、征西将军,受封为亭侯。
镇南粗强,监军尚笃,并豫戎任,任自封裔。──赞辅元弼、刘南和
辅元弼,名匡,襄阳人。辅匡跟随先主刘备入蜀,益州平定,辅匡担任巴郡太守,建兴年间,改任镇南将军,兼领右将军,受封为中乡侯。刘南和,名邕,义阳郡人,跟随先主刘备入蜀。益州平定,刘邕担任江阳郡太守,建兴年间,升任监军、后将军,受赐爵关内侯。刘邕去世,嗣子刘式继承爵位。小儿子刘武,有文学才能,与樊建齐名,官至尚书。
司农性才,敷述允章,藻丽辞理,斐斐有光。──赞秦子敕
正方受遗,豫闻后纲,不陈不佥,造此异端,斥逐当时,任业以丧。──赞李正方
文长刚粗,临难受命,折冲外御,镇保国境。不协不和,忘节言乱,疾终惜始,实唯厥性。──赞魏文长
威公狷狭,取异众人;闲则及理,逼则伤侵,舍顺入凶,《大易》之云。──赞杨威公
季常良实,文经勤类,士元言规,处仁闻计,孔休、文祥,或才或臧,播播述志,楚之兰芳。──赞马季常、卫文经、韩士元、张处仁、殷孔休、习文祥
卫文经、韩士元,缺少其名字及生平事迹、出生郡县。张处仁原名张存,南阳郡人,以荆州从事,跟随先主刘备入蜀,大军南下,抵达雒县,刘备任命张存为广汉郡太守。张存一向不服庞统,庞统中箭身亡,先主刘备赞赏庞统,为庞统过早去世叹息不已,张存说:“庞统虽然为主公尽忠,不幸过早去世,的确可惜,然而,主公这样悲伤,有违大雅之义。”刘备大怒,说:“庞统杀身成仁,为何还要在他去世后恶意诽谤?”刘备免去张存的职务,不久,张存病逝,缺少其生平事迹,故没有为其作传。
殷孔休,名观,曾担任荆州主簿别驾从事,详情记载在《先主传》,不知其出生郡县。习文祥,名祯,襄阳人。习祯跟随先主刘备入蜀,历任雒县县令、郫县县令,升任广汉郡太守,缺少其生平事迹。儿子习忠,官至尚书郎。[372]
[372]《襄阳记》记载:习祯为人风流倜傥,善于讲话,其名气仅次于庞统,在马良之上。儿子习忠也很有名气。习忠的另一个儿子习隆,官至步兵校尉、掌校秘书。
国山休风,永南耽思;盛衡、承伯,言藏言时;孙德果锐,伟南笃常;德绪、义强,志壮气刚。济济修志,蜀之芬香。──赞王国山、李永南、马盛衡、马承伯、李孙德、李伟南,龚德绪、王义强
王国山,名甫,广汉郡郪县人。王甫喜欢评价人物,刘璋担任益州牧,王甫担任益州部书佐。先主刘备平定益州,王甫担任绵竹县令,升任荆州议曹从事,跟随先主征伐吴国,蜀军在秭归兵败,王甫在乱军中遇害。儿子王祐,有父亲的遗风,官至尚书右选郎。
李永南,名邵,广汉郡郪县人。先主刘备平定益州,李邵担任益州书佐从事。建兴元年,丞相诸葛亮任命李邵为丞相府西曹掾。诸葛亮南征,留下李邵,担任治中从事,当年,李邵去世。[373]
[373]《华阳国志》记载:李邵的哥哥李邈,字汉南,刘璋担任益州牧,李邈担任牛鞞县长。先主兼领益州牧,李邈担任幕府从事,元旦日,先主命李邈行酒。李邈觐见先主,责备道:“振威将军与刘将军一样,是汉室宗室,是朝廷的肺腑大臣,朝廷委以重任,讨伐贼寇,元功未效,被刘将军夺去益州。李邈以将军之位,帮助刘将军夺取鄙州,甚为不妥。”先主问:“知道不妥,为何不帮助振威将军?”李邈答:“非不敢也,力不足耳。”有关官员要杀李邈,诸葛亮为李邈求情,得以免死。不久,李邈担任犍为郡太守、丞相府参军、安汉将军。建兴六年,诸葛亮西征。马谡在前方被魏军打败,诸葛亮要杀马谡,李邈谏言:“秦穆公赦免孟明视,最后在西戎称霸,楚王诛杀将军子玉得臣,二世不终。”李邈的谏言,不合诸葛亮的旨意,被遣返成都。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去世,后主刘禅素服为丞相诸葛亮发丧三日,李邈上疏:“吕禄、霍禹未必有谋逆之心,孝宣帝也并非滥杀大臣之君,而是畏惧大臣在朝中咄咄逼人。皇帝畏惧大臣,大臣遭到忌惮,故邪谋萌生。诸葛亮身为丞相,手握重兵,狼顾虎视,古人讲:这是五大不在边。臣常常为陛下担心。如今,诸葛亮去世,刘氏江山得以保全,西戎得以平息,大小为庆。”后主大怒,逮捕李邈,处死。
马盛衡,名勋,马承伯,名齐,巴西郡阆中县人。刘璋担任益州牧,马勋担任益州部书佐,先主刘备平定益州,任命马勋为左将军幕府官属,改任州部别驾从事,在任上去世。马齐原来在巴西郡太守张飞将军幕府担任功曹,张飞把马齐推荐给刘备,担任尚书郎。建兴年间,马齐在丞相府担任府掾,改任广汉郡太守,再次在张飞将军幕府担任参军。诸葛亮去世,马齐担任尚书。马勋、马齐很有才干,在任上展现能力,在州部的威信不如姚伷。姚伷,字子绪,阆中人。先主刘备平定益州,任命姚伷为功曹书佐。建兴元年,姚伷担任广汉郡太守。丞相诸葛亮北伐,驻扎在汉中,任命姚伷为丞相府掾。姚伷多次推荐文武之士,诸葛亮称赞姚伷:“为臣忠诚,莫大于举荐人才,举荐人才,莫重于各显其能;姚掾有刚柔兼济的优点,又举荐文武之才,为我所用,可谓为人博雅,愿府掾都向姚伷学习,不要辜负我的期望。”姚伷改任参军。诸葛亮去世,姚伷升任尚书仆射。当时人敬佩姚伷忠诚,为人笃信。延熙五年,姚伷去世。安排在这篇赞文后。
李孙德,名福,梓潼郡涪县人。先主刘备平定益州,任命李福为书佐、西充国县长、成都令。建兴元年,李福改任巴西郡太守,又担任江州都督、扬威将军,入朝担任尚书仆射,受封为平阳亭侯。延熙初年,大将军蒋琬率领大军,出兵汉中,李福以前监军兼领司马,在任上去世。[374]
[374]《益部耆旧杂记》记载:诸葛亮在武功病危,后主刘禅派遣李福前去探视,就近向诸葛亮咨询国事。李福前往武功,同时宣读圣旨,聆听诸葛亮嘱托,辞别后,走了数日,突然想起来还有事情未尽其意,骑马疾驰返回,又来见诸葛亮。诸葛亮对李福讲:“孤知道君返回之意。近日所言,谈了一整天,仍然还有话没有尽意,一定会再来。君所问,是关于公琰是否合适。”李福谢道:“前次谈话,确实有事情还未问到,明公百年之后,有谁可担当大任,故疾驰返回。恳请诸葛公再讲详细些,蒋琬之后,谁可担当大任?”诸葛亮答:“文伟可以。”又问文伟之后,诸葛亮没有再回答。李福返回成都,向后主汇报。李福为人精明能干,博闻强识,处事果断,敏于从政。儿子李骧,字叔龙,很有名气,官至尚书郎、广汉郡太守。
李伟南,名朝,是李永南的哥哥。李朝曾担任郡府功曹,被举荐为孝廉,担任临邛县令,又担任别驾从事,跟随先主刘备东征吴国,章武二年,在永安去世。[375]
[375]《益部耆旧杂记》记载:李朝还有一个弟弟,早逝,很有名望,当时人称李氏三龙。
《华阳国志》记载:群臣劝先主自封为汉中王;劝进文章就是由李朝撰写。
裴松之按:《益州耆旧杂记》以李朝、李邵及早亡者为三龙。李邈为人狂狷率直,不在此数。
龚德绪,名禄,巴西郡安汉县人。先主刘备平定益州,龚禄担任从事、牙门将。建兴三年,龚禄担任越嶲郡太守,跟随丞相诸葛亮南征,被蛮夷杀害,死时年仅三十一岁。弟弟龚衡,景耀年间担任领军。王义强,名士,广汉郡郪县人,是王国山的堂兄。王士跟随刘备入蜀,被举荐为孝廉,担任符节县长,改任牙门将,后来担任宕渠郡太守,改任犍为郡太守。诸葛丞相南征,王士改任益州郡太守,将要南行,被蛮夷杀害。
休元轻寇,损时致害,文进奋身,同此颠沛,患生一人,至于弘大。──赞冯休元、张文进
冯休元,名习,南郡人。跟随先主刘备入蜀。先主东征吴国,任命冯习为领军,都督诸军,在猇亭被吴军打败。
张文进,名南,从荆州跟随先主刘备入蜀,跟随先主征伐吴国,与冯习一起战死。当时,还有义阳郡人傅肜,先主撤军,傅肜断后,率领的士卒死亡殆尽,吴国将军命令傅肜投降,傅肜大骂:“吴狗!岂有汉将军投降!”在阵中战死。儿子傅佥担任左中郎,升任关中都督,景耀六年,傅佥临危受命。评论者赞赏父子二人为国尽忠。[376]
[376]《蜀记》记载:晋武帝诏书:“蜀国将军傅佥,此前在关城,抗拒官军,誓死不降。傅佥的父亲傅肜,此前征伐吴国,为刘备战死在沙场。为君效死,可谓天下一善,岂由彼此而加以区别?”傅佥的后人傅著、傅募,被罚没入奚官,后赦免为庶人。
江阳刚烈,立节明君,兵合遇寇,不屈其身,单夫只役,殒命于军。──赞程季然
程季然,名畿,巴西郡阆中县人。刘璋担任益州牧,程畿担任汉昌县长。汉昌县有蛮夷賨人,作战勇敢,性情刚烈,在往昔,高祖曾借助賨人平定关中。巴西郡太守庞羲认为,天下扰攘,郡中应该有武备,召集賨人,训练为军队。有人向刘璋进谗言,说庞羲欲造反,刘璋居然相信,对庞羲心存猜忌。庞羲知道后很害怕,遂谋划自保,先派遣程畿的儿子程郁向属下县邑传达旨意,令他们派兵保护自己。程畿回复:“府君训练军队,本来就不是为了反叛,虽然遭人诬陷,府君还是要显示忠诚;如果因谗言而心怀恐惧,导致心存异志,这绝非程畿希望看到的。”程畿敕令儿子程郁:“我蒙受州牧厚恩,应当为州牧尽节。你是郡府的官吏,应当为太守效力,不要因为我的缘故怀有异志。”庞羲派人告诉程畿:“你的儿子在郡府不服从太守,恐怕家人要遭受祸殃!”程畿回复:“在往昔,乐羊担任魏国将军,为国君尽忠,不怕饮儿子被杀后煮成的肉羹,并非父子无恩,是大义使然。而今,即使要我饮儿子肉煮成的肉羹,我也会饮。”庞羲知道程畿终不肯为自己所用,于是,庞羲向刘璋谢罪,解释训练武备的原委及前后经过。刘璋听说程畿因为此事劝谏庞羲,任命程畿为江阳郡太守。先主刘备兼领益州牧,任命程畿为从事祭酒。程畿跟随刘备征伐吴国,蜀军战事不利,惨遭败绩,沿江撤回,有人告诉程畿:“后面追兵已至,将军可下船,轻装逃走,可以免祸。”程畿答:“我在军中,从未面对敌人逃走,更何况跟随天子,怎么能遇到危险就逃走!”追兵追上程畿,程畿手持长戟,与吴军力战,吴军战船有被击沉者。追兵越来越多,全力进攻程畿,程畿战死在江中。
公弘后生,卓尔奇精,夭命二十,悼恨未呈。──赞程公弘
程公弘,名祁,是程畿的儿子。
古之奔臣,礼有来逼,怨兴司官,不顾大德。靡有匡救,倍成奔北,自绝于人,作笑二国。──赞麋芳、士仁、郝普、潘濬
麋芳,字子方,东海郡人,曾担任南郡太守。士仁,字君义,广阳郡人,曾担任将军,驻扎在公安县,隶属于关羽;与关羽有矛盾,背叛蜀国,迎接吴军。郝普,字子太,义阳郡人。先主刘备从荆州入蜀,任命郝普为零陵郡太守,郝普被吴国将军吕蒙欺骗,开城投降。潘濬,字承明,武陵郡人。先主刘备入蜀,任命潘濬为荆州治中,负责荆州的政事,潘濬与关羽不睦。孙权袭击关羽,潘濬投降吴国。郝普在吴国官至廷尉,潘濬在吴国官至太常,受封为列侯。[377]
[377]《益部耆旧杂记》记载:王嗣、常播、卫继三人,都是刘备在蜀地称王时的旧人,故记录于本篇。
王嗣,字承宗,犍为郡资中县人。后主延熙年间,王嗣以品德优秀,被举荐为孝廉,担任西安围都督、汶山郡太守,加安远将军,负责安抚羌胡,羌胡归服,包括素来怙恶不悛者,皆来归降,王嗣以恩信对待羌胡,当时,北部边境恢复平静。大将军姜维出兵北伐,羌胡贡献的马牛羊毡毦(ěr)及粮食,充作军粮,蜀国多依赖羌胡的供应。王嗣改任镇军将军,兼领郡府政事。后来,王嗣跟随姜维北伐,被流箭射伤,数月后去世。羌胡参加会葬,来送葬者有数千人,号啕哭泣。王嗣为人敦厚,以信义受到众人敬爱。王嗣的儿子及孙子,羌胡对待他们,犹如亲骨肉,结为兄弟,王嗣留下的恩信,竟至于此。
常播,字文平,蜀郡江原县人。常播担任县主簿功曹。县长广都郡人朱游,建兴十五年被上级官员诬陷,以贪污官仓粮食,按照重罪论处。常播为县长申辩,受到棍棒数千下毒打,肌肤糜烂,惨不忍睹,辗转三所监狱,被关押二年多。每次拷打,狱吏先要验问,常播拒不回答,只是说:“但按照刑罚,无须多问!”其始终不屈不挠,事情最终查清楚,县长免受刑戮。当时,只有主簿杨玩证明其事,与常播的供词相同。众人皆赞赏常播为县长申冤,舍生忘死,忠义节烈。常播被举荐为孝廉,担任郪县长,享年五十余岁去世,其事迹记载在《旧德传》,后来的县令颍川郡人赵敦为常播绘出图像,加上赞颂。
卫继,字子业,汉嘉郡严道人。兄弟五人。卫继的父亲在县里担任功曹,卫继还是儿童时,与兄弟随父亲在大庭游戏,县长成都人张君没有儿子,多次让功曹喊孩子来逗玩,非常怜爱。张君在言辞中,有收养卫继的意思,功曹当即答应,张君遂收为养子。卫继聪明机敏,学识渊博,在州郡出仕,历任职务,以清廉著称。其余兄弟四人,没有一个人为人不堪,父亲常说自己衰老,张明府将会兴盛。当时,法律禁止以异姓为后嗣,故恢复为卫氏。卫继多次升迁,担任奉车都尉、尚书,卫继为人笃信、忠厚,受到众人敬重。钟会之乱,在成都遇害。
陈寿评论如下:邓芝坚贞不屈,为人诚信,公而忘私,张翼抗争姜维,宗预不惧孙权,都有可称道之处。杨戏放荡不羁,卓尔不群,然而,杨戏智谋有余,气量不够,最终罹遭免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