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白话三国志》董刘马陈董吕传第九

《白话三国志》董刘马陈董吕传第九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汉末年,董和率领族人西迁,益州牧刘璋任命董和相继担任牛鞞县长、江原县长、成都令。然而,县里的豪强忌惮董和执法过于严厉,游说刘璋改任董和为巴东属国都尉。成都的吏民,无论老弱,相扶相携,挽留董和者有数千人,刘璋让董和留任二年,后改任益州郡太守。刘表去世,曹公收复荆州。与交趾郡太守士燮计议不合,转由牂牁道返回,被益州郡羁押,太守欲杀刘巴。

《白话三国志》董刘马陈董吕传第九

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县人,董和的祖先原来在巴郡江州。东汉末年,董和率领族人西迁,益州牧刘璋任命董和相继担任牛鞞县长、江原县长、成都令。蜀地民众生活殷实,家家富裕,风俗讲究奢侈,商人之家,穿戴模仿王侯,华服玉食,婚姻、葬礼,可以倾家荡产。董和率身垂范,强调节俭,穿戴朴素,以蔬菜下饭,禁止奢侈淫靡,僭越制度。董和制定法规,所在任上,强调移风易俗,民众服从教化,弃恶向善,敬畏法规,不敢轻易触犯法律。然而,县里的豪强忌惮董和执法过于严厉,游说刘璋改任董和为巴东属国都尉。成都的吏民,无论老弱,相扶相携,挽留董和者有数千人,刘璋让董和留任二年,后改任益州郡太守。董和治理益州郡,仍然强调俭朴、简约。与蛮夷打交道,董和能够推诚相待,受到南方夷人、汉民的爱戴、信任。

刘备平定蜀地,征召董和,拜为掌军中郎将,与军师将军诸葛亮共同署理左将军大司马幕府,参与意见、决策,二人合作得很好。董和担任要职,居官食禄,对外管理蛮夷事务,对内掌握中枢机要,二十余年,去世后,家中没有一石米的积蓄。后来,诸葛亮担任丞相,多次与群臣谈起董和:“丞相府参与署理政事者,重在集思广益。如果为了避嫌,而不能相互切磋,或违背初衷,就会使政事遭受损失。政事经过大家反复磋商,才能有最佳效果,丢弃敝屣,获得珠玉。大家若不能尽其所言,仅有徐元直坚持己见,不受外界干扰,还有董幼宰,参与署理政事七年,对政事言无不尽,反复十次,有想法依然禀告。能像元直一样,哪怕做到十分之一,像幼宰一样,对政事反复斟酌,忠心于国,诸葛亮可以减少很多过失。”又说:“此前,刚刚与崔州平交往,从州平处听闻得失,又与元直交往,听其教诲,又与幼宰共事,每次谈话,言无不尽,又与胡伟度共事,多次聆听谏言;我虽然姿性鄙陋,不能全部采纳,然而此四位君子,始终交好如初,足以证明,他们不吝于直言。”诸葛亮追思董和,感情如此真挚。[260]

[260]伟度,姓胡,名济,义阳人,曾担任诸葛亮丞相府主簿,有忠贞之名,故见褒扬。诸葛亮去世,胡济担任中典军,统领诸军,受封为成阳亭侯,改任中监军前将军,都督汉中郡,持符节,兼领兖州刺史,官至右骠骑将军。胡济的弟弟胡博,历任长水校尉、尚书

刘巴,字子初,零陵郡烝阳县人。年轻时就是知名士人,[261]荆州刘表多次征召刘巴,一直到举荐刘巴为茂才,刘巴谢绝。刘表去世,曹公收复荆州。刘巴逃往江南,荆楚的士人,很多人追随刘备,刘巴北上去见曹公,曹公任命刘巴为丞相府掾,令刘巴招降长沙郡、零陵郡、桂阳郡。[262]刘备进兵,占领江南三郡,刘巴不能回去复命,遂远遁交趾郡,[263]刘备深感遗憾。

[261]《零陵先贤传》记载:刘巴的祖父刘曜,曾担任苍梧郡太守,父亲刘祥,曾担任江夏郡太守、荡寇将军。当时,孙坚举兵讨伐董卓,以南阳郡太守张咨不肯供给军粮,杀了张咨。刘祥与孙坚同心,南阳郡士民由此怨恨刘祥,举兵攻打刘祥,刘祥战事不利,败亡。刘表也不喜欢刘祥,遂拘捕刘巴,欲诛杀刘巴,刘祥原来的亲信密诈刘巴说:“刘州牧欲加以迫害,可相随逃跑。”如此再三,刘巴不为所动,以实情禀告刘表,刘表才没有杀刘巴。十八岁时,刘巴在郡府担任户曹史主记主簿。刘备欲派周不疑向刘巴学习,刘巴答:“此前,臣在荆州北部游学,经常拜谒师门,勤记勤问,不足以纪名。臣内无杨朱守静之术,外无墨翟务时之风,犹如天上南方箕宿,虚而不用。足下赐书,欲令贤甥摧鸾凤之艳,游燕雀之宇,臣将何以启发教诲?臣惭愧于‘有若无,实若虚’,何以堪任!”

[262]《零陵先贤传》记载:赤壁之战,曹公在乌林大败,撤军退往北方,欲派遣桓阶出使,桓阶辞让,认为不如刘巴。刘巴对曹公讲:“刘备占据荆州,不可轻敌。”曹公答:“刘备如果有所图谋,孤将以六军相待。”

[263]《零陵先贤传》记载:刘巴前往零陵郡,谋事不成,欲前往交州,再寻找道路返回京师。当时,诸葛亮在临烝,刘巴写信给诸葛亮:“乘危历险,到达交州,仍然是思义之民,自忖与众人依然有承天之心,顺物之性。刘豫州非余身所能劝动。如果道穷数尽,在下将托命于沧海,不再回顾荆州。”诸葛亮写信回复:“刘公雄才大略,可谓盖世英雄,占据荆土,天下士人莫不归德,天下士人去就,已可知矣。足下欲有何为?”刘巴答:“受命而来,不能完成使命,应当回去,这就是在下的想法。足下有何言!”

刘巴后来从交趾郡来到蜀地。[264]不久,刘备平定益州,刘巴向刘备谢罪,刘备并未加罪刘巴。[265]诸葛孔明多次称赞并举荐刘巴,刘备任命刘巴为左将军幕府西曹掾。[266]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自封为汉中王,刘巴担任尚书,后来,又代替法正,担任尚书令。刘巴为官清正廉洁,率身垂范,不为家人治理产业,加上归附刘备并非原来的心愿,担心受到刘备猜忌,刘巴抱定恭默守静,退无私交,非公事不肯随便讲话。[267]刘备登上帝位,昭告皇天后土神祇,颁发各种文诰、策命,皆由刘巴撰写。章武二年,刘巴去世,去世后,魏国尚书仆射陈群写信给丞相诸葛亮,打听刘巴的消息,称呼刘巴为“刘君子初”,非常敬重。[268]

[264]《零陵先贤传》记载:刘巴进入交趾郡,改姓张。与交趾郡太守士燮计议不合,转由牂牁道返回,被益州郡羁押,太守欲杀刘巴。郡府主簿讲:“此士人非寻常之人,不能杀。”主簿请求亲自送刘巴到益州,去见益州牧刘璋,刘璋的父亲刘焉此前被刘巴的父亲刘祥举荐为孝廉,看到刘巴,惊喜莫名,每当有大事,都会向刘巴咨询。

裴松之按:刘焉在汉灵帝时已经是宗正、太常,出任益州牧,刘祥当初在孙坚占据长沙时担任江夏郡太守,不可能举荐刘焉为孝廉,此事很明显。

[265]《零陵先贤传》记载:刘璋派遣法正迎接刘备,刘巴劝谏刘璋:“刘备可谓当世英雄,入蜀必为祸害,不能迎接刘备。”刘备入蜀,刘巴再次劝谏刘璋:“如果令刘备讨伐张鲁,这是放虎归山。”刘璋不听。刘巴遂闭门称病。刘备攻打成都,命令军中:“有伤害刘巴者,诛灭三族。”及至得到刘巴,刘备非常高兴。

[266]《零陵先贤传》记载:张飞曾经在刘巴处住宿,刘巴不肯与张飞讲话,张飞很生气。诸葛亮对刘巴讲:“张飞虽然是武将,敬慕足下。主公今天正在整合文武,以完成大业;足下虽然天性高亮,也应该稍微曲意待人。”刘巴答:“大丈夫处世,应当交四海英雄,如何与武人共语?”刘备听说后,大怒:“孤欲平定天下,而刘巴当年专门捣乱。这次刘巴欲返回北方,假道于蜀地,能够为孤做些什么?”刘备又说:“子初才智过人,依附孤,可以委任刘巴以职务,并非孤不能委任。”诸葛亮也说:“运筹于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若论提枹鼓,会军门,鼓舞百姓奋勇作战,当与人共议之。”当初,攻打刘璋,刘备与众将士约定:“若事情成功,成都府库的财物,孤不会干预大家获取。”及至攻取成都,众将士皆放下干戈,奔赴成都的仓库,竞相获取财物。结果,造成军用不足,刘备颇为忧虑。刘巴谏言:“这很容易,主公可以铸造钱币,一枚钱币值百枚旧钱,平抑物价,令官吏在市场上负责兑换。”刘备采纳谏言,数月之间,府库充实。

[267]《零陵先贤传》记载:在当时,中原人的想法并未统一,听说刘备在蜀郡,四方延颈企盼。刘备锐意进取,后来欲即皇帝位,刘巴认为,如此行事,则会向天下人显示,心胸不够宽广,且宜徐徐缓之。刘巴与主簿雍茂劝谏刘备,刘备以其他事杀了雍茂,由是,其他人不敢再讲话,远人不复来归。

[268]《零陵先贤传》记载:辅吴将军张昭曾经对孙权评价刘巴偏狭,不应当拒绝张飞太甚。孙权说:“若令子初随着世人沉浮,取悦于玄德,交非其人,何足以称为高士?”

马良,字季常,襄阳郡宜城县人。马良兄弟五人,都很有才气,乡间有民谚:“马氏五常白眉最良。”马良的眉毛中有白毛,故以此称呼。刘备兼领荆州牧,任命马良为从事。及至刘备入蜀,诸葛亮也随后前往蜀地,马良留在荆州,马良写信给诸葛亮:“听说雒城已经攻破,此乃上天赐福予汉室。尊兄应期赞世,配业光国,此征兆已经显现。[269]尊兄善于权变,深谋远虑,贵于审时度势,明于遴选人才,此时正当其时。如果能和光悦远,迈德边疆,使得蛮夷听命于朝,教化服从于道,齐高雅之音,正郑、卫之声,有利于治世,不相夺于人伦,此乃管弦之至治,伯牙、师旷之声调。虽非钟子期,敢不击节赞叹!”刘备征召马良,拜为左将军幕府掾。

[269]裴松之认为:马良与诸葛亮结为兄弟,二人关系亲密;诸葛亮年长,故马良称呼诸葛亮为尊兄。

后来,刘备派遣马良出使吴国,马良对诸葛亮讲:“今日秉承国命,和睦吴、蜀二国,幸将马良介绍于孙将军。”诸葛亮答:“君试之亲自为文。”马良随即起草国书:“寡君派遣丞相府掾马良,向吴国通使问好,以绍续昆吾、豕韦之殊勋。其人乃蜀国良士,原荆楚之士人,虽鲜于言谈之才华,却有尽职之美誉,愿屈尊接纳,以安慰其完成使命。”孙权以礼接待马良。

刘备登上帝位,任命马良为侍中。及至刘备东征吴国,派遣马良前往武陵郡,招降五溪蛮夷,蛮夷首领愿接受刘备的官印、封号,马良按照刘备旨意,完成使命。之后刘备在夷陵惨遭败绩,马良在军中不幸遇难。刘备拜马良的儿子马秉为骑都尉。

马良的弟弟马谡,字幼常,以荆州从事,跟随刘备入蜀,相继担任绵竹县令、成都令、越雋郡太守。马谡才器过人,喜欢谈论军事,丞相诸葛亮深为倚重。然而,刘备临去世前,嘱咐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要谨慎察之!”诸葛亮并未这样看,任命马谡为参军,每次与马谡讨论军事,从白天至夜晚。[270](www.xing528.com)

[270]《襄阳记》记载:建兴三年,诸葛亮征伐南中,马谡送行数十里。诸葛亮说:“虽然与君共事多年,今日可赐予良谋。”马谡回答:“南中恃其险远,不服王化已久,即使今日攻破,明日又会反叛。如今,公率领国内北伐大军精锐,先用以平定南方叛乱逆贼。南方蛮夷知道官军后方空虚,其叛乱会很快蔓延。若殄灭叛乱,以消除后患,既非仁者之情,且又难以仓促间完成剿灭。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公降服蛮夷之心。”诸葛亮采纳马谡的建议,赦免孟获,镇服南方。直至诸葛亮去世,南方不再反叛。

建兴六年,诸葛亮出兵,进攻祁山,当时,军中还有老将魏延、吴壹等,大家都认为,应该在他们中间,选择一位担任先锋,诸葛亮力排众议,选拔马谡,令马谡率领大军,担任前锋,与魏国大将张郃在街亭大战,马谡被张郃大败,蜀军士卒逃散。诸葛亮进无所据,只好退军,撤回汉中。马谡入狱,判处死刑,诸葛亮为处死马谡,流泪涕泣。马良死时,年仅三十六岁,马谡死时,年仅三十九岁。[271]

[271]《襄阳记》记载:临死前,马谡写信给诸葛亮:“明公视马谡如子,马谡视明公如父,愿借鉴虞舜诛杀鲧,以兴大禹之义,使平生之交,不亏于此,马谡虽死,无恨于黄泉。”在当时,蜀军十万之众,莫不为马谡被杀流泪。诸葛亮亲自临祭,待其遗孤若亲生子女。蒋琬后来到汉中,对诸葛亮讲:“在往昔,楚王杀大将子玉得臣,晋文公为之大喜,可知诛杀大将,不能不慎重。天下还未平定,先诛杀智谋士人,岂不可惜!”诸葛亮流着眼泪,说:“孙武之所以能制胜于天下,在于军法严明。杨干乱法,魏绛诛杀其仆人。四海分裂,两国交兵,刚刚开始,若废止军法,何以讨贼!”

习凿齿曰:诸葛亮之所以不能兼并上国,使用人才不当,也是其中之一!晋国人矫正荀林父之弊,其后兴旺,故废法而收功;楚成王不明白得臣对他的重要作用,所以杀了他,导致了失败。今蜀国偏居一隅,国中士人少于上国,而杀其俊杰,退用驽下,明法胜才,不师三败之道,将何以成就大业,不亦难乎!而且,先主生前告诫,马谡不可大用,岂不知道其非战将之才?诸葛亮接受告诫,而不获教训,表明处理马谡很难。作为宰辅,欲大收人物之力,而不度量才能,委以重任,随器付业;诸葛亮知之大过,则违背明主之告诫,裁之失中,又诛杀有益之人,很难说诸葛亮为智者也。

陈震,字孝起,南阳郡人。刘备兼领荆州牧,任命陈震为从事,管理荆州属下郡县事务,陈震跟随刘备入蜀。蜀地平定,陈震担任蜀郡北部都尉,刘备改易蜀郡名称为汶山郡,陈震担任太守,改任犍为郡太守。建兴三年,陈震回到成都,担任尚书,升任尚书令,奉命出使吴国。建兴七年,孙权称帝,后主刘禅任命陈震为卫尉,出使吴国,祝贺孙权登基称帝,诸葛亮写信给兄长诸葛瑾:“陈孝起秉赋忠贞之性,老而弥坚,此次令其出使吴国,调整吴蜀关系,使两国和睦相处,有可贵之处。”陈震进入吴国,对守关官员讲:“东吴之与西蜀,使者往来不绝,冠盖相望,申盟旧好,使两国关系日新月异。东吴君王应该保有福祚,告祭接受符命,划分疆土,天下响应,各有所归。当此时,吴蜀两国更应该同心讨贼,何愁魏贼不能剿灭!西蜀君臣,引领欣喜祝贺。陈震不才,得以充任下国使者,奉命出使聘问叙好,踏入吴国边境,不禁踊跃,有宾至如归之感。范献子当年到鲁国,触犯鲁国的忌讳,《春秋》为此而讥讽。望吴国随时告知,使蜀国使者能顺利完成使命。即日起,使者将高悬旗帜,诏告众人,与东吴各自约誓。使者将顺江流而下,大船迅疾,吴蜀两国法律异制,使者担心或许会有不周到之处,幸即时教诲,示其所宜。”陈震到达武昌,孙权与陈震登坛盟誓,歃血为盟,吴蜀两国平分天下:以徐州、豫州、幽州、青州属于吴国,以并州、凉州、冀州、兖州属于蜀国,其司州官员及领土,以函谷关为界。陈震返回,受封为城阳亭侯。建兴九年,都护李平因为诬陷他人获罪,被废黜;诸葛亮写信给长史蒋琬、侍中董允:“陈孝起此前出使吴国,对我说李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皆认为此人不可亲近。我认为虽有鳞甲,但不会触犯法律,不料想会有苏秦、张仪之事,实出于不意。可使陈孝起知道。”建兴十三年,陈震去世。嗣子陈济继承爵位。

董允,字休昭,是掌军中郎将董和的儿子。刘备立刘禅为太子,董允被选为太子家舍人,改任太子洗马。后主刘禅即位,董允改任黄门侍郎。丞相诸葛亮将要北征,驻扎在汉中,考虑到后主刘禅年纪太轻,难以辨别忠奸,诸葛亮认为董允一心为公,处事公平,欲委以重任,负责宫中之事。诸葛亮上疏:“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皆为先帝擢拔,以辅佐陛下,至于斟酌规益,进献忠言,则其责任也。臣愚以为,宫中之事,无论大小,悉以向他们咨询,必能裨补缺漏,有所广益。若无兴德之言,则惩治董允等,以彰显其失职之罪。”诸葛亮不久延请费祎担任参军,董允改任侍中,兼领虎贲中郎将,负责宫中宿卫。郭攸之秉性和顺,仅为备员。[272]朝中提出谏言或采纳谏言,全部由董允负责。董允处理事情缜密,在宫中防止官员僭越礼制,极尽匡扶矫正时弊之任。后主欲采选更多宫女,以充实后宫,董允认为,在古代,天子的后妃人数,不超过十二人,如今,后宫嫔嫱已经完备,不宜再增加人数,始终不肯执行诏命。后主刘禅忌惮董允的严厉。尚书令蒋琬兼领益州刺史,上疏推崇费祎及董允,又上表:“董允负责宫中内侍数年,辅弼王室,宜赐爵位封土,以褒扬董允的勋劳。”董允坚决辞让,不肯接受。后主刘禅日渐长大,开始宠幸宦官黄皓。黄皓乘机谄媚,以佞巧误导刘禅,欲干预朝中政事。董允上朝,以正言匡扶后主刘禅,下朝多次谴责黄皓,正言厉色。黄皓畏惧董允,不敢再为非作歹。董允在世期间,黄皓在宫中的位置,始终不过黄门丞。

[272]《楚国先贤传》记载:郭攸之,南阳郡人,以才器在当时知名。

董允曾经与尚书令费祎、中典军胡济等,共同约定日期,出外游宴。车驾已经准备好,郎中襄阳人董恢前来拜谒董允,表达敬意。董恢年轻,官职很低,来见董允,董允遂中止出游,董恢犹豫,请求告辞。董允不许,说:“原来准备出去,是欲与同好出外游玩,今日君屈身登门,正好可以谈谈阔别后的见闻,舍弃这样的交谈,去参加游宴,没有意思。”董允让人解下骖马,费祎等也停下车子,不再出去游宴。董允礼贤下士,就是这样待人。[273]延熙六年,董允兼领辅国将军。延熙七年,董允以侍中代理尚书令,担任大将军费祎的副手。延熙九年,董允去世。[274]

[273]《襄阳记》记载:董恢,字休绪,襄阳人,入蜀,以宣信中郎副使,跟随费祎出使吴国。孙权在酒宴上大醉,问费祎:“杨仪、魏延,皆牧竖小人,以鸡鸣狗盗之才,有益于西蜀政务,既然已经担任要职,权势不轻,若一朝没有诸葛亮,必为祸首。诸君昏聩,从不考虑如何提防,这就是所谓的为子孙的将来作好安排吗?”费祎听罢,顿时愕然,四顾在座客人,不知该如何回答。董恢目视费祎,小声讲:“可告诉孙权,杨仪、魏延不睦,只是因为私怨,并无黥布、韩信难以驾驭之心。而今,东吴、西蜀正当联合,扫除魏贼,将华夏混为一统。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若舍此贤才不用,仅考虑预防后患,是为了防备江上的风波而废弃舟楫,并非谋长远之计。”孙权听罢大笑。诸葛亮听说后,认为董恢懂得如何在外交场合回话。不到三日,任命董恢为丞相府官属,升任巴郡太守。

裴松之按:《汉晋春秋》也记载了这个故事,不是董恢所教,辞语也稍有不同,此二书,皆出自习氏,而不同若此。本传云:“董恢年少官微。”若董恢已经担任丞相府属官,出任巴郡太守,则官职不小。以此怀疑习氏之言为不审稿所致。

[274]《华阳国志》记载:当时,蜀国人以诸葛亮、蒋琬、费祎及董允为四相,又名四英。

陈祗代替董允担任侍中,与黄皓互为表里,黄皓开始干预朝中政事。陈祗死后,黄皓从黄门令升任中常侍、奉车都尉,操弄权柄,终于导致蜀国灭亡,蜀国人莫不追思董允。及至邓艾到达成都,听说黄皓邪佞,为人阴险,收捕黄皓,欲诛杀黄皓,而黄皓厚赂邓艾的左右,才得以免死。

陈祗,字奉宗,汝南郡人,是许靖哥哥的外孙。年少时,陈祗的父亲去世,陈祗在许靖家长大。二十岁时,陈祗享有名气,稍后升任选曹郎。陈祗为人矜严,有威仪,熟悉多种技艺,懂得各种数术,费祎颇为诧异,故越级提拔陈祗,继董允之后,陈祗担任宫中内侍。吕乂去世,陈祗又以侍中,代理尚书令,兼任镇军将军。大将军姜维虽然职务在陈祗之上,然而姜维常率领大军,在外驻守,很少亲理朝政。陈祗对上奉承后主刘禅的旨意,对下勾结阉竖,深受刘禅信任,权力重过姜维。景耀元年,陈祗去世,后主刘禅非常惋惜,谈起陈祗就流泪,刘禅下诏:“陈祗统领宫中事务十二年,以柔顺嘉美,处理宫中事务,干练有才,符合义礼,政绩卓著。可惜寿命不长,朕甚为哀悼。生前有美德,去世则须加美谥,赐予陈祗谥号为忠侯。”刘禅赐陈祗的嗣子陈粲爵关内侯,提拔陈祗的次子陈裕为黄门侍郎。自从陈祗受到宠幸,后主刘禅追怨董允日甚一日,认为董允轻视自己,这也是陈祗献媚后主,黄皓构陷董允,不断离间的结果。董允的孙子董宏,晋朝时担任巴西郡太守。[275]

[275]裴松之认为:陈群的儿子陈泰,陆逊的儿子陆抗,皆以儿子继承父业,不另外注明姓氏,包括王肃、杜恕、张承、顾劭等人,莫不是这样,唯独董允不是这样,未详其意,当以董允名位甚重,其事迹超过父亲?夏侯玄、陈表并有骍角之美,而如陈泰者,《魏书》总名此卷为《诸夏侯曹传》,不再稍加品藻。陈武与陈表都担任偏将军,以官位不相超过的原因。

吕乂,字季阳,南阳郡人。父亲吕常,护送原益州牧刘焉入蜀,正值献帝在长安陷于困厄,道路阻断,不能返回内地。年少时,吕乂的父亲去世,吕乂喜欢读书、鼓琴。当初,刘备平定益州,设置盐府校尉,征缴盐铁税利,后来,校尉王连延请吕乂及南阳郡人杜祺、南乡人刘幹等,在盐府担任典曹都尉。吕乂改任新都县、绵竹县令,为人有恻隐之心,怜悯抚恤百姓,受到百姓称赞,是益州属下诸县邑治理最好的官员。吕乂升任巴西郡太守。丞相诸葛亮连年出兵征伐,调动诸郡兵员,很多郡不肯调出,吕乂征兵五千人,前往诸葛亮大营报到,吕乂通过安抚战士家属,晓谕道理,严格检查诸项制度,没有逃兵返回家乡。吕乂改任汉中郡太守,兼领督农职事,为诸葛亮供应军粮。诸葛亮去世后,吕乂升任广汉郡、蜀郡太守。蜀地的大都会成都,户口人数众多,而且,诸葛亮去世后,军中士卒,很多人逃亡,或冒名顶替,作奸犯科的事情逐渐增多。吕乂在任上,制定禁令,晓谕百姓,数年后,逃亡在外者,或脱离户籍,又返回登记户籍,有一万余人。后来,吕乂入朝担任尚书,代替董允,担任尚书令,对朝中的诸项公事,吕乂从不耽搁,门前无宾客滞留的车辆。吕乂历任内外职务,廉洁自律,笃行简约,谦恭待人,讲话谨慎,为政简而不烦,号称清廉、能吏;然而,吕乂执法严厉,喜欢用俗吏,引用法律条文,虽然吕乂身居高位,名声反而不如在郡县任职那么好。延熙十四年,吕乂病逝。嗣子吕辰,景耀年间担任成都令。吕辰的弟弟吕雅,担任谒者。吕雅为官清廉,处事严厉,有文才,著述《格论》十五篇。

杜祺历任郡太守、监军大将军幕府司马,刘幹官至巴西郡太守,都与吕乂的关系很好,也是当时的名臣,然而,为官俭朴、守法,不如吕乂。

陈寿评论如下:董和践行《诗经·召南·羔羊》之情操,刘巴有清廉、能吏之美誉,马良为官忠贞,被称为贤士,陈震恪尽职守,老而弥坚,为人笃敬,董允匡扶后主,义形于色,皆为蜀国的良臣。吕乂在郡县任职,受到一致好评,担任朝廷官员,名誉有所损伤,就像黄霸、薛宣等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