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国志白话版:魏书二十六满田牵郭传第二十六

三国志白话版:魏书二十六满田牵郭传第二十六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满宠乘张苞回到家乡,住在传舍时,率领县衙吏卒逮捕张苞,严刑拷打,竟然将张苞打死,满宠遂弃官而去。孙权多次派兵在东部骚扰,曹操又召回满宠,任命为汝南郡太守,赐爵关内侯。满宠将白马沉入河中,曹仁与全军将士盟誓。曹丕即魏王位,任命满宠为扬武将军。诸军皆保持警惕。满宠忖度孙权势必袭击西阳县,遂预作准备,孙权闻报,撤回吴军。

三国志白话版:魏书二十六满田牵郭传第二十六

满宠,字伯宁,山阳郡昌邑县人。十八岁时,满宠担任郡府督邮。当时,山阳郡人李朔等各自拥有军队,祸害黎民,郡太守令满宠纠察李朔等,李朔等请罪,不再骚扰百姓。满宠代理高平县令,高平县人张苞担任郡府督邮,贪污受贿,干扰县邑行政。满宠乘张苞回到家乡,住在传舍时,率领县衙吏卒逮捕张苞,严刑拷打,竟然将张苞打死,满宠遂弃官而去。

曹操兖州,任命满宠为州部从事。及至曹操担任大将军,任命满宠在幕府担任西曹属,又出任许县令。当时,曹洪是曹氏宗室,有宾客在许县多次犯法,满宠收捕这些人。曹洪写信,向满宠求情,满宠不听。曹洪告诉曹操,曹操召见许县主事者,满宠知道曹操将会赦免罪犯,随即将这些宾客诛杀。曹操大喜道:“处理政事不就应该像这样吗?”原汉朝太尉杨彪被逮捕,关押在许县监狱,尚书荀彧、少府孔融等嘱咐满宠:“仅录口供即可,切勿拷打。”满宠并不答复,仍然拷打审问。数日后,满宠求见曹操,满宠讲:“杨彪经过拷打审问,并无其他供词。如果要诛杀,应该先宣布他的罪状;此人在海内享有名气,如果罪状不明,一定会令明公失去民望,窃为明公惋惜之。”曹操当天赦免杨彪。当初,荀彧、孔融听说满宠拷打杨彪,非常愤怒,及至满宠就此结案,都认为满宠办案办得不错。[868]

[868]裴松之认为:杨公积德之门,身为名臣,纵有愆负,犹宜保护,况淫刑所滥,而可加之楚掠乎?若理应拷讯,荀、孔二贤岂其妄有相请属哉?满宠以此为能,酷吏之用心耳。虽有后善,何解前虐?

当时,袁绍黄河以北的势力很大,汝南郡又是袁绍的家乡,门生宾客遍布汝南郡属下县邑,这些人拥兵自重。曹操深感忧虑,任命满宠为汝南郡太守。满宠招募愿从命者五百人,攻下二十余个营垒,诱降尚未归附的首领,在座上杀了十余人,很快平定汝南郡,解救二万余户百姓,得到二千名士兵,令其回家乡务农。

建安十三年,满宠跟随曹操讨伐荆州大军撤回,曹操留下满宠,代行奋威将军职事,驻扎在当阳县。孙权多次派兵在东部骚扰,曹操又召回满宠,任命为汝南郡太守,赐爵关内侯。关羽围困襄阳,满宠襄助征南将军曹仁,驻扎在樊城固守,左将军于禁率领七军,当时大雨倾盆,汉江水暴涨,关羽引水淹没曹军,于禁投降关羽。关羽急攻樊城,樊城进水,城墙有多处崩坏,众人大惊失色。有人对曹仁讲:“今日之危局,非我等军力所能支撑。可趁着关羽包围圈尚未合拢,乘坐小船,连夜遁走,虽然丢失樊城,尚可以保全性命。”满宠谏言:“山水下来,来去迅疾,看来不会持续很久。听说关羽派遣别将,已经到郏县城下,自许都以南,百姓皆惊慌,关羽之所以不敢大举进军,是担心我军抄其后路。如果就这样遁走,洪河以南,将不再为国家所有;君应该坚守,等待时机。”曹仁说:“你说得对。”满宠将白马沉入河中,曹仁与全军将士盟誓。恰好徐晃等救兵赶到,满宠襄助曹仁,力战有功,关羽撤军。满宠晋封为安昌亭侯。曹丕即魏王位,任命满宠为扬武将军。满宠在江陵大败吴军有功,受拜为伏波将军,驻扎在新野县。大军南征,到达精湖,满宠率领诸军在前边,与吴军隔水对峙。满宠敕令诸将:“今天晚上,风力甚疾,吴贼必然来袭,放火烧我军营,应该预作准备。”诸军皆保持警惕。半夜时分,吴军果然派出十批士兵,趁着夜色,来放火烧营,满宠突然出击打败了他们,战后,曹操晋升满宠爵位为南乡侯。黄初三年,文帝授予满宠符节、斧钺。黄初五年,文帝拜满宠为前将军。明帝即位,晋升满宠爵位为昌邑侯。太和二年,满宠兼领豫州刺史。太和三年春天,吴国投降者称吴国上下戒备森严,扬言欲渡过长江,到江北来,孙权欲亲自率军出征。满宠忖度孙权势必袭击西阳县,遂预作准备,孙权闻报,撤回吴军。到了秋天,明帝令曹休从庐江南下,进入合肥,令满宠向夏口移动。满宠上疏:“曹休虽然聪明、果敢,但很少领兵作战,现在,他们要走的路线,背靠巢湖,旁边又是大江,易进难退,此乃用兵之绝地。如果大军进入无彊口,要特别小心谨慎,预作准备。”满宠的上表还未送达,曹休已经深入。吴军果然从无彊口截断夹石,断了曹休的退路。曹休战事不利,撤军。恰逢朱灵等从后面赶来救援曹休,与吴军接战。吴军大惊,遂撤军,曹休顺利撤回。当年,曹休去世,满宠以前将军代理都督,统率扬州军事。汝南郡军民思念满宠,扶老携幼,前来投奔满宠,不能制止。护军上表,欲杀为首者。明帝下诏,令满宠率领亲兵一千人跟随自己,其余者一无所问。太和四年,明帝拜满宠为征东将军。当年冬天,孙权扬言欲进攻合肥,满宠上表,征调兖州、豫州的军队,诸路大军并进,吴军很快撤军,明帝诏令满宠罢兵。满宠认为,吴军大举撤军,并非真实意图,这是佯装撤退,以迷惑魏军,很快就会乘虚而入,掩其不备,满宠上表,暂时不要罢兵。过了十余日,孙权果然率军杀来,到了合肥城下,无果而返。第二年,吴国将军孙布派人到扬州请降,信中讲:“道路遥远,不能到达扬州,乞求派兵前来接应。”刺史王凌派人呈上孙布的书信,请求派兵马接应。满宠认为,这其中有诈,没有发兵,代替王凌写了一封回信,回复孙布:“将军能分辨邪正,欲避祸就顺,去暴归道,颇为嘉赏。而今欲派兵接应,然而,派兵太少,不足以接应,派兵太多,则事情容易败露。请先按照预谋,以达成本志,临时有变化,再便宜行事。”恰逢满宠受召返回朝廷,临走前敕令幕府长史:“如果王凌欲前往接应,切勿派兵给他。”王凌再三请求调兵,没有结果,只好派遣一名将领,率领步骑七百,前往接应。孙布趁着夜色掩击,魏军将领逃走,带去的七百人死伤过半。当初,满宠与王凌共事,关系不睦,王凌的党羽诋毁满宠老迈糊涂,因此,明帝征召满宠。满宠到了洛阳,明帝看到满宠气色很好,身体健康,见了一面,就让满宠回去。[869]满宠屡次上表,请求留在京师,明帝下诏回复:“在往昔,廉颇为效命赵国,在使者面前勉强多食,马援老而弥坚,跨上战马,以显示还能出征,而今,君并未老,而自称已老,与廉颇、马援相比,又如何?君应该多想如何安定边境,惠此中原。”

[869]《世语》记载:王凌上表,说满宠衰迈,而且耽于酒乐,不可担负一方重任。明帝将要召满宠,给事中郭谋讲:“满宠担任汝南郡太守、豫州刺史二十余年,可谓是有功勋的方伯。及至镇守淮南,吴国人忌惮。若不像上表所言,调回满宠,将会被东吴利用。可令其暂且还朝,询问任职情况,再做决定。”明帝从之。满宠返回后,进见明帝,饮酒至一石而不乱。明帝抚慰一番,送回满宠。

第二年,吴国将军陆逊向庐江移动,朝臣廷议时认为,应该迅速派兵支援庐江。满宠认为:“庐江城虽小,将领优秀,士兵精良,守城足可以坚守一段时间。吴贼舍弃船只,走陆路二百里路赶来,后方空虚,没有后援,臣正想引诱吴军,而今先听任其急进,只恐怕要想退走就晚了。”满宠整军,转向杨宜口。吴军听闻魏军东下,随即连夜遁走。当时,孙权每年都来袭扰。青龙元年,满宠上疏:“合肥城南临长江、巢湖,北边远离寿春,吴贼若围攻合肥,一定要依靠长江、巢湖的有利条件;我军若要巩固合肥,应当先攻破吴贼的大营,然后,围城的吴军即会解围。吴贼前往合肥甚易,而派兵接应甚难,应该把合肥城内的军队调出一部分,安排在城西三十里,有奇险可倚恃,再筑新城以固守,此计为引贼在平地作战,从而断其归路,对防守合肥甚为重要。”护军将军蒋济在廷议时谏言:“既已向吴军示弱,而且望见吴贼烟火,自坏坚城,此为敌未攻而先自破。一旦走到这一步,吴军劫掠,将会无止无休,必须以淮北作为防守前线。”明帝未批准奏议。满宠再次上表:“孙子讲,用兵,诡之道也。故能先示之以弱,表示不能,骄之以利,示之以惧。这就是用假象来引诱敌人。又讲:‘善于调动敌人者,示之以形。’今吴贼未至,而先把防线向后撤退,此所谓示之以形,而引诱敌方。引诱敌方远离水战,选择有利时机,待时而动,可一举获得战胜之功,边境由此可获得安宁。”尚书赵咨以满宠之策为优,明帝下诏,采纳满宠的谏言。当年,孙权亲自率领大军,欲围攻新城,因为新城远离长江,孙权在船上滞留二十日,不敢下船。满宠对诸将讲:“孙权知道我军移驻新城,一定在吴军中夸下海口,今大军来围攻新城,欲一举成功,虽不敢下船移至新城,但一定会上岸,耀武扬威一番,以显示兵力有余。”满宠暗中派出步骑六千人,埋伏在荫蔽处,以逸待劳。孙权果然上岸,炫耀武力,满宠伏兵骤起,截击孙权,斩杀数百人,还有吴军落水淹死。第二年,孙权亲自率领大军,号称十万,进抵合肥新城。满宠驰援新城,招募壮士数十人,以松树枝做成火把,灌上麻油,在上风处放火,烧毁吴军攻城的器具,射杀孙权弟弟的儿子孙泰,吴军大败而归。青龙三年春天,孙权派遣士兵数千,带着家眷在江北垦田。到了八月,满宠认为,稻子已经成熟,应该收获,男女布满田野,驻守的吴军离城远者有数百里,可以掩击。满宠派遣幕府长史统率三军循江东下,摧毁吴国的屯垦点,抢收稻谷,剩下的焚烧,而后撤军。明帝赞赏满宠的举措,此战所获,全部拿来犒赏将士。

景初二年,明帝认为,满宠确实已经年老,召回满宠,拜为太尉。满宠不治产业,家无余财。明帝下诏:“君在外统兵,专心忧公,有行父、祭遵之风范。赐田十顷,谷五百斛,钱二十万,以嘉赏君清廉忠诚俭朴之节。”满宠前后增加食邑,共享有九千六百户,明帝封了满宠的两个子孙为亭侯。正始三年,满宠去世,谥号为景侯。嗣子满伟继承爵位。满伟以谨守法度而闻名,官至卫尉。[870]

[870]《世语》记载:满伟,字公衡。满伟的儿子满长武,有满宠遗风,二十四岁时,担任大将军幕府掾。高贵乡公蒙难,满长武以府掾守卫在阊阖掖门,司马文王的弟弟安阳亭侯司马幹欲闯入宫中。司马幹的妃子是满伟的妹妹。满长武对司马幹讲:“此门近,公且来,无有入者,可从东掖门进入。”司马幹遂从之。文王问司马幹为何入宫迟缓,司马幹言其故。参军王羡却不得入,恨之。既而,王羡通过司马文王左右禀报司马文王,满府掾阻断宫门,不让人进入,弹劾满长武。寿春之役,满伟跟随司马文王至许都,以有病,不能再继续前进。儿子跟从,请求返回照顾父亲,司马文王批准,由此对满长武憎恨。遂收捕满长武,严刑拷打,满长武死于杖下,满伟被贬为庶人。当时人对父子二人被冤杀,议论纷纷。满伟弟弟的儿子满奋,晋元康年间,官至尚书令、司隶校尉。满宠、满伟、满长武、满奋,皆身高八尺。

荀绰著《冀州记》记载:满奋性格平静,善于识人。

《晋诸公赞》记载:满奋为人雅致,有满宠遗风。

田豫,字国让,渔阳郡雍奴县人。刘备投奔公孙瓒,田豫当时年少,向刘备自荐,刘备很惊讶。刘备担任豫州刺史,田豫以母亲年老,请求回去,刘备涕泣与田豫告别,说:“恨不能与君共成大事。”

公孙瓒派田豫代理东州县令,公孙瓒的部将王门背叛公孙瓒,为袁绍率领一万余人攻打公孙瓒。众人恐惧,欲投降。田豫登上城楼,对王门讲:“卿受到公孙瓒的厚遇,离开公孙瓒,想必是不得已而为之;今天返回作贼,才知卿是一位乱臣贼子。我虽然没有什么本事,然而,受人嘱托,守卫坚城,绝不会轻易送予人,我已经奉命守城,卿为何还不急急攻打?”王门听罢,顿感羞愧,引兵退去。公孙瓒虽然知道田豫善于用谋,但不能重用田豫。公孙瓒败亡,鲜于辅被国人推举为首领,代行渔阳郡太守职事,鲜于辅很欣赏田豫,任命田豫为郡府长史。当时,豪杰并起,鲜于辅不知所从。田豫对鲜于辅讲:“最终能安定天下者,一定是曹氏。应速速归命,否则,后祸不期而至。”鲜于辅听从田豫的建议,归附曹操,受到曹操重用。曹操召田豫,任命为丞相军谋掾,参谋军事,后又担任颍阴县、朗陵县令,升任弋阳郡太守,所在任上,有政绩。

*陵侯曹彰讨伐代郡,以田豫为*陵国相。曹彰驻扎在易水以北,敌寇埋伏的骑兵袭击曹彰,军队混乱,不知所措。田豫根据地形,将战车摆成圆阵,战士们在后面手持弓弩,在缝隙处设置疑兵。胡人不敢前进,遂撤退。曹军追击,大破敌寇,平定代郡,这其中,田豫献计很多。

田豫改任南阳郡太守。此前,南阳郡人侯音反叛,率领数千人在山中,沦为强盗,成为南阳郡的一大祸患。前太守收捕其党羽五百余人,上表奏请朝廷,全部判为死罪。田豫在监狱中检视关押的囚犯,晓谕道理,为他们指明改过之路,而后,打开枷锁,全部释放。囚犯跪在地上,向田豫叩头,愿意效命,随后反叛者相互传告,叛贼很快瓦解,郡内恢复平静。田豫将情况奏报,曹操大加赞赏。

文帝初年,北方戎狄强盛,不断袭扰边郡,文帝派田豫持符节,担任护乌丸校尉,牵招、解俊同时担任护鲜卑校尉。从高柳以东,秽貊以西,鲜卑有数十个部落,轲比能、弥加、素利割据鲜卑领地,各自统治一方;共同盟誓,谁也不能用马匹与中原互市贸易。田豫以戎狄联合,非中原之利,先将其分化瓦解,使其各自成为仇敌,相互攻伐。素利违背盟约,向官府输出一千匹马,受到轲比能攻击,于是向田豫求救。田豫担心鲜卑相互兼并,为害日甚,应采取救善讨恶的策略,向众戎狄表示信义。田豫率领精锐,深入胡虏腹地,胡人众多,在田豫前后骚扰,断绝田豫的归路。田豫不管不顾,继续进军,距离鲜卑王庭十余里,扎下营寨,收集牛马粪点燃,又从其他小路绕行。鲜卑看见烟火不断,以为田豫还在,遂离去,田豫走了数十里,鲜卑才发现。追赶田豫至马城,围困十重,田豫严阵以待,令军中司马竖起旌旗,鸣金擂鼓,命令步骑从南门出,鲜卑皆瞩目,奔赴南门。田豫率领精锐从北门出,擂响战鼓,全军振奋,两头并进,出其不意,鲜卑惊慌失措,遂瓦解,丢弃弓箭、战马,步行逃走,田豫追击二十余里,杀得鲜卑尸骸遍地。乌丸王骨进狡黠,不肯屈服,田豫出塞巡视,率领麾下一百余骑兵,深入乌丸部。乌丸王骨进迎拜,田豫命令左右将其斩杀,又向乌丸余众昭示骨进的罪恶。乌丸余众吓得不敢妄动,田豫又以骨进的弟弟代替骨进。从此以后,胡人胆战心惊,田豫威震塞外荒漠。有山贼高艾,率领部众数千人寇掠百姓,成为幽州、冀州的一害,田豫诱使鲜卑素利部斩杀高艾,将首级传送至京师。田豫受封为长乐亭侯。田豫担任护乌丸校尉九年,制服夷狄,制止其联合,分化强大、狡猾的夷狄部落。凡逃亡、为非作歹,为胡人出谋划策,不利于官府者,田豫都会予以惩治,使其无法继续施展凶残,聚族而居者,也处于不安状态。事业还未完成,幽州刺史王雄的党羽欲令王雄担任护乌丸校尉,诋毁田豫扰乱边疆,为国家横生事端。田豫改任汝南郡太守,兼任殄夷将军。

太和末年,公孙渊在辽东反叛,明帝欲讨伐公孙渊,又难以找到合适人选,中领军杨暨举荐田豫。[871]明帝派田豫以本官职统率青州诸军,授予符节,率领魏军前往讨伐。恰逢吴国派出使者与公孙渊联络,明帝以贼势强盛,而且渡海至辽东,下诏田豫撤军。田豫估计东吴的船只将要返回,年底风大浪急,船只渡海困难,向东边停靠,又没有海岸,一定会撤往成山头。成山头没有荫蔽船只的地方,田豫沿海岸而行,沿途观察地形,及至行驶到诸山岛,在险要之处设置拦截,派兵驻守。田豫进驻成山头,登上汉武帝曾经亲临过的楼观。东吴使者果然返回,途中遇上狂风,很多船只触礁沉没,破船随着海浪漂到岸边,无所遮蔽,田豫尽捕获其部众。当初,诸将嘲笑田豫在空地等候贼寇,及至大获全胜,又竞相出谋划策,请求入海钩取漂流的船只。田豫担心穷寇会垂死挣扎,没有答应。当初,田豫以太守都督青州诸军,青州刺史程喜心怀不满,在用兵之际,多次违抗命令。程喜知道明帝喜爱明珠,密封上奏:“田豫虽然有战功,而禁令松弛,所缴获的器仗明珠金银甚多,分散在下面,没有收缴官府。”因此,田豫立下功劳,没有得到奖赏。

[871]裴松之按:杨暨,字休先,荥阳县人,其事迹见《刘晔传》。杨暨的儿子杨肇,在晋朝担任荆州刺史。山涛著《启事》称杨肇有才能。杨肇的儿子杨潭,字道元,次子杨歆,字公嗣。杨潭的儿子杨彧,字长文,次子杨经,字仲武,皆参见《潘岳集》。

后来,孙权率领吴军,号称十万,前来攻打新城,征东将军满宠欲率领诸军救援。田豫谏言:“吴贼大举进攻,绝非为小利而来,欲攻打新城,以此作为诱饵,引诱我大军出战。应该听任吴军攻城,先挫伤其锐气,不要与其争锋。城坚不可摧,吴军一定会疲惫;乘其疲惫之际,然后反击,可大获全胜。如果吴贼看出我军的计划,必不敢再攻城,势将退走。如果我们进兵,正好落入敌军圈套。而且,大军出动,应当使敌军难以捉摸我军的动向,不应当墨守成规。”田豫上奏,陈述意见,明帝采纳。此时,吴军退走。后来,吴军再次袭扰,田豫抵御吴军,吴军退走。诸军夜晚惊扰,说:“吴军又来了!”田豫安卧不起,命令:“军中敢有乱动者,斩!”不久,军营恢复平静。

景初末年,明帝增加田豫食邑三百户,合并之前,共享有食邑五百户。正始初年,田豫持符节,改任护匈奴中郎将,兼振威将军,代理并州刺史。域外胡人久闻田豫的威名,相率前来贡献。并州保持安定,百姓安居。明帝征召田豫,拜为卫尉。田豫多次请求辞去职务,太傅司马懿认为田豫身体还好,上书明帝,不要准奏。田豫书信答复:“臣已经年过七十,而依然身居尊位,这就好像钟鸣漏尽,而夜行不止,可谓罪人。”遂坚称病重。明帝拜田豫为太中大夫,享受九卿俸禄。田豫享年八十二岁,病逝。嗣子田彭祖继承爵位。[872]

[872]《魏略》记载:田豫罢官,回到家乡,居住在魏县。恰逢汝南郡派遣健步前往征北将军处,深感田豫旧恩,前来拜望。田豫为其杀鸡炊黍,送健步至陌头,对健步讲:“我已经年老退休,还辛苦你来拜望。不能对你有任何帮助,奈何?”健步看到田豫家境贫寒,身体羸弱,不免心动,流涕而去,回去后,对故吏民谈起田豫的近况。汝南郡为田豫筹集物资,有绢帛数千匹,派人前来送予田豫,田豫一概不受。不久,田豫病逝,临终前,告诫妻子、儿子:“把我葬在西门豹祠庙旁。”妻子听了,有些为难,说:“西门豹是古代的神人,能葬在其祠庙旁吗?”田豫答:“西门豹所履行的善政,与我所做的一样,如果死而有灵,必会善待。”妻子只好听从。汝南郡人听闻田豫的死讯,莫不哀伤,为田豫绘出画像,还为田豫建立碑铭。

田豫为官清廉,居处俭朴,得到的赏赐,全部分发给将士。每当胡、狄馈送礼物,田豫都会造册,收藏在官府,从不带入家中;家里生活,异常贫乏,即使是异族人,对田豫的高风亮节,也都表示赞赏。[873]嘉平六年,齐王曹芳下诏,褒奖田豫,赐予其家属钱和谷物。详情记载在《徐邈传》。(www.xing528.com)

[873]《魏略》记载:鲜卑素利等多次来拜谒田豫,把牛马送予田豫;田豫转送官府。胡人认为,此前所送予田豫的东西过于显露,不如送金子。于是,怀中揣着金子三十斤,对田豫讲:“愿回避左右,我有话要讲。”田豫从之,胡人跪下道:“我见公贫乏,故前后送予公牛马,公辄转送官府,今悄悄带着这些金子送予公,可以作为家用。”田豫用袖子受之,答谢其厚意。胡人走后,田豫全部拿出来,向众人展示,说明情况。于是,齐王曹芳下诏,褒奖田豫:“在往昔,魏绛开怀,以容纳戎人的馈赠,今卿举袖,以受狄人的金子,朕甚为嘉赏。”曹芳赐予田豫绢五百匹。田豫得到这些赏赐,分出一半,收藏在小府,后来,胡人再来,把这一半送予胡人。

牵招,字子经,安平郡观津县人。十几岁时,牵招拜同县人乐隐为老师,接受学业。后来,乐隐在车骑将军何苗幕府担任长史,牵招跟随老师到京师,完成学业。此时正值京师动乱,何苗、乐隐遇害,牵招与乐隐的门生史路等不惧兵刃,收殓乐隐的尸体,送棺柩返回。路上遇到贼寇抢劫,史路等四散逃走。贼寇欲劈开棺木,取走钉子,牵招流着眼泪,请求贼寇不要这样做。贼寇受到感动,放过牵招而去,牵招由此而知名。

冀州牧袁绍任命牵招为将军幕府督军从事,兼领乌丸突骑校尉。袁绍的门客触犯法令,牵招先斩后奏,袁绍很惊讶牵招竟然如此胆大,没有怪罪。袁绍去世,牵招又侍奉袁绍的儿子袁尚。建安九年,曹操围困邺城。袁尚派遣牵招至上党督促军粮,还未返回,袁尚败走,逃往中山。当时,袁尚的表兄高幹担任并州刺史,牵招以并州东边有恒山之险,西边有大河之固,拥兵五万,北上可抵御强胡,劝高幹迎接袁尚,二人同心协力,静观天下变化。高幹缺少才能,暗中又想加害牵招。牵招听说后,从小路逃走,道路阻隔,不能再追随袁尚,遂向东投奔曹操。曹操兼领冀州牧,任命牵招为从事。

曹操将要讨伐袁谭,柳城乌丸欲出动骑兵帮助袁谭。曹操认为,牵招此前曾经率领乌丸轻骑兵,就派遣牵招到柳城。牵招到了柳城,正值乌丸峭王整顿军纪,派五千骑兵前去援助袁谭。又有辽东郡太守公孙康自称平州牧,派遣使者韩忠带着单于印绶,前来授予峭王。峭王大会乌丸诸君长,韩忠也在座。峭王问牵招:“在以往,袁公自称接受天子诏命,任命我为单于;而今曹公又说,应该重新禀报天子,任命我为真单于;辽东也送来印绶。如此,谁是真正的正统?”牵招答:“在以往,袁公秉承皇帝旨意,按照制度,可以拜授单于;中间袁绍有过失,天子诏命曹公代之,曹公说应当禀报天子,重新任命你为真单于,这是对的。至于辽东,不过是朝廷下面的郡,怎么能擅自拜授印绶?”韩忠问:“我辽东郡在渤海以东,拥兵百万,又有夫余、秽貊为我所用;当今之势,强者为雄,曹操又岂能自以为是?”牵招呵斥韩忠:“曹公秉承忠诚公允,辅佐天子,讨伐逆贼,怀柔降伏贼寇,平定四海,汝君臣顽劣不化,而今倚恃险阻,地域遥远,违背王命,欲擅自拜授印绶,侮慢神器,正当遭受屠戮,岂敢轻慢诋毁大人?”牵招按住韩忠的头,往地上撞击,欲拔刀斩杀韩忠。峭王大惊,光着脚抱住牵招,请求饶恕韩忠,左右人皆大惊失色。牵招返回座位,为峭王等阐释成败之效、祸福所归。大家离席,跪伏在地上,敬受敕令,峭王拒绝辽东使者,撤回救援袁谭的骑兵。

曹操在南皮县斩杀袁谭,任命牵招为军谋掾,参谋军事,牵招跟随曹操讨伐乌丸。大军进抵柳城,曹操拜牵招为护乌丸校尉。返回邺城,辽东郡送来袁尚的首级,曹操令悬挂在马市,牵招目睹旧主的首级,非常悲伤,在袁尚的头颅下设祭。曹操感念牵招有义气,举荐牵招为茂才。牵招跟随曹操平定汉中,曹操撤军,留下牵招为中护军。事情处理完毕,牵招返回邺城,受拜为平虏校尉,率领军队,都督青州、徐州属下诸郡的军事,牵招进攻东莱县贼寇,斩杀其首领,东部恢复平静。

曹丕接受汉室禅让,登上帝位,拜牵招为护鲜卑校尉,持符节,驻扎在昌平。当时,边民四散流亡,分布在山野,有些叛逃至鲜卑,有上千户。牵招广施恩信,招诱流民返回家乡。建义中郎将公孙集等率领部众前来归附,牵招安排他们返回本郡。又怀柔安抚鲜卑首领素利、弥加等,有十余万户,令他们与边塞互通贸易。

魏军欲大举征伐吴国,文帝召牵招返回,回到京师,正值大军撤回,文帝拜牵招为右中郎将,出任雁门郡太守。雁门郡地处边陲,虽然布置有瞭望哨警戒设施,胡人仍然袭扰不断。牵招既教老百姓打仗的阵法,又上表朝廷,免除乌丸五百余家租调赋税,令乌丸人准备鞍马,派出去侦察胡人。胡虏每次侵犯边塞,牵招即率兵迎击,击退来敌,于是,边地吏民胆气日壮,荒野无虞。牵招又采用离间计,使胡虏间相互猜疑。鲜卑首领步度根、泄归泥等与轲比能有矛盾,率领部落三万余家来到雁门郡边塞,愿意归附。牵招敕令他们返回进攻轲比能,杀了轲比能的弟弟苴罗侯,和反叛的乌丸归义侯王同、王寄等,也结下怨仇。于是,牵招亲自出兵,率领泄归泥等,在云中故郡讨伐轲比能,大破敌寇。牵招招抚河西鲜卑附头等十余万家,修缮陉岭以北原上馆城,设置驻军,镇守内外鲜卑,夷虏无论大小,莫不归心向附,叛逃的诸乌丸部落,即使亲戚,也不敢藏匿,悉数收捕送来。于是,无论野外、边郡内外,不再有警讯,贼寇息业,恢复平静。牵招挑选有才识者,送到京师太学受业,返回后,再教授学生,数年间,庠序学校建立很多。郡府治所设在广武县,井水咸苦,民众要推车挑担,到很远的地方汲取河水,往返七里地。牵招测量地势,因山陵适宜处,凿开水源、修通渠道,引水流入城内,民众从中获益。

明帝即位,赐牵招爵关内侯。太和二年,护乌丸校尉田豫出塞,被轲比能围困在原马邑城,田豫移书向牵招求救。牵招当即整顿兵马,欲前去救援田豫。并州刺史按照旧例,禁止牵招出郡界前去救援,牵招拿出朝廷的符节,坚持救援,不拘泥于旧例限制。牵招上表,同时前往救援。牵招派骑兵,向田豫驰报军情,分析形势,言明将率领军队指向西北,直取胡虏巢穴,然后向东行进,会合消灭胡虏。檄书已到,田豫军跃跃欲试。牵招又将一份文书,故意丢弃在胡虏必经之路,胡虏恐惧,各自逃归巢穴。牵招军进抵原平城,鲜卑四散奔逃。轲比能率领大批骑兵前来,进抵原平州塞北。牵招秘密行军,堵截轲比能,大获全胜。牵招认为,蜀国诸葛亮多次出兵进犯,而轲比能又十分狡猾,双方能相互勾结,上表朝廷应早做防备,朝臣廷议时认为,双方距离遥远,不大相信。恰逢诸葛亮出兵祁山,果然派遣使者,前来联络轲比能。轲比能进抵原北地郡石城,与诸葛亮首尾相望。明帝下诏,召回牵招,诏令牵招乘机讨伐。当时,轲比能已经返回漠南,牵招与刺史毕轨商议:“胡虏迁徙无常。如果劳师远征,则军队行动迟缓,难以追上。如果我军偷偷袭击,则山溪艰险,转运粮食、物资困难,难以达成秘密行动。可派兵守卫新兴、雁门二座军营,出兵驻扎在陉北,对外可以镇抚鲜卑,对内令驻扎的士兵屯田,储备粮食、物资,待到秋冬战马膘肥时,州郡合兵一处,乘势讨伐鲜卑,必定能大获全胜。”还未来得及布置,牵招病逝。牵招在雁门郡十二年,威风远播。其治理过的地方,民众赞扬,仅次于田豫,百姓追思牵招。渔阳郡人傅容在雁门郡也有政绩,牵招之后,在辽东建立功绩。

牵招的嗣子牵嘉继承爵位。次子牵弘,担任将军,勇猛无畏,有牵招遗风,担任陇西郡太守,跟随邓艾征伐蜀国有功,咸熙年间,担任振威护军。牵嘉与晋朝司徒李胤是同一个母亲,去世较早。[874]

[874]《晋书》记载:牵弘后来担任扬州、凉州刺史,以勇猛果敢死于边郡战事。牵嘉的儿子牵秀,字成叔。

荀绰著《冀州记》记载:牵秀有隽才,性格豪爽、任侠,有才气,弱冠时,有美名。太康年间,牵秀被卫瓘、崔洪、石崇等提携,从新安县令、博士升任司空府从事中郎。与晋武帝的舅舅黄门侍郎王恺相互间轻侮。王恺暗示司隶校尉荀恺,让中都官诬陷并弹劾牵秀,夜晚在路上搭载高平国守士田兴的妻子。牵秀随即上表,申诉被诬陷缘由,并揭露王恺的丑行,文辞激烈。当时,朝臣虽有多人证明,牵秀的名誉仍由此而受到损伤。后来,张华奏请,让牵秀担任幕府长史,稍后改任尚书。河间王任命牵秀为平北将军,授予符节,在冯翊,牵秀遇害。世人欣赏牵秀写的辞赋,为其过早去世感到惋惜。

郭淮,字伯济,太原郡阳曲县人。[875]建安年间,郭淮被举荐为孝廉,担任平原郡府丞。曹丕担任五官中郎将,召郭淮,任命为门下贼曹,改任丞相府兵曹议令史,郭淮跟随曹操征伐汉中。曹操返回,留下征西将军夏侯渊抵御刘备,以郭淮为夏侯渊将军幕府司马。夏侯渊与刘备大战,郭淮当时有病,没有出战。夏侯渊遇害,军中恐慌,郭淮收集散兵,推举荡寇将军张郃为军中主帅,诸营士兵安定下来。第二天,刘备欲渡过汉水进攻魏军。诸将计议,寡不敌众,刘备容易乘胜进攻,欲背靠汉水列阵以抗拒刘备。郭淮说:“这是向敌人示弱,不足以挫败敌人,非胜算也。不如远离汉水设阵,引诱敌军来攻我,待敌军半渡,而后我军出击,刘备可破。”于是,布置战阵,刘备心疑不敢渡河,郭淮等坚守营垒,显示并无撤退之意。郭淮将敌情奏闻曹操,曹操表示赞许,授予郭淮符节,再次任命郭淮为司马。曹丕即魏王位,赐郭淮爵关内侯,改任镇西将军幕府长史,代领征羌护军职事,掩护左将军张郃、冠军将军杨秋讨伐山贼郑甘、卢水反叛的胡人,逐一平定。关中开始安定,民众恢复生产。

[875]《郭氏家谱》记载:郭淮的祖父郭全,曾担任大司农;父亲郭缊,曾担任雁门郡太守。

黄初元年,郭淮奉使命祝贺曹丕接受汉室禅让,登上帝位,在前往京师的途中患病,因为路途较远,在途中稽留。及至群臣欢宴聚会,文帝正言厉色,指责郭淮:“在古时,大禹在涂山大会诸侯,防风氏最后来到,被大禹诛杀。而今,普天同庆,而卿到得最迟,该作何解释?”郭淮回答:“臣听说,五帝以德教化臣民,夏后氏政治衰败,用刑法治理百姓。今天臣遇上唐尧、虞舜之盛世,由此知道,臣可以免除防风氏被杀之命运。”文帝听了,很高兴,擢拔郭淮为代理雍州刺史,封为射阳亭侯。五年后,文帝正式任命郭淮为雍州刺史。安定郡羌人首领辟蹏(tí)反叛,郭淮率领军队镇压,辟蹏投降。每当有羌胡来降,郭淮都会派人先了解其亲属关系,男女有多少,年龄长幼;及至接见,对他们的情况已经做到胸中有数,询问非常详细,堪称神明。

太和二年,蜀国丞相诸葛亮出兵祁山,派遣将军马谡率军进抵街亭,高详驻扎在柳城。张郃进攻马谡,郭淮进攻高详,逐一攻破。郭淮又在枹罕打败陇西羌人首领唐蹏,明帝诏令郭淮兼领建威将军。太和五年,蜀军出兵卤城。当时,陇西缺乏粮食,朝臣在廷议时,欲从关中调运粮食,郭淮以恩威并施,抚恤羌胡,令其每家献出粮食,以此平衡粮价,满足军粮供应,郭淮改任扬武将军。青龙二年,诸葛亮出兵斜谷,率领蜀军在兰坑屯田。当时,司马懿驻扎在渭南,郭淮预测诸葛亮一定会争夺北原,应该向北原增兵,朝臣在廷议时,多认为不可能。郭淮讲:“如果诸葛亮渡过渭水,登上北原,既而连兵北山,隔断陇山道路,动摇汉民、夷众,此绝非国家之利。”司马懿同意郭淮的看法,郭淮遂把军队驻扎在北原。壕沟堡垒还未建成,蜀军已经进抵北原,郭淮迎击蜀军。此后数日,诸葛亮大军西行,诸将皆以为诸葛亮欲攻打西围,郭淮独认为这是诸葛亮布置疑兵,欲使魏军重心放在西边,而后攻打阳遂。当天夜晚,诸葛亮果然攻打阳遂,魏军已有准备,蜀军未能得逞。

正始元年,蜀国将军姜维出兵陇西。郭淮进军迎敌,追赶蜀军至彊中,姜维撤军,郭淮随后讨伐迷当羌等,安抚怀柔羌氐三千余帐落,令其向关中迁徙。郭淮升任左将军。凉州休屠胡人梁元碧等,率领胡人部落二千余家,归附雍州刺史。郭淮奏请朝廷,将休屠胡人安置在安定郡高平县,可以作为御敌屏障,此后,朝廷设置西州都尉。郭淮改任前将军,继续兼领雍州刺史。

正始五年,夏侯玄讨伐蜀国,郭淮都督诸军,担任前锋。郭淮暗自忖度形势对魏军不利,遂撤军退出,故没有受太大损失。返回后,齐王曹芳授予郭淮符节。正始八年,陇西郡、南安郡、金城郡、西平郡诸羌饿何、烧戈、伐同、蛾遮塞等相互勾结,起兵叛乱,围攻城邑,南下招引蜀军,凉州著名胡人治无戴再次反叛,响应叛羌。讨蜀护军夏侯霸率领诸军驻扎在为翅。郭淮军进抵狄道,大家都认为应该先平定枹罕,这样,对内可以惩治叛羌,对外可以挫败贼寇邪谋。郭淮判断,姜维一定会来攻打夏侯霸,遂率军进入沨中,转而南下接应夏侯霸。姜维果然攻打为翅,恰逢郭淮率领大军赶到,姜维撤退。郭淮进而讨伐叛羌,斩杀饿何、烧戈,投降归服者有万余帐落。正始九年,叛羌蛾遮塞等驻扎在河关、白土故城,依据黄河天险,抗拒魏国大军。郭淮移兵至黄河上游,暗中从下游渡过黄河,占据白土城,进攻叛羌,大败贼寇。叛羌首领治无戴围攻武威,家属留在西海郡。郭淮进军直扑西海,欲袭击羌人家属及后勤辎重,恰好治无戴返回,在龙夷之北,双方大战,郭淮大败贼寇。令居县叛羌驻守石头山以西,正好挡住大道,阻断了朝廷使者往来。郭淮回军路过时,讨伐叛羌,大破贼寇。姜维从石营出兵,经过强川,西迎治无戴,留下阴平郡太守廖化在成重山筑城,收拢战败的叛羌。郭淮欲分兵攻打。诸将认为,姜维西边与强胡相邻,廖化又据险而守,魏军分兵,兼顾两头,必定削弱兵势,进不能制服姜维,退不能攻取廖化,此计不妥,不如合兵一处,攻打西边,及至胡人、蜀军还未连接,断绝其联系,此乃攻伐交战之兵。郭淮解释:“我军去攻打廖化,出其不意,姜维一定会狼顾其后方。在姜维率军赶来之前,我军一定能打败廖化,而且迫使姜维疲于奔命。我军不必远征西边,蜀军与胡人的勾结,就会分离,此一举可以获得两全之功。”于是,郭淮派遣夏侯霸等在沓中追击姜维,郭淮亲自率领诸军进攻廖化等。姜维果然率领蜀军前来驰援廖化,正如郭淮所料,蜀军大败。郭淮晋升爵位为都乡侯。

嘉平元年,郭淮升任征西将军,都督雍州、凉州军事。这一年,郭淮与雍州刺史陈泰商议,在翅上逼降蜀军牙门将句安等人。嘉平二年,齐王曹芳下诏:“此前汉川之役,我军几乎全军覆没。郭淮临危不乱,挽救危局,其功绩已经记录在皇家档案。在萧关以西三十余年,郭淮对外征伐寇虏,对内安绥汉民、夷人。近年来,郭淮打败廖化,擒获句安,功绩卓著,朕甚为嘉赏。今拜郭淮为车骑将军、礼仪与三司相同,持符节,仍然都督雍州、凉州军事。”齐王曹芳晋升郭淮爵位为阳曲侯,享有食邑二千七百八十户,划出三百户,封郭淮的一个儿子为亭侯。[876]正元二年,郭淮去世,追赠大将军印绶,谥号为贞侯。嗣子郭统继承爵位。郭统官至荆州刺史,去世,嗣子郭正继位。咸熙年间,建立五等爵位,以郭淮在前朝的功勋,改封郭正为汾阳子爵。[877]

[876]《世语》记载:郭淮的妻子,是王凌的妹妹。王凌被杀,妹妹应该连坐,御史前来收捕。督将及羌胡首领数千人叩头,请郭淮上表留下妻子,郭淮没有听从。妻子上路,大家莫不流涕,人人扼腕叹息,欲劫夺郭淮的妻子。郭淮的五个儿子叩头流血,请求郭淮,郭淮不忍目视,命令左右追回妻子。于是,追赶者有数千骑,数日而回。郭淮写信给司马懿:“五个儿子哀伤母亲将要被杀,不顾惜自身,救回母亲;如果没有母亲,就没有这五个儿子;没有这五个儿子,也就没有郭淮。郭淮命令儿子追回母亲,如果违反王法,郭淮应当伏罪,觐展在近。”看了书信,司马懿予以宽宥。

[877]《晋诸公赞》记载:郭淮的弟弟郭配,字仲南,享有盛名,官至城阳郡太守。裴秀、贾充皆愿意以郭配为女婿。儿子郭展,字泰舒,有器量、才干,历任职务,皆有政绩,在太仆任上去世。次弟郭豫,字泰宁,曾担任相国参军,也享有盛名,早逝。郭豫的女儿嫁给王衍。郭配的另一个弟弟郭镇,字季南,曾担任谒者仆射。郭镇的儿子郭奕,字泰业。《山涛启事》称郭奕为人简约,有雅量,历任雍州刺史、尚书。

陈寿评论如下:满宠立下志向,为人刚毅,勇而有谋。田豫为官清廉,足智多谋,思路清晰。牵招秉持节义,壮怀激烈,功勋卓著。郭淮善于用谋,精到周详,扬名于凉州、雍州。然而,田豫官职仅限于州刺史,牵招始终担任郡守,都没有充分发挥其才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