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皇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卞皇后生文皇帝曹丕、任城威王曹彰、陈思王曹植、萧怀王曹熊,刘夫人生丰愍王曹昂、相殇王曹铄,环夫人生邓哀王曹冲、彭城王曹据、燕王曹宇,杜夫人生沛穆王曹林、中山恭王曹衮,秦夫人生济阳怀王曹玹、陈留恭王曹峻,尹夫人生范阳闵王曹矩,王昭仪生赵王曹幹,孙姬生临邑殇公子曹上、楚王曹彪、刚殇公子曹勤,李姬生谷城殇公子曹乘、郿戴公子曹整、灵殇公子曹京,周姬生樊安公曹均,刘姬生广宗殇公子曹棘,宋姬生东平灵王曹徽,赵姬生乐陵王曹茂。
丰愍王曹昂,字子修。二十岁时,被举荐为孝廉,跟随曹操南征,被张绣偷袭,在战场上杀害。没有子嗣。黄初二年,文帝追赐曹昂谥号为丰悼公。黄初三年,文帝把樊安公曹均的儿子曹琬过继给曹昂为后嗣,奉祀祠庙,受封为中都公,同年改封为长子公。黄初五年,文帝追赐曹昂谥号为丰悼王。太和三年,明帝改赐曹昂谥号为愍王。嘉平六年,曹琬继承曹昂的爵位,被立为丰王。正元、景元年间,增加食邑,合并之前,曹琬共享有食邑二千七百户,去世后,谥号为恭王。嗣子曹廉继承爵位。
相殇王曹铄,很早去世,太和三年,明帝追赐曹铄谥号为殇王。青龙元年,曹铄的嗣子愍王曹潜继承爵位,当年去世。第二年,嗣子怀王曹偃继位,享受食邑二千五百户,青龙四年,曹偃去世。没有子嗣,撤销封国。正元二年,皇帝曹髦把乐陵王曹茂的儿子阳都乡公曹竦过继给曹铄为后嗣,奉祀祠庙。
邓哀王曹冲,字仓舒。年少时,曹冲即显得异常聪慧,五六岁时,曹冲的聪明超过常人,有成年人的才智。当时,孙权送来一头大象,曹操很想知道大象的重量,询问臣下,无人能够回答。曹冲讲:“让大象站在一艘大船上,在船旁刻出吃水线,再换上其他物体称重,就可以知道大象的重量。”曹操听罢,大喜,遂按照曹冲的建议称象。当时,国事、军事繁多,曹操用刑严厉。曹操的一副马鞍放在库房,被老鼠啃啮,库房吏担心闯下大祸,必死无疑,商议后,欲反绑双手,向曹操请罪,又担心不能获得赦免。曹冲说:“再等三日,你们再去自首请罪。”曹冲用刀刺穿单衣,好似老鼠啃啮状,曹冲佯装很懊丧的样子,面带愁容,去见曹操。曹操问曹冲为何愁眉不展,曹冲答:“世人皆以为老鼠啃啮衣服,其主人不祥。今天,我的衣服被老鼠啃啮,所以忧惧。”曹操说:“这都是胡说八道的话,不必忧惧。”过了一会儿,库房吏来报告,说马鞍被老鼠啃啮,曹操笑道:“小儿的衣服在身边,还被老鼠啃啮,更何况马鞍挂在柱子上?”并没有责怪。曹冲为人仁爱,善于权变,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凡王府有人犯罪,应该被处以重刑,经过曹冲指点,都能够得到赦免,前后有数十人。[746]曹操多次面对群臣称赞曹冲,甚至有传位与曹冲的想法。建安十三年,曹冲十三岁,患上重病,曹操亲自为曹冲祈福禳灾。及至曹冲病逝,曹操很难过。曹丕宽慰曹操,曹操说:“这是我的不幸,却是你等的大幸。”[747]说罢,流下眼泪。曹操为曹冲聘娶甄氏去世的女儿,与曹冲合葬,赐予骑都尉印绶,过继宛侯曹据的儿子曹琮,作为曹冲的后嗣,奉祀祠庙。建安二十二年,封曹琮为邓侯。黄初二年,文帝追赠曹冲谥号为邓哀侯,晋升爵位为公。 [748]黄初三年,文帝晋升曹琮的爵位,改封为冠军公。黄初四年,改封为己氏公。太和五年,明帝追赐曹冲谥号为邓哀王。景初元年,曹琮到尚方署制作禁物,因此而获罪,被削去食邑三百户,贬低爵位为都乡侯。景初三年,重新晋升为己氏公。正始七年,皇帝曹芳改封曹琮为平阳公。景初、正元、景元年间,连续增加食邑,合并之前,共享有食邑一千九百户。
[746]《魏书》记载:曹冲每当发现有人该受刑,都会了解其犯罪缘由,是否冤枉,而加以权变。如果曹冲发现某位吏卒勤劳,因为过失而犯罪,曹冲常向太祖解释,予以宽宥。曹冲心思缜密,有仁爱之心,似天性使然,曹冲容貌俊美,有别于同龄孩子,特别受到曹操的喜爱。
裴松之以“容貌俊美”之言,分为三类,这里所叙述,属于一类。
[747]孙盛曰:春秋之义,立嫡以长不以贤。曹冲即使未病逝,也不宜立为继嗣,况其病逝,而曹公发斯言?《诗经》云:“无易由言。”魏武帝不应该讲这样的话。
[748]《魏书》记载:文帝策书:“唯黄初二年八月丙午,皇帝曰:咨尔邓哀侯曹冲,昔日皇天钟美于尔躬,俾聪哲之才,成于弱年。应当永享显祚,克成厥终。如何不禄,早逝夭折!朕继承帝位,享有四海,并建亲亲,以藩王室,唯尔不逮斯荣,且葬礼未备。追悼之怀,怆然伤怀。今迁葬于高陵,派使者持符节,兼谒者仆射,郎中陈承,追赐谥号为邓公,祠以太牢礼。魂魄有灵,休兹殊荣。呜呼哀哉!”
《魏略》记载:文帝常说:“家兄被举荐为孝廉,自当其分。若使仓舒在,我不会登上帝位。”
彭城王曹据,建安十六年受封为范阳侯。建安二十二年,改封为宛侯。黄初二年,明帝晋升曹据爵位为公。黄初三年,明帝改封曹据为章陵王,同年又改封为义阳王。文帝以南方潮湿,又因为环太妃是彭城人,改封曹据为彭城王,又改封为济阴王。黄初五年,明帝下诏:“先王封建国家,随时间而改变制度。汉高祖增加秦国设置的郡,到了东汉光武帝,因为战争影响,天下人口减少很多,又将郡县合并。今天看来,郡县的数目还赶不上那时候。分封诸王,皆封为县王。”据此,改封曹据在定陶县。太和六年,明帝改封诸侯王,将郡改为国,封曹据为彭城王。景初元年,曹据私自派人到宫中尚方署制作禁物,被削去食邑二千户。[749]景初三年,明帝恢复曹据被削去的食邑。正元、景元年间,连续增加食邑,合并之前,曹据共享有四千六百户。
[749]《魏书》记载:明帝玺书:“制诏书予彭城王:有关官员上奏,大王派遣司马董和,带着珠玉到京师的尚方署,制作很多禁物,与尚方署工官勾结,出入近署,奢侈超过制度,违背禁令,应该对大王绳之以法。朕想到惩治大王,内心不安。大王以懿亲之重,处于藩辅之位,每天典籍摆在面前,诵读不断。加上大王平素雅静,谨奉修养,恭肃敬慎,务在蹈道,孜孜不衰,怎么会忘记率意正身,坚持始终呢?若看作是小瑕疵,或谬于认真之人,大王忽视,没有想到这些犯下过失。《尚书》曰:‘唯圣罔念作狂,唯狂克念作圣。’古人垂诰,乃至于此,故君子修心养德,无论何时,都不能放松。大王要经常想到,终生积德行善,则德行才能昭显;能明白这些道理,就会茅塞顿开,心绪平静;人要谨言慎行,作为修身之本,德行才会俱备:有此三者,愿大王勉之。今天已经下诏有关官员,宽宥大王,削去食邑二千户,以昭示八柄与夺之法。在往昔,伏羲氏、文王制作《易经》,特别强调知错能改,仲尼谈论德行,有过则改。大王要痛改前非,懂得德义,率意无怠。”
燕王曹宇,字彭祖。建安十六年,被封为都乡侯。建安二十二年,改封为鲁阳侯。黄初二年,文帝晋升曹宇爵位为公爵。黄初三年,文帝晋升曹宇爵位为下邳王。黄初五年,文帝改封曹宇在单父县。太和六年,明帝改封曹宇为燕王。年少时,明帝与曹宇的关系很好,常在一起游玩,很喜欢曹宇。及至明帝即位,赏赐曹宇,超过其他诸侯王。青龙三年,明帝召曹宇到京师来朝觐。景初元年,明帝让曹宇返回邺城。景初二年夏天,明帝再次召曹宇到京师朝觐。当年冬天十二月,明帝患上重病,拜曹宇为大将军,向曹宇托付后事。曹宇接受大将军职务四日,坚决辞让;明帝改变主意,免去曹宇的大将军职务。景初三年夏天,曹宇返回邺城。景初、正元、景元年间,连续增加食邑,合并之前,曹宇共享有食邑五千五百户。常道乡公曹奂是曹宇的儿子,进入宫中,成为明帝的继嗣。
沛穆王曹林,建安十六年受封为饶阳侯。建安二十二年,改封在谯县。黄初二年,文帝晋升曹林爵位为公爵。黄初三年,文帝晋升曹林爵位为谯王。黄初五年,文帝改封曹林在谯县。黄初七年,文帝改封曹林在-城。太和六年,明帝改封曹林为沛王。景初、正元、景元年间,增加食邑,合并之前,曹林共享有食邑四千七百户。曹林去世,嗣子曹纬继承爵位。[750]
[750]按《嵇氏家谱》记载:嵇康的妻子,是曹林儿子的女儿。
中山恭王曹衮,建安二十一年受封为平乡侯。年少时,曹衮好学,十几岁就能写文章。每当曹衮读书,文学官员及左右侍从常担心曹衮过于用功,耗费精力,以至于生病,多次劝谏曹衮,然而,读书是曹衮最喜欢的事情,不愿意停下来。建安二十二年,曹操改封曹衮为东乡侯,同年又改封为酂侯。黄初二年,文帝晋升曹林爵位为公爵,官属向曹衮道贺,曹衮答:“我生于深宫之中,不懂得稼穑艰难,只知道骄奢淫逸,常犯有过失。诸贤士向孤道贺,应该多帮助孤弥补过错。”每当兄弟们玩乐,曹衮常坐在一旁,独自静思,默想经典。文学官员及辅相商议:“我们接受陛下诏命辅导曹公,发现过错,应该启奏陛下,发现善行,同样要奏报陛下,不应该藏匿曹公的美德。”遂共同上表,称颂曹衮爱读书。曹衮听说后,大惊失色,责备文学官员:“修身养心,这是人的自律行为,诸君奏报陛下,岂不是无端增加了孤的负累!而且,孤真的有善行,何患陛下不知道,你们这样遽然奏报,绝非对孤有好处。”曹衮就是这样谨言慎行。黄初三年,文帝封曹衮为北海王。当年,有黄龙在邺城西边的漳水出现,曹衮上书称颂。文帝下诏赐予黄金十斤,诏曰:“在往昔,唐叔馈送嘉禾,东平王向汉明帝献上颂辞,作为骨肉至亲,赞颂嘉祥之意,以此彰显懿德。北海王曹衮精研三坟五典,体会典籍精髓,所写文章,文辞典雅,朕甚嘉赏之。北海王为人谨慎,克明修德,望坚持始终。”黄初四年,文帝改封曹衮为赞王。黄初七年,文帝改封曹衮在濮阳。太和二年,曹衮回到藩国就位,曹衮崇尚俭朴,诸事简约,敕令宫中妃妾纺绩织纴,作为宫中常事,宫中妃妾以此为乐。太和五年冬天,曹衮入京朝觐明帝。太和六年,明帝改封曹衮在中山国。
当初,曹衮来到京师朝觐,触犯禁令。青龙元年,有关官员弹劾曹衮。明帝下诏:“中山王一向谨慎,为人恭敬,偶然疏忽,犯了禁令,按照皇室宗亲犯罪之法典,予以宽宥。”有关官员坚持要弹劾。明帝下诏,削去曹衮两个县,食邑有七百五十户。[751]曹衮忧惧,越发告诫王宫官属要谨慎小心。明帝颇为欣赏,青龙二年,明帝恢复被削去的两个县食邑。青龙三年秋天,曹衮患病,明帝下诏,派遣太医前去诊病,殿中侍从、虎贲勇士带着明帝的手诏,赐予曹衮珍馐美味,明帝又派遣太妃、沛王曹林一起去探视病情。曹衮因为有病,精神困倦,敕令宫中官属:“孤寡德忝宠,大命将尽。孤平生好俭,圣朝著明,有丧葬规制,作为天下大法。孤气绝之日,从殡殓到下葬,务必谨奉诏书。在往昔,卫国大夫蘧瑗葬在濮阳,孤望见其坟墓,常想着能继承其遗风,愿托贤者之灵,埋葬孤的遗体,孤的坟茔,要葬在附近。按照礼制:男子不应该死在妇人手中。抓紧时间,为孤建造东堂。”东堂建成,曹衮起名字叫“遂志之堂”,曹衮抱病住在东堂,对长子讲:“你还年幼,没有听说过义方,过早成为封国的君主,但知享乐,不知生活艰难,很容易因骄奢而犯下罪过。平时结交大臣,务必以礼相待。即使不是大臣,遇到老者,也要奉礼答拜。侍奉兄长以敬,存恤弟弟以慈;兄弟有不良的行为,应当促膝交谈,耐心劝导。劝导不听,则流涕告谕;告谕不改,再告诉母亲。如果仍然不改,则应当奏闻皇上,并辞让国土。与其守宠罹祸,不如贫贱全身。这也是就犯大的罪恶而言,至于微小过失,适当予以掩饰。嗟尔小子,注重修养自身,谨以忠贞侍奉圣朝,以孝敬侍奉太妃。在闺闱之内,谨奉太妃之敕令;在王宫之外,受教于沛王。切勿怠惰其心,以此告慰亡灵。”当年,曹衮去世。明帝诏令沛王曹林留下,直至丧礼完毕,明帝又派大鸿胪持符节,典护丧事,派宗正吊唁,赐予丰厚的丧葬费。曹衮生前写作的文章,有二万余言,才学不及陈思王曹植,曹衮常喜欢与曹植相比。嗣子曹孚继承爵位,景初、正元、景元年间,增加食邑,合并之前,共享有三千四百户。
[751]《魏书》记载:明帝玺书:“制诏书予中山王:有关官员启奏,大王此前来京师朝觐,犯了交通官员的禁令。朕唯亲亲之恩,按下官员弹劾奏章。然而法律为天下人所共有,不能偏废。今削去大王两个县食邑,七百五十户。克己复礼,圣人称仁,朝过夕改,君子赞颂。大王须有所警戒,不二次犯错,以免愧疚。”
济阳怀王曹玹,建安十六年受封为西乡侯。曹玹早逝,没有子嗣。建安二十年,曹操把沛王曹林的儿子曹赞过继给曹玹,继承封爵和食邑。曹赞也早逝,没有子嗣。文帝又把曹赞的弟弟曹壹过继给曹玹为后嗣。黄初二年,改封曹壹为济阳侯。黄初四年,文帝晋升曹壹爵位为公爵。太和四年,明帝追赐曹玹谥号为怀公。太和六年,加赐谥号为怀王,追赠曹赞谥号为西乡哀侯。曹壹去世,谥号为悼公。嗣子曹恒继承爵位。景初、正元、景元多次增加食邑,合并之前,曹恒共享有食邑一千九百户。
陈留恭王曹峻,字子安,建安二十一年受封为郿侯。建安二十二年,改封在襄邑。黄初二年,文帝晋升曹峻爵位为公爵。黄初三年,文帝封曹竣为陈留王。黄初五年,文帝改封曹峻在襄邑县。太和六年,明帝改封曹峻在陈留郡。甘露四年,曹峻去世。嗣子曹澳继承爵位。景初、正元、景元年间,连续增加食邑,合并之前,曹澳共享有食邑四千七百户。
范阳闵王曹矩,很早去世,没有子嗣。建安二十二年,曹操把樊安公曹均的儿子曹敏过继给曹矩为后嗣,曹敏受封为临晋侯。黄初三年,文帝追赐曹矩谥号为范阳闵公。黄初五年,文帝改封曹敏为范阳王。黄初七年,改封曹敏在句阳县。太和六年,明帝追赐曹矩谥号为范阳闵王,改封曹敏为琅琊王。景初、正元、景元年间,连续增加食邑,合并之前,曹敏共享有食邑三千四百户。曹敏去世,谥号为原王。嗣子曹焜继承爵位。
赵王曹幹,建安二十年受封为高平亭侯。建安二十二年,曹操改封曹幹为赖亭侯,同年又改封为弘农侯。黄初二年,文帝晋升曹幹爵位为燕公。[752]黄初三年,文帝封曹幹为河间王。黄初五年,文帝改封曹幹在乐城县,黄初七年,又改封在钜鹿郡。太和六年,明帝改封曹幹为赵王。曹幹的母亲得宠于曹操。及至曹丕被确立为太子,曹幹的母亲出了很大力。文帝临驾崩前,留下遗诏,关爱曹幹,因此,明帝对曹幹特别爱护。青龙二年,曹幹违背禁令,私通宾客,被有关官员弹劾,明帝赐曹幹玺书,告诫曹幹:“《易经》讲‘开国承家,小人勿用’,《诗经》有‘大车唯尘’之告诫。自从太祖受命于天,创立基业,目睹乱世之源,明鉴存亡之理,当初,在封建诸侯时,特别予以告诫,要以恭敬、谨慎处世,关爱以至言,辅助以贤士,常称颂马援对侄子的告诫,重视诸侯王结交宾客的禁令,明令不准滥交宾客,与邪恶治罪相同。太祖并非轻视骨肉,确实是希望子孙不要犯无妄之罪,受到惩治,封国士民也不会因为此事悔恨不已。高祖即位,恭敬谨慎,日理万机,再次申明法令,诸侯不得随意进京朝觐。朕深感诗人吟诵《诗经·常棣》之作,崇尚《采菽》之义,也曾经颁发诏文:‘有皇帝诏书,诸王才能进京朝觐。’故以此诏命,允许诸王行朝聘之礼。楚王、中山王犯私自交往禁令,赵宗、戴捷违背法令,伏罪被杀。近来,东平王又让王宫属官殴打寿张县吏,有关官员弹劾,朕削去东平王部分食邑。而今,有关官员以曹纂、王乔等借着九族相会之机,在诸侯王宫聚会,绝非其时,违背禁令。朕想到诸侯王年龄幼小,有恭顺之素质,加上受到先帝垂顾之命,欲尊崇帝王之恩,延续后嗣,况且,事情发生在大王身上?人们常讲:人非圣人,孰能无过?故下诏有关官员,宽宥大王。古人有言:‘能在无人之处,做到谨言慎行,在无人听到时,有恐惧之心,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要学会慎独。’叔父重视学习先圣典籍,谨奉先帝遗命,战战兢兢,谨奉爵位,称朕意焉。”景初、正元、景元年间,连续增加食邑,合并之前,曹幹共享有食邑五千户。
[752]《魏略》记载:曹幹又名曹良。曹良本来是陈妾的儿子,曹良生下来,陈氏去世,曹操令王夫人抚养。曹良五岁,曹操患上重病,遗诏嘱咐太子:“此儿三岁丧母,五岁丧父,托付给你了。”曹丕因此特别照顾曹良,超过其他兄弟。曹良年少,常呼文帝为阿翁,文帝对曹良讲:“我是你的哥哥。”文帝哀怜曹良年幼无知,每次这样喊,常为之流涕。
裴松之按:如果传位,以母亲贵贱为排序,不以兄弟的年龄,楚王曹彪年龄虽大,传位在曹幹之后。按照《朱建平传》记载,曹彪大曹幹二十岁。
临邑殇公曹上,很早去世。太和五年,明帝追赐曹上谥号为殇。没有子嗣。
楚王曹彪,字朱虎。建安二十一年,曹彪受封为寿春侯。黄初二年,文帝晋升曹彪爵位为汝阳公。黄初三年,文帝封曹彪为弋阳王,同年改封曹彪为吴王。黄初五年,文帝改封曹彪在寿春县。黄初七年,文帝改封曹彪为白马王。太和五年冬天,曹彪到京师朝觐。太和六年,明帝改封曹彪为楚王。当初,曹彪来到京师朝觐,犯了禁令,青龙元年,被有关官员弹劾,明帝下诏,削去曹彪三个县,食邑一千五百户。青龙二年,大赦天下,明帝恢复曹彪被削去的县邑。景初三年,增加曹彪食邑五百户,合并之前,曹彪共享有三千户。嘉平元年,兖州刺史令狐愚与太尉王凌共谋,迎接曹彪在许昌建都。详情记载在《王凌传》。皇帝曹芳派遣太傅及侍御史到封国调查此案,收捕罪犯及受到牵连者。廷尉奏请皇帝曹芳,召曹彪到京师治罪。皇帝曹芳按照西汉惩治燕王刘旦的旧例,派使者大鸿胪兼廷尉,持符节,赐予曹彪玺书,严厉谴责,令曹彪自尽。[753]曹彪自杀。王宫嫔妃及诸王子被贬为庶人,迁至平原郡。曹彪的王宫官属及监国谒者知情不报,没有尽到辅佐之义,全部被杀。撤销封国,改为淮南郡。正元元年,曹髦下诏:“原楚王曹彪,背国附奸,身死嗣替,虽然自取其咎,朕甚哀悯焉。含垢藏疾,是古人称颂的亲亲之道,封曹彪的世子曹嘉为常山真定王。”景元元年,增加食邑,合并之前,曹嘉共享有食邑二千五百户。[754](www.xing528.com)
[753]孔衍著《汉魏春秋》记载:明帝玺书:“先王行赏不遗仇雠,行戮不违亲戚,此乃至公之义。故周公流涕,判决二位兄弟有罪,孝武伤怀,判决昭平之狱,此乃古今常典。大王,皇室之至亲,作为藩臣在外,不能祗奉王法,表率宗室,谋于奸邪,与太尉王凌、兖州刺史令狐愚构通谋逆,图谋社稷,有悖逆之心,无忠孝之意。宗庙有灵,大王有何面目去见先帝?朕深表哀痛,大王自陷罪网,既得王情,深用怃然。有关官员弹劾大王,应该送大理寺治罪,朕唯宗室获罪,甸师之义,不忍把大王在市场上行刑,派使者赐大王诏书。大王自作孽,并非因为其他,燕剌王刘旦之事,宜足以观。王其自图之!”
[754]裴松之按:曹嘉入晋,受封为高邑公。元康年间,与石崇一起,担任国子监博士。后来,曹嘉又担任东莞郡太守,石崇担任征虏将军,监察青州、徐州军事,驻扎在下邳,曹嘉写诗送予石崇:“文武应时用,兼才在明哲。嗟嗟我石生,为国之俊杰。入侍于皇闼,出则登九列。威检肃青、徐,风发宣吴裔。畴昔谬同位,情至过鲁、卫。分离逾十载,思远心增结。愿子鉴斯诚,寒暑不逾契。”石崇写诗答谢:“昔常接羽仪,俱游青云中:敦道训胄子,儒化涣以融,同声无异响,故使恩爱隆。岂唯敦初好,款分在令终。孔不陋九夷,老氏适西戎。逍遥沧海隅,可以保王躬。世事非所务,周公不足梦。玄寂令神王,是以守至冲。”王隐著《晋书》记载,吏部侍郎李重启奏:“魏室宗亲屈滞,圣恩常有抚慰。东莞郡太守曹嘉,才能和学识不及曹志、曹翕,然而,曹嘉注重品行修养,操守廉洁,超过曹志、曹翕;曹嘉已经在两个郡担任过太守。臣以为,应该优待曹氏后人,可以任命曹嘉为员外散骑侍郎。”
刚殇公子曹勤,早逝。太和五年,明帝追封谥号为殇。没有子嗣。
谷城殇公子曹乘,早逝。太和五年,明帝追封谥号为殇。没有子嗣。
郿戴公子曹整,奉诏命,过继给堂叔父郎中曹绍,作为后嗣。建安二十二年,曹整受封为郿侯,建安二十三年去世,没有子嗣。黄初二年,文帝追赐曹整谥号为戴公,以彭城王曹据的儿子曹范过继给曹整,作为后嗣。黄初三年,文帝封曹范为平氏侯。黄初四年,文帝改封曹范在成武县。太和三年,明帝晋升曹范爵位为公爵。青龙三年,曹范去世。谥号为悼公。没有子嗣。青龙四年,明帝下诏,把曹范的弟弟东安乡公曹阐过继给曹范为后嗣,封为郿公,奉祀祠庙。正元、景元年间,连续增加食邑,合并之前,曹阐共享有食邑一千八百户。
灵殇公子曹京,很早去世。太和五年,明帝追赐曹京谥号为殇。没有子嗣。
樊安公曹均,奉魏王曹操诏命,过继给叔父蓟恭公曹彬为后嗣。建安二十二年,曹均受封为樊侯。建安二十四年,曹均去世,嗣子曹抗继承爵位。黄初二年,文帝追封曹均为公爵,赐谥号安公。黄初三年,文帝改封曹抗为蓟公。黄初四年,文帝改封曹抗为屯留公。景初元年,曹抗去世,谥号为定公,嗣子曹谌继承爵位。景初、正元、景元年间,连续增加食邑,合并之前,曹谌共享有食邑一千九百户。
广宗殇公子曹棘,早逝。太和五年,明帝追赐曹棘谥号为殇。没有子嗣。
东平灵王曹徽,过继给叔父朗陵哀侯曹玉为后嗣。建安二十二年,曹徽受封为历城侯。黄初二年,文帝晋升曹徽爵位为公爵。黄初三年,文帝封曹徽为庐江王。黄初四年,文帝改封曹徽为寿张王。黄初五年,文帝改封曹徽在寿张县。太和六年,明帝又改封曹徽在东平县。青龙二年,曹徽令王宫官属殴打寿张县吏,被有关官员弹劾。明帝下诏,削去曹徽一个县,五百户。当年,明帝恢复曹徽被削去的县邑。正始三年,曹徽去世,谥号为灵王。嗣子曹翕继承爵位。景初、正元、景元年间,连续增加食邑,合并之前,曹翕共享有食邑三千四百户。[755]
[755]裴松之按:曹翕入晋,受封为廪丘公。魏国宗室中,曹翕的名气仅次于-城公。至泰始二年,曹翕派遣长子曹琨奉表到京师朝觐。晋武帝下诏:“曹翕秉承仁德,践行大道,实乃魏室宗亲之良臣。而今,曹琨远道来京师朝觐,授予世子印绶,加骑都尉,赐衣服一套,钱十万,根据才能,任命职务。”曹翕撰写《解寒食散方》,与皇甫谧所撰写的药方,同时流行于后世。
乐陵王曹茂,建安二十二年,曹操封曹茂为万岁亭侯。建安二十三年,改封曹茂为平舆侯。黄初三年,文帝晋升曹茂爵位为乘氏公。黄初七年,文帝又改封曹茂在中丘县。曹茂性情孤傲,为人狠毒,从小就不受曹操喜爱。直至文帝即位,曹茂一直没有被立为诸侯王。太和元年,明帝改封曹茂为聊城公,当年立为诸侯王。明帝下诏:“在往昔,虞舜的弟弟象为人凶狠歹毒,而舜帝依然把弟弟象封在有庳。近代汉室有淮南王、阜陵王,皆为乱臣逆子,汉文帝还是让他们恢复封国,或在其儿子这一代恢复封国。有虞氏建立封国,是在上古,汉文帝、汉明帝、汉章帝在汉代,履行仁义,这些都是重视亲情、奉行仁义的善举。聊城公曹茂,年少不懂事,不服从礼教,长大后,又不肯勤修学问,谨奉善道。先帝认为,古代封建诸侯,皆封立贤者,故周室姬氏也有未被封立诸侯者,这也是曹茂此前未被立为诸侯王的原因。太皇太后多次言及此事。曹茂近来已有悔改之意,谨修善行。君子赞赏恶人改过自新,不刻意关注过往的恶行。封曹茂为聊城王,以宽慰太皇太后对子孙的关爱。”太和六年,明帝改封曹茂为曲阳王。正始三年,东平灵王去世,曹茂自称咽喉痛,不肯哭泣,在宫中居处,泰然自若。有关官员奏请削去曹茂部分国土,以示惩戒,皇帝曹芳下诏,削去一个县,五百户食邑。正始五年,曹芳改封曹茂在乐陵县,又下诏,认为曹茂的租税收入少,儿子多,恢复此前被削去的食邑户数,又增加食邑七百户。嘉平、正元、景元年间,连续增加食邑,合并之前,曹茂共享有食邑五千户。
文皇帝有九个儿子:甄皇后生下明帝,李贵人生下赞哀王曹协,潘淑媛生下北海悼王曹蕤,朱淑媛生下东武阳怀王曹鉴,仇昭仪生下东海定王曹霖,徐姬生下元城哀王曹礼,苏姬生下邯郸怀王曹邕,张姬生下清河悼王曹贡,宋姬生下广平哀王曹俨。
赞哀王曹协,很早去世。太和五年,明帝追赐曹协谥号为经殇公。青龙二年,改赐谥号为哀王。青龙三年,明帝把曹寻过继给曹协为嗣子。景初三年,明帝为曹寻增加食邑五百户,合并之前,曹寻共享有食邑三千户。正始九年,曹寻去世,谥号为殇王。没有子嗣。撤销封国。
北海悼王曹蕤,黄初七年,明帝即位,立曹蕤为阳平县王。太和六年,明帝改封曹蕤为北海王。青龙元年,曹蕤去世,谥号为悼王。青龙二年,明帝把琅琊王的儿子曹赞过继给曹蕤,作为后嗣,封曹赞为昌乡公。景初二年,明帝又立曹赞为饶安王。正始七年,皇帝曹芳改封曹赞为文安王。正元、景元年间,连续增加食邑,合并之前,曹赞共享有食邑三千五百户。
东武阳怀王曹鉴,黄初六年被立为诸侯王。当年去世。青龙三年,明帝赐曹鉴谥号为怀王。没有子嗣。撤销封国。
东海定王曹霖,黄初三年被立为河东王。黄初六年,文帝改封曹霖在馆陶县。明帝即位,以先帝遗诏,对曹霖特别宠爱,超过其他诸侯王。曹霖性情粗暴,闺门之内,婢妾之间,很多女子被曹霖残害。太和六年,明帝改封曹霖为东海王。嘉平元年,曹霖去世,谥号为定王。嗣子曹启继承爵位。景初、正元、景元年间,连续增加食邑,合并之前,曹启共享有食邑六千二百户。高贵乡公曹髦是曹霖的儿子,入朝即皇位,作为太宗后嗣。
元城哀王曹礼,黄初二年受封为秦公,以京兆郡为封国。黄初三年,文帝改封曹礼为京兆王。黄初六年,又改封曹礼为元城王。太和三年,曹礼去世,谥号为哀王。太和五年,明帝把任城王曹楷的儿子曹悌过继给曹礼为后嗣。太和六年,明帝改封曹悌为梁王。景初、正元、景元年间,连续增加食邑,合并之前,曹悌共享有食邑四千五百户。
邯郸怀王曹邕,黄初二年受封为淮南公,以九江郡为封国。黄初三年,文帝晋升曹邕爵位为淮南王。黄初四年,又改封在陈国。黄初六年,又改封在邯郸。太和三年,曹邕去世,谥号为怀王。太和五年,明帝把任城王曹楷的儿子曹温过继给曹邕为后嗣。太和六年,明帝改封曹温在鲁阳。景初、正元、景元年间,连续增加食邑,合并之前,曹温共享有食邑四千四百户。
清河悼王曹贡,黄初三年受封为诸侯王。黄初四年,去世,谥号为悼王。没有子嗣。撤销封国。
广平哀王曹俨,黄初三年受封为诸侯王。黄初四年,去世,谥号为哀王。没有子嗣。撤销封国。
陈寿评论如下:魏室王公,徒有诸侯王享有封国的名义,并无社稷之实,皇帝对于诸侯王的防范犹如防贼,形同关押在监狱;享受的爵位不固定,时大时小,岁岁改变;骨肉之恩,几乎荡然无存,《诗经·常棣》之义,几乎被废。魏室制定制度,如此鄙陋,竟至于此![756]
[756]袁子曰:魏国建立,在天下大乱之后,百姓人数锐减,不可能遵循古礼。于是,受封的诸侯王,只有地域名义,并无实际人口及财富。封国内,王宫有老兵一百余人,以护卫封国。曹氏子孙虽有王侯之名,与匹夫几无差别。封国彼此间相隔千里,相互间无朝聘问礼,无会同之制。诸侯王游猎,不得超过三十里,朝廷又专门为诸侯王设置监国官员,随时监督。王侯若想成为布衣,也几乎成为奢望,既违背宗室享有藩国屏蔽之义,又失去亲戚骨肉之恩。
《魏氏春秋》记载:宗室曹冏上书:“臣听说,古代的帝王,一定要建立同姓藩国,以明亲亲,还要建立异姓诸侯,以明贤贤。故《左传》讲‘庸勋亲亲,昵近尊贤’;《尚书》讲:‘克明俊德,以亲九族。’《诗经》云:‘怀德维宁,宗子维城。’由此来看,非贤,无以兴功,非亲,无以辅治。亲亲之道,在于专用,否则,其势逐渐衰微;贤贤之道,在于偏任,否则,其弊即会劫夺。先圣知其然,故博求亲疏,兼而并用;近则有宗亲藩卫之固,远则有仁贤辅弼之助;盛则与宗亲、仁贤共享治理,衰则与宗亲、仁贤共守国土;安则与宗亲、仁贤共享其福,危则与宗亲、仁贤同担其祸。这样,才能安其国家,保其社稷,经历长久,可谓皇室本枝,百世延续。而今,魏室尊尊之法虽明,亲亲之道未备。《诗经》不云乎:‘鹡鸰在原,兄弟急难。’以斯言之,说明兄弟相救于丧乱之际,同心于祸难之间,虽有阋墙之怨,不忘御侮之责。何则?忧患同体也。今则不然,对于宗室,或任而不重,或释而不任,一旦疆场报警,关门反叛,股肱不扶,腹心无卫。臣窃唯此,寝不安席,思献丹诚,贡策朱阙。谨撰写往事所闻,论叙成败。论述如下:
在往昔,夏、殷、周,历经数十世,而秦仅至二世,即告终亡。何则?三代之君,与天下共同拥有其民,故天下共同为王室分担其忧。秦王独裁,专制其民,故倾危而无人能救。与民众共享其乐者,人民必共担其忧;与民众同享安乐者,人民必共赴其难。先王知道独治不可能长久,故与诸侯共治天下;知道独守王室,不可能稳固,故与诸侯共享其福。兼亲疏而并用,参同异而并建。是以轻重足以相镇,亲疏足以相卫,宗亲仁贤兼顾,谋逆之路堵塞,叛逆之节不生。及至周室衰弱,齐桓、晋文率领诸侯,尊奉王室以礼;苞茅不贡,齐师伐楚;宋不城周,晋戮其宰。王纲弛而复张,诸侯傲而复肃。二位霸主之后,王室纲纪陵迟。吴、楚凭借长江天险,负固方城,虽然楚王向王室询问九鼎,仍然畏惧姬室宗亲,奸情散于胸怀,逆谋消于唇吻;这不正是信任亲戚,任用贤能,枝繁叶茂,深根固本的结果吗?自此之后,渐次进入诸侯争雄,诸侯相互间攻伐;吴国被越国吞并,晋国分为三家,鲁国被楚国灭国,郑国被韩国兼并。到了战国,姬氏诸侯越发衰弱,唯有燕国、卫国尚存,然而,皆为弱小之国,西边受到强秦的压迫,南边畏惧于齐、楚的强势,提心吊胆,忧惧灭亡,不能相恤。到了周赧王,周室宗亲被秦国降为庶人,枝干相互扶持,周赧王仅保有虚位,海内无主,长达四十余年。秦国占据形胜之地,驰骋谲诈之术,征伐函谷关以东,蚕食九国,至于始皇,遂兼并六国,拥有天下。旷日持久,用力若此,这不正是周室封建诸侯,根深蒂固,不容轻易拔除之制乎?《易经》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周室之德,可谓当之矣。秦朝观察周室之弊,始皇认为,小国、弱国极易被侵夺,于是,废除五等爵位,改立郡县之制,废弃礼乐之教,专任繁苛之政;嬴氏子弟无尺寸封土,开国功臣无立锥领地,内无宗亲作为辅佐,外无诸侯作为藩卫,仁心不加于亲戚,惠泽不流于枝叶;譬犹芟刈股肱,独任心腹,浮舟江海,捐弃楫棹,旁观者为之寒心,始皇仍然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可拥有万世之业,岂不谬哉!当时,淳于越谏言:‘臣听说,殷、周之王,封子弟功臣,享有天下一千余年。而今,陛下拥有海内,而子弟皆为匹夫,一旦有田常六卿之乱,皇室无宗亲辅弼,何以相救?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未所闻也。’始皇偏听偏信李斯,罢黜其议,至于身死之日,无所寄托,委任天下之重,交予凡夫之手,托付废立之命,出于奸臣之口,以至于令赵高之徒诛杀宗室。胡亥年少,专习刻薄之术,长遵凶父之业,不能改制易法,宠任兄弟,而效申不害、商鞅之法家,偏向赵高问计;自我幽闭于深宫,委政于谗贼,最终在望夷宫被害,祈求成为黔首,岂可得乎?遂遭郡国离心离德,众庶叛离,陈胜、吴广首倡义旗于前,刘邦、项羽乘势攻伐于后。假若始皇能采纳淳于之言,抑制李斯之念,封建国土,割裂州郡,分封子弟为诸侯,续封三代之后人,报答开国之元勋,士有常君,民有定主,枝叶相扶,首尾相用,即使子孙有失道之行,朝臣无商汤、周武之贤,奸臣谋逆未发,而身已遭屠戮。岂有区区之陈胜、项羽,二世即显得无所措手足?因此,高祖奋三尺之剑,驱赶乌合之众,五年之内,建立帝业。自从开天辟地以来,建立功勋,创立基业,未有像高祖这样容易。伐根深者难以为功,摧枯朽者却易为力,形势使然也。汉鉴于秦朝之失,分封子弟,及至诸吕擅权,图危刘氏,天下之所以岿然不动,百姓之所以不易其心,正是刘氏诸侯强大,盘根错节,东牟侯、朱虚侯受命于内,齐、代、吴、楚藩卫于外。如果高祖依然循亡秦之法,忽视先王之制,则天下传之于后世,非刘氏所有也。然而,高祖封侯建国,超过古制,地方大者,跨州兼郡,地方小者,连城数十,上下无别,权侔京室,此后,有吴、楚七国之乱。贾谊说:‘诸侯强盛,时间久了必然会有奸乱。欲使天下长治久安,在封建诸侯时,不如让诸侯小些,力量少些,海内形势,朝廷犹如大脑指挥手臂,手臂舞动手指,这样,臣下不会再有背叛之心,皇上不会再有诛伐之事。’文帝不听。及至景帝即位,误用晁错之言,仓促削去诸侯领土,使得亲者怨恨,疏者震恐,吴、楚首倡叛乱,五国从风。兆发于高帝,衅起于文、景,由于对诸侯的限制过于宽大,而又操之过急,削弱诸侯,不能达到目的。此所谓尾大不掉,树梢过大必折。尾同于体,犹或不从,况乎并非身体之尾,其可容易掉哉?武帝听从主父偃之计,颁布推恩令,从此以后,齐国分为七个诸侯,赵国分为六个诸侯,淮南分为三个诸侯,梁、代各分为五个诸侯,诸侯变得陵迟,子孙变得衰弱,仅享受衣食租税,不能干预政事,有些诸侯,由于酎金不足,甚至被夺去爵位,有些诸侯,因为没有后嗣,而封国断绝。到了成帝朝,王氏专擅朝政。刘向谏言:‘臣听说,皇室宗亲,犹如树之枝叶;枝叶落,则树干无所庇荫。而今,同姓疏远,太后母党专政,排挤宗室,孤弱公族,此非所以保社稷,固后嗣也。’谏言恳切,举了很多例子,成帝叹息不已,而不能重用刘向。到了哀帝、平帝时,异姓秉持朝廷,王莽借周公之名,谋田常之乱,稳坐高位,窃取天位,一朝而臣四海。汉室宗亲王侯,解印释绂,贡奉社稷,仍然担心不能成为新室臣妾,有人向王莽献上符命,歌颂王莽恩德,岂不哀哉!由斯言之,并非宗室子弟只忠孝于惠帝、文帝,而叛逆于哀帝、平帝,皆因为权轻势弱,不得不如此也。幸赖光武帝挺身而出,以不世之威,推翻王莽于已成,绍续汉嗣于既绝,这难道不是宗室子弟之力?可惜东汉并未借鉴秦之失,沿袭周室旧制,遵循藩王封国之法,而侥幸无疆之期。到了桓帝、灵帝时,阉竖执掌权柄,朝内无死难之臣,朝外无同忧之国,皇帝孤立于上,奸臣弄权于下,本末不能相御,身首不能相使。从此以后,天下鼎沸,奸凶并争,宗庙化为灰烬,宫室变为榛薮,居九州之地,身无所安处,悲夫!魏太祖武皇帝具有圣明之资,兼有神武之策,耻于王纲之废,悲愍汉室之覆,龙飞谯、沛,凤翔兖、豫,扫除凶逆,翦灭鲸鲵,迎接献帝于西京,定都许昌,德动天地,义感人神。汉氏奉承天命,禅让帝位与大魏。大魏之兴,于今已有二十四年矣,观五代之存亡,仍然不用其长策,睹前车之倾覆,不改后辙之亡迹;子弟诸侯王,享有空虚之地,君有不使之民,宗室窜于巷闾,不闻邦国之政,权同匹夫,势齐凡庶;内无深根不拔之固,外无磐石宗盟之助,这绝非安社稷,为万世之业也。而且,如今的州牧、郡守,就是古代的方伯、诸侯,跨有千里之地,兼有军武之任,或比国数人,或兄弟并据;而宗室子弟,却无一人厕身其间,与相维持,这绝非强干弱枝,备万一之虞也。今之任用仁贤,或为名都之主,或为偏师之帅,而宗室有文才者,却仅限于小县之宰,有武略者,却仅置于百人之上,使得廉高之士,毕志于衡轭之内,才能之人,耻与非类为伍,这绝非劝进贤能,褒异宗室之礼。泉眼竭则水流涸,树根朽则枝叶枯;枝繁者护荫根部,枝落者树干变孤。因此,谚语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以其扶之者众也。此言虽小,可以喻大。而且,墉基不可仓促而成,威名不可一朝而立,皆因其有逐渐之势,建之有素。譬如说种树,树木长久,则深固其主根,树叶茂盛,则广茂其枝叶,若造次迁移于山林之中,种植于宫阙之内,虽然壅之以黑土,暖之以春日,仍然不能免于大树枯槁,更何况枝繁叶茂?大树犹如亲戚,土壤犹如士民,建置不久,则轻下慢上,平常尚且担心其叛离,危急之时,又将依赖谁?是以圣王安而不敢闲逸,以思虑危难,存而有所准备,以忧惧危亡。疾风猝然而至,无摧拔之忧,天下有剧变,无倾危之患。”曹冏是中常侍曹腾之史曹叔兴的后人,少帝的族祖父。当时,天子年幼,曹冏欲以此论述,尽力提醒曹爽,曹爽不肯采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