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共有31名参赛教师成功突围进入决赛。决赛在北京理工大学召开,参加者包括21名专家评委、31名决赛教师、各校工作人员及观摩教师;内容包括分组决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创新论坛”、颁奖典礼。
1.创新决赛形式
决赛采取了“5分钟教学效果视频+10分钟教学创新汇报+5分钟互动交流”的形式。利用视频、海报、汇报等多种展现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决赛教师作为研究者和实践者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创新中的最新成果。
(1)教学效果视频。视频时常要求不超过为5分钟,要反映教学设计的效果与评价,包含学生评价及团队(或同行)的评价等。教学效果视频相较于教学设计视频,更像是对决赛教师教学设计的介绍与宣传。在决赛中,决赛教师上台前先播放视频,让专家评委与观摩教师对该设计有初步的了解,通过多方评价体现该设计在教师本人、学生及同行中的印象,同时也为决赛教师留下一份珍贵的回忆。
(2)教学创新汇报。汇报以“说课”的形式进行,每人10分钟。决赛教师结合其教学实践及申报书内容,汇报课程的学习目标、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流程设计、教与学效果及推广价值,并展示相关过程性支撑资料。
(3)提问交流。专家评委在教师汇报后,根据内容与选手进行5分钟提问交流。交流的内容既有对教学设计思路与方法的疑问,也包含教学创新背后的故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办法等。(www.xing528.com)
2.鼓励跨学科交流
决赛教师来自各高校的多个学科,内容涵盖计算机、工程机械、医学、化学、物理、思政、语言、经济、历史、设计与人文等多类课程。决赛没有按照学科分组,而是打乱学科、抽签分组,鼓励各学科教师共同探索高校创新的教学方法。决赛教师纷纷表示这样的分组形式不仅开阔了视野,还获得了跨学科的交流与启迪。一些文科的教师感叹道:“原来理工科的课程还可以这样上!”北京理工大学胡耀光说:“我参赛的最大感受可以总结为三个词——学习、交流、再提高。教学创新永远在路上,我为所有关注教师教学发展的老师们点赞!学生强则学校强,少年强则中国强!”重庆大学王辉、北京理工大学郑佳然均表示:“这次学习不仅是教学创新方式的交流,也是一次跨学科的学习,尤其是对于人文社科的老师而言,这两天接受了很多理工科前沿的洗礼和启蒙。真心为这次活动点赞!”
3.开放现场观摩
决赛现场面向所有参赛教师及各高校师生开放观摩,三个分组赛场类似三场精彩的教学创新论坛,所有参赛教师和其他师生都可以自主选择赛场进行旁听。西北工业大学组织了三十余人前来学习;北京理工大学借助地宜之便有众多师生观摩,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动员全体教师观摩学习。观摩教师也都十分激动,在活动结束的问卷调查中,他们纷纷留言,表达了他们的感受和收获。西北工业大学教师表示:“非常感谢北理工的精心组织和热情周到的接待!选手们的表现非常精彩,我们参赛选手和观摩老师都收获满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