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想要进入关中,首先要打掉宋老生和屈突通这两个拦路虎。宋老生并不好对付,此人武力超强。不过,比宋老生更难对付的是天气,时值七月,进入雨季,连日阴雨,道路泥泞难行。李渊不得已只好下令队伍停下来,很快后勤补给就出现了问题,军粮难以接济上。此时传来一个更坏的消息,说突厥和刘武周联手准备攻打晋阳,当时刘文静出使突厥还未回来,这个消息的真伪不得而知,但却在军中引发了极大的恐慌。
是进是退,李渊必须拿一个准主意,他把裴寂、李建成、李世民召集到一块,开了一个紧急会议。会议的主题是要不要先撤兵回太原,待日后战机成熟,再发兵攻打长安。裴寂首先表态,他说:“宋老生、屈突通连兵据险,未易猝下。李密虽云连和,奸谋难测。武周者,事胡也。太原一方都会,且义兵家属皆在太原,不如还兵救之。更图后举。”如今前面有宋老生和屈突通据险死守,一时半会很难拿下。李密虽然表面上和我们合作,但此人城府很深,下一步如何很难说。而近来军中又盛传突厥人与刘武周联兵南下,未知虚实。太原是我军的大本营,将士的家眷都在那里。不如回师先守住太原,以后再徐图大事。
裴寂这样一说,更加重了李渊的恐慌心理,开始琢磨如何退兵。这个时候,李世民不干了,他说:“今禾菽被野,何忧乏粮!老生轻躁,一战可擒。李密顾恋仓粟,未遑远略;武周与突厥外虽相附,内实相猜。武周虽远利太原,岂可近忘马邑!本兴大义,奋不顾身以救苍生,当先入咸阳,号令天下。今遇小敌,遽已班师,恐从义之徒一朝解体,还守太原一城之地为贼耳,何以自全!”前几句逐条回复了裴寂所担心的情况,一是眼下正值收获季节,遍地都是庄稼,不用担心断粮;二是宋老生急躁轻浮,一战便可将其生擒;三是李密一门心思守着东都粮仓,不可能南下攻打我们;四是刘武周虽然表面依附突厥,但内心却和突厥人相互猜忌。他虽然贪图太原,但更怕马邑被突厥抄了后路。
李世民最后几句说得尤其精彩,我们之所以起兵举义,目的就是为了拯救苍生!如今为了小小的挫折就班师回去,恐怕义军会随时解体。到时候我们固然据守太原,但那跟盗匪又有什么区别呢?李世民的意见,获得了大哥李建成的支持,《资治通鉴》里说“建成亦以为然”。
尽管李世民说得慷慨激昂,但李渊没有立即采纳。其实也好理解,毕竟太原实在太重要了,如裴寂所说,万千将士的家眷都在那里,万一老巢被端,就会沦为丧家之犬。李世民的话虽说也有几分道理,但是他太年轻了,许多事情不能仅凭年轻人的热血,还是要考虑得更加周全。
李渊最后决定采纳裴寂的建议,回师太原,命令前锋为边后卫,后卫改前锋,掉转枪头,向太原城进发。李渊下达命令之后,已经天黑,就去睡觉了。李世民无法入睡,数月之中呕心沥血促成的举义大事,就这样功败垂成,毁于一旦,他心急如焚,来到父亲李渊的营帐,在帐外发声大哭。
李渊召李世民进帐,问他为何痛哭,李世民说:“今兵以义动,进则战克,退还众散。退散于前,敌乘于后。死亡无日,何得不悲?”如今我们以仁义起事,进则必胜,退则必败,如果全军溃散,敌人乘机进攻,就离死不远了,想到这里因而悲痛。李渊听李世民这么一说,觉得很有道理,退兵很容易溃散,只有往前打才有活路。于是决定停止回师,继续前进。
人助者天助,过了一段时间,雨也停了。李渊率军来到霍邑,他最担心的是宋老生据险防守而不出战,本来后勤补给就很困难,很难继续耗下去。但李建成、李世民认为宋老生有勇无谋,略施小计,便能引他出战。他们请李渊带一些人在城下辱骂宋老生,估计用词很脏,宋老生不堪受辱,率军出战,双方很快陷入混战。
宋老生指挥军队猛冲,直指李渊。敌人来势汹汹,李渊不得不后退。李世民一看情势危急,从南面率领两千骑兵前来助战。由于事出突然,宋老生的军队顿时乱了。这时李世民展现了“战神”本色,砍瓜切菜般连杀数十人,大刀砍得都卷了刃。
双方激战正酣时,李渊派人高呼“已斩宋老生”,使得隋军军心大乱,再也无心恋战,只知拼命往回跑。李渊率领全军乘势追击,城门早已为李渊军夺占,宋老生进城无望,下马跳入壕沟,被李渊部将刘弘基一刀砍死。主将被杀,战斗基本就结束了,李渊率部攻克了霍邑,突破了第一道防线。
就在此时,刘文静从突厥赶到前线,同来的还有突厥大将康鞘利所带的兵士和马匹。李渊大喜过望,军中先前所传突厥人联合刘武周进攻太原的谣言不攻自破,后方没有问题,使得李渊更加放心地全力西进。
接着便要面对镇守河东郡的屈突通。相对于刚打了胜仗气势正盛的李渊,屈突通的处境非常艰难,孤军守城,没有援兵。李渊分析说:“屈突通虽然有不少精兵,与我军仅相隔五十余里,但却不敢来战,足以证明部下已经不为屈突通效命了。”不过,李渊的判断显然有些乐观了,河东城城高险峻,屈突通率部拼死抵抗,李渊的人马攻打了几次都无法攻克,伤亡比较惨重。
该何去何从呢?继续攻打还是绕城而过?李渊倾向于后者,因为长期耗在这里,不仅会增加伤亡,还会给大兴城的隋军更多的时间做好防御准备。裴寂却不同意,他说:“屈突通拥大众、凭坚城,吾舍之而去,若进攻长安不克,退为河东所踵,腹背受敌,此危道也。不若先克河东,然后西上。长安恃(屈突)通为援,通败,长安必破矣。”屈突通手握重兵,坚守固城,就算我们今天绕开他,万一我们不能拿下长安,撤退时就会遭到屈突通的阻击,到时候腹背受敌,局势将对我们十分不利。不如我们先全力拿下河东,再选择西进。河东是长安的门户,屈突通一旦战败,长安城还不是手到擒来。
裴寂说得有道理吗?应该有些道理,正常的打法本该如此,但是他忘记了一个词——兵贵神速。几万大军在河东郡裹足不前,即使将来能够攻克城池,消耗必然会很大,大兴城的隋军早已做好准备,以逸待劳,能否顺利拿下大兴城还要画个大大的问号。(www.xing528.com)
李世民站出来反驳裴寂,他说:“兵贵神速,吾席累胜之威,抚归附之众,鼓行而西,长安之人望风震骇,智不及谋,勇不及断,取之若振槁叶耳。若淹留自敝于坚城之下,彼得成谋修备以待我,坐费日月,众心离沮,则大事去矣。且关中蜂起之将,未有所属,不可不早招怀也。屈突通自守虏耳,不足为虑。”打仗讲究兵贵神速,我们拥有连战连捷的余威以及四方来附的部众,如果快速西进,长安必定惊恐,当他们来不及做决定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像秋风扫落叶般拿下了长安城。若坚守在河东城下,就会使长安有充分的时间准备,致使我们贻误战机。一旦军心离散,到那时就什么都做不了了。
李渊觉得两边说的都有道理,思索再三,决定采用折中方案。他和李世民率主力向关中进攻,令李建成和刘文静驻守河东郡西边的潼关,监视屈突通,阻止其向大兴城增援。
李世民作为前锋,进展非常顺利。主要原因是关中地区有不少内应,其中势力最大的居然是李渊的第三个女儿,后来唐朝平阳公主李氏带领的队伍。李氏是位奇女子,他的夫君是柴绍,一家人住在大兴城。李渊起兵前,派密使召他们回晋阳,但两个人同时离开京城,目标太大,容易引起嫌疑。
柴绍对夫人说:“你的父亲将要起兵扫平乱世,我打算前去帮助他,但一起离开不可行,我独自走后又害怕你有危险,到底应该怎么办呢?”平阳公主的回答很干脆,说:“君宜速去。我一妇人,临时易可藏隐,当别自为计矣。”你赶紧离开,我是一个妇人,遇到危险容易躲藏起来,到那时自会有办法。
平阳公主有着过人的胆识,柴绍离开后,她成功地逃出了大兴城,回到鄠县(今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的李氏庄园,女扮男装,自称李公子,将当地的产业变卖,赈济灾民,很快招收了一支几百人的队伍。李渊起兵后,平阳公主听到这个消息,决心要为父亲招募更多的人马。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她收编了当时好几支势力庞大的起义军。
这支由女子作为主帅的义军,军纪严明,令出必行,令行禁止,秋毫无犯,得到了民众的拥护。百姓将平阳公主称为“李娘子”,将这支军队称为“娘子军”,队伍声名远扬,很多人都来投奔,规模不断壮大,攻占了关中地区的许多城池和要塞。
李渊主力军队渡过黄河,进入关中地区,发现自己的女儿竟然拥有如此庞大的一支队伍,既震撼又惊喜,随即他便派自己的女婿柴绍带领数百骑兵前往渭河北岸与平阳公主会合,夫妻二人终于团圆了。顺利会师之后,平阳公主挑选出一万精兵,与丈夫共同配合父亲李渊攻打长安。
再说屈突通,他得知李渊渡过黄河,留下部将尧君素守河东,自己率部计划由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出蓝田(今陕西蓝田)回救大兴城。但在潼关遇到了刘文静的顽强阻击,双方相持了一个月,始终不能突破潼关防线。
屈突通觉得不能再这样拖下去,做了冒险之举,派手下桑显和夜袭刘文静军营。这次偷袭收到了奇效,刘文静仓促应战,结果被流矢击中,所部士气大挫。隋军乘势攻下两个营寨,眼看就要大获全胜,结果突然停止了进攻。原来桑显和眼见胜券在握,又见军士疲惫,饥肠辘辘,于是下令暂停进攻,就地开饭,等吃饱了肚子再彻底解决战斗。
但是桑显和没有意识到,一顿饭的时间足可以改变战局。趁隋军吃饭休整之际,刘文静重新调整部署,派兵重新杀回丢失的营寨。又令一支几百人的队伍运动到隋军背后,突然发起攻击,前后夹击,隋军全军覆没,桑显和单身逃走。
屈突通的处境愈加窘迫,进不得退不得,刘文静派人劝降,屈突通痛哭道:“我蒙受国家厚恩,侍奉二主,陛下对我的恩宠照顾非常优厚,拿着国家的俸禄而在困难时背叛,怎能逃避国难?只能以死报国!”还摸着自己的脖子说:“应当为国家挨一刀!”手下将士看到主帅这样,深受感动,都跟着痛哭流涕。
感动归感动,但眼泪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很快李渊攻克了大兴城,派人劝降屈突通。此时屈突通已经走投无路,但还是表现得很有骨气,将李渊的使者杀掉,然后令桑显和留守,自己率主力东去,准备去洛阳投奔越王杨侗。没料到,他前脚刚走,桑显和便献城投降。刘文静派部将与桑显和率精锐追击,结果屈突通在半路被追上,双方摆开阵势,屈突通的儿子屈突寿受命去劝说他,屈突通骂道:“往昔与你是父子,今天就是仇敌了。”并命令身边的人用弓箭射击屈突寿。
桑显和看到屈突通死活不投降,只好向他的部众喊话:“京师陷落,各位都家住关西,为何还要向东去?”这话太有杀伤力了,众人闻听此言,全都扔掉兵器投降。屈突通见大势已去,下马向江都的方向再三跪拜,痛哭道:“臣力尽兵败,没有辜负陛下,天地神祇,实所鉴察。”随后被擒送往长安。李渊见到他,问其为何迟迟不投降,屈突通说:“我未能尽人臣的忠节,所以到了这个地步,让本朝蒙羞,实在是愧对代王。”李渊并未生气,反而觉得他是一个真正的忠臣,下令将他释放,并授兵部尚书,封蒋国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