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皇二十年(600年)十月九日,上演了隆重的废立太子仪式。隋文帝派人传见杨勇,杨勇见到使者,惊恐道:“得无杀我邪?”以为隋文帝要杀自己,使者表示没有性命之虞,但太子之位必须要废掉,让他好好配合表演。
隋文帝全副武装,集结禁军,登上武德殿,命皇室宗亲站在东边,文武百官站在西边。杨勇及其子女被引导至殿庭中央,隋文帝命内史侍郎薛道衡宣读诏书,废黜杨勇的太子之位,以及他子女的亲王和公主的封号。诏书中先说了太子之位的重要性,“太子之位,实为国本,苟非其人,不可虚立。自古储副,或有不才,长恶不悛,仍令守器,皆由情溺宠爱,失于至理,致使宗社倾亡,苍生涂地。由此言之,天下安危,系乎上嗣,大业传世,岂不重哉!”
然后给出了废黜杨勇的理由,“皇太子勇,地则居长,情所钟爱,初登大位,即建春宫,冀德业日新,隆兹负荷。而性识庸暗,仁孝无闻,昵近小人,委任奸佞,前后愆衅,难以具纪。但百姓者,天之百姓,朕恭天命,属当安育,虽欲爱子,实畏上灵,岂敢以不肖之子,而乱天下”。这段话大概的意思是说,皇太子杨勇是我的儿子,我当上皇帝就立他为太子,希望他典学有成,继承基业,可是他资质平庸,不仁不孝,亲近小人,宠信奸佞,其罪行数不胜数。百姓是上天的百姓,我恭奉天命为帝,应当爱护百姓。我虽然爱我的儿子,更畏惧上天和生灵,怎么能让这个不孝之子祸乱天下?
话虽然说得冠冕堂皇,还是没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证据。但事已至此,已经不再需要。杨勇虽然不甘,但也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至少没有被杀头。于是磕头道:“我的尸首应该横躺在法场上,使将来的人警惕!如今,幸而获陛下哀怜,得以保全性命。”说罢,泪水潸然而下,染湿衣襟。无论宗亲还是百官,看到此情此景,黯然神伤,沉默不语。
隋文帝接着要收拾太子党羽,下令将元旻处斩。然后严厉指责东宫的官吏,没有人敢作声,只有太子洗马李纲站出来表达不同意见:“废立大事,今文武大臣皆知其不可,而莫肯发言,臣何敢畏死,不一为陛下别白言之乎!太子性本中人,可与为善,可与为恶。向使陛下择正人辅之,足以嗣守鸿基。今乃以唐令则为左庶子,邹文腾为家令,二人唯知以弦歌鹰犬娱悦太子,安得不至于是邪!此乃陛下之过,非太子之罪也。”意思是说陛下一直教导不力,所以太子成了这个样子。太子天赋平常,有贤明的人帮助就可以成才,让不贤的人影响就变坏了,怎么让弹琴唱歌打猎游玩的家伙成天在他身边?哪里只是太子的罪过呢?这是陛下的过错。
李纲的胆识实在过人,直接指出杨勇走到这一步,身为父亲的隋文帝难辞其咎。隋文帝神色惨然,过了半天才说:“李纲责备我,不是没有道理。但是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挑选你为东宫臣僚,但杨勇不亲近信任你,就是换上正直的人又有什么用处呢?”李纲回答:“我之所以不为杨勇亲近信任,确实是有佞人在太子身边的缘故,陛下只要将这些小人斩首,更换贤能才学之士辅佐太子,怎么会知道我最后会被疏远和抛弃呢?”说来说去都是隋文帝的过失,隋文帝身边的人都替李纲心惊胆战。但事情却出现了大反转,此时正好尚书右丞空缺,隋文帝指着李纲说:“此人是很好的尚书右丞。”
虽然李纲直言而因祸得福,但大部分东宫官员都受到了严厉的处罚。左庶子唐令则和太子家令邹文腾、左卫率司马夏侯福、典膳监元淹、前吏部侍郎萧子宝、前主玺下士何竦一并斩首处死,他们的妻妾子孙都没入官府。车骑将军阎毗、东郡公崔君绰、游骑尉沈福宝特赦免死,各受杖刑一百,本人及其妻子儿女,家产田宅都没入官府。副将作大匠高龙叉、率更令晋文建、通直散骑侍郎元衡都被判罪令其自尽。而在废立太子中出了大力的杨素等受到了丰厚的赏赐。
在追查“太子党”中,令人意外的是,名将史万岁被杀了。史万岁一直以来为本部兵马抗击突厥有功而未获赏赐耿耿于怀,这背后其实也是杨素搞的鬼,他有些嫉妒史万岁,因此在隋文帝面前进谗言说:“突厥已经投降了,况且他们本来就不是入侵,而是撤退。”言外之意是史万岁坐享其成,没有什么功劳。隋文帝听了杨素的话,对大破突厥的史万岁部没有任何嘉奖。
史万岁数次上表陈述,但隋文帝都没有搭理。就在隋文帝为废立太子挠头的时候,史万岁再次奏表请功。这可把心情烦躁的隋文帝惹急了,问道:“史万岁在何处?”当时史万岁就在殿外候着,杨素为了激怒隋文帝,故意说:“史万岁拜访东宫去了。”隋文帝听后大怒,命人召来史万岁,不分青红皂白,下令将其乱棍打死。过了一会儿,冷静下来的隋文帝觉得有些过了,命人通知停止行刑,但一切都晚了,史万岁已经在殿堂上被活活打死。隋文帝事后下了一道诏书,说史万岁“怀诈要功,便是国贼”,以这样的罪名掩盖自己的过失。史万岁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就这样死于非命,他死之后,天下万民都为之惋惜。(www.xing528.com)
这一年的十一月初三,晋王杨广被册立为太子,一场太子位置的争夺正式落下帷幕。
杨勇被废后,被软禁在东宫,由新太子杨广负责看管。杨勇还是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屡屡要求面见父皇申冤,但杨广绝对不可能让杨勇见到隋文帝。杨勇爬到树上,面向皇宫的方向大声号叫,希望父亲能见自己一面。隋文帝听到叫声,便问杨广是什么情况,杨广回道:“杨勇已经心神丧失,被妖魔附体,魂魄都收不回来了。”隋文帝从此觉得这个儿子疯了,“上以为然,卒不得见”,因此杨勇再也没有机会见到父皇了。
隋文帝废立太子,无疑对整个王朝的命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唐太宗李世民看来,“逆乱之源,自此开矣”,就是说改立杨广为太子是隋朝二世而亡的祸根。
但就事论事,杨广能在大哥做了二十多年太子,名分早已确定的情况下逆袭成功,首先显示了他高超的政治斗争经验,这一点比杨勇强太多了。父母喜欢什么,杨广就做什么,而杨勇完全反其道而行之。为了谋夺太子之位,杨广把自己包装成为一个才德皆备的优秀王子,不少人认为他是伪善,是个野心家,但他装的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几十年如一日,这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
杨广成功,除了自身努力外,关键还找到了最给力的同盟军,宫里宫外都获得了强有力的支持。宫内是母亲独孤皇后,宫外是宰相杨素,他们通力合作,相互配合,最终将太子杨勇拉下了马。不过,两人帮助杨广的出发点并不一样,独孤皇后是因为对杨勇太过失望,同时受到了杨广的蒙蔽。而杨素完全是为了自身利益考虑,所以他显得更为卖劲儿,抹黑诬陷,无所不用其极。
虽然说整个废立过程充满着阴谋和谎言,但话说回来,隋文帝做出这样的抉择并非完全被杨广所欺瞒,放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下,废杨勇立杨广并不完全是一件错事。主要原因是隋文帝五个儿子中,杨广无疑是最出类拔萃的,无论是个人素养还是理政能力,杨勇都远逊于二弟杨广。为了江山社稷长远,选择一个更为出色的皇子作为储君完全可以理解,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杨勇和杨广为一母所生,不存在嫡子庶子的问题,选立贤者似乎没有太多可以指责的。
但是,隋文帝忽视了这样做可能产生的巨大后遗症。首先造成了朝廷的分裂,杨勇做了二十多年的太子,在他周围聚集了相当数量的官员,而废立太子,致使不少有政治才华和节操的官员被罢黜,甚至死于非命,比如高颎。其次造成了一种很不好的风气,所谓“君子道消,小人道长”,支持长幼有序、不宜废立的大多是正人君子,讲究政治伦理,而支持杨广的则不少是投机分子,这些小人最终得志,就没有人再愿意讲究政治道德,完全奔着个人利益去了。最后给了其他皇子一个很不好的示范,太子之位可以通过阴谋诡计得到,难免会让皇子们心生觊觎之心,而杨广作为太子,也必须时刻提防各位弟弟,这使得皇子们之间的嫌隙越来越大。
当然,这些危害的后果不会马上显现。终于,杨广如愿以偿地成为大隋王朝的新太子,二十多年的隐忍总算迎来了收获季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