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隋文帝亲启仁寿宫盛况令人发指

隋文帝亲启仁寿宫盛况令人发指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杨素的严酷监督下,规模庞大的仁寿宫仅仅用了一年时间便竣工落成。带着不满情绪的隋文帝亲自启程前往仁寿宫,当时正值酷暑,“役夫死者相次于道”,很多死去工匠的尸体来不及处理,杨素竟然下令全部烧掉,不留任何痕迹,这样的做法实在令人发指。封德彝失足落水,被救起后,换了件衣服便去见杨素,绝口不提落水之事。杨素对此非常惊异,后来将自己的堂妹嫁给 封德彝。杨素听罢心里为封德彝点赞,表示自愧不如。

隋文帝亲启仁寿宫盛况令人发指

杨广只好把目光转向另一个重要人物杨素身上。杨素此时已经取代了苏威,成为尚书左仆射,和高颎同掌朝政。虽然和高颎平起平坐,但在为人和理政方面,两人还是有不小的差距。“素性疏而辩,高下在心,朝臣之内,颇推高颎,敬牛弘,厚接薛道衡,视苏威蔑如也。自余朝贵,多被陵轹。其才艺风调,优于高颎,至于推诚体国,处物平当,有宰相识度,不如颎远矣。”

杨素这个人很清高,朝中能看得上的只有高颎、牛弘、薛道衡,连苏威也不放在眼里,至于其他大臣,只要和他有过节的,杨素都会百般刁难。因此,论才艺风调,杨素优于高颎,至于治理国家,则远不及高颎。

杨广觉得杨素有可能帮助自己,一方面杨素虽然地位很高,但还是在高颎之下,想要成为朝臣中的第一人,必须要扳倒高颎。另一方面杨素虽然看得上高颎,但两人因为一件事情而心生芥蒂。

开皇十三年(593年)正月,隋文帝巡游岐州,非常喜欢这里的风景,便决定在这里建造一座行宫,以供他和独孤皇后颐养天年,这个任务落到了杨素头上。

杨素对此高度重视,请来了主持大兴城建设宇文恺作为总设计师,记室封德彝为土木监。为了讨好隋文帝,“夷山堙谷以立宫殿,崇台累榭,宛转相属”,规模搞得很大,档次也很高。这样一来,施工难度大幅增加。杨素又想让隋文帝早日见到宫殿落成,于是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役使严急,丁夫多死,疲屯颠仆,推填坑坎,覆以土石,因而筑为平地。死者以万数”。由于不分昼夜赶工,民工大量死亡。因疲劳过度而晕倒的也都被推进坑里,用土石覆盖后填为平地。尽管死了许多人,但杨素并不在意,无论在战场还是在工地,他从来不把普通人的性命放在心上。

在杨素的严酷监督下,规模庞大的仁寿宫仅仅用了一年时间便竣工落成。在此之前,隋文帝派高颎为自己打前站,查看实情,高颎回来如实禀报说:“颇伤绮丽,大损人丁。”这搞得素来以节俭著称的隋文帝心里颇感不悦。

带着不满情绪的隋文帝亲自启程前往仁寿宫,当时正值酷暑,“役夫死者相次于道”,很多死去工匠的尸体来不及处理,杨素竟然下令全部烧掉,不留任何痕迹,这样的做法实在令人发指。隋文帝看到宫殿修得非常奢华,心里更感不快,大怒道:“杨素殚民力为离宫,为吾结怨天下。”为了修建仁寿宫,杨素呕心沥血,殚精竭虑,本来想着隋文帝会大加赞赏,压根儿没想到会得到这样的评价,顿时感到一肚子委屈。

看到隋文帝火气很大,杨素委屈之余,更感到惶恐不已,害怕追加处罚。如今他不再奢求论功行赏,只求不丢官就是了。如何才能平息隋文帝心中的怒火,杨素一时没有良策,只好求教于封德彝。

封德彝以智识过人著称,最初为杨素的幕僚。一次,杨素召见封德彝。封德彝失足落水,被救起后,换了件衣服便去见杨素,绝口不提落水之事。杨素知道后问他原因,封德彝道:“这是私事,没有什么可说的。”杨素对此非常惊异,后来将自己的堂妹嫁给 封德彝。

封德彝头脑活,点子多,杨素经常和他商议事情,面对如此困局,封德彝为杨素出主意说:“公勿忧,俟皇后至,必有恩诏。”意思是杨素不要焦虑,等到独孤皇后来到后,便没事了。独孤皇后到了仁寿宫后,杨素第一时间前去拜见说:“帝王理当有一些行宫、别墅,现在天下太平,我们仅仅修造了这么一座宫殿,哪里就谈得上浪费了呢?”独孤皇后觉得也是,国家蒸蒸日上,修一座宫殿算不得什么。第二天,隋文帝召见杨素又说起此事,独孤皇后在旁边为杨素辩解:“杨公知道我们夫妇年老,没有地方娱乐,盛饰此宫,难道不是忠孝吗?”(www.xing528.com)

隋文帝最听夫人的话,几乎言听计从,听独孤皇后这么一说,先前的怒气全消,不仅没有处罚杨素,反而赐钱百万,锦绢三千缎。从此,杨素更得隋文帝的信任。

度过危机的杨素,最感激的人毫无疑问便是封德彝,正是他的锦囊妙计,使自己巧妙脱身,因祸得福。在他看来,封德彝真是料事如神,对此封德彝解释说:“皇上素来节俭,因此见到宫殿必然发怒,但是他最听皇后的话,而皇后又是妇道人家,喜欢华丽的东西,皇后感到高兴,那么皇帝自然就不会为难。”杨素听罢心里为封德彝点赞,表示自愧不如。从此将 封德彝视为心腹和头号智囊,经常与他谈论政务,还抚摸着自己的床说:“封郎必当据吾此座。”意为 封德彝将来一定能坐到自己这样的高位。为此杨素极力向隋文帝推荐,封德彝被提升为内史舍人。

杨广思来想去,觉得杨素能够成为可依靠的力量,问题是如何才能与杨素接上头,让他来支持自己呢?杨广将这个烦恼告诉了心腹寿州刺史宇文述。宇文述为其出谋划策道:“皇太子失爱已久,令德不闻于天下。大王仁孝著称,才能盖世,数经将领,深有大功。主上之与内宫,咸所钟爱,四海之望,实归于大王。然废立者,国家之大事,处人父子骨肉之间,诚非易谋也。然能移主上者,唯杨素耳。素之谋者,唯其弟约。述雅知约,请朝京师,与约相见,共图废立。”这段话除了拍马屁的成分外,透露了两个重要的信息。一是杨素确实是一个关键人物,是少数几个能说动皇上的人,要想夺嫡成功,必须争取杨素的支持。二是杨素最听弟弟杨约的话,只有杨约能劝说杨素,而自己认识杨约,可以去京城,拉杨约下水,请他助一臂之力。

杨广闻之大喜,全权委托宇文述去办这件事。如何才能将杨约拉下水呢?当然要利用他的弱点,杨约最大的毛病就一个字——贪。只要有短板,自然有搞定他的办法。宇文述到京后,约杨约吃饭喝酒,席间拿出一些世上罕见的珍奇宝玩,杨约见后眼睛都放光了,宇文述提出玩赌博游戏,乘机将这些珍玩输给了杨约。这搞得杨约很不好意思,于是回请宇文述吃饭,宇文述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坦诚地告诉杨约说:“这些珍宝都是晋王杨广所赐,为的是让您开心。”

杨约大吃一惊,这才意识到事情没那么简单,问道:“何为者?”晋王为何如此大方?言外之意肯定有什么事,而且不是小事情。宇文述觉得是时候和盘托出了,他说:“夫守正履道,固人臣之常致,反经合义,亦达者之令图。自古贤人君子,莫不与时消息,以避祸患。公之兄弟,功名盖世,当途用事,有年岁矣。朝臣为足下家所屈辱者,可胜数哉!又储宫以所欲不行,每切齿于执政。公虽自结于人主,而欲危公者固亦多矣。主上一旦弃群臣,公亦何以取庇?今皇太子失爱于皇后,主上素有废黜之心,此公所知也。今若请立晋王,在贤兄之口耳。诚能因此时建大功,王必镌铭于骨髓,斯则去累卵之危,成太山之安也。”

这段话的大意是,人臣之道,固然在于恪守本分,但也要与时俱进。打破常规以符合新的道义,不能不说不是明智之举。你们兄弟二人身居高位多年,肯定得罪了一些人,朝中不少大臣对你们有意见。太子因为一些事情也对您兄长杨素感到不满,虽然皇上很宠信你们,但暗地想搞倒你们的大有人在。如果哪一天皇上驾崩了,你们的好日子恐怕就要到头了。有没有办法自救呢?当然有,如今太子不讨皇后喜欢,皇上也有废立之心,这都是公开的秘密了。如今晋王是否能够成为新太子,就在于您兄长杨素是否能劝得动皇上。如果大事能成,晋王自然不会忘记你们兄弟二人的扶立之功,这样做不仅能消除隐患,还可以找到新的靠山。

宇文述来之前想必做了充分的准备,这番话逻辑性极强,层层深入,严丝合缝,滴水不漏,更重要的是他完全站在杨家兄弟的角度,为他们设身处地着想。杨约被深深打动,转过头就去找哥哥杨素,将宇文述的意思透露给兄长。杨素听后也觉得有理,抛除平时和杨勇关系一般这个因素,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杨勇即位,作为儿女亲家的高颎会继续得到重用,而自己将来如何便不好说了,如果能改立杨广,作为扶其上位的头号功臣,想必能踢开高颎,成为朝臣中的第一人。

杨素于是对杨约说:“吾之智思,殊不及也,赖汝起予。”这句话是夸奖弟弟的,说自己的心思尚未考虑到这些,幸好有杨约提醒。杨约见兄长愿意参与此事,进一步建言道:“今皇后之言,上无不用,宜因机会,早自结托,则匪唯长保荣禄,传祚子孙,又晋王倾身礼士,声名日盛,躬履节俭,有主上之风,以约料之,必能安天下。兄若迟疑,一旦有变,令太子用事,恐祸至无日矣。”这席话有三层意思,一是如今皇上最听皇后的话,想要成功,必须把独孤皇后拉进来,让她去说服皇上。二是杨广的日常表现证明,他完全可以成为一个不错的皇帝,所以他登上帝位后,天下不会大乱。三是这种事情要做就早做,如果拖得太久,情况发生变化,等到太子杨勇掌了权,灾祸很可能降临。

杨素觉得杨约说得都对,特别是第一点最为重要,他在朝中深知独孤皇后的巨大影响力,她说什么,隋文帝就会听什么,所以独孤皇后的态度是关键之所在。不过,杨素虽然听说独孤皇后喜欢杨广,对太子杨勇颇有微词,但是否有废立太子的心思,他心里没有底。所以决定找机会去摸清楚独孤皇后内心的真实想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