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隋文帝面临太子问题,历史转折点

隋文帝面临太子问题,历史转折点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隋文帝在文治武功中取得了丰功伟绩,不过,长期以来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让他颇感烦恼,便是太子的问题。如果按照这样的情形发展下去,隋文帝将来驾崩了,太子杨勇定会顺利接班,成为大隋王朝的第二位帝王。太子杨勇被父皇骂了,才意识到自己犯冲了。对于杨勇,更要命的是在渐渐失去父皇信任的同时,把母亲独孤皇后也得罪了,原因在于男女关系上。

隋文帝面临太子问题,历史转折点

隋文帝在文治武功中取得了丰功伟绩,不过,长期以来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让他颇感烦恼,便是太子的问题。

按说这本来不是什么问题,因为早在开皇元年(581年)二月二十七日,隋文帝登基后第三天,便册立长子杨勇为皇太子。杨勇是隋文帝和独孤皇后的第一个儿子,后来独孤皇后又生了四个儿子,次子杨广,封为晋王;老三杨俊,封为秦王;老四杨秀,封为蜀王;最小的儿子杨谅,封为汉王。作为一个皇帝,五个儿子都是皇后一人所生,在古代历史上极为罕见,这和当年两人成亲时立下的誓言有关,《隋书》里说:“高祖与后相得,誓无异生之子。”

隋文帝对此颇为得意,在他看来,五子都是同胞兄弟能够预防数子夺嫡、兄弟反目的危险,他曾经说过:“前世天子,溺于嬖幸,嫡庶分争,遂有废立,或至亡国;朕旁无姬侍,五子同母,可谓真兄弟也,岂有此忧邪!”前朝的皇帝对所宠幸的姬妾极为溺爱,出现了嫡子、庶子之争,也就有了废立之举,有的因此而亡国。我没有别的姬妾,五个儿子是同一个母亲,可以说是真正的兄弟,难道我还会有这样的忧虑吗?不过,历史的发展进程着实打了这位超级自信的帝王的脸,不仅没有避免夺嫡之争,而且五个儿子没有一个能够寿终正寝。

杨勇最初是个文艺青年,《隋书》中说:“勇颇好学,解属词赋,性宽仁和厚,率意任情,无矫饰之行。”他身边聚拢的多是一些读书人。隋文帝对这位接班人非常重视,注重在实践中培养他治国理政的能力,“军国政事及尚书奏死罪已下,皆令勇参决之”。杨勇起初的表现还算不错,当时关中的百姓,要么是种地的农民,要么是打仗的军人,几乎没有商人。但山东各地手工业商业发达,百姓从事各行各业的都有,隋文帝对此看不惯,想着将这些人迁到北方,务农或当兵。

杨勇上书谏说:“窃以导俗当渐,非可顿革,恋土怀旧,民之本情,波迸流离,盖不获已。有齐之末,主暗时昏,周平东夏,继以威虐,民不堪命,致有逃亡,非厌家乡,愿为羁旅。加以去年三方逆乱,赖陛下仁圣,区宇肃清,锋刃虽屏,疮痍未复。若假以数岁,沐浴皇风,逃窜之徒,自然归本。虽北夷猖獗,尝犯边烽,今城镇峻峙,所在严固,何待迁配,以致劳扰。臣以庸虚,谬当储贰,寸诚管见,辄以尘闻。”这段话的核心意思是移风易俗不能操之过急,王朝初立,内忧外患,如此大规模地强制人口迁徙,很容易闹出乱子。隋文帝对于这份进谏的态度是“上览而嘉之,遂寝其事”,觉得杨勇说得很有道理,完全采纳了他的建议。

如果按照这样的情形发展下去,隋文帝将来驾崩了,太子杨勇定会顺利接班,成为大隋王朝的第二位帝王。但事与愿违,杨勇渐渐失宠,距离皇帝之位越来越远,最终丢掉了太子之位。

隋文帝最早对杨勇产生不满是因为一件蜀铠,就是从蜀地运来的一件铠甲,杨勇令人用金银装饰,这让素来以节俭著称的隋文帝很不高兴,担心杨勇将来会奢靡腐化。为此把他召来,好好教训了一番,话说得很重:“我闻天道无亲,唯德是与,历观前代帝王,未有奢华而得长久者。汝当储后,若不上称天心,下合人意,何以承宗庙之重,居兆民之上?”我听说上天不偏护、亲近任何人,只恩赐有德行的人。纵观历代帝王,没有追求奢侈豪华而能长久享有天下的。你作为接班人,如果不上顺天意,下合民心,怎么担当祖宗重托,作为百姓的君王?

隋文帝为了让杨勇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他现身说法道:“吾昔衣服,各留一物,时复看以自警戒。又拟分赐汝兄弟。恐汝以今日皇太子之心,忘昔时之事,故令高颎赐汝我旧所带刀子一枚,并菹酱一合,汝昔作上士时所常食如此,若存忆前事,应知我心。”我从前的衣服,每种各保存一件,你要常常观看,用来自我告诫。有打算分别赏赐你的兄弟们,又担心你现在作为皇太子,忘记了从前的事情。所以让高颎赐给你我从前所佩带的刀子一把,以及一盒菹酱(一种食物)。你当年担任上士,经常吃的就是它。如果你还记得从前的事情,就应该明白我的心。

按说杨勇应该吃一堑长一智,谨小慎微。遗憾的是,过了一段时间,他就将父皇的话抛在了脑后,捅出了更大的娄子。这一年冬至,百官朝见完隋文帝,接着又去朝见杨勇,按照惯例,杨勇应该谦辞百官朝贺,但杨勇却很高兴地接受了他们的朝见,排场搞得很大,让乐队演奏乐曲,自己穿着礼服接受百官跪拜。(www.xing528.com)

隋文帝得知此事后大怒,质问朝臣说:“近闻至节,内外百官相率朝东宫,是何礼也?”太常少卿辛亶站出来答道:“于东宫是贺,不得言朝。”东宫应该只能说贺喜,而不能说朝拜。他的话给隋文帝提供了炮弹,隋文帝义正词严地说:“改节称贺,正可三数十人,逐情各去。何因有司征召,一朝普集,太子法服设乐以待之?东宫如此,殊乖礼制。”既然是贺,三三两两去即可,为何搞成了有组织的行动,太子穿着礼服奏着乐,完全违背了礼制。

隋文帝于是下诏:“礼有等差,君臣不杂。爰自近代,圣教渐亏,俯仰逐情,因循成俗。皇太子虽居上嗣,义兼臣子,而诸方岳牧,正冬朝贺,任土作贡,别上东宫,事非典则,宜悉停断。”意思是说太子虽然是储君,但说到底还是一个臣子,而大臣却像对皇帝一样去朝见他,居心叵测,这样不合礼数的事情,以后不能再办了。

看得出,隋文帝对此火气很大,这不奇怪,历朝历代皇帝和太子的关系就很微妙,皇帝需要着力培养储君,以便将来能够顺利接班,但同时又怕太子太强了,形成自己的势力集团,使得皇权旁落。因此对于太子来讲,必须要拿捏好分寸,既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什么人能来往,什么人不能来往,心里都要有数。但在这方面,作为太子的杨勇显然是不合格的,他的心思不缜密,做事比较任性,一点都不顾及父母的感受,出现后来的结局也就不足为奇了。

太子杨勇被父皇骂了,才意识到自己犯冲了。各种道歉,各种认错,各种表忠心,表示要痛改前非。只可惜,隋文帝疑心已起。任凭杨勇怎么认错表忠心,都只能是“恩宠始衰,渐生疑阻”。

对于杨勇,更要命的是在渐渐失去父皇信任的同时,把母亲独孤皇后也得罪了,原因在于男女关系上。独孤皇后是一夫一妻制的坚定捍卫者,最讨厌男人朝三暮四,沾花惹草。隋文帝被看得死死的,不置嫔妾,六宫虚设。独孤皇后不仅把皇帝老公管得很严,只要听说哪位大臣纳妾,她都会冷嘲热讽,听说哪位大臣的小妾生了孩子,她就撺掇隋文帝处罚这位大臣。

杨勇却喜欢美色,府上有不少美女,还不到三十岁,光儿子就生了十个,且出自五六个女人,但和太子妃却没生下一男半女。看到儿子如此不专一,独孤皇后心中难免有些失望。太子府上美女多就算了,杨勇还不知道好好管理,导致府上的女人互相争斗,竟然让太子妃早早死去了。

“勇多内宠,昭训云氏,尤称嬖幸,礼匹于嫡。勇妃元氏无宠,尝遇心疾,二日而薨。”要知道,太子妃元氏是隋文帝亲自为杨勇挑选的,她的父亲是名将元孝矩,但杨勇并不喜欢,他宠爱一个叫作云昭训的女子。云昭训出身低微但姿色姣美,为杨勇生下三个儿子,受到的待遇甚至与正室不相上下,这让独孤皇后相当不满。元妃不得宠爱,气出了心病,很快就死了,杨勇随即让云昭训主持太子宫。两人的这一番操作,让独孤皇后认定元妃之死,是杨勇与云昭训合谋害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