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盛世要硬软实力不可忽视

盛世要硬软实力不可忽视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一个盛世,硬实力固然重要,但软实力同样不容忽视。隋文帝哭笑不得说:“传语小辩,故非宰臣任也。”他这样做,有个人信仰的原因,也有赢得民心的考虑。隋文帝复兴佛教,得到广大佛教徒的衷心拥护,对于巩固统治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盛世要硬软实力不可忽视

作为一个盛世,硬实力固然重要,但软实力同样不容忽视。在开皇初年,大臣牛弘上表说:“昔陆贾奏汉祖云,天下不可马上治之。故知经邦立政,在于典谟矣,为国之本,莫此攸先。”当年陆贾对汉高祖说马上得天下,但不能马上治之,要想把国家治理好,必须要充分吸取前朝的经验教训,而那些正反例子都在书里。

隋文帝觉得很有道理,但由于几百年的战乱,大量的文化典籍都在战火中被焚毁,出现了“书荒”。没有书怎么办呢?牛弘出主意说:“不可王府所无,私家乃有。然士民殷杂,求访难知,纵有知者,多怀吝惜,必须勒之以天威,引之以微利。”虽然官方藏书被烧了不少,但民间私人手里的藏书还有不少,可以进行征集,但不能强取豪夺,国家需要给些好处,钱花到位了,藏书人觉得划得来,自然就会献出来。

提出这个建议的牛弘,本身就是关陇贵族中难得的读书人,尤其喜爱研究古籍、礼仪。虽然公务繁杂,但却手不释卷,有点“书呆子”的意思,为此还闹出一些笑话。有一次,隋文帝曾让他宣布口谕,牛弘走到台阶下面对大臣们时,突然忘了皇上说了什么,又退回拜见隋文帝说:“陛下刚才说的,我都忘了。”隋文帝哭笑不得说:“传语小辩,故非宰臣任也。”传几句话,这只是点小事,你都不行,看来你不是当宰相的料子。话虽这样说,但是很赞赏他的质朴正直,对牛弘的宠信日益增加。

隋文帝全盘采纳了牛弘的建议,下诏求书说“献书一卷,赉 缣一匹”,献书一卷赏绢一匹,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隋朝实行的是租庸调制,“租”是指田租,“庸”是指劳役,“调”是百姓向官府缴纳的丝织品。当时的农民,一年的调是一匹缣,也就是说,给国家献一卷图书,一年的调就免了,这样的激励措施相当有吸引力

更何况献书给朝廷只是暂时的,官府不会据为己有,而是会组织人力物力去抄书,抄完后原书完璧归赵。这对于民间的藏书人,简直就像天上掉下了一个大馅饼,“民间异书,往往间出”,献书的热情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一二年间,篇籍稍备”,仅仅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藏书的规模比原来整整扩充了一倍,原本闹“书荒”的隋朝的藏书量到后来居然成为中国历代藏书最多的王朝,藏书最多时有三十七万卷,七万七千多类。(www.xing528.com)

隋文帝高度重视文化教育,“建国重道,莫先于学,尊主庇民,莫先于礼”,由上到下建立一整套教育体系。在中央层面,特设国子寺,作为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据记载,当时国子寺的学生多达上千人,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在地方上,设置了州县学校

《隋书》中说:“于是四海九州强学待问之士,靡不毕集焉。天子乃整万乘,率百僚,遵问道之仪,观释奠之礼。博士罄悬河之辩,侍中竭重席之奥,考正亡逸,研核异同,积滞群疑,涣然冰释。于是超擢奇秀,厚赏诸儒,京邑达乎四方,皆启黉校。齐、鲁、赵、魏,学者尤多,负笈追师,不远千里,讲诵之声,道路不绝。中州儒雅之盛,自汉、魏以来,一时而已。”天下的知识分子都汇聚到京师,人们为了追求学问不远万里四处求学,隋朝的每一条道路上都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这是汉魏以来从未有过的盛景。

除了大力修建学校,隋文帝还广泛宣传教化,他认为“治国之本,非礼不可”,要求各地官员号召百姓学习礼数,“去华夷之乱,求风化之宜”,目的是让天下人都“知礼节、识廉耻,父慈子孝,兄恭弟顺”,从而构建一个祥和安顺的社会

隋文帝在尊崇儒学的同时,没有忘记当年抚育自己的智仙的嘱托,推出了包括度僧、建寺、造像、写经等一系列大规模复兴佛教的措施。他这样做,有个人信仰的原因,也有赢得民心的考虑。北周武帝宇文邕曾经发动灭佛运动,招致了广大信徒的不满,同时引发信教者更为强烈的宗教感情。隋文帝复兴佛教,得到广大佛教徒的衷心拥护,对于巩固统治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