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突厥专家长孙晟:历史上改变突厥命运的关键人物

突厥专家长孙晟:历史上改变突厥命运的关键人物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双方实力相差悬殊,突厥有十万之众,而隋军只有两千人。突厥兵损失上万人,士气低落,解围撤退。长孙晟是隋文帝发现的人才。长孙晟第一次出使突厥,是担任和亲副使,护送千金公主到突厥王庭。北周曾先后派数十名使者前往突厥,但沙钵略可汗大多轻视,不予礼遇,唯独对长孙晟特别喜爱,经常与他一起游猎。处罗侯便密派心腹,暗中与长孙晟结盟,这为以后分化突厥内部打下了基础。长孙晟还利用游猎之机,考察突厥山川形势、部众强弱。

突厥专家长孙晟:历史上改变突厥命运的关键人物

隋文帝在高颎和苏威的辅佐下,内政渐渐步入正轨,他开始将目光转向了外患。当时的形势很明朗,南边有梁朝隔江而望,北边则是突厥经常袭扰边境,相比较而言,突厥的威胁更大更直接,隋文帝决定采取“先北后南”的策略。

突厥是盘踞在今天我国内蒙古、蒙古国一带的游牧民族,兴起之前,突厥部落是柔然汗国的臣属,在中原史册中首次见到突厥是在公元540年。后来突厥脱离柔然,发展壮大,并多次击败柔然,成为又一个北方草原霸主,建立了幅员广阔的突厥汗国。

突厥的不断壮大,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当时北方正处在北周北齐对峙时期,两边为了消灭对方,争相讨好突厥,采取纳贡、和亲等政策,希望突厥能够站到自己这边,或者至少保持中立,不帮着另一方来收拾自己。突厥两边都交好,收取两份份子钱,变得越来越强大。他钵可汗为此得意地说:“但使我在南两个儿孝顺,何忧无物邪?”南方的两个儿子争相孝顺我,还愁没有财物吗?

隋文帝登基后,一改此前北周、北齐对突厥的态度,表现得很冷淡,停止了进贡,这让长年习惯吃红利的突厥感到很不爽。再加上如今突厥的大可汗沙钵略的夫人是北周赵王宇文招的女儿千金公主,与隋文帝有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因此经常给沙钵略可汗吹枕边风,让他替自己报仇。沙钵略被说动了,对属下说:“我周家亲也。今隋公自立而不能制,复何面目见可贺敦乎?”可贺敦指的就是千金公主,是突厥人对大可汗夫人的尊称,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是周室的亲戚,现在隋文帝代周自立,而我却不能制止,还有何面目再见我的可贺敦呢?

开皇二年(582年)五月,沙钵略可汗下令突厥全线出击,突破长城南下。隋文帝急令边防加强戒备,下令柱国冯昱驻守乙弗泊(今青海乐都西),兰州总管李长叉镇守临洮,上柱国李崇驻守幽州,进行全线防御。突厥骑兵来势汹汹,隋军不少据点被接连攻破,特别是在西线战场,屡战屡败,非常被动。隋文帝见状派内史监虞庆则前往弘化(今甘肃庆阳)担任西线总指挥。虞庆则到任后,下令让行军总管 达奚长儒率部出击。没想到,达奚长儒刚离开弘化,就在周槃遭遇到了沙钵略率领的主力,由此发生了最为惨烈的一仗。

双方实力相差悬殊,突厥有十万之众,而隋军只有两千人。达溪长儒阵前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讲,让手下消除恐惧感,带着隋军且战且走,几次被突厥军队冲散,但很快又重新集结,拼死抵抗,居然坚持了三天,打到最后大部分武器毁损,只能以拳头作为兵器与突厥军厮杀,以至于手上的骨头都露出来了。突厥兵损失上万人,士气低落,解围撤退。达奚长儒身上受伤五处,被刺透的有两处,手下将士十之八九战死战伤。

战报传回京城,隋文帝深受感动和鼓舞,下诏表示说:“达奚长儒受任于北边边塞,遏制胡人,他所率领的人马很少,差不多只是突厥人的百分之一。他日以继夜,四面抗敌,共打了十四仗,所向必克。胡人被杀的超过了一半。暂未被杀的,丢了魄魂似的逃走了。如非达奚长儒英勇奋发,对国家有很深的感情,士卒又服从命令,怎能以少破众?像这样英勇的将领,应该授他高官厚禄,可授他上柱国,另授他一子为官。其阵亡的将士,都追赠官阶三级,让他们的子孙承袭。”

隋文帝不甘心被动挨打,决心进行反击。自五胡十六国以来,中原政权和北方少数民族开战基本没有赢过,隋文帝有这个底气,一方面来源于达奚长儒,他带着两千人居然打退了十万人,让隋文帝觉得突厥骑兵也就那么回事,不是不可战胜的;另一方面是隋文帝手下有个叫作长孙晟的大臣,此人曾作为使者,护送千金公主到突厥,并在那里滞留了一年多,对突厥的情况知根知底,了然于胸,使他心里有了底数。(www.xing528.com)

长孙晟是隋文帝发现的人才。此人是贵族子弟,生性通达聪慧,略涉书史,善于弹丸和射箭,矫捷过人。十八岁的长孙晟任司卫上士,默默无闻,没有人知道他的才干,当时只有随国公杨坚看出此人不凡,曾牵着他的手对别人说:“长孙郎武艺超群,刚刚跟他说话,又发现他有令人称奇的谋略,假以时日,未来的名将难道不是他吗?”

长孙晟第一次出使突厥,是担任和亲副使,护送千金公主到突厥王庭。北周曾先后派数十名使者前往突厥,但沙钵略可汗大多轻视,不予礼遇,唯独对长孙晟特别喜爱,经常与他一起游猎。在此过程中,诞生了“一箭双雕”这个成语,有一次他随沙钵略可汗出猎,遇到两只雕飞着争肉吃,沙钵略可汗给长孙晟两支箭,说:“请将它们射落。”长孙晟于是弯弓射去,正遇双雕相夺,他一发而射穿两雕。沙钵略可汗大喜,对长孙晟高超的箭术十分钦佩,让各位子弟贵人都与长孙晟亲近,学习其射箭的本领。

长孙晟是一个有心人,除了与沙钵略交往外,他还非常注重结交有权有势的突厥高层。沙钵略可汗之弟突利可汗处罗侯威望很高,遭到沙钵略可汗的忌恨。处罗侯便密派心腹,暗中与长孙晟结盟,这为以后分化突厥内部打下了基础。长孙晟还利用游猎之机,考察突厥山川形势、部众强弱。长孙晟回到北周后,把突厥的情况详细地告诉已出任北周丞相的杨坚,杨坚听后大喜,于是升任他为奉车都尉。

在隋文帝谋划反击突厥的时候,长孙晟上了一道奏疏,表示突厥最大的问题就是内部分裂,因为突厥有五个可汗,第一个是 沙钵略可汗,名叫 摄图;第二个是第二可汗,名叫 庵罗;第三个是 阿波可汗,名叫 大逻便;第四个是达头可汗,名叫玷厥;第五个是沙钵略的弟弟突利可汗,名叫处罗侯。

突厥可汗之所以一分为五是因为开皇元年(581年),他钵可汗病逝了。他原本想让侄子大逻便为新的大汗,但内部发生纷争,大逻便败下阵来。另一个侄子 摄图继承了汗位,便是沙钵略可汗。但是,摄图虽然成了新可汗,但地位并不稳固,不得已下令将大逻便封为阿波可汗,又将陀钵可汗的儿子庵罗封为第二可汗,再加上已经有的达头可汗和突利可汗,于是就有了五个可汗。

长孙晟说这五位“各统强兵,都号可汗,分居四面,内怀猜忌,外示和好,对他们难以力征,容易离间”。然后详细分析了突厥内部的情况,指出沙钵略可汗虽为大可汗,但兵力不如达头可汗,将来必有内战,而阿波可汗、突利可汗又都与沙钵略可汗貌合神离。基于这样的情势,长孙晟提出了“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的策略,具体说来就是联络西边的达头可汗和阿波可汗以及东边的突利可汗,孤立沙钵略可汗,等到十多年后突厥内乱再来讨伐,就可以一举消灭突厥。

隋文帝看完上奏大喜,立即召见长孙晟,更让他惊喜的是,长孙晟口述形势,手画山川,对突厥的虚实、地形和兵力部署都了如指掌,隋文帝听后对他赞叹不已,采纳了他的全部计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