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尉迟迥率先起兵,北周王朝陷分裂困境

尉迟迥率先起兵,北周王朝陷分裂困境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率先发难的是六十多岁的相州总管尉迟迥,他不仅是一员屡建军功的猛将,而且还是皇亲国戚。尉迟迥是宇文泰的外甥,名望地位素来很高。尉迟迥当然不会束手就擒,决意起兵反抗,但还需提前做些准备。与此同时,另一个渠道也报告尉迟迥造反在即。但没想到,正破六汗裒的保密工作没做好,事情被尉迟迥知道了,让他下定决心起兵造反。但尉迟迥却另立新主,这意味着北周王朝将走向分裂,因此,造反的合法性在源头上便出现了很大问题。

尉迟迥率先起兵,北周王朝陷分裂困境

杨坚好不容易暂时安定了内部,但不安情绪始终没有消散。他召见掌管天文的太史中大夫庾季才,问他:“吾以庸虚,受兹顾命。天时人事,卿以为何如?”杨坚还在担心自己是否有天命,能否将权柄牢牢掌握。

庾季才回答得很有意思,他说:“天道精微,难可意察。窃以人事卜之,符兆已定。季才纵言不可,公岂复得为箕、颍之事乎!”天道不好说,我只从人事方面来预料,觉得符兆很明确。即使说天时和人事都对您不利,您难道会效法尧帝时代把天下让出去吗?言外之意是,都到什么时候了,还问这种问题,就算没有天命,你还能回得去吗?

杨坚一想,确实如庾季才所言,如今没有什么选择余地了,前面只有这一条路,无论是坦途还是险境,都必须硬着头皮走下去。当前最紧迫的事宜是镇住被忽悠到京的五位藩王。虽然他们手中无兵权,但影响力不容小觑,毕竟现在还是宇文家族的天下。杨坚决定“杀鸡给猴看”,让这几位知道轻重,不要轻举妄动,首先倒霉的是负责京城治安的毕王宇文贤。

宇文贤个性刚强干练,有些谋略,担心杨坚会颠覆宇文氏的江山社稷,想着与五位叔父合谋杀掉杨坚,虽然没有实际行动,但言辞中却透露了这个意思。五王刚到京不久,他被丞相别驾杨雄告发意图谋反,杨坚立即诛杀了宇文贤一家,给了五位王爷一个下马威,希望他们能安分守己,否则宇文贤就是前车之鉴。

杨坚心里很清楚,如今地方势力蠢蠢欲动,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稳住各位藩王,所以不能一味使狠,还要软硬兼施。于是,在杀掉宇文贤后,他让小皇帝下诏令五王可以“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这在历朝历代都是极高的赏赐,杨坚这样做,表达了对五位藩王的尊重,希望他们感恩图报。更重要的是为自己争取时间,等将来完全掌握局势后,再来收拾几位王爷。

五位藩王虽然心里很不爽,但他们离开了封地,手中无权无兵,只能暂时向杨坚低头,看看时局变化再伺机而动。

很快,出现了非常有利于几位藩王的事态,地方势力纷纷揭竿而起,举兵反抗杨坚。率先发难的是六十多岁的相州总管尉迟迥,他不仅是一员屡建军功的猛将,而且还是皇亲国戚。尉迟迥是宇文泰的外甥,名望地位素来很高。他所担任的相州总管,是平定北齐后新设置的,也是势力最大的总管府,辖区几乎相当于过去北齐的地盘,包括今天河北、山东以及河南、安徽、江苏的一部分,因此,他是杨坚最担心的人物之一。

杨坚本想着先下手为强,以小皇帝的名义召尉迟迥回京参加宇文赟的葬礼,然后委任久经沙场的老将韦孝宽为新的相州总管,启程前往邺城取代尉迟迥。

尉迟迥当然不会束手就擒,决意起兵反抗,但还需提前做些准备。于是他采用拖延战术,对外宣称接受诏令,并派人迎接接替自己的韦孝宽,但这一切都是假象,真实意图是将韦孝宽骗入邺城杀掉,然后正式起兵。无奈韦孝宽也是一位高人,当年玉璧之战他凭借一己之力打得高欢一筹莫展,如今感觉气氛不对,假托有病故意走得很慢,尉迟迥越是派人催促,他走得越慢,并派人以求医找药为名潜入邺城打探消息。

尉迟迥见韦孝宽不肯上当,为了打消韦孝宽的顾虑,便派他的侄子韦艺前去迎接。韦艺虽然是韦孝宽的侄子,但一直都在尉迟迥身边做事,受其统领,算得上是尉迟迥的死党。韦孝宽见到侄子后,问其此行的真实目的,韦艺避重就轻,一直不说实话,韦孝宽大怒,下令将侄子推出斩首。韦艺是个胆小鬼,一见大难临头,便将尉迟迥的密谋不打折扣地告诉了韦孝宽。(www.xing528.com)

韦孝宽证实了先前自己的猜测,如今再往前走便是羊入狼群,只能掉转马头回京城报告,但韦孝宽知道,如果一味西逃,恐怕跑不过尉迟迥的追兵。于是他想出一条妙计,每路过一个驿站,做两件事情:一是对驿站主管表示尉迟迥的人很快就会来,要提前准备好酒菜;二是临走时将驿站所有的马全部牵走。

果如韦孝宽所料,尉迟迥听说事情败露,赶忙派手下将领梁子康带人来追,结果每到一处驿站,发现没有可替换的马匹,倒是有一桌早已准备好的美味佳肴,只好先饱餐一顿再追,因此追击的速度大为下降,韦孝宽脱离险境进入了安全区域。

与此同时,另一个渠道也报告尉迟迥造反在即。北周大臣杨希尚奉命抚慰山东、河北,走到相州时,正赶上宇文赟驾崩,便留在邺城与尉迟迥一同为皇帝发丧。杨希尚感到有些不对劲,暗地里对随从说:“尉迟迥表现得一点都不哀伤,而且眼神也不对,想必准备图谋不轨。”于是连夜离开邺城,从小道跑了。天亮后,尉迟迥才发现,派人去追,但是没有追上。杨希尚跑回长安后向杨坚如实汇报了情况。

一切都在预示着尉迟迥要有大动作,但此时还没有公开撕破脸皮,杨坚还想做最后的努力,于是派使者 正破六汗裒去邺城做沟通解释工作,向尉迟迥明确表示自己没有篡位之心,一切事情都可以商量。同时让正破六汗裒带去一份密信给相州总管府长史 晋昶,让他做好准备,相机行事。但没想到,正破六汗裒的保密工作没做好,事情被尉迟迥知道了,让他下定决心起兵造反。

尉迟迥杀掉了正破六汗裒和晋昶,然后集合文武官员和百姓,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杨坚以凡庸之才,藉后父之势,挟幼主而令天下,威福自己,赏罚无章,不臣之迹,暴于行路。吾居将相,与国舅甥,同休共戚,义由一体。先帝处吾于此,本欲寄以安危。今欲与卿等纠合义勇,匡国庇人,进可以享荣名,退可以终臣节。卿等以为何如?”大意是说:杨坚以平庸之才,借皇后父亲的权势,挟制幼主,号令天下,作威作福,赏罚不分,其背叛君主的行迹,已暴露无遗。我身为将相,与君主有舅甥之亲,同甘共苦,本应一体。先帝把我任命到这里,本来就寄托着安危大计。如今打算与各位集合义士,匡复国家,保护百姓,进可享受荣华名望,退可保全为臣节操。各位认为怎样?于是“众咸从命,莫不感激”,所有的人都表示坚决拥护。

尉迟迥自称大总管,当时赵王宇文招已经入朝,留下小儿子在这里,尉迟迥又拥戴他以号令天下。不得不说,这实在是一个败笔,尉迟迥在起兵时宣称自己和小皇帝宇文阐有舅甥之亲,又说杨坚挟持幼主,既然如此,最正当的理由应该是“清君侧,杀杨坚”,这样可以占据道德高点,得到更多人的支持。但尉迟迥却另立新主,这意味着北周王朝将走向分裂,因此,造反的合法性在源头上便出现了很大问题。

虽然如此,起初叛军的声势颇为浩大,尉迟迥所管辖的相、卫、黎、毛、洺、贝、赵、冀、瀛、沧各州,他弟弟的儿子尉迟勤所管辖的青、胶、光、莒各州,全都跟随尉迟迥,拥有军队数十万。除此之外,荥州刺史宇文胄、申州刺史李惠、东楚州刺史费也利进、东潼州刺史曹孝达各自据州响应尉迟迥。尉迟迥又向北交结高宝宁,联络突厥;向南联络南陈,答应割让长江、淮河一带的土地,希望得到陈朝的支持。更为重要的是,两个地方总管也起兵响应,分别是陨州(今湖北安陆)总管司马消难和益州(今四川成都)总管王谦,因此这场震动了大半个北周的地方叛乱史称“三总管之难”。

除了尉迟迥,另外两个总管的身份地位也不得了,司马消难的父亲是北齐名将司马子如,女儿司马令姬是当朝皇帝周静帝宇文阐的皇后,也就是说他是当朝小皇帝的岳父大人。王谦出身于太原王氏,父亲王雄是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王雄在随宇文护东征北齐的过程中被北齐名将斛律光射杀,王谦便成为名门之后。当时三总管的统辖区域占到了北周领土一半以上,他们共同对身居长安的杨坚形成了一股合围之势,再加上其余各方势力的蠢蠢欲动,北周王朝顿时处于四分五裂的危机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