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杨坚巧施计谋,五王回京参宗亲葬礼

杨坚巧施计谋,五王回京参宗亲葬礼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宇文赟打死不会相信,自己死后,局势会变成这样。对于杨坚而言,此刻最担心的恰恰是宗亲势力,主要包括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 宇文逌,因为这五位都是宇文泰的儿子。杨坚从秦朝赵高那里学了一招——秘不发丧。这件事早已定好,众所周知,所以五个王爷并未生疑,纷纷上路回京。杨坚等到他们走到半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时,公开宣布为天元皇帝发丧,让他们抓紧来京参加皇帝葬礼。

杨坚巧施计谋,五王回京参宗亲葬礼

杨坚能够顺利地掌控朝中局势,除了刘昉、郑译帮了大忙外,他手中还有一副别人没有的王牌,那便是正宫皇后杨丽华。作为杨坚的女儿,她在整个事变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呢?《周书》中记载:“刘昉、郑译等因矫诏以后父受遗辅政。后初虽不预谋,然以嗣主幼冲,恐权在他族,不利于己,闻昉、译已行此诏,心甚悦之。”这个记载透露出两层意思,一是杨丽华没有参与此事;二是她的态度上是积极支持的,道理很简单,因为皇帝年幼,杨丽华担心朝中大权落入其他人手中。

不过,如果细细想来,里面还是充满疑点,杨丽华真如《周书》里所言一直袖手旁观、无动于衷吗?恐怕不会,杨坚后来回忆道:“公主有大功于我。”到底是什么样的大功呢?史书记载:“宣帝崩,杨后令其父隋公为大丞相,总掌国事。”可以说,正是获得已升任皇太后杨丽华的支持,才使得这场无声的政变蒙上了浓重的合法性色彩。

宇文赟打死不会相信,自己死后,局势会变成这样。要从根子上讲,这怨不得别人,只能怪他自己,他杀掉了最能干的叔父宇文宪等人,又把赵王宇文招等宗亲外放到封地任职,宠信刘昉、郑译等佞臣,导致关键时刻朝中没有宗亲势力和强有力的反对力量,使得刘昉、郑译、杨坚有了可乘之机。

对于杨坚而言,此刻最担心的恰恰是宗亲势力,主要包括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 宇文逌,因为这五位都是宇文泰的儿子。换句话说,他们都是宇文赟的叔父辈,在宗亲中的威望高,更重要的是,每个人手里都掌有兵权,如果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定会联合起来兴兵讨伐。朝中的群臣如今左顾右盼,倘若里应外合,自己会死得非常难看。

如何处理这个烫手山芋呢?杨坚从秦朝赵高那里学了一招——秘不发丧。他下令对外严密封锁皇帝死讯,紧接着以小皇帝名义给各位王爷发了一道诏令,说千金公主要下嫁突厥和亲,请他们入朝观礼。这件事早已定好,众所周知,所以五个王爷并未生疑,纷纷上路回京。杨坚等到他们走到半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时,公开宣布为天元皇帝发丧,让他们抓紧来京参加皇帝葬礼。(www.xing528.com)

与此同时,杨坚在朝中开始权力分配。他自己为假黄钺、左大丞相。北周武帝宇文邕在京的两个儿子汉王宇文赞为上柱国、右大丞相,秦王宇文贽为上柱国。这两位王爷其实只是挂名,实际权力控制在杨坚手中,诏书上写得很清楚:“百官总己以听于左丞相。”

即便如此,杨坚还是不放心,特意给自己弄了一个“假黄钺”的头衔,所谓“黄钺”,就是黄金大斧,“专戮节将,非人臣常器矣”,谁不听话,便可断然采取措施。只是杨坚有些过虑了,因为宇文赞原本是一个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刚开始时,宇文赞还挺把自己当回事,有事没事都准时上朝,和杨坚同帐办公,对朝中的事务指手画脚,杨坚觉得他碍手碍脚,想着让他靠边站。

同为纨绔子弟的刘昉对付这种人有绝招,刘昉知道宇文赞好色,便将几个浓妆艳抹的歌妓献给宇文赞,对他说:“大王先帝之弟,时望所归。孺子幼冲,岂堪大事!今先帝初崩,群情尚扰,王且归第。待事宁之后,入为天子,此万全之计也。”这段话的意思是:您是先帝的弟弟,众望所归,如今皇上太小,如何能承担起治理天下的重任,到头来还是要靠您。只是现在先帝刚刚去世,人心不稳,所以不能贸然行动,您不如先回家等机会,等待万事俱备,一定想办法迎立您为天子,这才是万全之计。

刘昉完全是忽悠宇文赞,不过却很好使,宇文赞被这碗迷魂汤灌晕了,带着这些美女回到府中逍遥自在,一门心思等着刘昉有一天来请他去做皇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