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魏大统七年六月,即公元541年7月的一个夏夜,冯翊般若寺里,一名男婴的哭声打破了寂静,一时间“紫气充庭”,看上去是一位大人物来到了人世间。没错,这个呱呱坠地的婴儿便是后来的隋朝开国之君,三百多年乱世的终结者——杨坚。
在古代,一些杰出的帝王出生时总会闹出比较大的动静,换句话说,如果没有一些不凡的气象,都似乎觉得不好意思。一如刘邦之母梦中与神龙交合而生下了他,李世民出生时二龙戏于馆门之外而三日不去。至于像杨坚这样出现紫气萦绕、红光漫天的天象,只能算是基本的标配。
杨坚注定会成为一个大人物,除了天象外,面相更与众不同。据《隋书》记载,他“为人龙颜, 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长上短下,沉深严重”。就是说,他额头突出,并有五个隆起的部分从额头直插到头顶上。眼球凸显,目光咄咄逼人,手上有一个奇怪的掌纹,组成一个“王”字,而且上身长,下身短,显得很不成比例。
纵观其长相,除了“目光外射”还算正常外,其他的都有些奇葩。别的不说,倘若真的是“额上有五柱入顶”,用现在的眼光看,实在奇丑无比,甚至有些畸形,说是怪物也不为过。但在相术发达的古代,这种相貌却是“其贵无比”,相书上的术语称这样的额头为“龙犀”,额头上那五根入顶的“肉柱”,是“龙颜”的象征。换句话说,杨坚长得虽然有些对不住观众,但注定了他一生下来就有成为帝王的命数。
不过,这只是一种可能性,要想人生有个好的前途,在很讲究门第的那个时代,首先要保证自己生在一个不错的家族。面相奇异的杨坚,出生在一个什么样的家族呢?他自报是弘农杨氏的后裔。这个家族非常显赫,代表人物是东汉太尉杨震,号称“关西孔子”,杨家一门“四世太尉”,被赞誉为“四世三公”,就是说家族中有四代人坐到了三公的高位,其他家族难以企及,《隋书》上说杨坚是杨震的第十四世孙子。
到底是真实如此,还是有意贴金,大部分学者认为是后者,因为史书上的记载有几处明显的破绽。第一大破绽是关于名讳的问题,杨震的曾祖父叫杨忠,而杨坚的父亲也叫杨忠,这种名字撞车的事情在今天觉得没有什么,但在古代却是一大忌讳,特别是对于弘农杨氏这样的名门望族来讲,胆敢冒犯祖先名讳,堪称是大逆不道的行为,完全在禁止之列。倘若杨坚真是弘农杨氏之后,他的父亲无论如何不可能取名杨忠,这样做只会贻笑大方。
第二个破绽是关于通婚的问题。杨坚的母亲叫作吕苦桃,人如其名,妥妥的一个苦出身。用《隋书》里的话来讲是“高祖外家吕氏,其族盖微”。杨坚后来当上皇帝,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舅舅吕道贵,将其接到京师。杨坚见到舅舅想起了已逝的母亲,潸然泪下,非常动容。但吕道贵见到杨坚后,“道贵略无戚容,但连呼高祖名”,一点不懂君臣之礼,也丝毫没有悲伤的表情。这还不算什么,吕道贵说了一句更要命的话:“种末定不可偷,大似苦桃姊。”就是说“谁家的种就是谁家的,别人想偷也偷不去,你看皇帝跟我苦桃姐长得多像啊!”吕道贵在朝堂上,公然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把皇帝比喻成“种”,言语十分粗鄙,完全就是一个乡野村夫。这让杨坚十分尴尬,百官们也是暗中偷笑。杨坚“厚加供给,不许接对朝士”,不让这个舅舅与文武百官交往,后来给了一些赏赐,直接将他打发回家。(www.xing528.com)
这暴露了一个大问题,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婚姻最讲究门当户对,绝对不允许与庶族通婚,何况是弘农杨氏这样的望族。因此,如果杨忠真的是弘农杨氏之后,绝不会与出身贫寒的吕苦桃成婚。
除了这两个明显的破绽外,《资治通鉴》还记载了杨坚自己打脸的一个故事:隋主与周载下大夫北平荣建绪有旧,隋主将受禅,建绪为息州刺史。将之官,隋主谓曰:“且踌躇,当共取富贵。”建绪正色曰:“明公此旨,非仆所闻。”及即位,来朝,帝谓之曰:“卿亦悔不?”建绪稽首曰:“臣位非徐广,情类杨彪。”帝怒曰:“朕虽不晓书语,亦知卿此言不逊!”
杨坚和北周大臣荣建绪有交情,在他快要接受禅让时,荣建绪被朝廷任命为息州刺史,杨坚对荣建绪说:“别如此着急去,不久我将与你共享富贵荣华。”荣建绪很严肃地回答说:“明公的这些话,不是我想听到的。”摆明了反对杨坚篡位。杨坚上位后,荣建绪入朝觐见,杨坚对他说:“你感到后悔吗?”荣建绪叩头回答道:“我虽然没有处在晋、宋禅让之际东晋秘书监徐广的位置,但和曹魏代汉后的东汉太尉杨彪情状相似。”杨坚听后说:“朕虽然不明白书上的典故,但也知道你此言不恭敬!”
问题的关键在杨坚所说的“不晓书语”。荣建绪讲的两个人物,徐广是东晋的大臣,桓玄篡位,他悲痛万分。后来,刘裕禅让代晋,他又是悲伤不已,说自己是“身世荷晋德,实眷恋故主”,对于这样一个历史人物,杨坚不知道,尚情有可原。但对杨彪的身世不清楚,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了。因为杨彪的曾祖父不是别人,正是杨震,他本人同样是弘农杨氏的重要成员,儿子是大名鼎鼎的杨修。曹丕篡位后,请杨彪做太尉,杨彪不愿意叛汉,于是以年老多病为由予以拒绝。杨坚口口声声说自己是弘农杨氏的后裔,居然连先人彪炳史册的光荣事迹都不清楚,实在有些数典忘祖。
从以上种种迹象来看,杨坚自谓弘农杨氏之后,完全是为了自抬身价。这样做,杨坚不是第一个,更不是最后一个。唐朝李家就将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李耳追认为自家祖先,并追封他为“唐圣祖”。穷得叮当响、当过和尚要过饭的朱元璋,当上皇帝后也说自己是朱熹的后人。
既然杨坚不是弘农杨氏之后,追根溯源,那他的“根”到底在哪里呢?对于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杨氏一家确实是弘农人氏,但他们的先祖跟名门望族弘农杨氏并没有太多的关联。而根据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的考证,杨坚家族可能是山东寒族,“疑杨家本系山东杨氏”。更普遍的看法是杨坚祖先应该是来自武川,即今天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西北一带。《隋书》中记载说隋文帝杨坚的五世祖杨元寿“魏初为武川镇司马”,《北史》里说,保定三年(563年),杨坚的父亲杨忠在出征途中“出武川,过故宅,祭先人,飨将士,席卷二十余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