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2月上旬,左江革委颁布劳动法和土地法。劳动法主要有关于纪念日、休假日、星期日等休息,工人劳动保障的增资减时,改善雇工、童工、女工待遇等22项条款。土地法是根据中共中央关于中国土地政纲制定的,主要有土地分配由乡村农民协会代表大会通过确定等26项条款。颁布后,首先在龙州县下冻区试行实施土地法。
1930年3月上旬,中共左江特委和龙州县革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代表邓小平对左江革命根据地提出的“以龙州县为中心,发动左江土地革命”的工作方针,按照党的六大提出的“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土地、耕地归农民”的土地革命精神,实行左江革委颁发的土地法。龙州县革委把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领导全县军民开展一场轰轰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运动。
正值1930年春耕时节,红八军军事政治训练学校派出3个中队120多人,由总教官甘湛泽、大队长唐克带领,奔赴龙州县下冻区开展土地革命的宣传发动工作。红军队伍所到之处,都张贴着“发动土地革命运动”“实行耕者有其田”等革命标语。为了不误农时,学员们一边进行土地丈量、登记工作,一边发动村屯群众创办共耕社。下冻区河渡、坡姆、秾招、那造、那城等村屯相继办起共耕社。共耕社就是以屯为单位,大家共同耕种屯里的田地,收获的粮食均分,具有共产主义的萌芽。左江革委委员杨春秀发动自己家乡父老创办河渡屯共耕社,并越办越好。左江革委秘书长林礼撰写了下冻区创办共耕社经过的文章,总结经验并极力推广。下冻区共耕社是左江乃至广西革命根据地开天辟地的创举。
龙州县地处广西西南边陲,多为石山地和丘陵地,龙州县各族人民深受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封建主义三重压迫,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龙州起义后,中共左江特委和龙州县革委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加强农村革命力量,开展根据地财税经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为实行工商保护政策,促进县工商业发展,《中国红军第八军目前实施政纲》规定:“保护交通及商人营业,严禁奸商垄断操作。”红八军司令部下设经理处,左江革委下设财政委员会,负责财政预算、征收开支、财产管理、筹集经费、保障供给等工作。
龙州起义后,结合左江地区实际情况,左江革委和龙州县革委从“教育面向劳苦大众,为革命战争服务”的宗旨出发,制定了“提高文化,普及教育。推翻旧礼教,创造新风俗”的文化教育方针,提出了“提高士兵知识教育,提高劳动青年知识教育,提高劳动儿童教育,实行男女平等教育”的文化教育目标,明确了“免收工人子弟的一切教育费用,免收佃户子弟的一切教育费用,免收劳动青年的一切教育费用”的文化教育办法。左江革委下设文化委员会,负责人林礼(兼),负有“调查学龄儿童及失学群众;创办群众学校,强制儿童教育;开展识字运动”的职责,创设了龙州县劳动人民通俗阅报室和通俗图书室、劳动人民夜课学校和文化讲习所,设立了龙州县劳动人民幼稚园和劳动人民免费学校,等等。(www.xing528.com)
1930年2月1日,左江革委把龙州县大信高等小学校改为龙州县劳动人民第一完全小学校(位于原新华小学校、今新华幼儿园),校长何建文。这是左右江革命根据地3所县级高等劳动小学之一。学生全是龙州县劳动人民子弟,办学经费全由左江革委财政供给,学生全部免费读书。学生们一边学习文化知识,一边到彬桥、下冻等地开展革命宣传工作。
2月下旬,中共红八军前委和左江革委将红八军军官眷属学校改建为龙州县妇女职业学校(今中山公园内),全校学员118人。根据女学员的特点开设课程,1天分3班授课,开设车衣、刺绣、织袜等课程,每周作业19个小时。同时,附设初级小学、幼稚园、托儿所各1个班。
左江革委委员何建南在龙州县城开办左江农民运动骨干训练班,学员30余人,全部是左江各县农民积极分子,由共产党员苏文灿、苏醒等人授课。
在“提高文化,普及教育”的文化教育方针指引下,中共左江特委和中共红八军前委、左江革委和龙州县革委都十分重视平民教育,发动龙州县革命群众利用祠堂或寺庙、腾出民间空房,开办平民夜校或农民夜校。学校教师们编印了通俗易懂的《工农兵识字课文》,又结合左江革命根据地的实际情况,把左江革委、龙州县革委制定的各行各业的方针政策、标语口号等编成山歌,用于教学中,广为传唱。平民百姓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既广泛地宣传了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又活跃了革命根据地群众的文化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