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绿色建筑基本要素:应用分析与案例探讨

绿色建筑基本要素:应用分析与案例探讨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健康舒适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而逐渐为人们所重视的,这也是绿色建筑的另一基本特征,其核心主要是体现“以人为本”。(四)安全可靠安全可靠是绿色建筑的另一基本特征,也是人们对作为生活、工作、活动场所的建筑物最基本的要求之一。自然和谐是绿色建筑的又一本质特征。

绿色建筑基本要素:应用分析与案例探讨

我国《绿色建筑技术导则》中指出:绿色建筑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六类指标组成。这六类指标涵盖了绿色建筑的基本要素,包含了建筑物全生命周期内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及回收各阶段的评定指标的子系统。

根据我国具体的情况和绿色建筑的本质内涵,绿色建筑的基本要素包括耐久适用、节约环保健康舒适、安全可靠、自然和谐、低耗高效、绿色文明、科技先导等方面。

(一)耐久适用

任何绿色建筑都是消耗较大的资源修建而成的,必须具有一定的使用年限和使用功能,因此耐久适用性是对绿色建筑最基本的要求之一。耐久性是指在正常运行维护和不需要进行大修的条件下,绿色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满足一定的设计使用年限要求,在使用过程中不发生严重的风化、老化、衰减、失真、腐蚀和锈蚀等。

适用性是指在正常使用的条件下,绿色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工作性能满足于建造时的设计年限的使用要求,在使用过程中不发生影响正常使用的过大变形、过大振幅、过大裂缝、过大衰变、过大失真、过大腐蚀和过大锈蚀等;同时也适合于在一定条件下的改造使用要求。

(二)节约环保

在数千年发展文明史中,人类最大化地利用地球资源,却常常忽略科学、合理地利用资源。特别是近百年来,工业化快速发展,人类涉足的疆域迅速扩张,“上天”“入地”“下海”的梦想实现同时,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遭受破坏。油荒、电荒、气荒、粮荒,世界经济发展陷入资源匮乏的窘境;海洋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环境污染,破坏了人类引以为荣的发展成果;极端气候事件不断发生,地质灾害高发频发,威胁着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已经成为地球人共同面对的命题。

我国现行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把“四节一环保”作为绿色建筑评价的标准,即把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作为绿色建筑的基本特征之一,这是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节约环保概念,也是人、建筑与环境生态共存的基本要求。

除了物质资源方面有形的节约外,还有时空资源等方面所体现的无形节约。如绿色建筑要求建筑物的场地交通要做到组织合理,选址和建筑物出入口的设置方便人们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较短等。这不单是一种人性化的设计问题,也是一个时空资源节约的设计问题。这就要求绿色建筑物的设计者,在设计中要全方位、全过程地进行通盘的综合整体考虑。如良好的室内空气环境条件,可以减少10%~15%的得病率,并使人的精神状况和工作心情得到改善,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这也是另一种节约的意义。

(三)健康舒适

健康舒适建筑的核心是人、环境和建筑物。健康舒适建筑的目标是全面提高人居环境品质,满足居住环境的健康性、自然性、环保性、亲和性和舒适性,保障人民健康,实现人文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健康舒适建筑的目的是一切从居住者出发,满足居住者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层次的需求,使居住者生活在舒适、卫生、安全和文明的居住环境中。

健康舒适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而逐渐为人们所重视的,这也是绿色建筑的另一基本特征,其核心主要是体现“以人为本”。目的是在有限的空间里为居住者提供健康舒适的活动环境,全面提高人居生活和工作环境品质,满足人们生理、心理、健康和卫生等方面的多种需求,这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的系统概念。健康舒适住宅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它既不是简单的高投入,更不是表面上的美观、漂亮,而是要处处从使用者的需要出发,从生活出发,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四)安全可靠

安全可靠是绿色建筑的另一基本特征,也是人们对作为生活、工作、活动场所的建筑物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因此,对于建筑物有人也认为:人类建造建筑物的目的就在于寻求生存与发展的“庇护”,这也充分反映了人们对建筑物建造者的人性与爱心和责任感与使命感的内心诉求。这不仅是经历过2008年“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劫难的人们对此发自内心的呐喊,还是所有建筑物设计、施工和使用者的愿望。

安全可靠的实质是崇尚生命与健康。所谓安全可靠是指绿色建筑在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和正常维护的条件下,能够经受各种可能出现的作用和环境条件,并对有可能发生的偶然作用和环境异变,仍能保持必需的整体稳定性和规定的工作性能,不至于发生连续性的倒塌和整体失效。对绿色建筑安全可靠的要求,必须贯穿于建筑生命的全过程中,不仅在设计中要全面考虑建筑物的安全可靠,而且还要将其有关注意事项向相关人员予以事先说明和告知,使建筑在其生命周期内具有良好的安全可靠性及保障措施。

绿色建筑的安全可靠性不仅是对建筑结构本体的要求,而且也是对绿色建筑作为一个多元绿色化物性载体的综合、整体和系统性的要求,同时还包括对建筑设施设备及其环境等安全可靠性要求,如消防安防、人防、管道、水电和卫生等方面的安全可靠。2008年北京奥委会的所有场馆建设,都融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绿色建筑安全可靠的设计理念和元素。

(五)自然和谐

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特别是自然对人的反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自发性,这种自发性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失衡。

人类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如果人类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自然规律,恰当地把握住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就能不断地取得改造自然的成果,增强人类对自然的适应能力,提高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如果人类对自然界更深层次的本质尚未认识到,人类与自然一定层次上的某种联系尚未把握住的情况下,改造自然,其结果要么自然内部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类社会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与自然的关系被破坏,因而人类受到自然的报复也就在所难免。(www.xing528.com)

自然和谐是绿色建筑的又一本质特征。这一本质特征实际上就是我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唯物辩证法思想,是美学特征在建筑领域里的反映。“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哲学思想。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经过董仲舒等学者的阐述,由宋明理学总结并明确提出。其基本思想是人类的政治、伦理等社会现象是自然的直接反映。《中华思想大辞典》中指出:“主张天人合一,强调天与人的和谐一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基调。”

“天人合一”构成了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中最根本、最核心、最本质的矛盾对立统一体。季羡林先生对其解释为: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合,就是互相理解,结成友谊。实质上,天代表着自然物质环境;人代表着认识与改造自然物质环境的思想和行为主体;合是矛盾的联系、运动变化和发展,是矛盾相互依存的根本属性。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辩证和谐的对立统一关系,以天与人作为宇宙万物矛盾运动的代表,最透彻地表现了宇宙的原貌和历史的变迁。

自然和谐,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天人相应、天人相通,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和对应的。如果没有人,一切矛盾运动均无从觉察,根本谈不到矛盾;如果没有天,一切矛盾运动均失去产生、存在和发展的载体。唯有人可以认识和运用万物的矛盾,唯有天可以成为人们认识和运用矛盾的物质资源。人类为了永续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使人类的各种活动,包括建筑活动的结果和产物,必须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建筑就是要求人类的建筑活动要顺应自然规律,做到人及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

自然和谐同时也是美学的基本特性。只有自然和谐,才有真正的美可言;真正的美就是自然,就是和谐。共同的理想信念是维系和谐社会的精神纽带,共同的文化精神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内在动力,而共同的审美理想是营造艺术生态和谐环境的思想灵魂。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既体现出“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这一主题,又反映了我国自然和谐与天人合一的和谐世界观,同时也表现出中国传统的文化内涵,并且蕴含了独特的中国元素,系统地展示了以“和谐”为核心的中华智慧。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成为上海目前独一无二标志性建筑群体,是绿色建筑自然和谐的设计理念和元素完美应用的范例。

(六)低耗高效

低耗高效是绿色建筑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是体现绿色建筑全方位、全过程的低耗高效概念,是从两个不同的方面来满足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建设的基本要求。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资源节约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强调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等,在生产、流通、消费领域采取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小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科学发展。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指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侧重强调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绿色建筑要求建筑物在设计理念、技术应用和运行管理等环节上,对于低耗高效予以充分体现和反映。因地制宜和实事求是地使建筑物在采暖、空调、通风、釆光、照明、太阳能、用水、用电、用气等方面,在降低需求的同时,高效地利用所需的资源。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许多场馆,如柔道跆拳道馆(即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等,就充分融合了绿色建筑低耗高效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元素。

(七)绿色文明

绿色文明就是能够持续满足人们幸福感的文明。绿色文明是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是人类可持续发展必然选择的文明形态;也是一种人文精神,体现着时代精神与文化。它既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又反对自然中心主义,而是以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相互作用、以保持动态平衡为中心,强调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地双赢式发展。

绿色文明主要包括绿色经济、绿色文化、绿色政治三个方面的内容。绿色经济是绿色文明的基础,绿色文化是绿色文明的制高点,绿色政治是绿色文明的保障。绿色经济核心是发展绿色生产力,创造绿色GDP,重点是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绿色文化核心是让全民养成绿色的生活方式与工作方式,绿色文明需要绿色公民来创造,只有绝大部分地球人都成为绿色公民,绿色文明才可能成为不朽的文明。绿色政治就是能够为人民谋幸福和社会持续稳定的政治,可以避免暴力冲突的政治。

如果我们把农业文明称为“黄色文明”,把工业文明称为“黑色文明”,那么生态文明就是“绿色文明”。生态是指生物之间及生物学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亦即自然生态。自然生态有着自在自为、新陈代谢、发展消亡和恢复再造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认识和掌握了这些规律,把自然生态纳入人类可以适应和改造的范围之内,这就形成了人类文明。生态文明就是人类遵循人、社会与自然和谐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绿色文明的发展目标是自然生态环境平衡、人类生态环境平衡、人类与自然生态环境综合平衡、可持续的财富积累和可持续的幸福生活,而不是以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物欲横流。由此可见,绿色文明必然是绿色建筑的基本特征之一。绿色文明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的三大主题之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所有场馆,都充分融合了绿色建筑和绿色文明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元素。

(八)科技先导

国内外城市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现代化的绿色建筑是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综合体,是高新建筑科学技术的结晶。因此,科技先导是绿色建筑的又一基本特征,也是一个体现绿色建筑全面、全方位和全过程的概念。

绿色建筑是建筑节能、建筑环保、建筑智能化和绿色建材等一系列高新技术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和经济合理的综合整体化集成,绝不是所谓的高新科技的简单堆砌和概念炒作。科技先导强调的是要将人类成功的科技成果恰到好处地应用于绿色建筑,也就是追求各种科学技术成果在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使绿色建筑系统作为一个综合有机整体的运行效率和效果最优化

我们对绿色建筑进行设计和评价时,不仅要看它运用了多少先进的科技成果,而且还要看它对科技成果的综合应用程度和整体效果。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许多场馆,如国家体育场“鸟巢”和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内部结构等,就充分融合了绿色建筑科技先导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元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