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戏剧、远足、球赛等多彩活动经济困窘问题需解决

戏剧、远足、球赛等多彩活动经济困窘问题需解决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生之团体生活有戏剧、远足、球赛等。在西大学生中,除极少数官僚富商子弟外,大多数都是出身于中产阶级,也有极少数家境清寒的学生。由于战事的影响,家在战区和沦陷区的学生,家庭经济来源断绝,因此,大多数学生经济极为困窘。有的学生为了补助生活费用,到城固附近的县兼课。1941 年西大学生千余人,享受战区贷金者812 人,自费生甲种膳食补助163 人,乙种者32 人。[80]但由于物价上涨,贷金不能及时发放,学生对此非常不满。

戏剧、远足、球赛等多彩活动经济困窘问题需解决

1.西大的学生生活

西大学生之日常生活,皆受严格之军事管理,早晨起床后,即集合举行升旗礼及早操,日间除正课外,并由生活指导组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团体活动,如演说会、球类比赛、棋赛等,故一般生活情形,颇有规律,而感兴奋。学生之团体生活有戏剧、远足、球赛等。课外活动及劳动服务、社会服务有:三民主义研究会、领袖言论实践社、各种科学研究会、诗文社、书画会、棋社、国剧社、新剧社、劳动服务队、国术社、音乐会、游泳队等,限定全校学生,每人至少参加一种。此外,训导处每学期举行国语演说竞赛、英语竞赛、体育竞赛、论文竞赛、音乐会、棋赛各一次,由学生自由报名参加,优胜者发给奖品;至于社会服务多由本校训导处与区党部三民主义青年团,联合领导进行。如扩大兵役宣传、慰劳出征军人家属、清洁大扫除、为前方将士募捐以及各种纪念会等。劳动服务则由军事管理组领导进行,如协助地方造林植树运动及开挖游泳池等,皆富有极浓厚之兴趣。

公费学生每年每名由学校补助150 元,分两期发给。其名额暂定为每系正式生人数的2%。请领公费生条件为:以本校正式生为限;请求公费生学生,须呈交地方机关出具之清贫证明书,如籍隶战区者,须请教授二人负责证明;公费生之学业成绩须在75 分以上,操行成绩,须在乙等以上,并经查明未受学校记过及惩戒之处分者,方为合格;凡家在战区者,免缴学费;贷金分膳食贷金与零用贷金两种,膳食贷金分全膳、半膳两种,凡家已沦陷,或受战事影响,经济来源断绝者,皆可呈请贷金审查委员会发给贷金;零用贷金名额暂以各系现领膳食贷金人数的1/10 为准,各系应得零用贷金之学生,由各该系全体学生投票证明,再由贷金会核定。

在西大学生中,除极少数官僚富商子弟外,大多数都是出身于中产阶级,也有极少数家境清寒的学生。由于战事的影响,家在战区和沦陷区的学生,家庭经济来源断绝,因此,大多数学生经济极为困窘。学生生活非常艰难,吃不饱、穿不暖、衣服打补丁是普遍的现象,夏天赤脚草鞋的占大多数,校内学生变卖旧书、旧物的启事比比皆是,虽然学校明令学生一律不准在外兼事兼课,但高年级学生在外兼事或到中小学兼课者很多。有的学生为了补助生活费用,到城固附近的县兼课。法学院1944 年毕业的周玉海即一边上课,一边在20 里外的桔林高小代课。

1946 年6 月30 日的《青年日报》报道:“西大学生,大半来自战区,他们没有家,没有经济来源,不得不将日常生活放低到水准以下,多数人真正是一贫如洗,完全改变了战前大学生的西装笔挺的姿态,而代之以破衣烂裤,在城固,人们多半以衣服破旧的程度来判断大学生的年级,因为衣服愈破,就表示他年级愈高。女生们也无法过旧日的高跟烫发的生活了,一件布大褂,必须维持到最后一秒钟,不到最后关头,是绝不轻言“牺牲”的,穿来穿去,真正是“以不变应万变”了。而袜子是只有冬天才穿,夏季完全是草鞋,刚来的人,似乎不习惯,久而久之也就完全泰然处之了。冬天,大家却是一件大衣或棉袍,小姐们往往冻肿得像刺猬一样,然而,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朝气,看见他们的破破烂烂,而又蓬蓬勃勃的气象,便会感觉到,这是真正代表中国民族的年轻一代”。[79]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在1943 年度以前实行贷金制,1943 年度起,改为公费制。贷金办法,几经变更,根据最后修订的《国立中等以上学校贷金暂行规则》,以每人每月规定食米2 市斗1 升和副食费为标准。战区贷金分甲、乙两种:甲种贷给全额膳费,乙种除自交18 元外,贷给超额部分。自费生补助膳食贷金也分甲、乙两种:甲种与战区贷金同,乙种除自交18 元外,贷给超额的半数。1941 年西大学生千余人,享受战区贷金者812 人,自费生甲种膳食补助163 人,乙种者32 人。[80]但由于物价上涨,贷金不能及时发放,学生对此非常不满。如当时学生壁报上署名“松花江难民作”的一首自由诗《贷金》中写道:“贷金、贷金,越贷越紧,迟发一周,米价涨五千;迟发一月,米价涨一万……”[81]伙食是由同学们自办,分米饭馒头两食堂,每期15 天,轮流负责举办,一桌八人,一菜一汤,仅仅在每期(即半个月)终了,打一次“牙祭”时才吃得上肉。哪一届伙食吃肉多一点,便会获得同学们的齐声赞扬。从总的水平来说,稀饭、馒头、素菜、糙米饭是学生食堂基本的食谱。一段时间里,早餐的“锅巴稀饭”经常形成抢风,有的学生因抢饭时拥挤,常常把头上戴的礼帽掉在饭锅里,但为了一碗稀饭只好置礼帽于不顾了。

法商学院商学系1944 届毕业生穆嘉琨回忆[82]

法商学院设在城固小西门外,利用一所旧简易师范的校址办学(图4—23),并没大兴土木搞建设。一进校门,就是一座东西略窄,南北略宽,长方形、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上层有走廊可通四边,二楼全部是教室,大小不等,还有院系办公室,一小图书室可供学生阅览。此外,还有一间专为学会计的同学用的打字机室。由于都是文科,没有实验仪器室,教室勉强够用,但大的集会都要到城内举行。这座楼的东院是盥洗室、洗浴间、厨房及一大一小两座食堂,可供全院住校生用膳,有桌无凳,四年都是站着吃饭。楼的两边是部分教师宿舍、女生院、男生院。男生宿舍大部分是砖墙或土墙草顶房,小间住一、二十人,大间住三、四十人,一律双层木床,中间放桌子,共有三排六幢大宿舍和几个小间,可容纳二三百人。许多三、四年级同学都住学校附近村庄农民的房子和小西关(从西城门到法商学院的半里长的小街区)的民房,租房价格不贵,一般是上年级毕业了,就由下一年级要好的同学继续租用。院墙外的西边,有一足球场和几个篮球场、排球场,下午课后球场上的人很多,当时只有法商学院有这样的操场,文理学院没有,连西北师院体育系的操场都比不上法商学院的。

图4—23 西北联大—西北大学法商学院大门和内部教室遗址(在今陕西城固县城一中,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住的宿舍很特殊。这间是嵌在大宿舍与院墙之间的草顶房,40 平方米大小,西面是八张上下铺床打通成的大通铺,东面是两个双人上下铺,共可住20 人,中间一个通道摆了几张书桌,几条板凳可坐数人,但无法看书做作业,晚上需要到大教室在汽灯下做功课。宿舍实际上住了16 人,有几个铺用来放箱子包裹等杂物。战时上大学,对于这些简陋的条件大家都不十分在意。至于伙食,因为大家都是吃贷金,贷金不交给本人,统由校方会计部门按名册和伙食标准交办伙食的学生组织,办伙食校方并不参与,由学生推举合适人选“民主办伙”。主要靠两个人物,一是总务,一是会计,其他采购、值厨等人员由他们聘用,每半月一期。每天伙食是早稀饭,中晚米饭馒头,菜肴简单。每期伙食主办人前十来天尽量把钱省下来,以便最后二三天加菜吃荤,提高伙食水平。虽然主办人不连任,但办得好的以后还会被选出,办得不好的就没机会了。在伙食问题上,很少发生贪污现象。回族学生有专门的饭桌,我吃了四年为回族学生做的菜。

2.西工的学生生活

1942 年时,西工学生的日常生活:每日上午6 点起床,7 点升旗,7点15 分早餐,8 点至11 点50 分上课,12 点午餐,下午1 点至4 点50 分上课,5 点晚餐,7 点至9 点30 分自习,10 点就寝,每月举行国民精神总动员月会一次。

学生团体生活有:新生活运动促进会,各省市同学会,讲演会,座谈会,小组讨论会,国剧社,音乐会,合唱团口琴队,文诗社,话剧社等。其课外活动有:各种球类比赛,越野比赛,爬山比赛,清洁比赛及太极拳研究班。关于劳动服务,则组织劳动服务队,办理植树,提倡农村副产。关于社会服务,则办理民众阅览室,民众夜校,民众施诊所及壁报社。

1941 年9 月6 日,西工学生曾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一起在石堰寺游泳池举办第一届水上运动会;与西北大学等一起参加1942 年1 月30 日汉中体育协进会主办的城(固)洋(县)区冬季各项运动比赛会,选派篮球运动队参加;1942 年间成立铿锵合唱团、天讴歌咏队等。

1938 年11 页16 日,西工还主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灯谜会。其灯谜和谜底有:

你是谁家小红娘,半夜三更来同床,五更天你去了,抛下学生好痒。 打一动物:臭虫

唐玄宗欢宴杜工部。 本院人名一:王敬甫

泽及枯骨。 西工人名一:唐怀慈

13940 除以2468。 西工人名一:余谦六

金百万一目千行。 本院人名一:姚鼎

特别快。 本院人名一:霍敏

六种花样听取其半。 打本院人名一:任式三

二爷另有办法。 打本校人名一:关翼谋

汉梁王迎宾。 打本校人名一:彭延贤

3.西医的学生生活

西医像其他兄弟学校一样,实施了严格的军训。1938 年8 月20 日,全校开始为期两个月的学生抗战军事集训。集训总人数为1 194 名,医学院集训起止时间为:医科四年级,药科三年级,高中及同等学校一、二年级,专科大学一、二、三年级女生,集训时间为8 月20 日至10 月19 日。围绕抗日,学生们参与了大量的宣传活动。1941 年1 月20 日,学院借寒假期间,分为访问、讲演、漫画、戏剧、壁报5 队,在南郑、城固、褒城三县举行大规模兵役宣传。除四、五年级在伤病院实习以外,一、二、三年级全部出动。(www.xing528.com)

虽处后方,但秦巴盆地亦历遭日寇轰炸。1941 年2 月1 日,大批敌机飞抵南郑施虐。警报解除后,即接南郑防空司令部电话,请西医学生前往救护群众。因敌机投弹漫无目标,故损失不大,仅有三四人受轻伤。

艰苦的环境中,必修的课程一门也不能少。1941 年2 月底,担任三年级药理学课程的徐佐夏院长,因学生课程较多,如添授病理学、细菌学等,致在假期每天上午补课,直到2 月底结束。必要的课外活动、劳动、下乡宣传也是学生的必修功课。学生课外活动有篮球、排球、垒球运动。假期中有兵役及卫生宣传队下乡做宣传,并施种牛痘。一年级学生参与修路,如1941 年5 月的平整运动场等劳动。

招生情况:1942 年9 月20 日西北区各院校招生考试录取新生名单在城固公布,西北区各院校总计录取新生1 167 人。其中,河南大学录取286 人,西北大学录取212 人,西北工学院录取185 人,西北农学院录取154 人,西北师范学院录取94 人,西北医学院录取57 人,甘肃学院录取179 人。每届新生入学,循例进行宣誓典礼。1942 年10 月31 日,本院举行新生入学训练宣誓典礼。徐佐夏院长致辞,要求新生恪守誓言,遵守一切法令规章,努力求学。继由附属医院院长赵清华教授和学生代表讲话,典礼庄重严肃。截至1941 年3 月,医学院有学生五班共计196 人,其中男生142 人,女生54 人。

毕业生情况:自民国五年(1916)起至二十八年(1939)止,共计毕业学生317 名。均服务于医界,多在公共机关作教授及医师,或自己开医院营业,无赋闲。1939 年,西北医学院毕业学生3 名,仍发北平大学医学院毕业证,从1940 年起颁发国立西北医学院毕业证。自1940 年至1946 年,西北医学院历届毕业人数总计205 人。其中,1942 年第三班有21 名毕业生应征入伍,分配至军政部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军政部军医署等处。1940 年至1949 年,共毕业学生347 名。

学生日常生活每日6 点起床,7 点早操,并举行升旗礼。8 点后上课。课外活动有球类、游戏等,星期天或例行假日,多选择登山或远足旅行。学生经济状况,除一年级新生为公费生一切费用均由学院供给外,其他各年级战区学生每人每月发给膳食贷金25 元,零用贷金3 元,发米贴若干。

1941 年5 月,反动派搜捕地下党员和进步师生。西北医学院学生徐骏(女)、高履勋被捕,后经徐佐夏院长营救,李学禹、陈作纪教授作保而获释。1944 年1 月,因军事教官欺压学生而爆发全校性学潮,军事教官被驱逐,徐佐夏院长亦辞职离校。1947 年,中共党组织派地下党员雷幼珣到医学院图书馆工作,先后发展了蓝应祥、于从吾等一批地下团员。新中国成立前夕,当局拟将医学院迁往四川,地下党团组织还开展了反迁校斗争,建立了40 余人的护校队,学生中高瀛洲、于克等均参与斗争,最终使学院回到了人民怀抱。

4.西师在城固的学生生活

西师在城固城内有两所大的建筑:一是孔庙,为西师本部和教职员所占用;另一个是考院,是学校一部分教室、实验室和女生宿舍的所在地。其建筑多年久失修,破旧不堪。然而,学校初到时,在经济十分拮据之情形下,除了修葺旧的建筑物以外,还造了许多木板土墙的小草房。图书馆是借用了孔庙的尊经阁;大操场和体育馆是建设在城东半里许的地方;而在操场的西端,又盖了许多间草房,作为男生宿舍。教室里只有几条笨重而粗糙的长方形桌凳。宿舍里除了一排排的双层卧床以外,简直就没有其他任何陈设。图书馆方面也是设备太差。下课以后,同学们只好在城墙上朗诵,有的在城外柳荫下或小溪旁阅读,更有些同学常常照顾本地的小茶馆,目的不在品茶,也不是为了听些逸闻趣事,或闲谈大局,而是利用那些茶桌,写作练习,准备功课。因此,许多茶馆一时都变成了同学们的研究室。

1942 年时,西师的学生全体寄宿校内,每日上午6 时起床,6 时20分早操,6 时50 分升旗,7 时早餐,上午8 时至12 时,下午1 时至4 时50 分为上课时间。12 时午餐,下午5 时晚餐,晚上10 时就寝,下午6 时至晚上9 时半分别在寝室及教室自习(夏季时间略有提早)。学生费用,除三、四年级原师大学生外,均为公费待遇不收学膳宿费,并可接受各种奖学金及津贴(如各省津贴之类)。战区学生于公费外由教育部发给贷金半数,以补公费之不足。学生之团体生活,实行军事管理,每日生活,均为团体性质,除正式上课外,多数学生每日均有一小时之课外体育活动,每星期下午全体学生参加学生生活指导委员会所组织之各种课外活动,每星期上午为校内体育比赛。除加入比赛者外,其余学生亦均往参观。课外活动,学生均为各社团会员,在教授指导之下,举行讲演会、读书会、研究会等。全校课外体育活动由体育系主持,并有该系高年级学生办理各种校内比赛,参加之学生占全校总人数的30%左右,于每星期日举行之。学院组织之劳动服务队,将全体学生分为三区队,每三周轮值工作一次,工作时间为星期六下午,共3 小时。西师根据合作社法,组织消费合作社一所。在寒暑假期间常常会组织学生深入乡村,慰劳、宣传,或开展社会服务活动。

体育活动方面,教育部《全国专科以上学校要览》中的《国立西北师范学院》介绍:西师在城固有:

小足球场三所(二所为本院与西北大学合用),篮球场六所(二所为本院与西北大学合用)。排球场六所(与篮球场混合装置,二所为本院与西北大学合用),垒球场二所(一所为本院与西北大学合用,与小足球场混合装置),德国手球场二所(与小足球场混合设置),器械操场一所装设单杠三架、高低双杠及女子双杠六架,倒立双杠三架,吊环一架,木马一架,平均台(Balance)一架,平梯(Hoyizontal laddey)一架,跳箱三架,垫子八方(以上器械多为体育系专用,供外系使用有单杠、双杠、跳箱、垫子等数种)。

同学们吃饭的地方,起初并没有饭桌和凳子,在那广大的“饭厅”里,除了桌上摆着一排一排的竹篮子盛着竹筷子,铜勺子和瓦制的杯碗以外,更是别无长物,大家都站在那里吃饭,如果想夹一箸菜和取一匙汤的话,也就只得很费力地弯下腰来,后来饭厅内总算有了桌子,但仍没有可坐之处。

西师1939 年在城固所招首届学生入学时,暂无宿舍,全体学生就合住在一个原来用作风雨操场的大草棚里,在一个寒冬之夜,大风将草棚的顶部刮跑了,大家只好团座在一起相互取暖露宿了。之后,盖了新的学生宿舍,也不过是版筑土墙,稻草覆顶,室内一律为泥土地,上下铺住宿,极为简陋。1941 年后,东部富庶之地相继沦陷,物资运输不易,导致物价飞涨,学生们仅凭贷金很难填饱肚子。由于居住分散,教师们上课要走三四里路,常见有教师穿过田埂,提着皮包,或拄着手杖,气喘吁吁地赶到教室上课。

宋如海的《抗战中的学生》中的《抗战期间的国立西北师范学院》描写道:

学生宿舍是用稻草覆盖的房子,既没有顶棚,也没有地板,而且也没有铺砖,而是铺着一层薄薄的沙子,是为防潮湿的。向上看,可以看见那架在木缘上的黄稻草。在这种草制的屋顶上,可以发现许多小孔,可以望见蓝天。每当雨季,雨水就从这些小孔流了进来。一天晚上,一个同学的被褥,被流下来的雨水浸湿了。他喊道:“我希望再多流些水来,那么我们可以洗个澡了!”他一边说着,一边却跳下床来,搬到一块干的地方,继续睡觉,甚至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他也是毫不沮丧;他已学会了用一副笑脸,来应付一切的艰难。

每个寝室里,普通有四张双层铺,可以住八个人,而爬上“上铺”时,多少需要技巧。同学们——特别是女同学们——稍不小心,就会跌落在地上。虽然,这些物质方面的不便,毕竟算不了一回事,一般的同学都还保持着绝对的清洁和整齐。在宿舍里可以看得到的每一件东西,都是安放得井井有条;旧的靴鞋,都是齐齐地排列在铺下;床,是用雪白的褥单盖着,被褥也都迭地像木块一样的方正。室内光线充足,空气流通;当你走进一间寝室的房门,一定会起一种快感。

5.西农的学生生活

战时西农学生的生活同样艰苦。在1939 年到1940 年间,由于汽油来源的缺乏,电灯和热水已经无法供应。[83]学生宿舍为西式平房,每间住5人,睡的是钢丝床,自合组之后,宿舍不敷使用,一年级和农业经济专修科的学生,只好改住高职部兵营式的宿舍,一个大房间有的住二三十人,睡上下铺,但是即便如此,还是比西北联大在陕南的住宿条件要好些。

西农学生的伙食,每个食堂都由学生办理。食物以馒头、米汤为主。各个食堂的膳食费也不一律,战区学生每月贷金9 元,仅仅够应付伙食费用,好在地处穷乡僻壤,一般性的生活消费减少了很多。

战时,学校最感困难的,要算是饮水了。因为地处原上,以往包工凿井30 余眼,深约20 丈(60 余米),水源均不畅旺。1940 年间,仅有自流井一处可用,应用机器抽水,如遇机器故障或缺油,便会停水。因此,学校三令五申要求撙节用水,浴室也因用水过多而暂停,以致学生洗浴大成问题,运动完毕汗流浃背,却只能在室内擦擦而已。

《学生之友》载文记述:

我们因为是一个农业学校,研究的对象是农作物、森林、园艺、畜牧及水利等方面,研究的目的是增加生产,造福民生,一切的一切与人民衣食住行四大需要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每天所接触的是农民,研究的问题是农业,于是西北农学院学生的生活,随着也有几分农村化了。农院的学生穿的是土布或洋布的中山装、学生装,或便衣,甚至有着中国式礼服的,各样的色都有,西装革履、油头粉面的学生是占着极小的百分比。……学生吃的是乡间普通调制粗放的黑面馍和大米饭,还有小米、苞谷和洋芋,蔬菜有白菜、萝卜、大豆,吃鱼吃肉是很少的。农学院的学生,日常生活是朴素的,但他们的读书精神是勤奋的。[84]

学校的运动场较大,有篮球场10 余个,排球场、网球场各五六个,足球场、棒球场各一个,还有田径赛场、早操场、练马场等。每当下午四点以后,场上极为活跃,尤其以足球、篮球运动最受关注。

学生就业情况尚好。1940 年的四年级毕业生,出路都很不错,除了农本局尽数任用以外,各省农业改进所和中等教育机关来函延聘者亦为数不少。[85]

然而,即便远离都市,战时的西农仍然遭受日机的轰炸。1940 年8月30 日,日机轰炸西农,四座宿舍变成瓦砾,学生的衣物、书籍等财产损失惨重,院子中的大树被连根炸起,课堂的玻璃全部被震碎了,茫无目标的倭寇投掷了硫黄弹、穿甲弹、开花弹,大大小小120 多枚,张家岗的麦草整整烧了三天,几个农家的人口被炸绝了。但是,敌人只能破坏我们的物质,却难以撼动我们的精神,学生们并未因此而恐惧或放弃学业,而是更加勤奋的学习,校园里常常响起“这里是我们的课堂;这里是我们实验的园地;浩浩的西北,期待着我们建设,荒野的开垦,期待着我们努力!努力!努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