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联大时期,边疆教育被正式纳入国家计划。黄文弼教授早在1933 年10 月初旬,即以教育部特派员身份,随视察新绥路汽车路线之斯文·赫定等一行赴新疆考察教育。他于1941 年起,任教育部第二(1941)、四(1944)、五届(1945)边疆教育委员会委员,与顾颉刚等作为历史学界代表,利用多次边疆考察所得经验,为边疆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1941 年6 月,他赴重庆出席教育部边疆教育委员会期间,得知在西南、西北各大学内,拟设置有关边疆问题的课程或科系,遂积极参与了国立西北大学边政学系的筹备,1943 年夏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与国立中央大学成为全国两个最早的国立大学边政学系之一。汪洪亮亦指出:“1944 年,教育部依据((推行边疆教育方案》,指令中央大学和西北大学创设边政学系,规定边政学系学生享受师范生同等待遇,民国高校中边政学才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学系。中央大学和西北大学的边政学系,不仅课程设置充实,充分体现边政教学和研究需要,而且教师队伍齐整,具备较强的科研实力。”[27]西北大学边政学系设在文学院,王文萱担任系主任,有王子云、杨兆钧、郑安伦等教授和副教授。1947 年12 月,西北大学呈报教育部批准,将隶属文学院之边政系改属法商学院,系主任由黄文弼兼任。黄文弼1947 年赴北平研究,系务一度由杨兆钧代行。1947 年底,改任萧洛轩为系主任。1949 年8 月,边政学系被改为少数民族学系,又改属文学院。[28]
西北大学边政学系于1945 年正式开学,聘任教育部第二届边疆教育委员会秘书、第四、五、六届委员王文萱为主任、教授,当年11 月,黄文弼复辞去历史系主任,接任边政学系主任。就培养目标,黄文弼勉励边政学系各同学“步武马伏波(马援),效法班定远(班超)为边疆服务之精神”,“以传教师之精神,传播中原文化,造福边疆人民”。在技术方面,要求同学要会骑马术、游泳术、摄影术、绘画术等,系方专门从第一战区长官部借来蒙古高头骏马,上骑术课,练习野外调查本领。每年6 月前后,利用暑假,都要安排学生们前往甘、青、新等省实习,深入“蒙藏维三族集中之区域,做实际调查与研究,俾达学以致用之目的”。1947 年6 月16 日,即为该系三年级学生出发实习之日,学生早在图书馆、阅览室、自修室作了资料预研准备,“系方早就准备妥了旅费、车辆、服装、药品、照相机等”,在“晨光曦微中乘长车直向甘、青、新等省而去”。至1947 年,边政学系已有87 名学生,除部分统考录取者外,几乎全部为复员青年军,按教育部规定在战后重新回到原校学习。他们毕业后,大部分分布在西北地区,成为西北地区最早的一批接受过高等教育的边疆干部。
(www.xing528.com)
图4—3 《西北通讯》1947 年6 期发表的《西北大学边政系素描》和《西北文化》1947 年1 卷3 期发表的《西北大学的边政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