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 年5 月,西北联大成立考古委员会,对张骞墓的发掘维护,标志着西北联大—西北大学考古学科的创立。至战后,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学科已经有了较大发展。自联大迁至城固,即大量搜集陕南文物,成立考古室,在甘、青、新等省所获史料亦多,曾公开展览数次。1945 年春,教育部复将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累年所得文物资料,全部拨归西北大学,同时将原有考古处并入,成立西北文物研究室,以发挥其在教育上之价值。
当时,其保存的文物已有:史前石器、铜器、陶器、砖瓦、佛像、钱币、写经、藏画等实物;陵墓雕刻、佛教雕刻、碑刻等模型;碑碣、墓志、造像、花纹图案等拓片;壁画摹绘、风俗写生、史迹名胜等图画;建筑、雕刻、壁画、风俗、史迹名胜等照片,计五大类,100 种,2 000余件。
(www.xing528.com)
图4—2 西北联大在发掘维护张骞墓后所立的碑
黄文弼教授是我国自20 世纪二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我国最早的两个高等学校考古专业的奠基人之一。这也许是一个历史的巧合。我国最早和最具代表性的两个高等学校考古学科——北京大学考古学科和西北联大—西北大学考古学科的诞生,竟然都与黄文弼、徐炳昶相关。以同出一源的北平大学—北平研究院—西北联大或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西安办事处为契机,两支高校考古力量实现了一次历史性交集。1924 年,北京大学国学门考古室建立和1927 年夏天徐炳昶、黄文弼作为中方代表与瑞典地理学家斯文·赫定(Sven Hedin,1865—1952)合组的第一次西北科学考察团出发,标志着北京大学考古学科的重要发展;1938 年5 月西北联大成立考古委员会,建立文物陈列室,并以徐炳昶为指导,何士骥、周国亭、吴世昌、黄文弼等具体参与实施张骞墓发掘和主导的一系列西北科学考察和考古发掘,标志着西北联大—西北大学考古学科的诞生和重要发展。由此,建立了扎根西北的我国第一个大学考古学科,培育了西北最早的一批科学考古人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