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北联大医学院:悼念腹部受伤致死的医学院院长

西北联大医学院:悼念腹部受伤致死的医学院院长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40 年5 月20 日,医学院遭日机轰炸,致腹部重伤而亡,年仅38 岁。1938 年5 月18 日,学校对医学院批复附属诊所开办费及附设练习生开办费预算。1938 年4 月间,借南郑县卫生院30 余间房成立联大医学院附属诊所,又与迁南郑的洛阳军分区医院联系作为实习基地。附属诊所初在城内汉台旁,复迁至南郑东关黄家坡文庙内,改称西北联大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颜守民教授相继任附设诊所主任、附设医院院长。

西北联大医学院:悼念腹部受伤致死的医学院院长

学院(不分系),最初由吴祥凤教授任院长。1939 年改由蹇先器、徐佐夏相继任院长。

独立建院之初,教授有颜守民、林几、王景槐、陈礼节、杨其昌、李赋京、陈作纪、徐苏恩、张效宗。副教授有王同观、毛鸿志、陈东震、刘士琇、董克恩、冯固、吴英荃。专任讲师有翟之英、黄万杰、李宝田、厉矞华、徐幼慧、杨若愚、贾淑荣、杨尚鸿。讲师有王云明。

其中,吴祥凤教授毕业于日本千叶医科大学,为迁陕前北平大学医学院院长,在内科学和精神病学领域有较高造诣,曾参与孙中山先生病重期间的治疗工作。蹇先器教授毕业于日本千叶医科大学(一说为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院皮肤花柳科博士),是中国西医皮肤性病学科的奠基人之一。徐佐夏教授曾留德,任柏林大学药理研究员,在西安临时大学期间,组成30 余人的抗日宣传队,赴陕南褒城一带进行抗日宣传和医疗教学活动,在西北联合大学期间,积极协助医学院院长蹇先器教授聘请教师、联系实习基地,并借南郑卫生院开设门诊,使教学、医疗等工作逐步就绪,其译著《药理学》为药理学界较早的重要参考书籍。林几教授获柏林大学医学院法医研究所博士学位,是中国现代法医学的创始人,并培养了我国最早的一批法医学人才。颜守民教授早年留德习医,创建我国第一个现代儿科学教研室,将儿科由内科分出,开设儿科门诊,建立儿科病房,成为我国现代西医儿科学创建的标志。李赋京于1939 年3 月30 日经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常务委员会第67 次会议聘为医学院病理兼生物学教授,早年留德专攻病理学,获博士学位,是我国研究钉螺最早的专家之一。杨其昌教授,留德专攻耳鼻喉科学,1938 年应徐诵明常委之邀到南郑,任西北联大医学院耳鼻喉科学教授兼附属诊所耳鼻喉科主任,后兼任医学院教务主任。1940 年5 月20 日,医学院遭日机轰炸,致腹部重伤而亡,年仅38 岁。

1938 年4 月2 日,西安临大医学院亦改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医学院,院址相继设于南郑县(今汉中市汉台区),暂在南郑联立中学(今汉中中学西侧汉南书院,见图3—15)商借校舍一部分为校址,半载收还,颇感不便,乃于不久租妥陕西省银行南郑中学巷九号房屋为院址,重新改造门楼添设饭堂与厕所,并将房顶、墙壁、走道加以翻修砌补完竣。在此上课至1939 年3 月,因日机经常轰炸,院址又迁南郑城东之孙家庙、马家庙(二、三年级),黄家坡、黄家祠(四、五年级)等处为临时课堂,一年级在城固校本部上课。医学院附属诊所在1939 年夏天也因敌机轰炸移至南郑东关外黄家坡文家庙内,但停止门诊,只办理重伤病号入所,平时也是四五年级学生实习的基地。1939 年4 月7 日,学校与城固县政府协商,成立西北联大城固诊所,大大方便了学校师生和民众医疗。

图3—15 1938 年医学院南郑联立中学办学旧址之一(今汉中中学)

1939 年5 月14 日,又办理重伤医院,特致函城固县政府:“查本所前因南郑军政当局一再商请办理南郑县防护团重伤医院事宜,乃以情不可却,当即应允,于本月六、七两日,南郑迭遭敌机轰炸,计此二日经本所治疗者70 余人,其中重任住院者21 人。自经此两次轰炸后,此间人心大起惶恐,每日晨起均纷纷逃至郊外,以致医学院方面亦不能安心上课,并之近日卫生院迭向本所交涉,解除借房契约,而地方当局又以被炸重伤住院病人在市区中心,终非长计,乃经开会商请本所迁移城外,以谋安全。本所以敌机既已在城内滥肆轰炸,将来虽免继续侵扰,与其居住城内终日惶恐,莫若迁移城外,既应市方之要求,亦可供四、五年级学生安心实习,庶无荒废,故决定暂行迁往城外,办理重伤医院,现地址已经南郑县府觅于南郑东关外黄家坡文家庙内,距县城约10 华里之遥,定于本月14日全部迁移该处,所有门诊,因感于事实之不能,故暂停止”[18]

西北联大医学院这时还主办了救护训练班、公共卫生训练班,并组织乡村巡回诊疗队进行巡回医疗。1938 年5 月18 日,学校对医学院批复附属诊所开办费及附设练习生开办费预算。1938 年6 月29 日,学校借汉中卫生院房屋32 间并拨付2 000 元作为开办费,并对购置药品器械、修理费等做出安排。西北联大医学院附属诊所首任所长为王景槐教授,另有教授陈礼节、颜守民、杨其昌等23 人。

1938 年4 月间,借南郑县卫生院30 余间房成立联大医学院附属诊所,又与迁南郑的洛阳军分区医院联系作为实习基地。附属诊所初在城内汉台旁(图3—16),复迁至南郑东关黄家坡文庙内,改称西北联大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颜守民教授相继任附设诊所主任、附设医院院长。当时住房、教学、生活等条件极为简陋,王兆麟回忆:“1939 年夏,南郑亦连遭日机空袭,教学、医疗无法进行,医学院又奉命迂至南郑城东的黄家坡、三皇寺和马家坝一带的农村,以庙宇和祠堂作为院址。”“校舍条件很差,全院仅有四座年久失修、布满泥像的庙宇和两家祠堂,而且彼此相距二三华里,沟壑田埂纵横其问,交通极不方便。师生食宿之艰辛可想而知。记得小儿科教授颜守民住在离附设医院(文家庙)里许的一间农舍,室内仅摆置桌、床;屋顶透亮,可见天空。颜教授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每晚点着油灯备课,清晨按时赶到医院上班,再走二三里田埂小路到黄家坡上课,日复一日,风雨无阻。其他教师的情况亦大致如此。”[19]

在此期间,学校附属医院得以发展,医院内、外、妇、儿、皮肤、眼、耳鼻喉等学科人员齐备,教师可为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和实习教学,施行了扁桃体摘除术、接生手术、眼外伤手术等。这时的医疗活动也不断扩大,1939 年4 月,西北联大为便利城固平民医疗而成立城固施诊所。1939年3 月,附属诊所改为附属医院,分设医务、事务、看护等三部;检查、手术、调剂、图书四室;医务又分门诊、病房二部;门诊部设内科、外科妇产科、小儿科、眼科、皮花科、耳鼻喉科等7 科;门诊诊病时间为每日上午10 时至12 时,星期、例假停诊。诊券分普通、急诊,及特别诊4 种。普通券每位收2 角,急诊券5 元,特别诊券30 元。每日售诊券70至80 张,或110 至120 张。(www.xing528.com)

图3—16 在汉台旁设西北联大医学院附属诊所

在医疗条件方面,初创时期的诊所,因设备简陋,检查器械缺如,初期尚不能做化学检验。1938 年10 月,西北联大医学院附属诊所,从西安购得少量试药及器皿、显微镜(最大倍数1 400 倍),开始作简单之检查,如小便之各项定性检查、血球计算、大便、痰的普通检查。之后,又购置康氏(Kaha)梅毒反应检查器具,遂开始作康氏梅毒反应检查。1939 年3 月,附属医院病房分头等、二等、普通、产妇及施诊等5 种。病房状况:有各种病房,共设150 床位,住院费每位每日8 元;二等病房20 床位,每人每日4 元;普通病房男女各30 床位,每人每日3 元;产妇病房10 床位,住院费与普通病房相同;施诊病房男女各25 床位,每人每日1.6 元(餐费)。各种病房尚能敷用,唯施诊病房稍拥挤。截至1939 年11月,内科门诊初诊人数为3 908 人,住院104 人。

图3—17 1939 年,附属诊所迁至文家庙,建重伤医院,更名为西北联合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关于医学院的课程设置,以全校共同科目和必修科目为例予以说明。据教育部对西北联大《廿七年度各学院一年级共同必修科目实施情形》的批复,认为“查该校各学院一年级共同必修科目大致尚合,唯下列各点应予注意或改正:医学院英文日文每周各授四小时,德文每周八小时较部颁科目表规定时数超出甚多,且不应规定修习两种第二外国语数学、物理、化学等三科教授时间又较部颁科目表规定时数过少,未免太重视外国语,应即照章分别予以增删。”[20]

这一时期,学生人数有所增加。1937 年开学之初,医学院有86 名学生。1939 年1 月3 日,据西北联大注册组统计,1938 年上学期医学院学生129 人。1939 年,西北医学院毕业学生3 名,仍发北平大学医学院毕业证。其中,有两位学生始终未到校,也未申领毕业证:一个是1943 年时毛泽东同志的保健医生黄树则(1914—2000),1932 年考入北平大学医学院,1938 年应该毕业于西北联大医学院(北平大学医学院文凭),但他于同年在延安参加八路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错过了申领毕业证的机会,相继任延安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医务主任、儿科主任、院长,1943年任毛泽东同志的保健医生;一个是1974 年毛泽东同志临终前的保健医生姜泗长(1913—2001),1932 年考人北平大学医学院,应于1937 年10月随校迁西安,1938 年在陕南改为西北联大医学院后首届毕业,但因已任成都华西、齐鲁、中央三所大学联合医院(存仁医院)眼耳鼻喉科住院医师,而未返校毕业领证。但是,他们二人[21]学历仍写为1938 年(有的误为1939 年)毕业于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按西北联大规定毕业证仍为北平大学医学院)。

当时,医学院学生的生活极为清贫,仅靠公费维持生计。史志超回忆:公费也只能顾到伙食,其他墨、纸、灯油费,均需自备。学生的服装,中西装皆有,有什么穿什么,校方也无法统一。夏天,学生大多身穿短裤,足蹬草鞋。“学生多会自己缝制,取布一块,上边挖洞便是夏季背心,长裤膝部臀部磨破了,从膝部剪去下腿,补之于臀部,便是短裤。风尚如此,皆不以为陋”。然而,大家“在精神上确很愉快,读书风气之盛,超过任何时期,虽说身穿短裤,足蹬草鞋,但手不释卷,乐趣盎然。”至于照明,常常使用一种“桐油烛”,汉中山区盛产一种桐树,学校以此制成蜡烛,开始发给学生,后来自备,用于夜间自习,燃烧时发出一种轧轧声,其外壳不易溶化,故需要时时剥皮。“此物虽非上品,但多年相守,久伴情生也”[2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